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争被林栗引向了政治的歧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35
颗粒名称: 学术之争被林栗引向了政治的歧途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200-204
摘要: 朱子与林栗的矛盾始于朱子对林栗所著《易解》的批评,认为其总的纲领错误。林栗试图攻击邵康节的见解,但朱子认为邵康节的解释更为合理。朱子入都奏事后,林栗以兵部侍郎的职位对朱子进行制约,要求他接受兵部郎官的职位。然而,朱子以足疾为由请求调整,并未立即就职。这给了林栗惩治朱子的机会。
关键词: 朱子 林栗 争议

内容

如果没有去临安,朱子与林栗的矛盾也许不会激化,虽然朱子早已对林栗胡乱注解圣人经典心存不满。乾道二年(1166年),时任江州知州的林栗刻印《通书》,朱子翻阅后感叹“此道之衰”;淳熙十三年(1186年),林栗给朱子寄去《易解》,朱子没回信没表态;朱子来临安前,春天的时候,林栗又给朱子寄去《西铭说》,朱子依旧选择沉默。林栗治学也孜孜不倦,只是朱子以为他偏离了圣人的原意,反而有害道统。但他们相隔两地,朱子感叹“此道之衰”后,保持沉默,并没有直斥林栗,两人相安无事。
  淳熙十四年七月,朱子除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罢祠待次,十一月拜命。淳熙十五年正月,圣旨下来,催促朱子入朝奏事。朱子请祠,不允。三月十八日,朱子启程入都。四月初,朱子与辛弃疾在信州短暂地相会后来到玉山,一直迁延40多天。五月,王淮罢左丞相。朱子六次弹劾唐仲友后,一直打压朱子的王淮终于离开权力中枢。长达8年的王淮独相局面结束了,朱子才决定入都奏事。此时,周必大任右丞相,左丞相暂时空缺。
  六月一日,兵部侍郎林栗拜访初到临安的朱子,林栗开门见山地问:“先前寄去的《易解》,其间恐怕有不恰当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既然如此直接,朱子也就直奔主题,他说:“大凡解经,总的纲领要正确,纲领没问题,就算一句一义有小失误也没什么关系,可是林侍郎所著《易解》的总的纲领都让人疑窦丛生啊!”
  林栗急切地问:“怎讲?”
  朱子说:“圣人《易经》的纲领是这样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康节(邵雍)对此有深刻的见解。可是如今侍郎把六画的卦当成是太极;六画的卦中包含的二体(上卦、下卦)当成两仪,又加上两个互体(上下两体相互交错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一共凑成四象;把二体和互体都颠倒过来,总共凑成八卦。错得太厉害了!其实太极,那是一画都不曾有,怎么会是六画的卦呢?如果按侍郎这么说,就是‘太极包两仪,两仪包四象,四象包八卦’,和圣人所谓的‘生两仪’‘生四象’的‘生’字意思完全不同了。”
  林栗反驳说:“也不见得,只有‘包’,才能‘生’。‘包’和‘生’,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
  朱子说:“恐怕不同吧!‘包’就像人怀孕,孩子在母体中;‘生’就像妇人生产,孩子在母体外。”
  此话题压不住朱子,林栗迅即切转:“公说太极一画都没有,那不是无极啦?圣人明确地说《易》有太极,而公说《易》没有太极,为什么呢?”
  朱子回答道:“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个‘理’,太极是两仪、四象、八卦的‘理’,不能说没有,但太极确实没有形象。太极生化出一阴一阳,演变成两仪,两仪又派生出四象、八卦,如此,自然而然,次第而生,不由人力安排。从孔夫子以来,也确实没人见过太极生两仪之类,到了邵康节那儿,他就明确地说太极为生生之本,是天地万物的源头,邵康节的话极有条理,恐怕不能忽略,请再去详细解读解读。”
  林栗说:“我著《易解》,就是要攻击邵康节。”
  朱子不由笑起来:“邵康节不是这么容易被攻倒的,倒是侍郎你要仔细,如果你大纲领的立论不调整改变,恐怕会被人笑话。”
  林栗勃然变色道:“我正要别人笑话。”
  朱子是彻头彻尾得罪林栗了。
