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谦禅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696
颗粒名称: 道谦禅师
分类号: B244.7
页数: 5
页码: 31-3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子的求学经历和他与道谦禅师的交往。朱熹在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三先生的指导下,苦心经营建立起一套趋近圣贤的理论体系,但被朝廷否定。朱熹心中有疑,向道谦禅师求问,禅师鼓励他勇猛向前,不要顾及得失。道谦禅师也给朱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思考儒家和佛教的异同。
关键词: 朱子 求学经历 道谦禅师

内容

日复一日,追寻大道。
  每天早早起床,朱子读《中庸》《大学》,一定读十遍。圣人的思想已渐渐内化成朱子的血液。
  深刻理解圣人之道,再广博地吸收驳杂的营养,学禅、学道、学文章、学楚辞、学诗、学兵法……事事记录,而且用两册笔记来记录。
  转眼,16岁,到了行冠礼的年龄。冠礼是家礼,由家人主持,然而父亲不在了,刘子翚代行冠礼。行冠礼的时候,要给朱子取个字。朱熹的“熹”字是火字底,“熹”代表光明。刘子翚柔和地注视着朱子,这孩子长大了,越发有灵气了,有灵气可不能太张扬,张扬就是戾气了。刘子翚取了一个“晦”字,称“元晦”,朱子不敢以“元”自居,改称“仲晦”。刘子翚说:“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刘子翚希望朱子成为一个沉稳低调的人。
  一天,一位僧人飘然走进刘氏家塾。朱子望着昂然稳重的禅师,似曾见过。刘子翚称呼这位僧人为道谦禅师。
  道谦就是五夫人,俗姓游。曾长期追随大慧宗杲,在临安城北的径山寺时,常与京师的名流交往辩难,与张浚也有密切交往。张浚号紫岩居士。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张浚被贬,抵达贬所永州。宗杲让道谦前往永州问讯紫岩居士。道谦和宗杲一起上路。走在路上,道谦喟然长叹说:“一生参禅,却不能参透,而今却只管奔波,为何会这样?”宗杲说:“不到路上走,哪里能参禅啊!什么参的啊,悟的啊,那些禅师说的啊,都不管他。我和你一起走呢,该替的我都替你……”说到这,宗杲停了停,继而又正色说道:“可是有五件事,我替不得啊!”
  道谦一疑,问:“哪五件事?”
  宗杲掰着手指说:“穿衣、吃饭、屙屎、拉尿、驼个死尸路上行。”
  “驼个死尸路上行”是指道谦行走的身体只是一具臭皮囊而已。宗杲这么一说,道谦倒一味思量起来,没走到半途,突然就悟道了。宗杲见此情景,又说:“如今大事了当,我就算见过紫岩居士了,你自己去吧,我回头了。”
  道谦就此脱胎换骨。
  道谦踏进刘氏家塾,朱子觉得面熟,再看两眼,又听道谦谈论,印象渐渐清晰起来,终于想起临安的时光。那时随侍先君,先君与道谦也曾高谈阔论,只是彼时年纪尚小,只能一旁默听而已。如今,少年朱子,已不再是问天的孩子,闻听刘子翚和道谦的谈禅论道,不由生出太多的疑问。朱子追问道谦,道谦只打马虎眼,随口附和,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既不说是也不说不是。朱子退下时,道谦转头对刘子翚说了句:“我也悟得个‘昭昭灵灵’的禅。”
  昭昭,光明、清楚之意;灵灵,明白之意。道谦自信地说他已炯脱根尘、明心见性了。
  肯定是高僧,肯定是不轻易显山露水,得去扣问他,朱子想。
  朱子说要去扣问道谦,刘子翚不置可否。因为刘子翚自己都被否定了。不久前,朝廷认定程颐的学说是曲学,有误导学子的嫌疑;张载的《正蒙》也被禁止了——朱子苦读的《西铭》就是《正蒙》中的一篇重要著作;刘子翚辛苦撰著的《圣传论》也未能逃脱成为禁书的命运。朱子就要参加科考了,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三先生为朱子苦心经营建立起的一套趋近圣贤的理论体系却全被朝廷否定。而朱子也确实心中有疑,向禅师求问或许可以开解朱子的心结。刘子翚目送朱子,朱子沿着潭溪逆流而上,寻道谦去了。
  离紫阳楼七里,拱辰山、仙洲山两座高山幽蓝如展,雄壮挺拔。拱辰山下环抱的山坳处,建着一座开善寺;仙洲山里有一座密庵。朱子往仙洲山一路行去,走进密庵,道谦迎了出来。壁上,悬挂着张浚题写的“自信”匾额。
  朱子劈头便问:“禅师,我该如何向学?”
