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698
颗粒名称: 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36-40
摘要: 这段文章主要讲述了朱子在考场上的表现,以及他与刘清四之间的感情纠葛。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深入地展现了朱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竞争压力和学子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 考场 朱子 经历

内容

考场中的朱子正笔墨翻飞。三先生的栽培,科举程文的训练,道谦说的“勇猛向前”……心中有了积淀,心中有了自信,写起来也顺手。运笔如飞,行文畅达。
  那日阅卷,建州的考官蔡兹拍案而起,大声道:“这后生一定不是平常人,三篇策论都纵论朝政大事,必成大器。”
  试卷是朱子的。
  榜上有名。祝五娘很高兴,朱子的先生们很高兴,整个五夫里的人都很高兴,刘勉之的女儿刘清四也很高兴。她对这位少年哥哥已仰慕很久了。
  放榜后,朱子经过建阳,他到考亭不远的萧屯草堂拜见刘勉之,也向恩师带去了自己的好消息。朱子见到了已亭亭玉立的刘清四,虽然情愫互生,但朱子没有资格说喜欢她。紫阳楼中的母子,贫困憔悴,相依为命,如此家境又怎么有资格说喜欢刘清四呢?虽然刘子翚兄弟对朱子视如己出,一意栽培,但毕竟不是亲生父亲啊。
  刘勉之倒已选定朱子为女儿的郎君了。
  从考亭回五夫,朱子才进紫阳楼,就听说刘子翚已病倒。刘子翚当年执父丧过于悲痛而致身体羸弱,从此自号病翁。朱子到建州考试才不
  久,刘子翚的身体就每况愈下。刘子翚自知不起,便开始安排后事:祭拜祖先,向继母泣别,给亲密的朋友写遗书。然后将一封封的遗书封好交给刘珙。刘子翚依然是刘子翚,他一如既往地和学者讲论修身之道,弹弹琴赋赋诗。朱子急忙去看望先师,见到的是异常高兴的刘子翚。刘子翚说:“生病了,却找不到可以真切交流的人,幸亏我的孩子回来了。”
  朱子每天都从紫阳楼过来侍奉刘子翚,默默祈祷先生的身体康复起来。一天,朱子才到,刘子翚就费力地探出手往诗囊取出两首诗来。一首是《病中赏梅赠元晦老友》。朱子一看诗题,眼泪就出来了。刘子翚不喜欢把诗写下来,他常常是随口吟咏,这次为何如此庄重?刘子翚多称朱子为“吾子”,今天的诗却称朱子“老友”。朱子恭敬地接过诗,一看到“梅边无与谈,赖有之子至”,眼泪又流了下来。再读到“荒寒一点香,足以酬天地”时,不由泪如雨下。刘子翚又拿出一首梅花诗,尾联是“小几清香慰临别,极知了万缘轻”。一边的刘珙、刘玶看了认为“临别”一词,像不祥之兆。刘子翚笑着说:“没什么好避讳的,但还是为你们改了它。”于是,将“临别”改为“愁绝”。
  刘子翚又把朱子唤到床头,缓缓地说:“我有三字符——‘不远复’,今日为吾子说之,希望吾子勉励奋进。‘不远复’的意思是说没走出多远就反思反省,如此则可返回正道。‘不远复’是不急不躁、静中体悟的修道养身法。”
  刘子翚又努努嘴,朱子转过头,看到墙角旧书箱。身旁黄铢也上前,两人打开那不常开启的书箱,箱中几十张碎纸,写满了平日反躬自省、自我勉励的话语。刘子翚让朱子和黄铢按时间先后顺序抄定成一篇。然后刘子翚取过抄好的内容看一遍,又改了几十个字。
  第二天,刘子翚去世,终年47岁,时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二月。此前,绍兴十六年十月,刘子羽病故;绍兴十四年三月,子翼感疾而亡。子羽、子翼、子翚三兄弟皆殁。
  刘珙拿出刘子翚封好的遗书,打开,那些文字都是朱子回五夫途中刘子翚就已写定的。刘珙拿出一封遗书递给朱子。朱子一愣,自己服侍
  先生这么久,先生还有什么话要写在纸上?展开一看,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刘子翚交代说,自己去世后,请朱子给张浚去一封信,勉励张浚不要放弃,有朝一日,当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泪光中,朱子浮起一幕幕往事:襁褓之中,母亲背着他饱受战乱之苦;先君朱松与范如圭反对议和遭贬,愤而归故里;师父刘子翚因父丧于金营而忧伤过度,一生病魔缠身……去年,刘子羽去世后,朱子第一次看到刘子羽当年所作的奏议,朱子看到了一个痛恨之深、忧愤之广的刘子羽,朱子才隐约感觉到平静的刘子羽内心的煎熬——他几乎每天都在痛恨杀父的金兵,都在忧愤宋王朝的乞和。每读刘子羽的奏议,朱子都慨然抚卷,废书叹息。如今,刘子翚要朱子给朱松的同榜、刘子羽的幕主、曾经的宰相张浚去信,告诉他刘子翚已死但抗金大业的精神不死。刘子翚遗书中的“勉力大业”四字是如此的触目惊心。此后,朱子在抗金问题上,在国土问题上,一生主战,从未动摇。
