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上封事,为民行经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36
颗粒名称: 为国上封事,为民行经界
分类号: B244.7
页数: 6
页码: 204-20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子在漳州为官期间,通过施行教化、奏除无名税赋、推行经界等措施,治理漳州吏治,整顿狱讼,禁止乱象,培养士人,提高百姓素养,实施礼乐教化的故事。
关键词: 朱子 漳州 教化

内容

淳熙十五年(1188年)六月,荧惑犯太微,天象凶险!
  荧惑犯太微的八个月前,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高宗赵构病逝。
  荧惑犯太微的八个月后,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孝宗内禅,让位于光宗。
  孝宗在位的乾道与淳熙年间被称为“乾淳之治”。淳熙末期,事事亲力亲为的孝宗已力不从心,起了将皇位让给太子的念头。但那时太上皇高宗还在。如今高宗病逝,孝宗终于可以禅位当太上皇了。孝宗改变君主以日代月只要守丧27天的规制,坚持守3年丧(实际是27个月),并在高宗驾崩后,让太子赵惇参与政事,过渡,通过近一年的历练,孝宗禅位。此时,孝宗63岁。
  荧惑犯太微之后不久,从临安愤然回到五夫的朱子想起当时向孝宗面奏的种种,深以为口头的奏说,说过就说过了,一来自己的意思未能完全表达,二来帝王听了也就罢了。加上此时朝廷中的道学受到打压——袁枢、叶适荐举一批道学名士却被冷世光、陈贾疏驳。朱子决定上封事——《戊申封事》。淳熙十五年(1188年)是戊申年。
  上封事时孝宗还没禅位。
  《戊申封事》是一道万言书,洋洋洒洒上万字。
  朱子在南康上《庚子封事》就指责孝宗“莫大之祸,必至之忧,近在朝夕,而陛下不悟”。当时孝宗大怒说“是以我为亡也”。前段时间在延和殿,朱子又直接批评当了27年皇帝的孝宗“了无尺寸之效”。孝宗一直没有治罪朱子。当《戊申封事》送达孝宗身边的时候,已是“漏下七刻”,过零点了。孝宗急忙起身,秉烛夜读,将一万多字的封事读了一通。
  朱子指陈天下大事,指责孝宗君心不正。朱子说:“目前天下管理,连区区东南都治理不了,如此,怎么可能出师北伐、收复中原?尽管天下大事千变万化,但其根本却在人主之心。人主之心不正,那么天下之事就没有一件可以做得正的……”
  指责孝宗之后,朱子列出当今最急的六条事务: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维,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
  谈了六事,朱子再回主题:“这六件事,都不可以拖拉,事情的根本取决于陛下之心。”
  那时,孝宗年过花甲,也想功德圆满地逊位。而朱子的陈奏,简直
  全盘抹杀了他27年的功劳,连一句“明主”的赞赏都没有啊!但孝宗还是理解了这位耿直认理的臣子。为国事,朱子是冒死上书:
  治效不进,国势不强,中原不复,仇虏不灭,则臣请伏斧钺之诛,以谢陛下。
  如此执着的臣子,怎能不拔擢?第二天,孝宗任命朱子主管西太一宫兼崇政殿说书。崇政殿说书的职责是为皇帝讲说书史、解释经义。其时,孝宗让位的想法已渐成熟,他想援引朱子辅翼太子,也是为下一代领导人赵惇的切实考虑。
  十二月上旬,朱子辞崇政殿说书。一个月后,即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朱子除秘阁修撰,仍然奉祠,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没几天,二月二日,孝宗就内禅了,光宗赵惇即位。朱子拜祠命,一再辞职名。五月,诏书下来,说:“给卿爵和秩的恩宠,不如成全卿的名节!就依卿吧,依旧直宝文阁。”
  二月,光宗即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上位,朝廷人事也有了大的调整。五月,周必大罢去左丞相之位,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同时,留正从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的位置改迁通奉大夫,被任命为右丞相。光宗一朝(绍熙元年至绍熙五年),基本是留正独相了。
  留正开始收用道学的士人,起用朱子。前前后后的授职辞职几个回合,朱子始终未接受朝廷的任命。陈亮、陆九渊都来信劝朱子出仕。十一月,朱子终于决定接受漳州知州的任命。绍熙元年(1190年)四月,朱子到了漳州。
  遍谒漳州庙宇,这是必要的仪式:
  ……熹奉制敕来抚漳民,永唯明灵,实同忧寄,莅事之始,只款恤祠,敢竭愚衷,与神为誓,修身奉法,节用爱人,熹虽至愚,不敢不勉……
  朱子在神灵前发誓要“修身奉法,节用爱人”。“爱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顿吏治,公平狱讼。
  朱子发布的第一道公文是《州县官牒》,要求州县官员集中在议事厅集体办案。阳光下办案,徇私舞弊被降到最低。漳州的诉状太多了,像雨一般落下来,太夸张,根本应付不过来。有案就必须判,要判就要认真公平地判,可是知州没有三头六臂啊。必须立刻改革。议事厅被清空,摆进若干橱子,诉状搬入议事厅分类入橱。召集官员,全体就位。没有屏风,又怕互相影响,就拉起帘幕,分头整理拟判。到了用餐时间,就近到州衙的厨房煮几样菜,集体伙食,工作餐,边吃边聊。餐后继续工作,拟判,或查阅先前的判决,商议那些判决是否合理……郡中的诉状,每天不下两三百。朱子到任后,发布《漳州晓谕词讼榜》约束不合理诉讼,虚假的诉状、没有情理的申诉越来越少,狱讼走上正轨。
  尔后,施行教化,奏除无名税赋,推行经界……
  漳州的百姓不知礼仪,特别是丧葬之礼,朱子采用古礼,晓谕百姓,居丧持服。漳州百姓,喜好佛理道法,醉心释老,并打着传经学道的名义,昼夜混杂,乱象滋生;也有女子借修道为名,私筑庵宇,与人通奸……朱子出榜禁止。又请士人入学学习,教军士弓马骑射。
  以礼治邦、实施礼乐教化的第一剂调理药下去后,紧接着就是减租减税。朱子奏除无名的赋税700万,减免经总制钱400万,但漳州最大的痼疾是——经界不正。
  这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南宋王朝始终解决不好的问题。
  宋王朝土地产权私有化土地兼并严重。国家的赋税不按人口来征收,而以土地的多少和等级为准绳。当年,同安任上,陈元滂对主簿朱子建议“开收人丁”,那时,朱子就已意识到按土地数量收税的不合理。根据土地数量征收赋税的最基本凭证是砧基簿。砧基簿一式多份,田产的主人有一份,县、州、转运司也有存档。清晰而具体地记载着各种田产的砧基簿,再加上鱼鳞图册、契约等簿籍,成为宋王朝调控全国税役的基本依据。但不断的战乱与灾荒,砧基簿或者抵押给富户换取粮食,或者奔逃之后丢失。丢失数量多达十之七八。官僚、地主、豪强趁机与地方官吏勾结,或隐瞒田产,或侵占田产……在赋税定额的情况下,富
  户隐瞒的田产越多,以强蚕弱的情况就越严重。由此造成有田者未必有税、有税者未必有田的混乱状况。
  宋王朝统治者不是盲者,他们同样看到富户夸张侵占田产的事实。绍兴十二年(1142年)底开始,宋王朝在两浙路平江府开始实施经界法。绍兴十九年在福州推行经界。经界后,福州田赋总数不变,但肥田的赋税增加了,贫瘠之田的赋税下降了。这样富人承担了较多的赋税,穷人的赋税有所下降,穷人的人心也稳定了。福建路施行经界的时候,闽南一带正逢何白旗起义,于是,宋高宗下旨“罢泉、漳、汀三州经界”。
  正经界就是重新丈量土地,查出隐瞒田产。朱子翻看以前的官报,数据显示,经界前,徽州府的土地数量为151万亩,经界后为300万亩。如果漳州实行经界法,毋庸置疑,田产会更清楚,国家财政收入会增加,农民负担会降低;但也不可否认,这一行为将严重打击富豪利益。打击富豪利益,自然会遭到强力的反对;而吏治的腐败,丈量的困难,费用的浩繁,工作量的巨大又引发出新的问题——或勾结,或作糊,或弄虚作假,或隐瞒不报……朱子承认经界会扰民:“经界这事,肯定扰民。赶着百姓,让他们跟在官吏身后,拿着畚箕铁锸,举着竹竿牵绳索,奔走在山林田亩间,当然是扰民。官员闭门安坐、饱食终日,当然舒服,但经界不行,连年受灾的还是百姓啊!”朱子在奏状中坚定地说:“臣不敢先一身之劳逸而后一州之利病。”他决定“以半年之劳,而革数百年之弊,向后亦须五十年未坏”。
  朱子累点没关系,但漳州百姓却能享受百年之利。
  朝廷开始考虑泉、漳、汀三州的经界了,三省奉旨发下札子到福建路各监司;转运司又下文到泉、漳、汀三州,要各州切实考量并上报经界法的利弊。早在朱子任职同安只是小小的主簿时,就已经准备行经界,此次怎会放过机会?朱子让人到福州、兴化军已施行经界的州郡取经,寻找最佳方案;将不同形状田地的测量方法研究明白,刻成板,印发到各县;吏人掌握田产测量方法后,指导百姓参与学习,务必人人通
  晓……一旦准备完毕,就让保正描画地界了。一个月的时间,朱子的前期准备完成。六月,朱子向福建路的监司申请行经界之法。七月底,朱子再向福建监司请求行经界法。经界法的施行要丈量田亩,因此有时间性——秋后农闲。朝廷却一直在考虑,不断地讨论。冗长的议论和犹豫不决的态度让人忍受不了,一位名唤黄艾(字伯耆)的士子爆发出来,他说:“公卿百官,商量一个经界,商量三年没有定论,那么,比经界更重要的事呢?该怎么办?”朝廷终于下诏,准备在泉、漳先行,汀州次之。同时让各州相度,“相度”就是先出一个可行性的报告。
  仍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