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我国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是新儒家(Neo-Confucianism)的代表,其作品和著述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学说,被称为朱子学,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产生一定的影响。朱子学在中国古代历经元明清三代,早在13世纪就跨越国界传入邻邦的朝鲜、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到16世纪朱子学开始被翻译并传入西方,18世纪进入美国。此后,朱子学在西方国家的翻译和传播加大,并于1982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国际朱子学研讨会,1993年还成立了世界朱氏联合会,进一步推动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
朱子学向世界传播的途径虽然有多种,如国家之间官方及民间的各种交往及相互移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大力宣传;中国学子游学国外并加入介绍传播等等,但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还是西方国家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的介绍与翻译,如最早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其著作《天主实义》中对朱熹的理学思想持否定和批判态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朱熹著述又开始被译成英文、德文、法文等西方文字。据陈荣捷先生考证第一个将其译成英文的是裨治文(E. C.Bridgman)于1849年对《朱子全书》中关于宇宙、天地等的翻译(Notice of Chinese Cosmogony: formation of the visible universe, heaven, earth, the sun, moon, stars, man, beasts, and selected from the Complete Works' of Chu Hi, of the Sung Dynasty );之后,麦格基(T. McClatchie) 1874年译《朱子全书》中理气为英文 (ゝ Confucian Cosmogony - A Translation of Section Forty - nine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the Philosopher Choo Foo Tze)5到现代,丹尼尔•加德纳 (Daniel К. Gardner)1990年译《朱子语类》的第7至11章(Learning to Be a Sage: Selections from the Conversations of Master Chu, Arranged Topically )、阿伦惠腾邦(Allen Wittenbom ) 1991年译《续近思录》 (Further Reflections on Things at Hand: A Reader)等,使得朱子学在西方世界中越传越广,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些旅美华人对《朱子全书》章节和《近思录》(Reflections on Things at Hand: The Neo - Confucian Anthology Compiled by Chu hsi and Lil TsuCh' ien)等的翻译。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朱子学已不再是简单的中国哲学,而是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其文献的翻译(主要指英译)及相关研究却为数不多,且存在以下不足:(1)译者以国外为主,目前除了前文提到的陈荣捷等几个旅美华人和唯一的《朱子语类选译》外,无其他国内译者对朱子学文献进行翻译;(2)缺少系统的完整的朱子学翻译研究,如上述朱子学在海外传播研究只是国内在这方面的开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朱子语类》英译,更不用说《朱子全书》了;(3)翻译的错误和问题不少,严重影响了其有效传播,如加德纳误以为“小学”为“少学”故译“小学为 lesser learning ,大字则为“多学”(greater learning ),这 都与对理学思想和中国文化理解偏 差有关。因此,在中国加强中华文 化“走出去”的今天,有必要加强朱子学文献的翻译与出版工作,努力将朱子学文献更多更好地向英语世界传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新儒学代表朱子学的翻译研究试图开拓“走出去”研究新领域和新思路,这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了解朱子学和儒家经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试图查找出现有朱子学翻译的历史、译者和翻译文本等问题,并尝试翻译朱子学相关内容,从而推动和实现海外朱子学,甚至中国学研究的新发展。(2)对推动朱子学等典籍的汉英转换具有重大影响。在当前的英汉翻译学界,对其他儒家典籍的翻译研究较多,但对朱子学研究较少。研究朱子学的翻译对于我们了解和应用典籍翻译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课题选择朱子学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及传播情况。对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历史进行梳理,对译者和译读者接受情况进行研究,深入探讨译者翻译的动机及其翻译策略等。通过研究朱子学翻译的相关问题以期寻求在新世纪全球化语境下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儒学经典翻译的改进与朱子学世界传播的新思路。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朱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