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531
颗粒名称: 学术专著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14
页码: 178-1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学术专著包括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宋代经学哲学研究·基本理论卷、宋代经学哲学研究·理学体贴卷、东亚朱子学的新视野、朱熹学派与闽台书院刻书的传承和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朱子学 学术 专著

内容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刘述先著,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1月,648页
  全书对朱熹哲学思想的介绍分三部,共十章:第一部四章,分析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着重于介绍朱熹思想演变从早岁至成熟期前对于生活、师承及中和说与仁说的讨论。第二部两章,研究朱子哲学思想的完成,主述朱熹思想体系,以心性情及理气论为阐述架构。第三部四章,讨论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之现代意义,包括朱子与现实政治以及功利态度之对立、道统之建立与朱子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之衡定、王学与朱学:阳明心学之再阐释等内容。作者在写作的安排上巨细靡遗地征引朱熹文献以为思想发展的脉络说明,以及论理深浅的层层演绎,朱熹思想的种种论述脉络及面向皆得彰显。
  宋代经学哲学研究·基本理论卷
  向世陵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263页
  该书作为宋代经学哲学研究的理论结晶,突出的是宋代哲学基本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它既是逻辑展开为复性论、本体论、理气论、心性论、性理学等为标志的新哲学体系的创立,又体现出每一理论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蕴涵。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标志性成果,理学家认为他们所创立的以实理、实性、实气、实心等为标志的实学,是克服佛老空虚之学的最有力的武器。新儒学的哲学理论,不论是理性命的沟通,心性情的关联,还是心迹一致与心即理,都既区别于汉唐“旧”儒学的章句训诂,也与西方哲学向“物理学之后”追寻超越本体的路向不同。哲学不仅是学问,更是修身的基础,它需要满足儒者安身立命和精神寄托的需要。全书十个部分:引论:经学变革与理学的兴起,九章:“本体”与“本体论”、“反本”“复性”论、理气虚实论上(北宋)、理气虚实论下(南宋)、性理学、心迹论、心性情一致、“本心”与“心即理”、“安身立命”说等。
  宋代经学哲学研究·理学体贴卷
  向世陵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265页
  宋明理学的生发和展开,离不开宋代偃武修文国策的支持、士大夫文化主体和政治主体意识的勃兴与作为外缘的佛道思想的融摄抗辩,但该书通过对作为理学开创者的周惇颐、二程、张载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指出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当时儒者在性命义理的话语框架下,从思想主旨与方法把握上对儒家传统经学资源的重新定位和选择,并伴随着核心话语转换下经典文本的拣选与扩展。理学正是经由此而得以创生。全书立足经学新诠和哲学思辨去解释与协调各部经典,并最终以四书统领五经的完整而有机的理学经典新格局得以建立。就此而论,理学新话语系统的出现,乃是儒家经学内在孕育和儒家学者自身体贴的结果。全书主要内容为:宋初儒学复兴的社会政治语境、经学新诠的历史轨迹、与佛老的抗辩及性理话语的容摄、核心话语转换下经典文本的拣选与扩展、从《周易》《中庸》到《太极图说》与《通书》、程学的经典与天理的体贴(上)、程学的经典与天理的体贴(下)、发于《易传》的张载气学、宋学方法论与理学理论创见、理学的新经典与话语系统的形成。
  东亚朱子学的新视野
  朱人求〔日〕井上厚史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1月,410页
  该书为2013年1月26~28日在日本爱媛大学召开的“韩国儒学之位相”国际学术研讨论文集。中日文版,共收录《从比较视域看韩国儒学研究——脉络化与去脉络化》(中国台湾李明辉)、《真德秀<心经>与韩国儒学》(中国朱人求)、《退溪学在朱子学中的文化价值》(中国高令印)、《李退溪“敬”说之特征——从朱子后学敬说系谱谈起》(日本井上厚史)、《近世日本的儒礼实践》(中国台湾田世民)、《伊藤仁斋的“天下公共之道”与“民”之政治觉醒》(韩国高熙卓)、《近世日本“敬”说的容受与展开——以近世前期的中江藤树与山崎暗斋为中心》(日本板东洋介)等9篇韩国、中国、日本朱子学研究论文。全书集中展示了中、日、韩学者有关东亚朱子学的最新成果,开拓了东亚朱子学研究的新视野。
  朱熹学派与闽台书院刻书的传承和发展
  方彦寿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384页
