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267
颗粒名称: 2017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9
页码: 342-3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7年部分期刊论文索引包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详细介绍。
关键词: 朱子学 论文 期刊

内容

一、期刊论文
  阿慧,《试论〈周易〉“太极”思维影响下的朱子理学美学》,《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白发红,《朱子易学与理学会通研究的典范之作——张克宾〈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贝一明,《朱子学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危机》,《金融博览》,2017年第4期。
  毕宝魁,《理学大师朱熹的读书诗》,《古典文学知识》,2017年第3期。
  毕游,《简论理学从朱陆到阳明的发展脉络》,《国学学刊》,2017年第2期。
  蔡方鹿、王雯雯,《杨万里道统思想探讨》,《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蔡方鹿、赵聃,《百年来朱熹理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1期。
  蔡家和,《牟宗三先生对朱子学诠释之省思》,《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蔡家和,《宋明理学对“太极”诠释的发展》,《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3期。
  蔡家和,《朱子四书的理学建构》,《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1期。
  蔡家和,《朱子与戴震对〈中庸〉诠释之差异》,《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4期。
  蔡榕滨、周虹云,《论朱熹理学思想对福建民风民俗的影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9期。
  蔡振丰,《中国哲学中的体用义》,《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曹海东、王爱华,《朱熹论经典诠释的切己性》,《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曹孟青,《马一浮六艺论背景中的朱陆异同》,《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曹婷婷,《〈朱子家礼〉对现代陕北婚俗影响探析》,《鸡西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陈芳萍,《基于SWOT分析的南平市朱子文化品牌打造》,《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陈芳萍,《汲取朱子家训思想精华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陈逢源,《历史意识与义理诠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道统”观为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陈国代,《陈宓与延平书院》,《海峡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陈国代,《朱子门人参与〈大学章句〉著述活动之考察》,《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
  陈来,《“仁者人也”新解》,《道德与文明》,2017年第1期。
  陈力祥、颜小梅,《船山对朱子、阳明“格物致知”二元对立模式之批判性圆融》,《船山学刊》,2017年第2期。
  陈琳,《半亩方塘考辨》,《艺苑》,2017年第11期。
  陈明,《朱子有关〈论语〉“三年无改”章诠释中的义理探究与经世关怀》,《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3期。
  陈平,《〈朱子全书〉之〈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异文校勘商榷(二)》,《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陈双珠,《立志与居敬、诚意——论朱子晚年对“立志”工夫的重视》,《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8期。
  陈双珠,《朱子“意”的诠释及工夫——兼论朱子对工夫的贯通》,《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3期。
  陈苏珍、和溪,《当代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第十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学术综述》,《闽台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陈晓杰,《一位孤高的思想家——追悼木下铁矢先生》,《国际汉学》,2017年第2期。
  陈毅立,《论朱子学与横井小楠之思想关联》,《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年第2期。
  陈永宝、周接兵,《从正心、诚信、仁学到理性爱国——朱子理学与当代大学教育》,《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第1期。
  陈赟,《人性与物性之辨:朱熹思想的内在张力与船山的检讨》,《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陈云,《解析朱熹(论语集注)的修辞说理》,《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第11期。
  成中英,《朱熹论“人心”与“道心”——从心的主体化与主宰性到道德心的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程利田,《儒学和朱子学在意大利的传播与影响》(上),《朱子文化》,2017年第4期。
  程利田,《儒学和朱子学在意大利的传播与影响》(下),《朱子文化》,2017年第5期。
  程利田,《朱子学在朝鲜(韩国)的传播、发展和全盛》,《朱子文化》,2017年第1期。
  程利田,《朱子学在新加坡》(上),《朱子文化》,2017年第2期。
  程利田,《朱子学在新加坡》(下),《朱子文化》,2017年第3期。
