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雪登衡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12
颗粒名称: 拼雪登衡山
分类号: B244.7
页数: 7
页码: 98-104
摘要: 描述了朱子来到衡山脚下祭拜张浚的墓前。衡山的祝融峰高耸挺拔,群山起伏,气势磅礴。朱子和张孝祥等人躲进茅屋吃饭,决定明天顶着风雪上山。他们到达方广寺,看到连绵不断的莲花峰。月光洒下如银片,翠竹在风雪中不堪重负。寺中的住持是一位会写诗的僧人,猿啸声在窗间回荡。险峻的地方有石梯可攀登,寺外的寒松扭曲而壮观。祝融峰的顶峰近在眼前。
关键词: 朱子 衡山 张孝祥

内容

渡过湘江,朱子与张栻、弟子林用中取道南下,直奔衡山。
  十一月六日过江,十日,高巍的衡山祝融峰已隐约可见。朱子来到衡山脚下张浚的墓前祭拜:“衡山何巍巍,湘水亦汤汤……”眼前浮起万千景象。先君朱松的同榜进士,刘子翚遗书的“勉力大业”之托,张浚向朱子忧伤地说“我也无法把握全局”时的无奈……祭毕,朱子长叹一声,起身策马,与张栻、林用中向巍巍衡山的丛峰中狂奔而去。
  南岳衡山所在的位置应乎璇玑(北斗七星)中第五星玉衡运行的度数,故而称为衡山。衡山周围逶迤700里,错落耸立72峰,最秀拔高挺的是祝融峰,海拔1300多米。张栻来湖湘20多年,也辜负了祝融峰,他从未登过绝顶。
  从张浚墓道折出,过石滩,云雾隐约间,起伏的群山和磅礴的祝融峰激荡人心。只是忽然乌云四合,大雪纷集,劈头盖脸,须臾就积了一尺多深。地冻天寒,午时已到,朱子三人躲进路边茅屋吃饭,每人外加一大杯酒。继续上马,骑行30多里,黄昏临近,抵草衣岩,借宿。暮色下来,雪光辉映,山水林木溪涧美不胜收,令人惊叹。十二日,大雨,不管,继续行进;傍晚,雨未停,跟随的仆人满脸疲惫。
  张孝祥说风雨留人,等待晴日。此行确实有点风险。
  湘潭的彪居正(字德美)来了,冒雨而来的他也一身疲惫,再看着一行疲惫的仆人,彪居正耐不住苦,他开口说:“不能登山。”
  风雨奈我何?雪后景更美。朱子和张栻商量后一致决定:明天顶着风雪急速上山。天遂人愿,半夜雨歇,星光璀璨。晨,日出东方。
  彪居正真的回头了,他怕冷。朱子、张栻、林用中三人渡过兴乐江,雾气已然散尽,群峰如玉伫立,眼亮心宽。他们三人吃了一餐看起来特殊但那个时代修炼者常吃的饭——黄精饭。黄精是中草药,很好的保健食品,山居的道人常服食。马是不能骑了,换乘竹轿,由马迹桥登山。满眼的荒山野岭,渐渐地,折入大片林壑中。崖边积雪斑驳。山风吹来,心旷神怡。溪水曲折,穿石激岩,琅琅而去。日暮,到达气象幽深的方广寺。登阁四望,眼前连绵展开的是莲花峰,月光如银片倾泻下来,与白雪交映,分外皎洁。朱子与张栻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方广寺全用木板而建,连屋顶也不例外。问老僧,他说不可用瓦,遇冰雪就冻裂。果然,尔后的高台寺、上封寺的屋顶全铺木板。
  十四日,天色微明,朱子三人就起床登山,穿小径,入高台寺。寺外,万竿琅玕,森森而立。丛竹清心爽朗,十分可爱。几株翠竹终于耐不过风雪,被吹折斜卧。寺中的住持了信是一位会写诗的僧人,他说着像诗一样的话:“良夜月明,窗牖间有猿啸清甚。”
  出寺,穿行于古木藤萝间。北阴的山崖,数尺积雪。举头遥望的石廪峰就像素色的屏风。阳光倒下来,石廪峰反射出耀眼的白光。树梢冰凌铿然坠落,“咔啪”……声音偶尔跳进耳中。突然又阴云骤起,飞霰交集,刹那又停止。走出西岭,过天柱峰,下福岩寺,遥望南台,历马祖庵,从庵的背面登山,路不算窄,险峻处都可寻到石磴登攀。20多里后,过大明寺,飞雪飘零,上封寺已在望。在望虽在望,走起来却远了,迂回曲折好几里路。