  该书系福建教育出版社“考亭学术系列”之一,是作者三十几年来陆续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的研究论文的结集。全书共分三辑:朱熹学派刻书的传承与发展、闽台书院刻书的传承与发展、闽学著名学者著作版本考略,收录34篇文章,这些文章可独立成篇,相互之间又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通过对朱熹学派与闽台两地书院刻书历史的追溯,分析了朱熹以及以他为代表的朱子学派与南宋刻书业、出版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朱熹学派与闽台两地之间密不可分的文化、教育和学术渊源。该书作者的刻书研究,尤其是书院刻书、建阳刻书和朱熹学派的刻书,在许多方面都是具有开拓性的。书中还附有作者多年来搜集的珍稀古本书影。
  朱子的旅游世界
  ——朱熹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研究
  兰宗荣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1月,474页
  全书围绕朱子与旅游这条主线,以朱子的旅游思想、朱子一生的游踪及后世开展的朱子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回溯了朱子旅游思想产生的背景,论述了朱子旅游思想中的本体论、主体论、旅游审美方法论,探讨了朱子的旅游客体与环境取向、朱子与旅游介体的关系;考证和梳理了朱子一生五个阶段即任官以前、出任同安主簿时期、奉祠家居时期、任职南康及浙东时期、晚年时期的游踪,向世人呈现其平生山水心的情怀与执着精神;回顾了朱子文化旅游的历史,并对“重走朱子之路”修学旅游的历史与现状展开探讨,提出了改进措施,还对朱子文化旅游的优势、弱势、机遇、威胁做了探索,并提出了朱子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
  朱子晚年全论
  [清]李绂著,段景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3月,410页
  《朱子晚年全论》一书,取朱子正、续、别三集所载,自50岁至71岁与人答问及讲义、题词之类,排比编次,逐条各附考证论辩于下,以此证明朱、陆晚年之争,乃门人各守师说越于一偏所致,而朱、陆晚年“所学者符节相合”,所论者亦非“冰炭不相入”。此书之所以称之为“全论”,乃是据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而来。不过,《朱子晚年全论》较之《朱子晚年定论》,资料更详尽,评论更客观,是研究朱熹、陆九渊学术思想较有参考价值的一部书。
  闽学研究十年录
  黎昕主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360页
  该书为最近十年来在福建省闽学研究会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论文的结集。编者精选了41篇闽学研究的论文,这些文章大部分已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过,这次结集出版,意在对闽学十年的发展做一个总结和梳理,并推动闽学研究进一步发展。主要编目有:论朱熹的释义学、朱熹视域中的佛教伦理论、朱子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朱熹与南剑三先生、当代海外的朱子学研究及其方法、论朱熹的仁学思想、李约瑟对朱子学的理性眷注、朱熹思想在现代台湾地区之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重建家族制度与鬼神信仰——论朱熹的理学鬼神观及其实践意义、从《论语序说》看《论语集注》在解释重心上的转变、朱子的心性之学及其理论问题简论、论朱子学派与福建慈善事业传统、颜元对朱子学批判述评等。
  朱熹《楚辞集注》研究
  李永明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180页
  朱熹的《楚辞集注》是《楚辞》最重要的注本之一。《朱熹<楚辞集注>研究》深入探讨了朱熹《楚辞集注》的成书过程,揭示了其撰写的政治原因、个人情感原因以及学术文化原因;研究了《集注》的版刻源流、域外流传情况,训诂体例、内容、方法以及其文学思想、诗歌美学观、赋比兴的分析方法等。通过对《楚辞集注》之研究,阐明了朱熹的理学思想、宋学思想以及美学思想在《楚辞》注释中的发挥和运用。全书共分为:引言、朱熹《楚辞集注》成书考论、《楚辞集注》版本研究、朱熹《楚辞集注》训诂研究、朱熹《楚辞集注》诗学研究五个部分。
  朱子学与河图洛书说研究
  黄昊著,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3年,269页
  该书从文化的视角对朱子学与河图洛书说中所蕴含的科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文化研究,全面分析了科学文化和科学文化学,并以朱子学与河图洛书说研究为例阐述了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讨论了碰撞的理由,阐述了融合的方式,最后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要实现可能的跨越式发展的方式与思路。全书共六章:绪论、朱熹的科学素养及科学活动与朱子学、河图洛书说、朱熹对于河图洛书的研究特点、朱熹以后朱子学中的河图洛书说、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碰撞、融合和跨越式发展。
  经典诠释与义理体认
  ——中国哲学建构历程片论
  朱汉民著,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年4月,387页
