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民安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702
颗粒名称: 同民安乐
分类号: B244.7
页数: 6
页码: 53-5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子在同安县学的释奠礼、乡饮酒礼和婚礼等礼仪方面的改革,以及他在行政方面的措施,包括考试、催缴赋税、题诗等。文章强调了教育和教化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行政措施的公平公正。最后,文章提到朱子想要通过撼动大宋王朝的版籍和赋税使同安实现“社会公平”。
关键词: 朱子 同安县 教育改革

内容

教育养士,礼仪安邦。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中庸》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仪式代表秩序。伏笔埋了那么久,朱子终于将直学官柯翰大张旗鼓地推出
  来,他说:“《礼》传于今世49篇,如今,请柯直学给各位讲《礼》,诸君认真听,别马虎。”
  学宫祭祀先师和宴请儒士的释奠礼和乡饮酒礼也谬乱不堪了。朱子取来《周礼》《仪礼》《唐开元礼》《绍兴祀令》参考,画成礼仪、器用、衣服等图,一一明了,再和执事学生朝夕观览,以便在释奠礼和乡饮酒礼时能够有条不紊地施礼行事。
  百姓也“无礼”,先从婚礼着手约束。百姓的礼仪,婚姻最为重要。婚姻可以使男女有别、夫妇有礼、风俗淳厚,可是,同安县先前没有颁布有关婚姻的礼仪,百姓也无所谓婚礼,贫穷的百姓不能娶妻的就私奔引诱,甚至勾引别人之妻。士人、富室的婚姻也不守礼。先君朱松是专攻“礼”的,朱子聘柯翰是来学宫讲礼的,现在,朱子要将“礼”用于治理一个县城。在县学,朱子可以修订并实施释奠礼、乡饮酒礼。但要在同安颁布婚礼,区区主簿就没这个权力了。朱子撰《申严婚礼状》,引导士人、庶民在婚娶时守礼;作《民臣礼议》,请求朝廷参照“政和五礼”编定《绍兴纂次政和民臣礼略》,锓板模印而颁行到州县。
  只是朱子的设想直到绍熙年间(1190—1194)才得以实现,那时朝廷将士庶礼文专门修订并编成《政和冠婚丧祭礼》十五卷,颁发郡县,正式推行规范的礼仪。
  教育与教化都是非一日之功的事,须如春风化雨;政令则须令出必行,行政才有效。
  县学不能随便进的,要考试。这场考试称“补试”。并非人人都能通过县学的入学考。国家养士,给读书人以特别的优待,一入县学,朝廷就免去诸生的差役和赋税。读书人无生计操劳,只要一心一意读书。朱子主管县学之前的同安,补试者拖拖拉拉,一副不在乎的嘴脸。朱子吩咐吏人说:“你用一幅纸,写几榜张贴出去,写明白‘某月某日补试,各请知悉’。”考试时间快到了,吏人前来提醒说:“按惯例,有许多读书人拖沓迁延,考试的日期往往因此推迟。”朱子说:“那就麻烦再去张贴一次榜文,写明白四个字——‘断不展日’。”
  公平公正,执政才有力。
  主簿掌管一县的簿书,同时还得催缴赋税、出纳官物。任主簿,官不大,事特多。特别是催缴赋税,或百姓不知情,赋税交纳拖延时日;或吏人作弊,当收不收,不当收的多收。
  追缴赋税即将开始,朱子取来一叠纸,每一幅纸截作三片,写成许多小小的告示榜,通衢处、街巷口一路张贴过去。纸条上清楚写明主簿厅在某天收纳赋税,请农户、乡司(负责征收租税的人)互相告知。到交纳税赋这天,大家纷纷前来。官府守信,百姓守时。每天黄昏下来,众人散去,朱子将一天赋税出入的登记账簿全部搬上书案,一一点对佥押。当天的账簿当天审验清楚。朱子一旦佥押,自己也就心里有数,吏人也不能随意更改了,以杜绝舞弊。
  朱子的眼光投向米仓。救助赈济必须仰仗米仓的存粮。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是明眼人,他们雪亮的眼睛看着米仓堆放的粮食,看着米仓堆放的公平。掌管米粮出纳的吏人一旦弄虚作假大斗进小斗出,极易失了民心;赈灾之时的缺斤少两更会引起骚乱。有的吏人竟然故意用大斗征收粮食,每只大斗比朝廷规定的标准斗多出2~6成,这不是戕害百姓吗?朱子深察舞弊之道。官要为民做主,吏要为民考虑。朱子到米仓题诗一首:
  度量无私本至公,寸心贪得意何穷?
