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面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07
颗粒名称: 论“战”,面圣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78-82
摘要: 根据文章内容,朱子经过汪应辰和陈俊卿的推荐,被引荐给左仆射陈康伯。孝宗已决心开战,并在张浚的建议下攻取虹县和灵璧。朱子接收了边报的消息。
关键词: 朱子 陈俊卿 汪应辰

内容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七月,权尚书户部侍郎汪应辰除集英殿修撰,知福州。汪应辰是信州玉山人,18岁状元及第。他还有一个身份,朱子的从表叔。
  汪应辰入闽赴任,过建安,见到了朱子。一番谈论之后,汪应辰大为赞叹,立即写信给吏部侍郎陈俊卿,说朱子“问学材识足为远器”“进修日新,殊不可量也”……
  陈俊卿,兴化人。绍兴八年(1138年)省试,26岁的陈俊卿第二。
  福州知州汪应辰郑重而且连续致书吏部侍郎陈俊卿后,陈俊卿又把朱子荐给左仆射(宰相)陈康伯,文书下来,召朱子赴行在。朱子辞免。
  朱子辞免了朝廷的召命,却没有推辞汪应辰的邀请。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即位之初的孝宗雄心满怀,一改当年国
  策的软弱,决意北伐。此时的张浚升任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君臣际会,意之所向——战争也!
  朱子应汪应辰之请来到福州。那天,汪应辰正大摆宴席。落职闲居福州的刘宝被任命为镇江诸军都统制,奔赴前线。汪应辰设宴饯别。
  席上,汪应辰问朱子:“刘统制赴前线,战事若起,结果如何?”
  刘宝即将奔赴战场,朱子是坚决的主战者,开战又正可以“复兴大业”,按理,朱子会慷慨激昂地说些收复中原凯旋之类的喜气话,然而,朱子升起的是深深的忧患之感。孝宗初即位,主和派还占主流,君臣还未一心,兵士准备也还须时日,此时开战,准备不足,怎会有胜算。朱子沉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宋金交锋,第一阵,宋胜;第二阵,胜负不知;第三阵,杀敌不去。”
  汪应辰听后,连忙追问原因。
  朱子说:“我宋兵的精锐在前,金兵一时抵挡不得;但金兵的铁骑顽固不动,不会因此败走;第三阵、第四阵,宋军就已经困顿。”
  对于宋金开战,汪应辰心中也有隐忧,他转头对刘宝说:“刘统制,元晦这么说了,该如何才好?”
  只有上前了!孝宗与张浚已决定开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孝宗才登基就以手书召张浚入见,让他宣抚江淮。隆兴元年(1163年)正月,张浚进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开府建康。四月,张浚请孝宗驻跸建康,亲临前线。张浚的儿子张轼就在父亲的幕下效命,在内帮助秘密谋划,在外参与诸多事务。张浚以李显忠所献的谋略建议孝宗攻取虹县、灵璧。孝宗同意。右相史浩反对此举,结果被罢。年轻天子孝宗和元老级将帅张浚两人不管不顾,决定出兵。
  宋军渡淮后,很快攻占灵璧、虹县,随即直取宿州。孝宗兴奋地说:“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朱子看到边报了,他说“第一阵,宋胜”果然没错。正在铅山的李侗也看到边报了。李侗的儿子李友直接李侗去铅山以便迎养。第一战胜利之后,下一步会是如何?宋孝宗满脸是十年来终于获得了一场胜战的
  扬眉吐气之态,朱子却是内心忧虑无处倾诉。朱子想起老朋友魏掞之,他提笔给魏掞之写信,感叹地说:“边报所说的,实在让人忧虑。”
  忧虑很快成了现实。
  宋军攻占宿州后,金军立即出动主力,进行反击。宿州经历几次会战,宋金短暂地处于相持阶段,但宋军主帅指挥不力,将领失和,加上攻入宿州之后赏赐太薄等因素,宋军失利并逃遁出宿州,金军跟踪追击。追到符离时,宋师大溃。
  朱子知道了符离之败的真相,他又写信给魏掞之,诉说他内心的隐忧,告诉他这次北伐的始末。
  原来李显忠与邵宏渊合兵攻入宿州后,邵宏渊与李显忠因府库中的金银分配问题而产生矛盾。金军继续增兵宿州。邵宏渊临阵按兵不动,不但不救助,反而放言说:“当此盛夏,摇着扇子还不凉快,怎么能在烈日下作战?”最后导致宋军大败,军器粮草丢弃殆尽。士卒空拳飞奔,蹂践饥困而死的,不可胜计。金人乘胜斩首4000余人,获甲3万。幸运的是那日大雾,金兵不明虚实,不然宋军更为惨迫。