  该书是作者在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的一些看法。论述了先秦、魏晋、宋明、晚清四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哲人以经典诠释、义理体认的方式,建构“中国哲学”的历史过程,并探讨了当代“中国哲学”如何既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又积极参入全球化文化交流等问题。全书分为五辑:中国哲学建构的反思、先秦理性、魏晋玄理、宋明近思、晚清转型,主要内容包括: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双重理据、义理之学——中国哲学原型简析、易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国知识传统的审思、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道”、谁误读了“格物致知”、“五经”思想的信仰与理性、原始儒学的经典诠释与义理建构、先秦的性命学说、先秦儒家“文化”概念的“软实力”内涵、儒家主体性伦理和安身立命等。
  《心经附注》对退溪心学形成之影响研究
  周月琴著,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年5月,238页
  该书是“列国汉学史书系”之一,研究范围设定在朱子学心学化发展中,以《心经附注》在朝鲜半岛传播与发展为线索的圣贤心学一系的思想,及作为明代心学思潮标志的“和会朱陆”思想对程敏政、王阳明、李退溪哲学思想的影响,来分析李退溪通过自己的哲学探索所完成的圣贤心学对朱子理学的哲学发展意义及其在朱子学中的思想地位。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朱子学心学化的思想渊源、从《心经》到《心经附注》:朱子学心学化及其历史展开过程、程敏政《心经附注》心学与阳明心学比较、《心经附注》对退溪心学形成的思想影响、《圣学十图》:圣贤心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完成、圣贤心学对心经心学与朱子学理论的发展、退溪心学与阳明心学——朱子学心学化的理论完成等。
  朱子《易》注考源
  赵文源著,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年5月,418页
  该书以朱子对《易经》词语的全部注释为考察对象,通过语源的考辨,字义的疏证,来揭示朱子的易学思想。朱子在融裁诸家《易》说的基础上,以还《易》本来面貌为旨归,创建了与以程颐为代表的义理学和以邵雍为代表的象数学鼎足而立、气象迥异的理-数-占易学体系。该体系以太极为最高范畴,以占筮书为《易》之基本定位,以由象数生发义理为一贯理路,是朱子在重新梳理历代易学象数系统,整合北宋五子易学成就的基础上,集大成的创造。全书共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朱子注《易》特色、朱子注《易》发例、《周易》上经、《周易》下经。
  《朱熹陈淳研究》第2辑
  陈支平 叶明义 主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626页
  朱熹是中国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陈淳是朱熹的重要弟子,素称“闽学南传第一人”。该书是2014年10月朱子学会和漳州市朱熹陈淳研究会等单位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论文结集,收录论文57篇,内容包括朱熹哲学的生命意识、朱子文化与当代道德建设、《朱子家训》的普世意义、朱子学的文化价值和义理纲脉、在认知转变视域下对朱熹“理”的经验诠释、静存动察:朱熹工夫论思想探析、朱子人心道心说中的理气问题、天人之际:陈淳《北溪字义》对“命”义的诠释、论陈淳天命观的人本主义精神、道学即实学:论陈淳对朱子学最重要的贡献等,提出许多新见解新论断,充分展示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近年来朱子研究、陈淳北溪学派研究的新成果,拓展了朱子陈淳研究的新视野。
  文献家朱熹:朱熹著述活动及其著作版本考察
  陈国代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431页
  书稿对朱熹纵贯一生的著述活动及其著作版本做了详细的考察,使读者对朱熹全部的著述活动、著作版本及其成书、刊印和在历史上的流传情况,都能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书稿以“老去光阴八百年尚留简册在人间”“推究易理知回避珍视彝论莫等闲”“捐序就诗寻本义分经别传赶先鞭”“残篇孔壁同瑰宝硕学鸿儒重诤言”“缛节繁文生厌倦循规蹈矩引疑嫌”“堪悲坟典遭秦火援手门徒登乐坛”“不解春秋明史事频擦心镜辨伪奸”“四书集注成名著一脉相承壮道南”“孝顺培根传美德教材给养筑长安”“三才兼论求真理六艺齐观胜涅檠”“编定群芳为样板刊行卷帙惠时贤”等为章节名,文化气息浓厚,可读性强。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黎昕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263页
  闽学是理学,是指以朱熹为核心包括其门人在内的南宋朱子学派的思想,以及其后理学家对朱子学的继承和发展。闽学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思想流派,是相对于宋明理学中其他地域学派如江西庐山濂溪周惇颐的濂学,河南洛阳程颢、程颐的洛学,陕西关中张载的关学等而言的。朱熹是闽学的核心,朱熹的学术思想是这个学派的学术主张,所以闽学又称朱子学。由于朱熹晚年在考亭讲学,闽学学派又称考亭学派。全书分8章对朱子与闽学进行了研究:
  福建历史文化发展与闽学的产生、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传承、朱子学说与闽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社会教化论、朱子学说与闽学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我国朱子学研究及其方法、国外朱子学研究及其方法、朱子学说与闽学的历史地位和当今价值等。
  原性命之理
  方旭东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252页
  《易传》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说,宋代新儒家由此发展出一套以穷理为基础的学问系统。《原性命之理》自觉继承新儒学的穷理旨趣,同时积极借鉴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与分析手段,立足当代,对道德哲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做了有史有论的研究。《原性命之理》由十篇论文构成,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实践中的认知、意愿与性格——论程朱对“知而不行”的解释、意向与行动——王阳明知行说的哲学诠释、道德情感是能力吗?——论牟宗三对康德“道德情感”概念的误读、作为一种道德品质的“公”、“以物观物”:伦理应用与哲学论辩、论“自然”作为人类行动之依据、求真与从亲——关于“孝”的一个比较文化研究、预期后果的免责证明——对《春秋公羊传》“祭仲逐君”论的哲学研究等。
  闽学脉
  ——从朱熹到严复
  林怡著,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5年6月,273页
  全书通过对朱熹、严复等人的研究,讨论中国历史在某些关节,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家、哲学家如何斟酌旧学与新知,如何在新与旧之间创立出一种既继承传统又有异于传统的新认知、新思想、新思维、新学说,从而推进中国学术思想继续前行和发展。内容包括:闽学新议、以学为政:从朱熹到严复——论“理学”实践品格的历史传承及其当代启示、道学即实学:论陈淳对朱子学最重要的贡献及其影响、“自由”视域中的语言与性别——论严复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视阈下的闽籍翻译家等。
  朱熹:舌尖上的天理和人欲
  卿磊编著,合肥:黄山书社,2015年7月,264页
  该书精选朱熹的语录,分为奋斗篇——积累铸就成功、处事篇——刚柔并济、方圆兼备的交际艺术、修养篇——求仁得仁的修身之道、教育篇——从小学到大学的育人之术、论学篇——理学大师的经验之谈,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朱熹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论。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笃信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学说,认为每个人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都是合理的,只可惜尘世生活会放大人的贪欲,导致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朱熹所希望的便是遏制人欲,让它重回合理的范畴之内,让人性回归最初的善良与纯净。卿磊创作的《朱熹——舌尖上的天理和人欲》告诉我们身处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平静下躁动的内心?怎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快乐?朱熹早有答案。
  《朱子学刊》第24辑
  姜广辉徐公喜主编,合肥:黄山书社,2015年7月,264页
  书稿共收录了有关朱子研究的论文三十多篇,反映了朱子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内容有:朱子的修身功夫论体系、朱熹价值哲学研究、天道根源与价值意义——论朱子《仁说》的核心问题、“物理”还是“道理”——作为实学的朱子“格物”论、儒道佛三教争立视野下的程朱“格物致知”思想、朱子书函教育及其特色、雄健笔力:朱子书论与文论审美旨趣之契合、朱子《诗序》观析论、《牧斋净稿》鸟鸣虫鸣意象解读、天理架构下的朱熹和谐思想、论青年朱熹对“心”的理解——以《延平答问》中的讨论为中心、管仲与朱熹:国家治理思想的比较分析、元代浙江儒学形势与义乌朱子后学发展、《二程遗书》“昨日之会”考释、二程理学体系之善治思想等。
  《朱子学年鉴》(2014)
  朱子学会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8月,382页
