回建阳——建新居,葬长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38
颗粒名称: 回建阳——建新居,葬长子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213-217
摘要: 朱子离开漳州前往福州,与赵汝愚重逢。然而,朱子决定离开福州回到建阳,为长子寻找墓地。他选择在建阳的考亭村寓居,并为自己建造一座居所和书楼。同时,朱子得知漳州经界被停止实施的消息,他对此感到失望和不满。在这段时间里,朱子还收到了陈亮的来信,得知他再次被监禁。陈亮是朱子的论敌,但二人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情。
关键词: 朱子 赵汝愚 福州

内容

离开漳州,朱子郁郁而至福州,此时,赵汝愚任福州知州。赵汝愚与福州有感情。淳熙九年(1182年)至淳熙十二年曾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绍熙元年(1190年)十一月,赵汝愚再次以敷文阁学士、中奉大夫的身份知福州。
  朱子与赵汝愚两位老友又见面了。然而,朱子无心待在福州,他要回去,赵汝愚也不留,长子的丧事要紧。待在福州的黄榦深得赵汝愚赏识,赵汝愚让黄榦在州府的“登瀛馆”带弟子员。黄榦闻知朱子的事情后,已从登瀛馆赶来,随侍朱子身边,和朱子逶迤往闽江逆流而上……
  回哪儿呢?
  五夫的紫阳楼固然让人眷恋,却容易睹物伤怀。
  那些儿时的时光,那些先生的背影,紫阳楼里母亲的叮咛……对了,还有朱子疼爱的女儿朱巳,15岁那年,病逝紫阳楼。
  朱巳,乾道九年(1173年)生,4岁那年,母亲去世。15岁时,朱子的门生黄岩人赵师渊(字几道)送来聘礼,朱子同意婚聘。赵、朱二家订立婚约。不幸的是,朱巳突然病卒。朱子将聘礼退还给赵师渊。赵师渊又派人送了回来。朱子不知如何是好。想埋在朱巳的圹侧,朱巳却已安葬。朱子想再选一个女儿嫁给赵师渊,却没有年岁相当的。听说赵师渊的母亲也极为悲恸。朱子将朱巳葬在大林谷妻子的墓旁,写了埋铭:“……父汝铭,母汝视。汝有知,尚无畏……”
  往事历历,朱子老泪纵横。黄榦陪在身边,默默地望着缓缓流动的闽江水。半晌,朱子对黄榦说了句:“到建阳去吧!”
  五月二十四日,建溪驿,朱子下船。建阳到了,城坊隔着水的东面是童游。童游桥枕着溪流。从城坊过桥。朱子暂且寓居童游桥头。
  市声很近,相比云谷山间的风声、武夷精舍的水声,童游桥头的市声又是另一番况味。一番人事接应之后,朱子开始谋划两件事,一是给自己建一处居所,用于治学讲学;一是办丧事,给长子寻一处墓地安葬。
  夏天的热浪开始漫延。朱子借着晨辉,来到建阳城西的考亭村。考亭溪蜿蜒而来,溪中一片洲渚,长得像龙舌,乡民称龙舌洲。龙舌洲上立有社坛。天旱久晴的日子,乡民会到洲上祈雨,龙舌可以吐雨的,所以很灵。龙舌洲的南面是翠屏山,北面是玉枕山,两山夹峙,溪水静流,湾环五里。翠屏山下芳洲远渚,荻花芳草,鹭鸶飞集,游鱼往来。
  朱子的眼泪流下来,山水依然,而先君早已作占。小时候,跟随先君经过考亭时,先君就曾说考亭溪山清邃,可以卜居。
  寓居考亭,是完成先君的心愿。既然不回五夫,那么,寓居就是定居。朱子必须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度晚年的长久居住之处。新建屋宇,朱子囊中缺钱,便买了一幢旧屋修建,旧屋边上还得架一座书楼。
  蔡元定来到朱子身边,为朱塾寻墓地。朱子的弟子中堪舆水平数蔡元定最高。择葬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登高远眺,寻山访水,天天奔走。黄榦一时不能陪侍朱子,他要回福州“登瀛馆”去教授生徒。他很不舍地对先生说:“如果哪天能到考亭建座茅屋,朝夕陪在先生之侧就好了。”
  黄榦走后,朱子得知了一个消息,朝廷下诏,罢停漳、泉、汀三州实施的经界。之所以罢停,起因是漳州进士吴禹圭上书说经界扰民。夜里,烛光摇曳,朱子给宰相留正去信。朱子明白,吴禹圭上书其实是受留正的暗中指使。当年,宰相王淮荐举朱子任浙东提举,可是,因弹劾唐仲友,朱子最终还是得罪了王淮;此前,宰相留正荐举朱子任漳州知州,如今,漳州经界罢停,朱子也只能得罪留正了。得罪宰相,非为私利,为公义而已。他对留正说:“当初相公一上台执政,还没见过我的面就首加提拔,我虽然衰懒不堪,推辞再三,但相公信任我,我赴漳州上任以期不负相公……到漳州,我请求在漳、泉、汀三州行经界,相公屡次不上报圣上,不得已,就表面答应,其实又猜忌而犹豫。最后,只允许漳州先行经界,结果不到一年却又罢停。我怀疑相公了解我,不如乡里的小儿了解之深;相公所谓爱惜漳州的士民,不如七亲八戚的关系之厚。我朱熹一介匹夫,但也因此慨然地对自己说,决不可以再入相公的门下……”朱子苦心经营、已经成熟的能让百姓获利的经界法怎么能说停就停啊!
