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统”是不是“客观的学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335
颗粒名称: 一、“道统”是不是“客观的学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54-156
摘要: 本文探讨了黄榦的《朱文公行状》中的“道统”思想。作者指出,“道统”是指“道之正统”,是朱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道之正”和“道之统”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道统观说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渊源,并分析了朱熹道统说的哲学性本质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 道统 朱熹 道之正 道之统

内容

黄榦(1152~1221)在《朱文公行状》中写道:“窃闻道之正统,待人而后传。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道统”即“道之正统”。这样一来,朱熹道统说必然建于两个基点之上:何为“道之正”,何为“道之统”?“道之正”主要回答什么是道之本体的问题,而每一种新的道统观论说的出现,都是因为对道之本体的认识发生了突变,遂根据新的认知对道统谱系进行新的厘定和判教。“道之统”,则指道在历史时空中呈现的传承脉络,这一脉络表现为由学者组成的谱系,即黄榦所谓“待人而后传”。
  但是,“道之统”与“道之正”是什么关系呢?陈荣捷教授认为:“道统之绪,在基本上乃为哲学性之统系而非历史性或经籍上之系列。进一步言之,即道统之观念,乃起自新儒学发展之哲学内在需要。”[1]“道统”的确立,并不以历史上实际发生过的人际关系,或者文献记载为根据,而是根据构建道统者本人的哲学思想,选取历史上的人物组成道统谱系的人物,他们的思想观点必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延续性,道统谱系本身也是为了论证一个自洽的哲学逻辑系统而成立的。
  1982年,刘述先先生发表了《朱子建立道统的理据问题之省察》[2],比较系统地发挥了陈荣捷先生关于朱子学道统的哲学性本质的论说,指出道统成立的真正基础在于此心此理之体认,具体论证了程朱理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确有一种本质性的关联:“我们至少可以说,宋儒是在不违背孔孟的基本精神之下,受到佛老的冲击,所发展出来的一套新儒家的思想。”根据这套思想标准,宋儒把某一些思想包含在道统的范围内,或排拒在道统之外:“这一个标准即是宋儒体证得最真切的内圣之学。”这样一来,“从纯考据的观点看,道统的观念显然是难以成立的。”不过,只要认识到“道统”“根本不是知识的对象,知识信仰的对象”,那么道统自然可以成立:
  而且,在这样的精神的主导之下,客观的学统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然而我们必须了解,道统与学统本原于两个不同的层面。若由纯道统的观点来看,我们只能够问,生生之仁的体证反映了生命的真理,其余有关考古、历史、考据的问题,都不是十分相干的问题。[3]
  刘先生所谓“客观的学统”当指学者之间的授受关系,诚然,朱熹所提出的道统谱系中,有多个环节是断裂的、跳跃的,特别是从孟子到北宋二程之间,长达千余年的空缺。那么是否可以说道统的“道之正”并不需要任何文献的依据呢?刘述先先生对此做了一个很谨慎的分辨:
  如果以宋学为标准,则内在中心的体证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章句的解释其余事耳。学问的目的是在见道,其目的本不在词章记诵,更不在客观的饾饤考据的工作。始于文字的解释,一以主观的体验为基础,故此对文义的引申,不只不当作一种错误或过失,反而被当作一种慧解的印证看待。……这样的解释可能越出了古典的原义,正如海德格所谓的doingviolence to the text,但却不一定违反原典的精神。而慧识的传递,比章句的解释,对宋儒来说,显然是有更重要的价值。[4]
  宋儒面对先秦的文本,一开始由文字的解释而入,接着又以主观的体验为基础,故所引申出来的见解可能不符合文本的“原义”,但这是“慧解的印证”,不应该被当作是一种(历史考据意义上的)错误或过失。朱熹在淳熙六年(1179)写道:“濂溪先生虞部周公心传道统,为世先觉。”[5]“心传道统”一语正反映了“慧解的印证”。
  《文化权力》在处理朱熹的“道统”思想时,对陈、刘两位教授的解释框架提出了基于历史考据立场的质疑,即从历史考据的角度看,《中庸》是否是一部“真正的”儒家经典?子思是否是《中庸》的作者?子思是否是曾子的弟子?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朱熹以《中庸》为核心的道统论是否就不能成立?该书第二章详细讨论了欧阳修、苏轼、叶适、王柏对《中庸》的怀疑,其中不少内容仍然属于哲学思辨的范畴(“慧解的印证”),可谓见仁见智,这里不做评判。但作者基于历史考证的角度,梳理了两宋学者对《中庸》作者的怀疑,论证了子思是否是《中庸》作者、子思与曾子的师徒关系这两个先秦时期的“历史真相”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是《中庸》很可能不是子思所撰[6],子思与曾子也很可能没有师徒关系[7]。由此,《文化权力》质疑了朱熹的学术严谨性。那么,朱熹是不是像陈、刘两位先生和《文化权力》所指出的那样,完全无视“道统”的客观性,从而回避了历史考据学的难点呢?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朱子学年鉴(2018)》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与张栻、吕祖谦互动述略》《二程与朱子道统说》《2018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综述》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