  《朱子学年鉴》2014卷“特稿”栏目选登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教授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成中英教授的文章,前者探讨了朱子学的精神与未来,后者比较分析了朱熹与张栻的思想。“朱子学研究新视野”栏目推介了张立文教授的《旧学新知——朱熹思想及其价值综论》、朱汉民教授等的《朱熹人性论与儒家道德哲学》、陈支平教授的《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等。“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栏目比较详细地梳理了2014年中国、美国、韩国、日本朱子学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全球朱子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学者简介”“朱子学研究机构”“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朱子学动态”“资料辑要”等栏目尽可能全面地展示2014年全球朱子学界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动态。
  孔门传授心法: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的解释与建构
  杨浩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8月,356页
  朱熹(1130~1200)《四书章句集注》凝聚了其一生学问的精神,体现了其对儒学思想在新时代的建构。朱子将儒学典籍打造成句句是真理的经典,其建构的经典解释中本末皆赅、逻辑严密、体系完备。该书在吸收古人及今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出如话语体系、解释框架、概念诠释、文献征引、语文解读等多种分析思路,尝试解析出朱子四书原文解释与思想体系建构之间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四书”的升格、朱子“四书”思想的形成、《四书章句集注》的话语体系、《四书章句集注》的解释框架、《四书章句集注》的概念诠释、《四书章句集注》的文献征引、《四书章句集注》的语文解读、《四书章句集注》中“四书”各自的解释特色、经典解释与思想创新、《四书章句集注》的后世影响等。
  朱熹训诂研究
  贾璐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8月,295页
  该书以朱熹的《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周易本义》为主要研究材料,综合运用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校勘学等学科的理论,深入探讨了朱熹的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认为朱熹的训诂原则主要为:重视旧注,博采群说;实事求是,阙疑处不强作解;不墨守成说,自创新解;结合文化,以文化通训诂等,分析了朱熹对古籍语音、古籍词汇、古籍语法、古籍修辞等的研究,从而总结朱熹的训诂成就与不足。全书既在共时的平面上研究朱熹训诂的内容及方法,又把朱熹放在训诂学史的背景中考察其训诂得失。在理论总结方面,既注重朱熹自身对训诂的理解与认识,又结合朱熹的训诂实践来与这些观点相互印证,全面阐发了朱熹的训诂思想。
  朱熹礼学基本问题研究
  叶纯芳 乔秀岩编,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9月,517页
  朱熹是中国经学史上最具典范意义的学者。元明至清代前期,礼学以朱熹为宗;近代以来,朱熹则以哲学思想为学者所重,礼学渐被淡忘。该书正是一部探讨朱熹礼学的论文集,共编辑21篇文章(又有3篇存目,不收录),分为四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讨论朱熹礼学的特点、朱熹礼学逐渐形成的过程以及特性、礼制与礼学的关系等问题,同时对研究朱熹礼学的核心文献《仪礼经传通解》进行版本详考。主要篇目有:朱子学派礼学中的祭礼——对美德伦理学的启迪、江永及其礼学著作——兼论其于朱熹礼学的态度、论《五礼通考》与朱子礼学之关系、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对《礼记》经、传的界定、朱熹、黄榦及杨复祭礼学的形成、朱子《通解》引录《仪礼》郑注文小考等。全书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主题明确,对朱熹礼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及丰富的启发。
  跬步探儒
  陈学凯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317页
  该书为集作者近二十年心力的研究之作,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是先秦儒学,较为集中地论述了孔子思想和原始儒学的一些基本理念,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重新审视了孔子以及儒家的思想体系。第二卷是秦汉儒学,它的不同之处是从思潮史的角度,论述了易经与秦汉思想融合与流变的关系,秦汉时代盛行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天君同道观和社会模式论,并由此而涉及了汉代儒学的关注与局限等问题。第三卷是宋与明清儒学。宋代是儒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期,宋代新儒学即理学的出现,开启了宋元明清近八百年儒学的黄金时代,从而使儒学真正成为那个时期唯一独尊的思想体系。作者通过对四书尤其是《大学》《中庸》的梳理,试图揭示理学的本质精神、它的体系及其思想精髓、“诚”道思想的内涵与功用,并提出了“诚即良知”的重要观点。第四卷是朝鲜李朝儒学。本章主要记述朝鲜李朝时代朱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曹南冥的理学思想,并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事迹。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朝鲜半岛儒学的研究,使人们能够认识到儒学在古代东亚的崇高地位和影响。
