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仁论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464
颗粒名称: 朱子仁论研究
其他题名: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课题编号:18FZX043)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29-231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朱子仁论的相关内容,包括其伊洛渊源、早期仁论、湖湘学派对其早期心性论的影响,以及朱子中年时期四大论辩的义理。文章通过范畴剖析与问题导向结合法、文献考证与经典诠释结合法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朱子哲学中的“生理”思想、太极和理一分殊的关系、理和心的关系,以及朱子仁论和伊藤仁斋、戴震仁论的异同等问题。
关键词: 朱子 仁论 研究

内容

一、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朱子仁论为研究对象,对朱子仁论的伊洛渊源、朱子早期仁论、湖湘学派对朱子早期心性论的影响做了深入的讨论;对主要发生在朱子和张栻等湖湘学者之间的“《洙泗言仁录》辩”“‘观过知仁’辩”“‘知觉言仁’辩”“《仁说》之辩”的近百封书信进行了坚实的考证,明辨其序次与往复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朱子中年时期四大论辩的义理也做了深入研究,进而专章论述朱子《仁说》的主要义理,并在“综论”一章统论朱子哲学的特质,特别研究朱子哲学中的“生理”思想、太极和理一分殊的关系、理和心的关系,论证朱子之仁为道德实践的自律主体,研究朱子仁论和伊藤仁斋、戴震仁论的异同,对当今朱子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做了深入的回应。
  二、主要观点
  朱子以“心之德,爱之理”来训仁,认为天道元亨利贞四德和人道仁义礼智四德血脉贯通,以天地生物之心作为仁的价值根源和存在本原,以仁心为枢纽沟通天道和人道。朱子以“心之德”训仁,认为仁是本心之全德,突出了仁之道德主体义,以“爱之理”训仁则突出了仁之普遍必然义,并且较符合儒家“以爱言仁”的传统和“仁”字的本义。朱子的仁论体系可以说是先秦孔孟和北宋二程以来儒家仁学思想的一个集大成。
  朱子以“爱之理”训仁主要是继承了程颐“仁性爱情”的思想,朱子认为以“爱之理”训仁符合《论语》《孟子》等经典的本义,是对先秦以来儒家“以爱言仁”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是为了矫正由汉以来儒者以爱言仁的弊病,即不能区分仁是性,爱是情,不能从本体论的高度来训释仁,不能突出仁作为道德法则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朱子所说的心,在天地生物之心、仁心的层次,是心即理之心,在人心的层次,由于难免形气私欲的干扰,人心只能合理,以理为主,而不能直接和理合一,人心之具理,包括了心统性情之统具、格物穷理之摄具,也包括心具太极之总具,朱子所追求的豁然贯通的境界则是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仁心全体大用无不明的一种境界,在此境界中,人通过心性修养的功夫,已经回复到了本原之心之全体,回复到了天理本体全体大用流行发用的一种心即理的状态。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朱子哲学中的“心”等同于“气心”。
  朱子哲学的“理”具有“生理”和“原理”两个面向,“生理”是朱子“理”的主要内涵,“生理”在本体的层次上与“原理”直接同一,“生理”本体又分为天理、性理、伦理、物理四个层次,“生理”具有本体、发用、流行、主宰四个主要含义。
  在朱子的哲学系统中,仁作为心,乃是道德本心,道德法则的颁布者;仁作为理,乃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和道德原理;仁作为德,乃是本心之全德,其本身即包含了实现道德法则的内在力量,表现为本心道德创生活动之不容已;仁作为情感,乃是具有先验性的道德情感,即孟子所说的四端,仁义礼智之性的发用;仁作为境界,则是心理合一、天人合一的圣人胸次和宇宙情怀,在此境界中,实现了康德所说的意志自由,即意志之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三、研究方法
  (1)范畴剖析与问题导向结合法。抓住朱子仁论的主要问题及主要范畴,既注重静态的逻辑分析,以阐明范畴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又注重动态的历时考察,研究其历史演变的脉络,相互影响的过程;
  (2)文献考证与经典诠释结合法。对朱子和张栻等湖湘学者之间的“《洙泗言仁录》辩”“‘观过知仁’辩”“’知觉言仁’辩”“《仁说》之辩”的近百封书信进行了坚实的考证,明辨其序次与往复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朱子中年时期四大论辩的义理也做了深入研究。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朱子学年鉴(2018)》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与张栻、吕祖谦互动述略》《二程与朱子道统说》《2018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综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赖尚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