  朱子或者到考亭去看日渐有规模的新居,或者约上蔡元定踏访群山选择墓地。终于,大同山北麓,天湖之侧,师生二人看中一块吉地。朱子稍稍放下心。真的很累,当陈亮的来信辗转递到朱子的手中,朱子展
  信一看,眼泪就流了下来。
  陈亮又待到监狱去了。
  陈亮是朱子的论敌,年岁上是晚辈。陈亮异常尊重朱子,对朱子念念不忘,结识之后,陈亮几乎年年惦记着朱子的生日,年年给朱子寄贺寿词。一边是友情,一边是论敌。有友情的论辩是君子之论。
  陈亮第一次入狱,朱子就让陈亮以“醇儒”来要求自己,使自己免遭人祸。陈亮毕竟是陈亮,能变成“醇儒”也就不是陈亮了。陈亮系狱是上次胡椒末事件的余波。关在衢州监狱的陈亮听说朱塾病卒之事而痛哭流涕。朱墪入浙受业于吕祖谦,同样,也受教于陈亮。衢州监狱中的陈亮说:“想到一位60多岁的老叟哀哭儿子的凄惨情景,就算我陈亮不肖不祥,系于缧绁,相比还是幸运的了……”
  绍熙三年(1192年)二月,陈亮出狱不久,他接到了朱子的来信。朱子对陈亮说:“我的苦痛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承蒙你的惠问,没想到这两年人生况味竟是如此。”
  信中朱子还谈起考亭结庐之事:“五夫所看到的都是伤心,就先住建阳童游桥头,在考亭规划建造新居,可是囊中只有几百千的钱,工役才十之一二,那些钱就一扫而空了,要借债了,后悔当初谋伐的轻率,但考亭山水秀美,也是安慰吧!”
  又谈到朱塾墓地之事。朱子说:“儿子已逝,但儿妇和孙子暂且一起住在童游的寓舍,小孙壮实,近来得了小疾,但看他意气横逸,让人有所期望,由此可以舒缓忧郁之情。每次抱抚小孙,都会触动悲情!”
  说起撰写朱塾的墓志,朱子恳请陈亮出手。他说:“自己的这个儿子素来尊慕你的文章,我有个小小的请求,将来下葬处欲请你留几句话。我这儿子自幼秀慧,才生一两月,见文书就嬉笑咿呜,像诵读的样子。稍长,讲些话也让人可喜,但我担心他流于浮华,也没敢夸他。去年在婺州来信,说以后回家要刻意行道,从事为己之学……老兄啊,这些话,我也不曾对别人说起,老兄对我儿子素有教诲之恩,所以请你写墓志,以期不朽之意。没有什么能随信附上的,有一端的白毛布给老兄
  一并寄去,天寒时制冬裘也许会用得上吧!”朱子很穷,请陈亮写墓志也没什么可以酬谢的,只有些白毛布了。
  其实,朱子也一直在犹豫墓志的事,前段时间,陈孔硕丧母,他请先生朱子撰墓志,朱子就曾说过,送终是大事,墓志是浮文,自古以来,没有听说没有墓志铭而不安葬的。因此,在朱子看来,朱塾的墓志,陈亮写与不写,都无妨。
  朱塾的灵柩摆在招贤里的黄杨庵中。表弟丘膺(字子服,芹溪丘子野的弟弟)时常会前往黄杨庵论道,那片山水,峰回泉幽,丘膺曾写过游黄杨山的诗,朱子和诗说:“闻道黄杨山上头,千峰环抱百泉幽。”朱子站在庵中儿子的灵柩前,对儿子说:“葬地已经选好了。”
  六月,考亭新居落成了,朱子迁居,他慎重地向列祖列宗报告,特别不忘父亲当年的“溪山清邃”的话语,给自己所居的楼阁取名清邃阁。朱子报告先祖说:“乃眷此乡,实亦皇考所尝爱赏而欲卜居之地。”考亭如今是自己安身之处,也是父亲所中意之地,居于考亭,也是了却父亲的一桩心愿。
  十一月十五日,葬朱塾于大同山北麓,圹记是朱子写的,他说:“十有一月甲申,葬大同北麓上实天湖,其父为之志,呜呼痛哉!”
  前段时间,朱子看到朱塾的诗文。因为朱子担心朱塾学诗会堕入浮靡的习气中,一直没有教他学诗。没想到看到儿子的诗作却是在他去世后。朱子一看,大惊,没想到自己儿子的诗作竟能有常人不可抵达的妙处。如今,儿子已逝,朱子感觉自己愧对儿子,兼之白发人送黑发人,岂不痛哉?
  新居成,丧事毕,友人、门人来集。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