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信仰的重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23
颗粒名称: 南康,信仰的重建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150-15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子在南康任职期间,通过发布榜文和牒文,挖掘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和道德楷模,以及修复爱莲池和爱莲堂等事迹,展示了朱子在地方治理和文化建设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 南康 任职 朱子

内容

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朝廷起用朱子,任命朱子为江西南康军(今星子)知军,兼管内劝农事,朱子一辞再辞,朝廷均不批准。淳熙六年正月二十五日,朱子启程,先到信州铅山崇寿寺待命,此时,他仍然不想赴任,于是便一边待命一边请祠。三月终于动身赴任。三月三十日,朱子到南康,交接相关事务。
  夏天的第一天到来了,朱子的角色迅速转变,他成了南康军的最高长官。南康下辖星子、都昌、建昌三县,军治在星子。两道文告同时出场:一道牒文,以公文的形式告知各级官吏;一道榜文,以告示的形式告知当地百姓。榜、牒的内容主要有三条:其一,南康土地贫瘠,人口稀少,赋役繁多,苛税繁重,如何才能宽恤百姓?如果知道南康利弊的根源的,不论士人、父老、僧道、百姓,尽管陈述观点,上陈意见。其二,南康风俗淳厚,非他郡可比。请士人和耆老示范乡里,教育子弟,让子弟们孝悌忠信,既尊敬父兄长上,又亲族乡邻和睦;南康乡民应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才能不愧古人。其三,南康背负匡庐(庐山),前据彭蠡(鄱阳湖),地势雄秀,甲于东南,有圣贤遗风,父老们务必推选子弟们有志于学习的到军学读书,让南康的人才脱颖而出。
  第一道榜文,每县印发100张,委派巡检、县尉立即前往乡村张挂,不得隐匿。同时,下发文告至军学,要求军学教授慎重考虑增添赡学钱粮、修立课程及考试规矩的内容,快速上报军府以便施行。
  尔后,朱子过鄱阳,抵都昌,又到建昌、星子的乡村,访察民情,四月十七日,发下一份补充文告(又牒),张贴数量和张贴范围与先前文告一样。朱子根据考察情况与阅读南康的《图经》梳理了南康历代的名宦、名士、节妇的墓地、遗迹、文物,这些都是精神的代码、文化的符号、信仰的载体,必须保护,必须旌扬,必须重建。朱子在牒文中,安排军学杨教授、吏员毛司户具体办理。又告知百姓,“如有感人事迹、名士遗迹的,仔细申报上来,不要管时间的早晚,直接到军衙报告,军衙全天候接待,审查核实后,即行措办施行,保护重建”。
  以十万火急的态度来对待文化遗产的办理——虽是治理南康这个小地方,却用牛刀来重建信仰、构建和谐。
  榜牒发布后,朱子迅速行动起来。弘扬士人典范,以范示邦民。陶渊明、刘焕、周敦颐的遗迹已寻访确认,朱子指派军学教授杨元范负责建立祠堂以祭祀。不久,濂溪祠堂建好,主祀周敦颐,以二程配享。又立五贤祠,祭祀陶潜、刘焕、刘恕、李常、陈瓘。陈瓘是被贬于南康的,其余四人都是南康人。朱子也想好了,《濂溪祠堂记》由张栻写,《五贤祠记》由吕祖谦写。濂溪是北宋四子之首,濂溪的学说是构建朱子理学体系的根基,所以,朱子几乎是以催促的口气对张栻说:“濂溪先生曾任南康守,南康学宫立濂溪先生祠,与其他州郡比,更不可迟缓,你一定要为我写记。”张栻说:“朱侯(朱子)下车,首先做的是‘兴教善俗’的事,立刻建起濂溪祠堂,可以说是‘为政之本’啊……”
  朱子又修复了当时周濂溪的爱莲池和爱莲堂,池边立碑,刻《爱莲说》于石碑之上。爱莲池修好后,新荷栽种下去,朱子写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五贤祠中的刘焕生于南康、葬于南康。朱子寻访先贤的遗迹时,在城西门外的荆棘丛中找到了刘焕的墓地。刘焕与欧阳修同榜登第,他为