  道谦说:“时光易过,要紧紧地做工夫。”
  朱子又问:“如何是紧紧地做工夫?”
  道谦说:“一天十二个时辰,有事的时候随事应变,没事的时候就回头一心一意琢磨‘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这句话。”
  朱子静默不语,这个少年用他明亮的眼光注视着道谦禅师。
  道谦望着朱子求知的眼神,继续说:“你只管琢磨这话头,不要乱想,不要判断,不要穿凿附会。就像闭着眼睛跳黄河,你不要问跳得过跳不过,只管尽十二分气力猛地往前跳。如果真的跳得这一跳,就百了千当。如果跳不过,也尽管跳,不要考虑得失,不要顾及危亡,不妨撒手悬崖,勇猛向前……”
  焚香静默,朱子闭上双目,他想起了他的《不自弃文》,难道儒、释殊途同归?
  半晌,朱子睁开眼,又追问:“禅师,那科考和参禅一样吗?”
  道谦答道:“一样。应举的目的是登第,如果不登第,而想要功名富贵、一世荣华,自然是不可能的。参禅的目的在于悟道,如果不悟道,而想要福德智慧、超越三界,也是不可能的。”
  朱子思考了一会儿,又问道:“那么参禅难还是登第难?”
  道谦注视着朱子,回答说:“登第难。在试卷里谈论见解的是考生,阅读试卷决定见解优劣的却是考官,考生的见解与考官的见解要一致,不是太难了吗?参禅则不同,参验的是自己,悟道的也是自己,决定权都在自己,自己能够把握自己,这不是很简单吗?”
  朱子紧追不放:“那为什么参禅的人多,悟道的人少?”
  道谦脱口而出:“参禅的决定权在自己,但要达到‘无我’的境界才算悟道,因为常人都是‘有我’,要‘破我执’难,悟道更难,这是易中之难。”
  朱子又问道:“读书人多,及第的人也多,为什么?”
  “考生与考官的见解相吻合就能中举,这是难中之易。”道谦回答说。
  最后,朱子再次提出疑问:“那么应试就是用考生的见解去迎合考官的思想?”
  道谦不说话。朱子掉入禅中去了。闷闷地拜别道谦,舟摇摇而轻颺,朱子回到紫阳楼,刘子翚又让人送来几篇文章,朱子看了看,是司马光科举时写的《作民受天地之中以生论》这类应考的文章。朱子不但看过,而且还被刘子翚监督着认真琢磨。为了备考,朱子根据刘子翚的引导,作了十多篇的模拟科考经义格式的文章。
  朱子的颖悟,家学的渊源,三先生奠定的根基,刘子翚监督朱子揣摩科考作文的严格训练,加上道谦所言的如跳黄河一般的“不要考虑得失,不要顾及危亡,勇猛向前”的那种无畏精进,让朱子这初生牛犊踢
  出了科考的临门一脚。
  刘子翚的视界里,朱子乘舟沿潭溪缓缓漂向建州的背影越来越模糊。刘子翚叹了一口气,仿佛走了一位知交。那天,他来到朱子的书房。书桌上,有一叠书稿。刘子翚看了看,是《诸家祭礼考编》,已完稿了。朱子当时在临安便向杨由义学礼,14岁依礼守父丧,丧期,祝五娘虔诚守礼,家中的礼仪很完备,但没有具体的礼文,于是朱子参考各家的礼仪书籍,专门撷出祭礼的部分,自己修订出一本《诸家祭礼考编》。刘子翚知道,朱子的父亲朱松是攻五经的《礼》的。朱子修订祭礼既是使祭文完备,也是对父亲的追思。
  “‘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孩子,是个孝子。”刘子翚点点头,轻轻地说了句。
  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建州登陵坊,朱子走进贡院,提笔,开始他人生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的州级考试。此时,五夫的刘子翚看到朱子书桌边摆着的书箱,便随手打开,心想:这孩子,科考前,不知苦读些什么书。
  箱子很空,只是箱底一个布帛套着一部书。刘子翚抽出一看,眼神不由凝重起来。元晦啊元晦,在考试之前,你竟在参禅。
  那是一本《大慧宗杲语录》。
  刘子翚摇摇头,不是不能看《大慧宗杲语录》,但不是时候。
  回到家中,刘子翚突然一阵晕眩,站立不稳,近来不知为何,常常是头晕目眩。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大儒世泽——朱子传》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朱熹的生平、思想和贡献,并强调了朱子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本书将朱子理学作了通俗化的阐述、时代性的评说,是朱子文化宣传普及上的进一步。同时,本书也表达了要在文化自信中继续前进的信念,认为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常常是以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
游道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