  此时,孝宗挂念起朱子来,问宰相周必大说:“朱熹都来临安好多天了,为什么没请求奏对?”朱子要面圣了,周必大派人提醒朱子:“圣上不喜欢听‘正心诚意’那一套,你谨慎点,还是不要说吧!”朱子说:“我平生就只有这四个字。”几天后,朱子走进延和殿。上次面见圣上是淳熙八年(118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朱子任浙东提举前,也在延和殿。如今是淳熙十五年六月七日。已是过去了7年。这7年,王淮独相。朱子任浙东提举弹劾唐仲友得罪王淮后,把仕途也一并断送了。求道不求仕,朱子反而有了在武夷精舍的充足时光,交友布道,何等惬意。孝宗看到朱子蹒跚而来,礼毕,又站立不稳,便让人上前扶持。朱子谢过皇帝后说:“臣足疾屡次发作,左足先痛,如今稍好些了!”君臣的谈话,就如此温暖地开始了。
  朱子切入正题,向孝宗表达了对浙东救灾时皇帝大力支持的感激之情,然后又向皇帝辞让江西提刑之职。孝宗感慨地说:“知卿刚正,只想留卿在这里,给卿一个清要的职位。”
  朱子取出奏札。首先谈近年刑狱处理不当的事情,建议选择能胜任的狱官。其次说经总制钱严重地影响民生……最后,朱子依然是要“教训”一下孝宗,他说:“陛下即位二十有七年,而因循荏苒,无尺寸之效可以仰酬圣志。”
  孝宗竟然没有生气,而且在六月八日还兑现了给朱子一个清闲职位的承诺,除朱子兵部郎官。朱子以足疾严重为由,请求孝宗给假调整,暂不供职。
  林栗的绝好机会到了。
  林栗是兵部侍郎,朱子是兵部郎官。林栗是朱子的顶头上司,他准备以职位之便惩治朱子。
  朱子兵部郎官的具体岗位是四司郎官厅郎官。林栗派吏卒来了,拿
  着四司郎官厅的印鉴,让朱子收下。朱子收下,则意味着即日要带着足疾去上任。朱子病体支撑不了,便让吏卒将印鉴送回长贰厅(长贰指正副职,这里的长贰厅指兵部尚书、兵部侍郎的办事厅)。林栗见吏卒送回印鉴,横眉竖目道:“长贰厅如何收受郎官厅的印鉴?”又让吏卒送给朱子。朱子又让送还。
  林栗终于捕获弹劾朱子的口实。
  林栗本不能弹劾朱子的。台谏官才有弹劾之责,而林栗是兵部侍郎,非台谏官。就算宰相要攻击政敌,也是授权台谏动手。林栗太急了,他说:“朱熹能够出入宫门,能够上殿奏事,能够四处拜访宰执、台谏,那他乘轿到兵部供职不算为难吧?况且郎官的印鉴,怎能随便弃掷在外,万一丢失了呢?臣让朱熹来履职,朱熹坚决不从,拒违君命,臣不能领导下属,实在惭愧惧怕。印鉴没有人保管,臣只好让四司的吏卒抱着守候一个晚上,直到天亮。”
  接着,林栗把学术之争开始往政治的歧途诱导。他说:“朱熹本来就没有学术,只是偷窃张载、程颐的学问,把自己打造成浮诞的宗主,妄称道学,妄自推尊。每到一处,带着门生十多人,学的是春秋、战国的那一套,朱熹实在是‘乱人之首’……希望将朱熹停罢,让他反省,警戒那些侍奉君王却无礼的人。”
  孝宗看了林栗的奏章,转过脸对宰相周必大说:“林栗的话似乎有点过分!”
  周必大点头道:“朱熹上殿时,足疾没好,确实是勉强登对。”
  孝宗回忆了下当时情景,点头道:“确实,还一瘸一拐的呢。”
  孝宗又问周必大:“朕还没批出林栗的奏章,外廷为什么就开始吵嚷传播了?”
  有大臣回答:“林栗唯恐天下人不知,正在漏舍(偏殿)宣扬他的奏章。”
  林栗真被恼怒冲昏头脑了,朝臣言事,帝王还没表态,居然就私自外泄,确实过分。
  不久,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叶适呈上《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为朱子辩解。叶适也是学人,浙江事功派那一路,他深知将学术引入政治歧途的可怕,势必会党同伐异。毕竟先前朱子提举浙东弹劾唐仲友后,吏部尚书郑丙和监察御史陈贾已经攻击朱子是“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如今林栗又给朱子安了个“乱人之首”的罪名,很显然,打击朱子就可能打击到以朱子为首的一大批士人。此事继续演变,势必会制造出学术的灾难来。
  叶适上奏章说:“考查林栗的奏章,将呈奏之事和实际情况参验,没有一处符合实情。”叶适还逐一批驳林栗奏章的荒谬。特别指出“士大夫有稍慕洁修,粗能操守,辄以道学之名归之”的后患,并说林栗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绕开台谏而弹劾官员的先例。
  七月二十五日,真正的台谏官出手弹劾林栗。御史胡晋臣参劾林栗“喜同恶异,无事而指学者为党”,还说他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胡晋臣与叶适都是明白人,他们尊重学术的纯粹性。所以,叶适说林栗用“道学”的名头去打压朱子,胡晋臣说林栗把学者当成党系来斗争,这确实说出了林栗内心的龌龊之处,林栗的弹劾是把无事的天下胡搅蛮缠一番罢了。林栗被弹劾后出知泉州。
  而朱子早在六月十二日就黯然离开临安了。
  就在林栗弹劾朱子后,天上的星象异常,荧惑犯太微——火星侵犯天庭。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