  人刚直,不善逢迎,骨头硬又不肯改的性格注定他官场落魄。刘焕40多岁就致仕回乡,但他的洁身不辱成了士大夫的楷模,他弃官回乡的那日,士大夫们争相设席饯别,赋歌写诗咏之叹之。欧阳修也设宴饯别,席上写诗一首《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有句:“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说,安得巨笔如长杠。”
  刘焕回到庐山,到庐山脚下的落星湾买了田,沿山涧筑起隐居的屋庐,终老于此。刘焕的“壮节”极有导向示范效应。朱子在刘焕墓前建起小亭,亭前立门墙,并锁好门,保护起来,免得砍柴放牧者随意进入,仲春时节就带领属僚诸生到祠堂祭祀。南康诗人史骕对朱子说:“就取欧阳公的诗句‘丈夫壮节似君少’中的‘壮节’来命名亭子吧。”朱子的想法与此不谋而合。于是,朱子让朋友黄铢写“壮节”二字为亭名。朱子又撰《壮节亭记》记其事。
  南康还有许多历朝的道德楷模,朱子一一挖掘出来,旌扬表彰:太中大夫司马暠、从事中郎司马延义,他们以孝敬而闻名乡里;宋初,义门洪氏,全族世代同居,被称为孝义之家;唐代的孝子——宜春县令熊仁赡的墓地在南康……
  走进军学,萧条惨淡,士风衰敝,朱子的目光扫过那些寥落的身影,说了句:“堂堂军学,养士不过30人!”翻看科考应试的名册,寥寥无几。有些讲道修身的士人,他们不想到军学就学,也不想入场屋科考,南康学风散漫。挖掘了名宦名士孝子,朱子开始挖掘有学识、能管理的人才。临江军新淦一位县尉德行学识俱佳。朱子请他到军学传道堂主持工作,并制定严密的军学课程计划,第一日讲书,次日复习背诵,第三、八日出题,第四、九日作业。无论如何,每隔四五天,朱子都要到军学中亲自给诸生讲学。
  一天,朱子巡视农田,沿五老峰下的小径逡巡而行,邂逅了一座破败的庵台,看着匾额,墨色隐约的三个字——卧龙庵。卧龙庵的西面,苍崖挺立,瀑布飞泻而下,深壑高谷,令人不寒而栗,斜伸出来的黄色石块掩映在激浪之中,沿谷壑望去,仿佛黄龙蜿蜒飞舞,奇绝殊胜,所
  以取名卧龙。朱子曾读《庐山记》,庐山著于天下,主要在水石之美:有徐凝的瀑布、李白的瀑布、楚康王的谷帘泉,还有陆羽《茶经》中的庐山泉……但庐山的水石,都胜不过卧龙庵。朱子沿着西面寻着瀑布的水声而去,踩着乱石,反复三次过涧,终于抵达潭侧。飞瀑深潭,震耳欲聋,白雾升腾,眼花缭乱。
  不可辜负卧龙庵。
  朱子捐俸钱10万,嘱咐西原庵的隐者崔嘉彦重建卧龙庵。崔嘉彦也曾满怀经时济世之心去投谒宰相赵鼎,恰赵鼎被罢,可谓时运不济。崔嘉彦来到庐山,过着隐居的日子。
  卧龙者,诸葛武侯也。朱子因卧龙庵的“卧龙”二字起意,在堂中绘制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像,并大书“洪毅忠壮,忘身忧国,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十六字在门楣间。
  从卧龙庵到观瀑处,既无石磴可走,又无亭台驻足瞻望。朱子开凿石磴并在崖上选择最佳观览飞瀑的地方建起小亭。亭名“起亭”,取“龙之渊卧者可以起而天行”的意思。建了亭子,一来,游人能够快意纵目;二来,吏民可前来祈神谢神。
  没想到,淳熙七年(1180年),朱子真的到起亭来祈神了。这一年,从夏天开始,天气变得不正常,太阳一直在忙碌着,云雨罢工。南康军辖下的星子、都昌、建昌三县的灾情开始显现。身为一方官员的朱子心急如焚,他以地方最高长官的身份向神诉求,他来到起亭祈雨,上天略有感应,施舍了一点点“恩惠”。之后,亢阳不可避免地来了。朱子扩大求雨的范围,辖区内凡有灵迹的寺观、神祠他都前往祈祷。建置坛场,设宴祭龙,禁止屠宰,虔诚祷告,但上天不再感应。
  民户来到陂塘积水处,用水车戽水灌溉,人无法胜天,民户的辛苦抵挡不住旱情的迅速蔓延。
  七月,冒着如火的骄阳,朱子率众到广佑庙去。吃了一个多月蔬菜的朱子已身形消瘦,大滴的汗珠滚落下来。朱子一丝不苟地点烛焚香,然后跪拜祈祷道:
  三日之内,熹等斋宿,以俟休命。三日而不应,则是大王终弃绝之。熹等退而恐惧,以待诛殛,不敢复进而祷矣……
  朱子说:“我朱熹斋戒三天,以等待广佑王的旨意。如果三天后依然没有感应,那就是大王你抛弃了邦民,如此,我朱熹恐惧而退,也不再求你了……”
  神灵铁石心肠,坚决不感应。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