  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
  一个小小的米仓库员,也要有公平之心才好。只要公平,事情总是好办。朱子说:“不管大官小官,凡事要求一个公。如果有公心又能公平,就能做个精彩的好官。就算是小官,也能让人望风畏服。如果不公平,就算是宰相,做来做去,也没个好收场。”
  掌管一个县的学宫和处理一个县的政事对于朱子来说不难,朱子还想通过撼动大宋王朝的版籍和赋税使同安实现“社会公平”。毕竟民事大如天,就算不可为也要为之。
  版籍的问题就是经界的问题。经界就是重新丈量土地,划定田地的
  分界。由于没有实行经界,整个同安的田亩租税非常紊乱。贫民没有田产却要缴纳租税,富户拥有大量田产却不要缴纳或只需少量缴纳租税。催理租税时,乡司说有些百姓已经逃出本境或者已经死绝,不能再推究,而实际上,就算人户逃亡,他的田土依然在本地,只是被富家巨室吞并,或者被邻里宗亲占据,他们暗中勾结乡吏,有意隐瞒不报。经界的问题关涉民生,关涉社会公平,出了问题就要解决。
  早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两浙转运副使李椿年就上奏谈到经界不正的十大危害。朝廷下诏专门委任李椿年措置施行经界法。李椿年设立经界所,逐步推行经界法。但经界法推行到汀、漳、泉三州时。泉州的管天下、伍黑龙、满山红、何白旗等人率数十百部的人马正在起事。左朝散郎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孙汝翼上奏请求泉、漳、汀三州各县罢行经界,一切均税,等动乱宁息后再申取朝廷旨意施行。那是绍兴十九年的事,是朱子任同安主簿五年前的事,可一停就停到现在,依然未行经界。
  何白旗等人起事时,兴化军仙游知县的郑昭叔却正在全面领会经界的公文精神。户部文书下达到仙游,郑昭叔和群僚取来翻阅,茫然一片,根本不了解上级的意思。既然文书已下达,僚佐就请郑昭叔迅速施行。郑昭叔想,堂堂知县都不理解文件意图就决意去施行岂不乱套?郑昭叔抛开其他公务,谢绝宾客往来,用十天时间认真琢磨经界法的内容,然后自己在心中反复提问回答,一一无疑、内心洞然后,他便召集属僚并向他们一一解释清楚。他还要求属僚一旦有疑问就互相问询解答,如此反复几天,属僚也都明白经界法的要领了……
  郑昭叔如今任惠安县丞。朱子赶到惠安拜访郑昭叔。出同安,要过小盈岭。朱子站在小盈岭上,明显感到了劲烈的风裹挟着沙粒击打在脸上,随侍者说:“此地是同安风口,民谚说这里‘沙溪七里口,无风沙自走’。”朱子抹了一把脸,手上粘了一层的沙粒,他转过头,大声说:“此处当建一石坊,用来填补此关隘的缺口。”风沙把朱子的话吹走,朱子又大声说:“赋税繁重,贫弱之民不堪忍受啊,同安同安,同民之安,
  此处的石坊就叫‘同民安’。”
  惠安的郑昭叔很赞同朱子说的“赋税繁重”,说行经界可以减轻贫弱之民的负担,将经界法详细地告知朱子。但朱子临走的时候,郑昭叔又不无忧伤地对朱子说:“只是区区主簿,人微言轻啊!”朱子说:“先生,我尽人力,听天命。”郑昭叔没说错,朱子上书朝廷请求在同安施行经界法的书札没有激起一丝涟漪。朱子只好与县令陈元滂定夺,减少同安经总制钱的征收。根本的经界问题无法解决,就尝试解决赋税吧。
  百姓的赋税太重了,特别是经总钱。
  宣和年间的方腊起事,朝廷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镇压下来,国家财政出现严重危机,而当时江浙一带并没有固定的赋税,于是,宣和三年(1121年)创置经制使司,以发运使陈遘兼充经制使,经理节制东南七路的财赋,征收民间印契及出卖糟醋等杂税七种,这些杂税称经制钱。
  南渡之后,宋王朝的财政更加困难,绍兴五年(1135年)闰二月,以参知政事孟庾领措置财用,孟庾请设立总制司。于是,税收更加繁多,有转运司移用钱、勘合朱墨钱、出卖系官田舍钱、进献贴纳钱、人户典卖田业收纳得产人勘合钱、常平司七分钱、茶盐司袋息钱、收纳系省钱物头子钱、官户不减半民户增三分役钱、二税畸零剩数折纳价钱、免役一分宽剩钱等。这些杂税称总制钱。
  经制司征收的经制钱和总制司征收的总制钱统称经总钱。
  朱子不时接到督办赋税的文书。户部文书邮传到提刑司,提刑司文书下达到州府,州府下文到县,层层催缴这些杂税。身为主簿,督办赋税是职责所在,但面对生活难以为继却要交纳重税的百姓,朱子心里异常苦痛。朱子想到了父亲的一位朋友,尚书右司郎中兼权户部侍郎钟世明。经总钱恰恰就是户部督办的。朱子写信给钟世明希望他进言减少经总钱的征收。朱子说:“……如今天下州县拿着督催经总钱的堂皇大旗,不管赋税的繁重,一概取之于民。州里的长官天天派官员手持符节来催,囚系当事人,县吏不胜其苦,百姓更不胜其苦。征收的赋税,官得
  其一,吏得其二三,官吏狼狈为奸,乱象丛生!”
  朱子继续对钟世明说:“只要您开口对圣上奏请,减少经总钱的税收,圣上如此地爱护百姓,必然很快就可施行的……”
  钟世明是福建将乐人,也是朱松的朋友。但钟世明没能帮到朱子。
  达则兼济天下,真正能够兼济天下、同民安乐,也须是达官高位啊。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
李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同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