  终于到了上封寺。山已高,树已瘦,寺外寒松拳曲臃肿,枝条下垂,冰雪凝结连缀,仿佛青龙白凤。寺中房屋木板的门窗处一概被严实紧密地遮蔽着,否则,云雾飞进飘出,让人视线模糊不辨光影。上封寺有个穷林阁,是胡铨题的匾,取韩愈的“云壁潭潭,穷林攸擢”之意。
  三人坐下休息,才抬头,居然祝融峰的绝顶兀然近在眼前。眼前竟是最高峰!三人二话不说,撩起衣襟径直上前,一气登顶。山顶有石,可以坐几十人。烟霭未尽,群峰峭立,远近不同;再极目四望,视界渺然无极,他们像被辽阔的瀛海四围环绕。衡山脚下,湘江如带,斗折蛇行,五折后北去。寺中的僧人指着苍莽的雾海说:“洞庭湖就在其下。”朱子三人狂歌痛饮纵览江山后,又飘摇而下,回到寺中,酬唱作诗,《醉下祝融峰》。
  朱子道:
  我来万里驾长风,绝壑层云许荡胸。
  浊酒三杯豪气发,朗吟飞下祝融峰。
  张栻道:
  云气飘飘御晚风,笑谈嘘吸满心胸。
  须臾敛尽云空碧,露出天边无数峰。
  林用中道:
  祝融高处怯寒风,浩荡飘凌震我胸。
  今日与君同饮罢,愿狂酩酊下遥峰。
  夜晚憩居阁上,晴霞横带千里,依然一个明月夜,月光照彻雪屋,寒光射人。窗外,整夜泉声泠然,竟不知此身雄踞千峰之上。
  十五日,胡实(字广仲,胡安国的侄子)、范念德来了。范念德是先到衡山访兄弟的,闻说朱子登顶,也赶来相会。五人同游仙人桥——那是只容人侧足,前崖挺出,下临万仞深渊的岩石小径。他们小心走过,不敢久停。再登祝融峰的绝顶。山风劲烈,远山次第,比昨日更宜放怀远望,寒气也比昨天更凛冽逼人。五人不断灌酒,仍难以抵御寒意,只好拥毡而坐,也才可勉强支持。不一会儿,云气腾起,似揭开蒸鼎中倏然冒出的沸腾雾气。云雾越过南岭,顷刻又被风驱散,刹那不见。此夜,风声不绝于耳。
  十六日,天还没亮,雪粒敲窗,惊觉。众人准备下山,寺僧说石磴冰结,走不了了——又是风雪留人?五人对视一番,决定迅速取道前岭下山——又是留人不住!路面很滑,有跌倒的。往下看,白云滃浡弥漫,在林谷间吞吐,真是荡人心胸。想看看李邺侯书堂,但林深路绝,不能去了。走了30里左右,抵达岳市(以南岳庙为中心形成的市场称岳市)。朱子三监南岳庙,终于一睹此庙的“真身”。南岳庙真真庙宇宏阔,香火鼎盛,而且“环庙皆市区”,商业气息也极浓。晚上,一行借宿胜业寺劲节堂(在南岳庙的东南侧)。
  从石滩入山到下山憩劲节堂,共7天时间,朱子、张栻与林用中不时吟咏唱酬。今夜,劲节堂的烛光明亮,他们取过诗囊,倾倒而出,数一数,竟写了149首诗。三人你望我我望你,都自嘲地笑起来说:“行走唱和的诗是一时兴起之作,不算工整,但可以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往后或许还有回望的价值。”他们将诗辑录成册,后来取名《南岳唱酬集》。栖于祝融峰上封寺的那个月圆之夜,天寒地冻,他们拨着残火围坐,想到连日渡江登山,一路诗唱,也算玩“诗”丧志。途中的所见所历,不论大小美恶,都是流而不返,与圣训“不远复”相距甚远。那个明月夜,他们三人互相约束——明天停止写诗。第二日下山,虽美景不缺,此情可诗,但都没再提笔吟咏。
