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九日山,开讲畏垒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04
颗粒名称: 寓居九日山,开讲畏垒庵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63-67
摘要: 根据文章内容,朝廷打算对朱子的品德、才能和功绩进行全面考核,包括他在过去三年中的表现。
关键词: 朱子 品德 朝廷

内容

三年秩满,朝廷要对朱子的德行、才干、劳绩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同安任上,朱子的所作所为被记录在一种叫印纸的东西上。印纸就像如今的年度考核表,由朝廷统一雕印下发,朱子三年的功绩、过错等种种表现都已是白纸黑字。如今秩满,朱子的印纸上报到吏部,主持官员考核的吏部对朱子的印纸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吏部会发回一份考核结果——“验考批书”。
  朱子的政绩突出,不用审核也可以目睹。此前,朱子的行政水平已引起福建路长官的重视,那位减少帅府用度给同安刻印985卷书的福建经略安抚使方滋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就曾向朝廷举荐朱子。
  绍兴二十六年八月,朱子到泉州,等候吏部的考核结果,寓居在泉州西面九日山的九日山房。
  九日山是泉州邦民重阳登高之处,传说有人曾看见道士栖居山上,人们问道士从何而来,他说:“我从戴云山来此,九日才到。”九日山由此得名。
  正值人间八月,九日山金风送爽,天高云淡。山上静寂,朱子静默伫立,远望山外红尘,起了怀人之思。不负所“望”,果然,午后清丽的斜阳下,朱子望来了一个人。身影愈行愈近,竟然是泉州知州傅自得,朱子欣喜地迎上去。
  时八月十一日。
  当年,父亲到福州与傅自得雨夜论诗。彼时,傅自得任福建提点刑狱司的干办公事,年轻有为,才20出头,而朱子还是13岁的孩子。不久前,傅自得被派到泉州调查赵令衿案。
  说到赵令衿,两位名士一番感叹。秦桧插手赵令衿案,想通过赵令衿,将当时朝中的贤士如张浚、李光、胡寅等一网打尽。秦桧正要上书
  皇上,将此案锻成铁案的时候,忽然病起,无法写字。
  好险啊!
  提起秦桧,两人愤从中来。傅自得兴奋地说:“人灭不得他,终于,天也要灭他。”
  朱子叹道:“是啊,前段时间施全刺杀秦桧不成,可惜了一条汉子。”
  傅自得继续说:“施全是岳侯(岳飞)的部卒,他是要为岳侯报仇。”
  朱子摇摇头:“施全并非因为是岳侯的部卒而刺杀秦桧,而是天下没有忠义之士,这些正义忽然从施全身上爆发出来。施全被擒后曾说全天下人都要去杀番人,唯独秦桧不肯杀番人,所以便要杀秦桧!”
  傅自得听了,也赞成:“连官家都被秦桧胁迫,施全所为,终于显出一丝天理忠义了。”
  朱子说:“秦桧死后,官家有‘朕今日才把膝裤中的匕首解下来’之语,没想到官家平日提防秦桧到了这田地。”
  而后朱子叹了一句:“天不诛桧,谁其弱秦?”
  朱子、傅自得对坐崖石之上,谈赵令衿,谈秦桧,谈胡寅……落日熔金,黄昏下来,明月悬空。傅自得说:“清月夜,此际不谈国是。”
  傅自得有备而来,不但带了酒,还提着包袱,装了一袋衣服。傅自得用纱绢将头发一扎,拄着手杖,一身文士打扮,携朱子走到金溪渡头,大声吆喝着让舟子过来。
  两人坐在舟上,顺流而荡。渐近中秋的月亮升上中天,天宇幽静,两岸古木森然,微风轻轻吹拂繁茂的林木,又掠出溪面的万道银光,远近上下,交相辉映,仿佛不是尘世凡境。朱子说:“如此泛舟而游,太快乐了!”斟酒满杯,高举对月,一饮而尽,尔后击楫高歌: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唱的是《楚辞·九章》中的《涉江》。朱子歌声洪亮高亢,与金溪的淡雾相撞回响,潜鱼惊跃,栖鸟飞鸣。
  傅自得哪肯静默,也高声吟诵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唱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吟到会心处,两人互相斟饮敬酒。平时的傅自得,酒量不过三杯,可是,和朱子对酒高歌,却不觉一丝醉意,一连喝了十多杯。夜渐深,月清清,舟摇摇,酒量也更好。带来的酒竟喝光了。傅自得嘱咐舟子泊靠溪边,让老兵带钱到酒家买酒。保正闻知泉州知州缺酒,早已慌忙提了一榼酒来。舟子解缆,两位儒士继续泛舟而游……天色将亮,风起浪涌,傅自得说:“乐不可极,风浪也不知会不会平息?”于是,鼓棹而还,在满天星斗欲沉的清晨往东峰道场借宿。第二天,朱子赋诗《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其一云:
  扁舟转空阔,烟水浩将平。
  月色中流满,秋声两岸生。
  杯深同醉极,啸罢独魂惊。
  归去空山黑,西南河汉倾。
  傅自得见了,很是叹服,对朱子说:“想次韵元晦的诗,可笔力衰退,一时寻思不到佳句以记录这段清游,罢了,勉强次韵一首吧。”写下“兹游还可继,家酿为君倾”,傅自得还是想和朱子喝酒。
  朝廷的批书一直没有下来,朱子寓居九日山房竟至无书可读。又想起先生李侗的话,读圣人书,关注日用云云,便去找一同寓居山房的读书人借《孟子》来看。翻开《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孟子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他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和培养浩然之气。尔后,孟子说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正气。培养
  浩然之气,必须和仁义、道德相配,要渐次培养,不可拔苗助长。
  朱子掩卷沉思:浩然正气、仁义、道德,不正是圣人之道吗?拔苗助长不但无助于圣人之道,反而有害,这不正是告诉学人要关注眼前、关注当下、渐次前行吗?《孟子》中的培养浩然之气不可拔苗助长与《论语》中的“先传后倦”不是一致的吗?