  池芳,《朱子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与应用——以武夷学院为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戴红宇,《朱熹“小学”教育思想刍议》,《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1期。
  戴美玲、王元珍,《当代朱子书院建设与朱子文化传播的探索》,《朱子文化》,2017年第5期。
  丁为祥,《从经史异趣到同体异用——宋明理学对经史关系的探讨及其启示》,《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东方朔,《“真知必能行”何以可能?——朱子论“真知”的理论特征及其动机效力》,《哲学研究》,2017年第3期。
  董灏智,《日本学者伊藤仁斋“反朱子学”的理论缺失》,《哲学研究》,2017年第4期。
  董家魁,《朱熹六疏扳贪官》,《黑龙江史志》,2017年第6期。
  董建业、陈志雄,《以理统兵——探究理学观念影响下的朱熹军事思想》,《理论界》,2017年第7期。
  董建业,《朱子阳明格物观比较》,《黑龙江史志》,2017年第6期。
  董彦杰,《朱熹书法伦理思想之形成与嬗变刍议》,《学理论》,2017年第7期。
  杜梅君,《朱熹德育方法及其现代启示》,《学理论》,2017年第8期。
  杜文霞,《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传承与福建道南一脉》,《朱子文化》,2017年第4期。
  段博雅,《朱熹与陆九渊“物”论比较研究》,《焦作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范立舟,《南宋理学:中国思想史天空中奇异的彩虹》,《杭州》(周刊),2017年第2期。
  方利山,《朱子理学对徽州宗族祠堂的影响》,《学术界》,2017年第3期。
  方旭东,《递相祖述复先谁——李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方彦寿,《朱子学与闽台书院文化教育》,《朱子文化》,2017年第5期。
  方遥、陈支平,《阳明学成立与发展的朱子理学思想渊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方遥,《清初朱子学对于王学心性论的融摄——以李光地理学思想为中心的考察》,《文史》,2017年第3期。
  方遥,《朱熹的经典观与读书法》,《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冯兵,《朱熹义利观的当代价值》,《朱子文化》,2017年第3期。
  冯兵、乐爱国,《现代新儒家的朱子学研究——以冯、唐、钱诸先生对朱熹“理生气”说的诠释为例》,《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
  冯兵,《以直报怨以义解仇——从朱子<家训>看儒家对“仇”“怨”的态度及其启示》,《哲学研究》,2017年第11期。
  冯兵,《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东南学术》,2017年第4期。
  冯欢,《创造性转化:牟宗三与朱熹道统论的异同》,《宜宾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冯会明、李豪,《鄱阳湖地区理学文化的五大特性》,《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冯青,《朱熹致程鼎书信九通考释》,《图书馆杂志》,2017年第3期。
  冯文全、杨慧,《朱熹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基于小学德育过程变革的审视》,《教学与管理》,2017年第15期。
  付云抒,《朱子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刍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高令印,《闽学序说》,《东南学术》,2017年第6期。
  高令印,《朱熹的美学思想》,《朱子文化》,2017年第5期。
  高令印,《朱熹籍贯建州建阳考辨》,《朱子文化》,2017年第6期。
  高启新,《黄杨有灵知我心——民国朱子常与他的黄杨木雕》,《收藏家》,2017年第7期。
  高有鹏,《朱熹对<楚辞集注>中神话传说理论的阐释》,《文化遗产》,2017年第3期。
  耿静波,《程颢、程颐理学思想与佛教关系阐微》,《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耿静波,《文化交融与互鉴——宋代理学与佛教思想关系探讨》,《云梦学刊》,2017年第6期。
  龚敏芳、曾楠,《朱子孝道思想进校园——以武夷学院为例》,《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顾海亮,《元儒陈普对〈太极图〉的新诠释》,《孔子研究》,2017年第3期。
  顾宏义,《朱熹“遗钱三十万属郡守钱闻诗建礼圣殿”说辨误》,《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顾宏义,《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文史》,2017年第2期。
  顾少华,《〈资治通鉴纲目〉作者问题新探》,《史学史研究》,2017年第1期。
  顾少华,《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新探》,《人文杂志》,2017年第4期。
  郭谂墨,《程朱理学对宋瓷成就的影响》,《人文天下》,2017年第7期。
  郭振香,《朱熹论〈周易〉乾坤之分别与统合》,《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涵含,《“二程与宋明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河南伊川举行》,《中州学刊》,2017年第4期。
  何善蒙,《作为思想建构意义的〈朱子晚年定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和溪,《朱子〈家礼〉婚服考》,《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3期。
  胡荣明,《朱陆异同论的空间维度:一种批判地理学的视角》,《天府新论》,2017年第3期。
  荒木见悟、申绪璐,《杨龟山小论》,《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2期。
  黄柏翰,《〈朱子家礼〉的化民成俗作用》,《海峡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
  黄冬丽,《〈朱子语类〉口语词汇与洋县方言词汇》,《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黄盖、包大为,《牟宗三对伊川朱子之“理”的辨析:以“分际”观之》,《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黄俊杰,《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说与东亚儒者的诠释》,《孔子研究》,2017年第2期。