  宋明理学十五讲
  杨立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304页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指宋明时代居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传统。从中唐开始,面对佛道二教的强势冲击,以韩愈为首的儒者开启了以重树儒家主体地位为目标的儒学复兴运动。至北宋,儒学复兴的思想自觉,落实在为儒家生活方式奠定哲学基础这一根本的时代课题上。基于这一思想自觉,周惇颐、邵雍、二程、张载都做出了杰出的哲学贡献,并在南宋被整合进朱子集大成的理学体系当中。《宋明理学十五讲》详细介绍了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理学发展中的重要论题、人物及文化事件,展现了这一时期儒学思想的蓬勃景象和精神气质。主要内容包括:韩愈与儒学复兴运动、北宋士大夫精神与宋初三先生、诚体与太极:周惇颐的哲学、《易》兼体用:邵雍的思考、自立吾理:程颢哲学的精神、气体与神化:张载的哲学建构、形上定体:程颐的思想、理气动静:朱子的哲学、自做主宰:陆九渊与朱陆之辩、无善无恶:王阳明的心学、理只是气之理:罗钦顺的思想等。
  道南学派研究
  姚进生主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411页
  该书是武夷学院举办的学术会议的论文合集,分为三个部分:上编为“杨时、游酢研究”,中篇为“罗从彦研究”,下篇为“李侗研究”,内容大致涵盖目前道南学派研究的主要领域。主要篇目有:游酢理学三论、关于游酢杨时道南研究的几个问题、杨时“中庸”思想及其主要特征、杨时思想对朝鲜大儒的影响、罗从彦“静观躬行知止”说及其当代价值、罗从彦“君子寡欲”的当代意义、从罗从彦、李侗到朱熹之圣人治国政治思想——兼与西方柏拉图“哲学王”治国思想比较、论罗从彦对朱熹学术思想的影响——以《遵尧录》与《八朝名臣言行录》之异同为中心、李侗的理学思想探微、李侗:从“外王”到“内圣”的思潮引领、李侗之“仁”思及践履、《延平答问》与李侗对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李侗对朱熹四书学的影响等。
  朱子学与退溪学研究:中韩性理学之比较
  张品端主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501页
  该书是中韩朱子学与退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结,全书依据会议主题论文划分为五个部分,即“朱子学与东亚文明”“性理学交涉与九曲文化的展开”“朱子学(退溪学)与书院文化”“退溪学或朱子学与地域文化”“朱子、退溪与工夫论”,基本涵盖了目前朱子学的研究领域。主要篇目有:朱子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试论朱子思想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李混对朱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论朱子与退溪对心学的评价及其意义、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理论贡献、作为朱子学的退溪学与独立的退溪学、新安理学:朱子学的地域化、朱熹与闽南文化、朱子的修身功夫论体系、“诚”是朱熹工夫论的最高境界——以《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为中心的讨论等。
  理学渊源考辨丛书
  徐公喜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出版
  《理学渊源考辨丛书》一套四册,包括周海门《圣学宗传》(曹义昆点校,2015年10月出版)、孙奇逢《理学宗传》(万红点校,2015年10月出版)、张伯行《道统录》(苏敏点校,2015年10月出版)、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徐公喜、管正平、周明华点校,2011年12月出版)和熊赐履《学统》(徐公喜、郭翠丽点校,2011年6月出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1~2015年,该丛书既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也是上饶师院朱子研究所与福建省武夷学院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出版以来颇受学者欢迎和好评。
  从宋代到清代理学著述形成了融会贯通、体例丰富、著述繁多等特点,但是由于书籍繁多、内容繁多等原因,很难进行有效的整理,从而影响后人的学术研究工作。因此目前学术界对于探讨理学渊源的古籍整理呈现出一种零碎化、简单化的现状,相关内容多数还是散落或部分出现于各类理学古籍中,这对于欲深刻了解并掌握理学渊源的现代研究者来说是不便利的,使研究者的研究思想方法也难以进一步扩展。《理学渊源考辨丛书》最终选择理学史著述中成就较为突出而且点校稀少的五本古籍,辑而为一。该丛书的出版发行,一方面可以廓清理学发展的脉络,多角度地探究理学渊源;另一方面可以为学者提供除了《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等经典著作以外的丰富资料,拓宽学者的研究视野,有助于开拓理学、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