  朱子每阅读《孟子》一段,就用纸制的小签条将自己理解的文意写上。公孙丑和孟子的答问,看似冗长,但将小签条连接贯穿着看,其间连络的意脉却是相通的。
  从剧头铺到九日山,朱子越来越感觉到那个言语不多的李侗是个了不起的大儒了。李侗让他慢慢体悟圣人之言,朱子参悟圣训后,终于窥见佛道的破绽,终于找到接近圣人的关键处。
  他要去找李侗。
  同安秩满了,而接任者却一直没有出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秋,秩满的朱子把全家老小送回崇安五夫。尔后,朱子又来到同安,等待完成交接手续。
  不久前,高士轩越发破败不堪,不宜居;而且,体悟了“先传后倦”和“浩然之气”后的朱子感觉高士之名出世气味太浓,不宜居高士轩了。搬出高士轩的朱子寓居焚天寺的兼山阁。此次,送家人归崇安再至同安,一时无处安歇。
  医士陈良杰邀请朱子到他家暂居。沿县治西北折行几百步,转入一处僻陋的小巷,陈良杰的馆舍坐落其间。馆舍谈不上富丽堂皇,但洁净清雅,有厅堂可以接待宾友,有居室可以栖息读书,庭院里种植着名花异草,还有像藤蔓一样的药材盘绕,盆瓮的残荷静候雨的光临……朱子如今仆人也没有,妻子也离开,不是主簿,也没管县学,和《庄子》中的居住在畏垒的庚桑楚相似,朱子便给自己的居处题名为“畏垒庵”。阳光透过封火墙扫射下来,同安一些好学者走进畏垒庵,许升、王力行、徐元聘、林峦、陈汝器等人……他们坐定,请先生开讲,朱子说:“诸位向学,须忧道不忧贫,今日,且以《再至同安假民舍以居示诸生》诗相送。”
  端居托穷巷,廪食守微官。
  事少心虑怡,吏休庭宇宽。
  晨兴吟诵余,体物随所安。
  杜门不复出,悠然得真欢。
  良朋夙所敦,精义时一殚。
  壶餐随牢落,此亦非所难。
  这首诗后,朱子还注了五个字——许生不荤肉。生活很清苦,用壶盛的汤饭(壶餐)都不能保证,但没关系,门生许升不吃肉的。朱子难得幽默一下。
  一年零几个月过去了,朝廷还没捎来接任官员的消息。朱子叹息道:“代予者卒不至,法当自免归。”那天,朱子走出畏垒庵,来到县学,进棂星门,过泮池,沿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经史阁、教思堂、苏丞相祠,再沿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走一圈,最后,朱子返回大成殿,对着孔子像缓缓说道:“我到同安为官五年,德行、学业崩毁,过错、罪责增多。虽然上天没有责罚,但我内心十分不安。告别之际,面对先圣,我异常惭愧啊!”
  仿佛带着负罪感,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十月,朱子离开同安。
  同安的士民感念朱子,他们舍不得,他们送朱子到小盈岭,扳着车辕不忍离去;朱子下车,一一扶起,请他们归去。互相坚持。最后,士民们都说要目送主簿。朱子不再坚持,他蘸满浓墨,在石上题下“扳辕岭”三字,尔后上车挥手作别。父老目送,直至车影再也不见……
  士民们回来,他们发现,他们是如此恋恋不舍,他们相聚到学宫,为朱子立了一座生祠。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