  黄敏,《从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反思当今的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7期。
  黄少微,《朱子诗经学中的文王之化与淫诗说》,《现代哲学》,2017年第1期。
  黄素敏,《朱熹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
  黄新宪,《朱熹与莆田名儒陈俊卿的交往》,《海峡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
  黄义华,《吴澄理学“和会朱陆”之因探究》,《宜宾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江求流,《道统、道学与政治立法》,《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2期。
  江求流,《格物致知与政治治理的基本准则——以朱子的理解为中心》,《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2期。
  江雨,《朱熹“格物致知”的哲学内涵及其当代启示》,《学习月刊》,2017年第8期。
  姜丽、周接兵,《朱熹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学诠释——以〈论语集注〉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第5期。
  姜文华,《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金功发,《朱熹在这里吟出了〈观书有感〉》,《职业教育》(下旬刊),2017年第7期。
  金晓刚、王锟,《“朱子世嫡”北山四先生研究的流变与走向》,《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阚红艳,《论宋明理学唯意志论走向——以“意”“志”为论述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孔妮妮,《论南宋后期理学诸臣对国家战略防御体系的建构》,《江汉论坛》,2017年第2期。
  赖桂珠、吴爱,《论朱熹理学思想的渊源和嬗变》,《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7期。
  赖桂珠,《浅谈朱熹的思想渊源及其诗歌创作》,《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12期。
  兰军、邓洪波,《书院文献编纂与尊朱辟王实践——以瀛山书院为中心的讨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兰宗荣,《论朱熹旅游哲学的四要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蓝美芬,《朱子文化与村规民约的相关性研究——以福建省松溪县为例》,《鄂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乐爱国、陈昊,《朱熹(大学)补传的概念内涵之辩正》,《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
  6期。
  乐爱国、陈荣佳,《朱熹自然研究的失误两则》,《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年第5期。
  乐爱国、盛夏,《朱熹“格物”:即物穷理还是择善工夫——王阳明、张履祥的不同解读》,《孔子研究》,2017年第4期。
  乐爱国,《差异与互补:童能灵与唐君毅对朱熹“生生之理”的论证》,《河北学刊》,2017年第4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1912~1949)朱子学研究学术编年》(七),《朱子文化》,2017年第1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1912~1949)朱子学研究学术编年》(八),《朱子文化》,2017年第2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1912~1949)朱子学研究学术编年》(九),《朱子文化》,2017年第3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1912~1949)朱子学研究学术编年》(十),《朱子文化》,2017年第4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唐文治论“阳明学通于朱子学”》,《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乐爱国,《唐鉴与钱穆“朱子学案”的结构异同分析——兼论朱子学理论体系的原点》,《求索》,2017年第3期。
  乐爱国,《朱熹“理生气”:一种心性论的解读——从刘源渌、吴廷栋到唐君毅、牟宗三》,《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3期。
  乐爱国,《朱熹〈论语集注〉中的“道”论——兼论“道”与“理”的异同关系》,《哲学动态》,2017年第2期。
  乐爱国,《朱熹的“理先气后”:一种心性工夫论的论证——从清代劳余山到唐君毅》,《人文杂志》,2017年第4期。
  乐爱国,《朱熹论“爱物”:“取之有时,用之有节”》,《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5期。
  乐爱国,《朱熹论“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由知“当然之理”而知其“所以然之理”》,《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乐爱国,《朱泽论“朱子格物之学心理合一”——从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角度看》,《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2期。
  乐爱国,《朱止泉论朱熹“以主敬涵养为先”及其与陆王的异同——基于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视角》,《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李琳,《朱子〈太极图说解〉太极论的诠释框架及其意义》,《朱子文化》,2017年第2期。
  李超,《周必大、朱熹与吕、范解仇公案——兼论南宋政治上的调和思想》,《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李承贵,《儒佛二教的交集与分歧——以朱熹对“作用见性”的理解为中心》,《学术研究》,2017年第3期。
  李煌明,《一而二、二而一:朱子哲学的思维结构与理论纲脉》,《哲学研究》,2017年第4期。
  李晋雅、张文欣,《浅析朱熹的家庭伦理思想》,《学理论》,2017年第7期。
  李丽珠,《“喜合恶离”与“形名太过”——朱熹注解〈太极图说〉(通书)过程中与师友互动之分析》,《哲学动态》,2017年第2期。