  刘勉之也明显苍老了,他要在朱子进京赶考前完成女儿刘清四的婚事。本来朱子想再拖一段时间,毕竟先生刘子翚刚逝不久。但朱子就要进京,刘清四到家中照顾老母、陪伴小妹也好。绍兴十八年(1148年)正月,结婚的酒席也是辞别的宴会。刘家、胡家,还有六经堂的同学都前来祝贺与饯别。19岁的朱子,正翩翩年少,席上,朱子起身,高歌一曲《远游篇》,慷慨激昂,睥睨万里,远游八荒,愿为凤翥,不守空堂……满座皆惊。
  和先生告别,和同学告别,现在,是和家人告别的时刻了,母亲和妹妹朱心、新婚妻子刘清四,三个女人都红着眼眶,带着忧伤的微笑送朱子到潭溪与籍溪两水交汇的渡口。春气初来,溪水融泄,莺鸣婉转,花树含苞。
  自去冬刘子翚去世,今春筹备婚礼,朱子竟无暇为春试而苦读,如今考期将近,家人催促不可误了时间,朱子才启程赴临安而去。“行色匆匆吾正尔,春风处处子何如”,江南春色初到,朱子匆匆北上,不日,抵临安。
  朱子8岁时,跟着母亲入京追随父亲,如今恍然已10年。
  决定朱子命运的考试即将开始。
  朱子参加的经义科考试时间是二月二十一到二十三日。
  第一场,本经义三道,朱子是治《易经》的,所以,考《易经》的义三道,同时,考《论语》《孟子》的义各一道。
  第一天的考试发生了一件小事。贡院只有一千多间廊屋,考生却不下万人,无法一人一间,因此有些考生要同廊屋同桌考试。朱子展开试卷,是《易经》“师”卦的彖辞“刚中而应”。同桌的一位考生很好心地提醒朱子说:“这句彖辞呢,在《易经》出现七次。”朱子一惊,此人为何会如此提醒?朱子在脑海中将《易经》连过两遍,只出现五次。明明只出现五次,为何说七次?朱子不理会,凭“自信”作答。等到考试结束走出贡院,再查《易经》,果然只有五次。还好道谦禅师的“自信”让他不犯疑啊!后来,有人说,这是考同一经义的考生互相猜忌而故意为之。
  第二场,试论一道;第三场,试策三道。
  顺利通过礼部试,然后是殿试。三月二十四日,高宗御笔下诏,“朕观自古中兴之主,莫如光武之盛”云云。策试的是光武中兴的话题。当年,张浚荐朱松入朝的时候,朱松与高宗谈的正是光武中兴。父亲在建阳砚山姑姑家那日,慷慨激扬诵读的,也正是《光武帝纪》。如今,父亲已不在,对中兴毫无兴趣的高宗却偏偏又说起“自古中兴之主莫如光武之盛”。该如何作题?天下之势,如今以和为贵,反战为主。考生必须把握“和”的主旋律,又得小心翼翼地附和中兴,否则,就怕辜负十年寒窗了。朱子不想做违心之论,此时,道谦的“灵灵昭昭”跳入朱子的脑海,权且就“灵灵昭昭”地作答吧。
  春榜张贴出来了。举子们黑压压的一片,惠风吹得他们巾帻晃动,朱子被挤得站立不稳,好不容易看到名字,原来真的进士及第了。
  绍兴十八年(1148年)王佐榜,录三百三十一人,分五甲,朱子第五甲第九十人,同进士出身。
  四月十七日,集英殿唱名,四月十八日赴期集,那天,一本《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的册子印发到每一位进士手中,册子上详细记载了各进士的信息。这些新科进士在此后或赴任,或回乡待阙,人各天涯,也许某一天又重新相聚。同年之人,不可相忘于江湖。
  朱子的《同年小录》写着:
  第五甲第九十人,朱熹,字元晦,小名沈(沋)郎,小字季延,年十九,九月十五日生,外氏祝,偏侍下,第五一,兄弟无人,一举,娶刘氏,曾祖徇(绚),故,不仕。祖森,故,赠承事郎。父松,故,左承议郎。本贯建州建阳县群玉乡三桂里,自为户。
  结了婚,朱子自立门户了。他是一家之主了,他以岳丈刘勉之萧屯草堂所在的三桂里为籍贯。
  当进士及第的朱子从衢州、江山越仙霞岭回乡时,刘勉之很是欣慰。刘勉之似乎完成了使命,他的学生、女婿进士及第了。朱子回五夫不久,刘勉之去世。
  胡宪前来吊唁,范如圭也来了,还有胡寅也从湖湘赶来了。胡寅给朱子带了一本谢良佐的《论语解》。谢良佐是程门高足,程门四先生之一,上蔡人,因而人称谢上蔡。
  在刘勉之的灵柩前,朱子想起先生带着他一家人从环溪精舍去五夫的往来奔走,想起六经堂中先生解读《西铭》的抑扬顿挫。那时,追随先生,白天听课,晚上总会像温书一样,回顾先生所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第二天又去问先生。如今,得靠自己去悟了。先生落葬后,朱子翻开谢上蔡的《论语解》,以“人一己百”的努力体悟圣人言语。第一遍,用红笔将紧要的地方抹出;看着看着,又领悟到更精练的文字,就用青笔抹出;再看,越加精练,就用黄笔抹出。三番五次后,用墨笔再抹出紧要处,那是全书最精华之处。后来,朱子对这种看书经验有作形象的比喻,他说看书像看房屋,不要只看外墙只看装饰,要看构架;看书像吃荔枝,要去吃肉不要去吃皮,更不要丢了肉却把皮和核吃了。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