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朱熹对石刻的文化利用与转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413
颗粒名称: 文物:朱熹对石刻的文化利用与转化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从金石学在宋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讥议之声的困扰。然而,欧阳修、赵明诚等人都从补史传、益多闻等角度为其辩护。一些宋学者甚至批评金石学是玩物丧志,但真正的宋儒也研究金石。朱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一生致力于石刻的文化利用与创造转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撰作《韩集考异》,利用石刻而不迷信石刻;二是上承韩文公,精心结撰碑志铭文,使石刻由文玩之物转化为文本(书本)之物;三是下启后世,通过风景名胜之地的大量摩崖题刻,展示并宣扬自己的学术思想,塑造朱文公的形象。朱熹对石刻文化功能的创造性转化,是理解“朱文公”这一谥号的重要角度。
关键词: 文物 文化利用 转化

内容

自金石之学兴起于宋代,讥议之声不绝于耳,欧阳修、赵明诚等人都从补史传、益多闻等角度为之辩护。治宋学者甚至讥金石学为玩物丧志,不知真正的宋儒也研求金石,朱熹即是其杰出代表。朱熹受家世收藏玩赏金石刻的传统影响,一生致力于石刻的文化利用与创造转化,其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撰作《韩集考异》,利用石刻而不迷信石刻;二是上承韩文公,精心结撰碑志铭文,使石刻由文玩之物转化为文本(书本)之物;三是下启后世,通过风景名胜之地的大量摩崖题刻,展示并宣扬自己的学术思想,塑造朱文公的形象。朱熹对石刻文化功能的创造性转化,是理解“朱文公”这一谥号的重要角度。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朱子学年鉴(2018)》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与张栻、吕祖谦互动述略》《二程与朱子道统说》《2018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综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程章灿
责任者
欧阳修
相关人物
赵明诚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