  李少鹏、孙赫男,《从汉宋之争到礼融汉宋——以朱熹晚年的学术转捩为途径》,《文艺争鸣》,2017年第11期。
  李太平、黄洪霖,《方法论的思考:宋明理学道德教育论及其启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李尾咕,《朱熹的救国爱国言行刍议》,《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李旭,《民之君师与民之父母——阳明与朱子亲民、新民之辩再审视》,《浙江学刊》,2017年第3期。
  李训昌,《程朱王刘之辨:黄宗羲对蕺山之学的阐释及其问题》,《现代哲学》,2017年第5期。
  李毅,《充义心而生利、反利心以除害——以朱子为枢纽重新考察儒家义利观》,《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4期。
  李毅婷,《陈淳理学问道旨趣变迁——以“下学上达”为中心的讨论》,《闽台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李玉珠,《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融入高校“概论”课的研究——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节的教学为例》,《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
  李长泰、吴悠,《王船山对朱子正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船山学刊》,2017年第1期。
  连凡,《“尊德性而道问学”——朱、陆修养工夫论的思想渊源及其比较》,《武陵学刊》,2017年第5期。
  连凡,《〈宋元学案〉对道南学派的阐释与评价——以杨时、罗从彦、李侗为中心》,《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连凡,《〈宋元学案〉视域下浙东朱子学的源流与评价——以金华朱学与四明朱学为中心》,《河池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连凡,《论(宋元学案)对朱熹弟子的评价——以黄榦、辅广、陈淳、真德秀、魏了翁为例》,《闽江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连凡,《论〈太极图说〉哲学诠释的三条路径——以朱熹、黄宗羲、伊藤仁斋为代表》,《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连凡,《论伊藤仁斋对周敦颐〈通书〉的诠释——以〈通书管见〉为中心》,《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连凡,《清儒黄百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以〈宋元学案〉为中心》,《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连凡,《儒家仁说及其与耶教思想之比较——以朱熹、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及利玛窦为中心》,《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连凡,《伊藤仁斋、朱熹〈通书〉诠释之比较研究》,《党政干部学刊》,2017年第9期。
  连凡,《朱陆修养工夫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异同——以“尊德性”与“道问学”为宗旨》,《道德与文明》,2017年第6期。
  梁山,《宋人“道学”与“理学”名称考辨》,《华夏文化》,2017年第2期。
  林玮,《去蔽、按下、提起、活化——兼议朱子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朱子文化》,2017年第2期。
  林玮,《视学术为生活——关于〈近思录〉的琐谈》,《朱子文化》,2017年第4期。
  林华光,《试论朱熹官德思想智慧的当代启示》,《朱子文化》,2017年第2期。
  林建华,《试论朱熹办学的实践与理念》,《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12期。
  林亮,《朱熹“人心”“道心”论与善心之本体功夫》,《文化学刊》,2017年第10期。
  林名垚、吴童,《朱子文化影响下的闽北医学建构与地域特色》,《福建中医药》,2017年第1期。
  林思文、詹祖仁,《建议把朱子文化元素融入金砖会议布置中》,《政协天地》,2017年第5期。
  林晓青,《朱熹与哈代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7期。
  林阳华,《〈南岳倡酬集〉版本流传与朱熹师徒理学思想传播》,《文艺评论》,2017年第4期。
  林玉均,《王船山对〈论语〉的新解释——以其与朱子对〈论语〉解释的比较为中心》,《船山学刊》,2017年第4期。
  刘成群,《“朱熹同时代徽州籍学者非其同调”论——兼论朱熹对徽州地区学风的清整》,《兰州学刊》,2017年第1期。
  刘建萍,《蔡清疏解朱熹〈周易本义〉的特点》,《钦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刘楠,《朱熹德育思想浅析》,《教育现代化》,2017年第32期。
  刘腾飞,《孟子与朱熹道德哲学的诠释比较》,《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年第1期。
  刘伟,《朱熹的生死观及其在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中的积极作用》,《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第8期。
  刘晓东,《汉家衣冠明征士:瑞龙山朱舜水墓地设计释疑》,《外国问题研究》,2017年第2期。
  鲁进,《理学之“敬”》,《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第15期。
  鲁进,《朱子理学“一贯”的隐喻性意象图式——“理一分殊”的认知诠释》,《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罗文,《简论理学视角下的朱熹音乐之美》,《钦州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罗周和,《立法守护朱子文化》,《人民政坛》,2017年第11期。
  吕晨晨,《宋明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世纪桥》,2017年第5期。
  吕欣,《试论朱子经典系统中〈易〉与〈四书〉的关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吕振宇,《浅析“历代朱子著述珍本丛刊”成功的原因》,《编辑学刊》,2017年第3期。
  马寄,《克服“气禀”之偏以成圣——朱熹成圣工夫论》,《闽台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马刘凤,《朱熹藏书活动小考》,《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3期。