  确实写诗写得夸张。憇息方广寺,才醒,朱子就唱和张栻的诗,写下《方广寺睡觉次敬夫韵》;仰头望见祝融峰巅遂一起朝绝顶扑去,三人互相联句,共同谱出《路出山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夜半,月光晶亮清冷,三人观月,一唱一和,又联句而出《中夜祝融观月联句》;即使置身马背,雪霜扑面,朱子也在吟咏,作《同游岳麓道遇大雪马上次敬夫韵》……朱、张反省自己流而不返玩诗丧志也不无道理。
  张栻为《南岳唱酬集》写下序言后,就小心地把诗藏起,他很珍惜他们的行走记录和之间的友情。十九日,三人从胜业寺出发,范念德短暂离开后又到胜业寺来会合了,他去与湖南的兄弟告别,尔后,与朱子会合一起回闽。湖湘学子来到云峰寺饯别,行五次酒后,众人激辩,讨论起心中的疑问。尔后,朱子、张栻、林用中、范念德来到槠洲(今株洲),朱子与张栻也要相别了。朱子取道东归,张栻西还长沙。从衡山下来到槠洲180里,其间山川林野风烟景物都可以为诗,然而既然有约不再写诗,就都视而不见,将诗语埋在心底,然而,今日槠洲一别将不知何时相见,朱子说:“写诗,本来也并没有坏处,前些天戒诗,是担心无节制而泛滥啊!如今别离在即,不写诗如何能表达内心的情怀?前些天所言的戒诗,是一时矫枉过甚的约定,我看,诗还是不要戒了吧?”大家异口同声地称好。
  张栻写道:君侯起南服,豪气盖九州……
  怎能无诗啊!朱子为张栻写两首,其一云:
  我行二千里,访子南山阴。
  不忧天风寒,况惮湘水深。
  辞家仲秋旦,税驾九月初。
  问此为何时?严冬岁云徂。
  劳君步玉趾。送我登南山。
  南山高不极,雪深路漫漫。
  泥行复几程,今夕宿槠洲?
  明当分背去,惆怅不得留。
  诵君赠我诗,三叹增绸缪。
  厚意不敢忘,为君商声讴。
  第二日,槠洲相别,朱子与范念德、林用中东行。前两日饯别,讲论问辩多,写诗少,如今一旦缓辔而行,闲隙下来,感事触物又不能不形诸诗歌了。自槠洲开始,历宜春,泛清江,泊豫章,涉饶州、信州,过分水关到武夷,缭绕几千百里,头尾28天,归来之后,翻开书箱,得稿200余篇,于是,又编一册《东归乱稿》。
  任职同安主簿后,除了短暂地除武学博士并待次外,朱子的三次祠职都是监南岳庙。三监南岳庙者却从未登过南岳看过南岳庙也说不过去,况且,宋王朝的南岳是五岳硕果仅存的一岳,南岳成了一个挺立天地的标志。登南岳也是了一个心愿。
  南岳归来,朱子监南岳庙也随即成为历史。归途之时,行至豫章,朱子就闻知了两大好消息:陈俊卿除参知政事,成了副宰相;刘珙除同知枢密院事,进入最高军事机构。陈俊卿和刘珙荐举朱子,朱子除枢密院编修官,待次。张孝祥寄信来说:“我平生无用,得以相遇公子,真是幸运,但留不住公子,至今内心还挂念着,我准备请祠了,公子即将赴任枢密院编修,我认为,那不是公子可以施展抱负的天地,应该只是潜伏潜伏等待拔擢吧?”
  朱子接到除枢密院编修官的消息,先是出乎意料,觉得不敢当,后来又听说是补阙,阙期还很远,就没有反复推辞,拜受下来。
  朱子接受新职,乾道四年(1168年)的新年也来了。
  张孝祥自与朱子一别,一直念念不忘。张孝祥寄来张栻为他敬简堂写的《敬简堂记》,让朱子挥翰作书,身为书法大家的张孝祥以朱子的手书为荣,而且很高兴地说“真可以托不朽”。不久,又来信谦虚地对朱子说:“我的‘敬简’之功没有进步,他日没脸见元晦你啊!”
  张孝祥乞致仕,想弃官,终于得了祠职,这位小朱子两岁的曾经的状元郎,在谢家青山下买了一片田,建了十多间屋,屋外江流有声。张孝祥说:“归家之后就不再出仕了,如果元晦兄要游览江淮山川的美景
  就来吧,我可以从从容容地陪你饱览大好河山,梁山、博望、慈湖、采石……随你选,想去哪就去哪。”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