  韩国儒学思想史
  邢丽菊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629页
  作者从韩国儒学的渊源入手,从檀君神话以及记录韩国古代社会的文献资料出发,考察了古代韩国人的精神世界,从中发现中韩儒学的共通之处。其次按照王朝史的年代顺序依次考察了韩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时期以及朝鲜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分析过程中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特色,然后考察其中代表学者的儒学思想。在分析朝鲜儒学思想的过程中,除了对前期李退溪、李栗谷思想的阐述外,还对朝鲜后期儒学的各个学派——性理学(畿湖学派、岭南学派、礼学派)、阳明学、实学派的学问特征及代表人物进行了考察。对于目前学界没有重点关注的朝鲜后期最大的思想论争——湖洛论争的具体论题以及争论焦点也进行了细致分析与整理。然后对韩国近代儒学对西方文明的回应、韩国近代民族宗教运动以及现代韩国社会对儒学的认识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综合分析了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贡献与发展。为了加强中韩儒学的比较研究,附录部分附上了研究中韩朱子学的重点文献《朱子言论同异考》(朝鲜时期儒者韩元震所编),供国内学者研究参考。
  朱熹易学思想研究
  张克宾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327页
  全书从中国易学发展史之整体视野出发,基于翔实的文献考辨,对朱熹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朱熹提出的“《易》乃卜筮之书”为基源问题,层层分析、上下推展,阐明了朱熹易学中理、象、数、辞、占的思想内涵与相互关系,既勾画了朱熹易学的理论脉络,又揭示了其背后的学术关怀,并在太极阴阳的义理架构下,呈现了朱熹易学与理学交相融合的学术面貌。书中所论为准确认识朱熹易学的学术地位和思想价值扫清了障碍,对于学界深入认识理学与经学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具体内容包括:朱熹早年所受《易》教及其思想的转变、卜筮之书:《易经》文本的新探索、三圣分观:《周易》经传关系的新诠释、河洛先天之学:理数之本然的象数化表诠、后天之学与占筮之术:气数之变化的象数化体究、太极生生之妙:天道性命贯通下《易》与理的融释等。
  朱子之路
  黄胜科李崇英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275页
  朱子传记虽然已有很多版本,但该书由朱子故里学者编写,有其独到之处。全书九章三十五节,立足武夷,详略有度,浓墨记述朱熹在闽北,尤其是在武夷山生活、成长和朱子文化在武夷山孕育、形成、传播、发展的历程,详细介绍了朱熹在武夷山相关遗迹的历史与现状,填补了不少其他同类作品的缺失,让读者更加了解武夷山,了解朱熹及其理学与武夷山的渊源关系,了解武夷山作为朱子文化发祥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书中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紧扣朱熹与武夷山的关系,详细论述了朱子从幼年到晚年的一生各时期的主要事迹及思想发展的历程。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5

《朱子学年鉴.201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书主要内容有“特稿”栏目选登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教授和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的文章,前者以李退溪与李栗谷的理发气发说为中心来探讨韩国朱子学,后者分析了韩国朱子学的心说论争研究现况。“朱子学研究新视野”栏目推介了杨祖汉教授的《论朱子所说的“诚意”与“致知”关系的问题》、杨立华教授的《朱子理气动静思想再探讨》、方旭东教授的《无思有觉、圣凡体别——朝鲜儒者李珥的“未发”说》、朱人求教授的《朱子“全体大用”观及其发展演变》、许家星教授的《朱子学的羽翼、辨正与“内转”——以勉斋<论语>学为中心》、方笑一副教授的《<近思录专辑>简介》、吾妻重二教授的《周惇颐墓——其历史与现状》等。“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栏目比较详细地梳理了2015年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朱子学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全球朱子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朱子学书评”栏目选刊了对《朱熹大辞典》《朱熹文学思想研究》《宋明理学十五讲》等著作的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学者简介”“朱子学研究机构”“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等栏目尽可能全面地展示2015年全球朱子学界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动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