  马瑞梅,《朱熹校勘学的方法论》,《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第8期。
  马照南,《福建朱子学的研究与传承》,《朱子文化》,2017年第4期。
  米文科,《论明代关学与朱子学之关系》,《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4期。
  倪超,《“格物致知”思想探微——从郑玄、朱熹、王阳明的训释分析》,《人文天下》,2017年第10期。
  宁俊伟、柴旭达,《朱熹、薛瑄〈大学〉三纲诠释的理路差异》,《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2期。
  欧芃凡,《推进设区市立法权的思考——以〈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为例》,《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9期。
  欧阳辉纯,《格物、致知与居敬、穷理——政治伦理视野下朱熹忠德修养的主要方法与实践路径》,《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欧阳辉纯,《克己为人、公而忘私和威武不屈——伦理学视阈下朱熹“做人之忠”的主要内涵》,《唐都学刊》,2017年第6期。
  欧阳辉纯,《文化传承视野中朱熹忠德思想的当代价值》,《道德与文明》,2017年第3期。
  欧阳辉纯,《朱熹忠德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价值审视——唐宋之际儒家政治与道德之忠失序与失范的主要表征》,《学术探索》,2017年第6期。
  欧阳辉纯,《自然之性、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儒家忠德视域下朱熹人性论的三个维度与表征》,《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韩〕彭鸿绪,《韩国的朱子学与庆州》,《朱子文化》,2017年第5期。
  潘天英、金生奎,《以理入词和以词释理——南宋皖江词作的理学精神》,《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第4期。
  潘志和,《〈理学真伪论〉直解》,《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彭卫民,《日本江户时代知识人对朱子〈家礼〉的继受》,《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彭卫民,《朱熹〈家礼〉刊本考》,《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千里,《鹧鸪天·读(朱子家训)有感》,《新农业》,2017年第14期。
  钱宗武、沈思芹,《从英译〈尚书〉看朱熹的儒家诠释学思想对理雅各布的影响》,《海外华文教育》,2017年第4期。
  秦力维,《朱熹易学中的道德伦理观及现代启示》,《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丘山石,《朱子“心”学论》,《朱子文化》,2017年第4期。
  曲祯朋,《朱子天人关系重构与“人”之价值体现——以〈中庸章句〉“参赞之义”为中心的探讨》,《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8期。
  任竞泽,《朱熹文体学思想的学术渊源及影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阮慧玲,《建构于理气观上的朱熹教育覃思》,《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日〕三浦秀一,《13世纪北中国的程朱学与许衡的思想》,《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沈淦,《朱熹印象》,《书屋》,2017年第12期。
  沈顺福,《论程朱理学之异同》,《中州学刊》,2017年第4期。
  沈顺福,《朱熹之学:理学抑或心学》,《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5期。
  石磊、解光宇,《朱熹格物论的心学化转向——阳明格竹与龙场悟道内在关联探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石磊,《朱熹格物论中的“心学”倾向及其对心学工夫论的批判》,《学术探索》,2017年第12期。
  石磊,《朱熹理气学说新论——对“逻辑在先说”的批判》,《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石磊,《朱熹知行关系新探》,《宜宾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
  宋文哲、陈向春,《论朱熹对韦应物的接受》,《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苏正道,《江永〈礼书纲目〉的考证特色》,《中国典籍与文化》,2017年第4期。
  孙传玲,《山崎暗斋对〈日本书纪〉中“天神七代”的神话解释》,《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第3期。
  孙业成、徐飞飞,《孔孟之“道”之辨》,《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孙业成、张杨,《朱子与海德格尔:“天理”与“存在”之比较》,《学术界》,2017年第2期。
  汤元宋,《语类编纂与“朱吕公案”:以〈朱子语类〉为中心的再考察》,《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1期。
  唐东辉,《对朱子、阳明、牟宗三解“尽心知性”章之批判》,《孔子研究》,2017年第4期。
  唐明贵,《〈论语〉诠释与朱子理学体系的建立》,《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9期。
  唐婷,《〈尚书〉与朱熹道统观的形成》,《武陵学刊》,2017年第2期。
  唐文明,《朱子〈仁说〉中的义理与工夫》,《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陶清,《成德之教:牟宗三批评朱熹的理据和目的》,《江淮论坛》,2017年第4期。
  田叶,《试论朱子重农思想对郑成功的影响》,《朱子文化》,2017年第5期。
  田丰,《方东树韩诗论的理学特色——依据〈昭昧詹言〉的考察》,《新世纪图书馆》,2017年第2期。
  田智忠、陈亚洲,《朱子文献中的“太极说”所指考论》,《周易研究》,2017年第3期。
  佟大群,《清代朱子学三论》,《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5期。
  童恒萍,《朱熹“入于圣贤之道”科学思想:以天文历法思想为例》,《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年第2期。