  朱子坚决主战,但他认为目前的大事在朝廷,朝廷在守与战、赏与罚之间摇摆不定,难以成事。
  汪应辰深深地了解朱子的学识和忧国情怀。七月一日,知福州的汪应辰除敷文阁待制,他可以举荐一名官员代替他知福州原职。汪应辰上书说:“左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的朱熹志向高远,学识纯正,可以代我的职务,这是公议!”朱子自任同安主簿,就一直是最低一阶的迪功郎,汪应辰不以级别论能力,直接荐举朱子任福州知州。
  朝廷的诏书也来了,召朱子入京。
  朱子决定到临安去奏事。
  隆兴元年(1163年)八月,李侗自铅山回延平,朱子正准备从五夫赴临安,这对师生在五夫见了人生的最后一面。朱子与李侗相对而坐,他们讨论推敲奏事的内容。
  李侗说:“如今三纲不正,义利不分,所以儒道衰弱,兵伐兴起;
  如今人人趋利,不顾道义,所以人主力量薄弱。”
  朱子沉思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
  尔后,李侗回延平,才到家,汪应辰派来的车马正“吱呀”地停在李侗的门前。汪应辰还在福州,并没马上离任,他请李侗去讲论解疑。朱子送别李侗后,略加收拾,把五夫留在身后,往临安而去。
  十月二十四日,孝宗下旨引见朱子。君臣见面。
  十一月六日,登对(上朝回答帝王的询问),朱子站在垂拱殿,连奏三札。
  朱子展开第一份奏札,缓缓地读下去,“……是以意诚心正而身修,至于家之齐、国之治、天下之平亦举而措之耳,此所谓大学之道,虽古之大圣人,生而知之,亦未有不学乎此者……”接着读第二道奏札,“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朱子认为御制夷狄,以战复仇实是天理所在,他坚决反对议和;第三道奏札分析当下言路壅塞,奸佞嚣张,请求圣上修政事,罢佞幸。
  面见圣上连上三札的朱子仔细观察着孝宗的表情变化,后来,朱子给魏掞之写信,谈了上札的感受。向圣上谈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大道时,圣上的神色非常平和,朱子形容为“天颜温粹”;向圣上谈第二道与第三道奏札时,圣上已面无表情,没有表态了。朱子说——不复闻圣语矣!
  符离遭遇大败后,主和派的势力随即抬头,秦桧党羽汤思退被任命为右相兼枢密使,进封荣国公。以和谈为唱腔的汤思退自然是不喜欢朱子的。弄了个武学博士打发朱子,而且是待次,四年后上任。
  临安,主和的论调不止喧嚣尘上,而是完全处于主流地位了。王之望、龙大渊被派往金国议和。只有胡铨主战。当年朱松在临安时,胡铨就是第一个站出来主战的。
  朱子也主战,但人微言轻,只是一个待次的武学博士。朱子遇到了参知政事周葵。周葵本来也有慷然求战的态势,曾大发感叹说“六千里为仇人役”。任参知政事后,站立庙堂之上挺着身子的周葵又换了一副
  姿态,一脚陷入主和派的泥潭中。朱子见到全然忘记了先前求战劲头的周葵,大声质问道:“堂堂国之重臣,为何主和?”周葵说:“这是没有参政为官的处士胡乱的议论,目前谈‘和’只是权且之策。”朱子大怒道:“国家亿万斯年的大业,参政您只为目前一时计较而已?”望着周葵远去的背影,朱子无语而立。
  尽管使者已出使金国,朱子还是带着一丝希望。朱子想:王之望、龙大渊已被任命出使金国,不知道还能挽回否?
  朱子给魏掞之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又想起了先生李侗,他对魏掞之说:“我想给李先生写一封信,可是我醉了,不能写了……”
  本欲作先生一书,醉矣,不能!
  朱子能有几次“醉矣”?
  朱子不轻易醉的,在泪光中,他仿佛看到慷然主战的父亲、刘子翚、刘勉之、胡宪、杨由义……还有愿中先生李侗。
  朱子不知道,李侗已经去世。在临安都下彷徨之际,汪应辰来信了,汪应辰从官报上知道朱子受到了孝宗的引见,汪应辰很自信地说:“私下揣摩,元晦肯定以‘正心诚意’之道献纳圣上,多方开悟圣上了。”朱子继续往下看,却是噩耗,汪应辰说:“十月中旬,李愿中先生来福州,馆宿眉寿堂,那天,我正和他说话,忽然觉得他不稳,要仆倒,迅速起身扶他,问他有没有事?他说没事没事。但随即不省人事。扶他到榻上,就已经蜕化而去了。”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俊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