  汪高鑫,《朱熹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王彬,《朱熹的蒙学思想述略》,《人文天下》,2017年第2期。
  王传龙,《朱熹〈论语集注〉手稿的涂抹与成书过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王德荣,《由江西上饶现存〈紫阳遗墨〉论朱熹书学观》,《艺术百家》,2017年第5期。
  王凤杰,《程朱理学身体观及其体育思想的诠释与反思》,《浙江体育科学》,2017年第2期。
  王坚,《明清学术转换的桥梁与清初学术主流:论清初新理学》,《文史哲》,2017年第6期。
  王建成,《朱熹与光泽社仓》,《福建史志》,2017年第2期。
  王建成,《朱熹与光泽书院》,《朱子文化》,2017年第6期。
  王金凤,《经典诠释的有效性何在——基于北宋理学经典诠释有效性要素的考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王进,《经典诠释的变迁与经典价值的重建——以思想史上原壤形象的建构及其变迁为中心》,《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
  王敬华,《事实与价值:朱熹的“格物致知”论及其德育启示》,《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王堃,《坤德:儒家女性人格的养成与效应——以朱熹女性伦理为例》,《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7期。
  王立明、张品端,《朱熹的人才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8期。
  王明云、姚文永,《浅析程朱理学范式下薛瑄思想的转向——兼谈〈易〉学对薛瑄复性说构建的贡献》,《地方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
  王培峰,《〈四库全书总目〉对朱子经学的评价及其学术立场》,《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年第8期。
  王青,《近世日本的“德治”与“法治”观念解析——以朱子学者芦东山(无刑录)教育刑论为中心》,《哲学动态》,2017年第9期。
  王睿、王凌皓,《朱熹的道德养成教育思想研究——基于其童蒙教材及读物的分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第6期。
  王胜军,《明道继统:书院志编纂与理学道统的建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王树瑛,《试论〈朱子语类〉中的附加疑问句》,《语文建设》,2017年第14期。
  王雅、彭浩,《周敦颐沟通宇宙本体与道德本体的意义——以朱熹等对〈太极图说〉〈通书〉的解释为依据》,《党政干部学刊》,2017年第1期。
  王艳、石磊,《朱熹命论思想探析》,《嘉应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王艳芳,《论辩活动对学术思想发展的启示——以朱熹的论辩活动为例》,《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王永灿,《魏象枢理学思想简论》,《新乡学院学报》,2017年第11期。
  王宇,《行远之车航、入室之门户:赵顺孙〈四书纂疏〉简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王元琪,《朝鲜时期“四端七情”之辩述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王志阳,《论(仪礼经传通解)对后世礼书编撰的影响》,《天中学刊》,2017年第1期。
  王志阳,《论黄榦的礼学思想——以礼例为考察对象》,《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12期。
  王志阳,《论黄榦礼学典籍的编撰思想》,《闽江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王志阳,《论漳州民间传说中朱子为官形象的文化内涵——以〈朱熹错判铁环树〉为例》,《天中学刊》,2017年第6期。
  王志阳,《论朱子与漳州尚学之风的关系》,《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王治伟,《朱熹对〈孟子〉“不动心”的诠释》,《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3期。
  魏明康、王健康、万高潮,《先秦儒学与程朱理学的义理利欲之辩及其当代意义》,《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魏义霞,《康有为对朱熹思想渊源和传承谱系的探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魏义霞,《论康有为对朱熹的态度转变及其原因》,《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6期。
  翁亚红,《福建理学先驱章望之》,《福建史志》,2017年第4期。
  吴爱、赖桂珠,《〈朱子家训〉不同译本中零式连接的对比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7期。
  吴爱,《文化走出去语境下典籍英译中零式连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朱子家训〉为例》,《绥化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
  吴昌林、唐季冲,《赋得一丘一壑、天鸢阔渊鱼静——南宋理学视域下的辛词探微》,《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第10期。
  吴昌林、唐季冲,《论宋词的理学意蕴——以稼轩词为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第9期。
  吴冬梅,《“心与理一”的圣人之乐——朱子对“孔颜之乐”与“曾点气象”的重释》,《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吴光辉,《宋明理学的道德取向对武德的影响》,《武术研究》,2017年第4期。
  吴吉民,《继往开来:杨时对“中庸”学说理论化探索的历史意义》,《朱子文化》,2017年第1期。
  吴吉民,《试论朱子思想主要内容、概念和精髓》,《朱子文化》,2017年第3期。
  吴鸥,《读诗之法: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以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为例》,《名作欣赏》,2017年第31期。
  吴震,《论朱子仁学思想》,《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肖开星,《朱子文化对中职语文教学三维渗透的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肖艳歌,《论韩愈人性观及其对朱熹人性论的启示》,《科教导刊》(下旬),2017年第9期。
  萧新永,《浅谈朱熹对周易占筮法则之论述及贡献》,《朱子文化》,2017年第4期。
  解光宇,《朱子学与新安理学》,《朱子文化》,2017年第3期。
  谢君,《朱熹(楚辞后语)的编选原则与研究特点》,《铜仁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谢君,《朱熹楚辞研究的特点及其成因》,《职大学报》,2017年第1期。
  谢晓东、沙日娜,《李栗谷〈人心道心图说〉中的“图”纠错》,《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1期。
  谢晓东,《陈真晟思想的新定位——以〈心学图〉为中心的考察》,《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谢晓东,《正本清源:韩南塘对人心道心问题的系谱学考察——以对李退溪道心人心理气互发说的批评为中心》,《东岳论丛》,2017年第9期。
  谢晓东,《朱熹与“四端亦有不中节”问题——兼论恻隐之心、情境与两种伦理学的分野》,《哲学研究》,2017年第4期。
  熊浩莉,《理学与晚宋士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胥秋菊,《朱熹〈诗集传〉中以“淫”定性“郑卫之音”辨析》,《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徐传武,《朱熹》,《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年第3期。
  徐刚、李辉榕,《李光地西学观的朱熹理学精神》,《朱子文化》,2017年第4期。
  徐公喜、郭文,《论“何谓朱子学”——一种可能的阐发途径》,《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1期。
  徐公喜,《法者因天理:宋明理学义理法再论》,《齐鲁学刊》,2017年第2期。
  徐国明,《朱熹论“君子”之判别——围绕〈论语〉“视其所以”章展开的分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徐玲英,《同途殊归:论戴震对朱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以朱熹和戴震的〈中庸〉诠释为例》,《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徐鹏,《程朱理学对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科技风》,2017年第16期。
  徐时仪,《〈朱子语类〉执拗概念词语类聚考》,《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6期。
  许春伟、朱人求,《朱熹恕道思想研究》,《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1期。
  许浩然,《理学门第与词臣世家——南宋胡、洪二族的比较研究》,《史林》,2017年第6期。
  许家星,《美国学者贾德讷对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研究》,《国际汉学》,2017年第3期。
  许潇,《姚广孝对程朱排佛论的回应》,《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许潇婧,《朱熹对长乐地域文化的影响》,《文化学刊》,2017年第6期。
  薛勇民、范嵘,《朱熹〈论语集注〉“四论管仲”注文初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3期。
  闫睿颖,《情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培育——以王阳明对朱熹“情”的继承与发展为视角》,《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袁咏年校补,《勉斋先生黄文肃公年谱》(四),《朱子文化》,2017年第1期。
  袁咏年校补,《勉斋先生黄文肃公年谱》(五),《朱子文化》,2017年第2期。
  杨灿,《儒学与清初社会——读王胜军〈清初庙堂理学研究〉》,《黑龙江史志》,2017年第1期。
  杨大伟,《〈朱子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8期。
  杨富学、胡蓉,《从〈述善集〉看宋元理学对濮阳西夏遗民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杨瑞荣,《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武夷山朱子故里》,《统一论坛》,2017年第4期。
  杨世利,《论宋代理学对超越性的追求》,《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
  杨沭,《朱熹文集本〈仪礼释宫〉非朱子作考实》,《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第3期。
  杨万里,《进入圈子与隔离道统:司马光与理学之渊源辨析》,《北方论丛》,2017年第5期。
  杨逸,《君子行礼、亦求变俗——北山学派的礼仪传播与实践》,《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杨振法,《〈朱子语类辑略〉的汉语史视角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杨振宇,《陈淳对陆门后学的教化》,《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杨铮铮,《朱熹教育哲学思想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杨中启,《朱子学制度化及其反思》,《学术界》,2017年第11期。
  杨祖汉、Peng Fasheng,《朝鲜儒学对朱子思想的诠释》,《孔学堂》,2017年第1期。
  叶志坚,《朱子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朱子文化》,2017年第6期。
  蚁晓霞,《朱熹的“自得”教育思想及其启示》,《大众文艺》,2017年第14期。
  殷慧、陈君君,《朱陆异同的礼学诠释》,《江淮论坛》,2017年第2期。
  尹波、郭齐、白井顺,《〈朱文公大同集〉考略》,《文学遗产》,2017年第3期。
  尹强,《从胡瑗和王艮看泰州宋明理学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学刊》,2017年第5期。
  余佳樱,《罗从彦理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三明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余胤禛,《朱熹及其理学思想》,《北方文学》(下旬),2017年第2期。
  俞丽清、何小霞、甘志斗,《民族文化认同对两岸青年共同成长的影响和对策研究——以武夷朱子文化为例》,《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曾春海,《玄学与理学的和谐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曾纪鑫,《朱熹与紫阳过化》,《书屋》,2017年第5期。
  曾令巍,《陈澔对〈礼记〉的诠释特色》,《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曾振宇,《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船山学刊》,2017年第4期。
  查金萍,《学术视域下〈韩文考异〉对清代之影响》,《江淮论坛》,2017年第4期。
  翟奎凤,《朱子、陈淳对〈论语〉〈孟子〉★中庸〉鬼神观的诠释》,《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张芸,《简论朱熹中和新说的形成及其影响》,《朱子文化》,2017年第2期。
  张波,《唐文治〈性理学大义〉析论》,《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张昌平,《为朱子立传》,《朱子文化》,2017年第2期。
  张晨怡,《晚清湖湘理学群体与湘军网络的形成及维系》,《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张翅飞,《论阳明良知学对朱子中和说的转释》,《学术交流》,2017年第9期。
  张分田,《“礼之用、和为贵”是维护纲常礼教的理论命题——以朱熹的专制主义和谐观为典型例证》,《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张红,《江户初期朱子学派的诗文观念及杜甫接受》,《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张焕玲,《论宋代理学思想背景下的咏史诗创作》,《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张锦波,《朱熹“天地之性”概念的理学分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张劲松,《论紫阳书院的分布》,《地方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张晶萍,《近代“湘学观”中的“宗朱子”现象》,《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张克宾,《论朱熹先天象数学与理气论之融通》,《哲学动态》,2017年第8期。
  张雷、傅如明,《朱熹书法批评理论钩沉——以〈晦庵论书〉为例》,《中国书法》,2017年第22期。
  张立文,《中国与朝鲜李朝朱子学的比较及特质——以朱熹、退溪、栗谷、艮斋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6期。
  张美玲,《武夷山地区朱子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张品端,《藤原惺窝的朱子学思想》,《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张品端,《王阳明对朱子心学的发展》,《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2期。
  张品端,《再谈朱子的思想内核》,《朱子文化》,2017年第3期。
  张品端,《朱子学在海外传播的时代意义》,《朱子文化》,2017年第6期。
  张清江,《“子不语”与儒家教化——从伊藤仁斋、荻生徂徕反观朱熹》,《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张清江,《祭祀的“理”与“教”——从朱熹晚年两封论学书信谈起》,《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张收、张美玲,《朱熹对管子的评价研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张天杰,《吕留良时文评选中的遗民心态与朱子学思想——以〈四书讲义〉为中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张廷波,《理学影响下宋代山水画的置景观》,《国画家》,2017年第4期。
  张文渊,《论高奣映、朱熹理学思想之融通》,《现代哲学》,2017年第6期。
  张新国,《刘宗周对宋儒“义理之性”概念的批判及对心学的重建》,《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张学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道德与文明》,2017年第1期。
  张亚莉,《朱熹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陕西教育》(高教),2017年第5期。
  张钰,《论闽北朱子文化动漫旅游纪念品的研发》,《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张芸,《朱熹义利观及其时代价值》,《武夷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
  张振东,《论新理学对宋明理学的承袭与改造》,《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4期。
  章林,《朱熹思想中的经验主义》,《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赵金刚,《朱熹历史观中的“理势”问题》,《哲学研究》,2017年第10期。
  赵金刚,《朱子论“二气之良能”》,《中州学刊》,2017年第11期。
  赵金刚,《朱子思想中的“理气强弱”》,《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赵坤,《清初〈诗〉学的特点——以〈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与朱熹之学的关系为中心》,《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赵玫,《〈古文尚书〉“十六字”真伪辨正——以朱熹对〈中庸〉首章道心—人心的诠释为核心》,《河北学刊》,2017年第3期。
  赵楠楠,《朱熹诗文中的成语探究》,《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年第5期。
  赵星,《朱熹“理”思想的当代刑法价值》,《学术界》,2017年第11期。
  赵宇,《儒家“亚圣”名号变迁考——关于宋元政治与理学道统论之互动研究》,《历史研究》,2017年第4期。
  郑晨寅,《陈景肃与漳州理学渊源论略》,《闽台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
  郑国珍,《福建传统建筑中所见朱子文化之真谛》,《福建文博》,2017年第3期。
  郑娟,《论〈小学〉之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郑秋月,《从陈荣捷看朱熹的“两轮”方法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第1期。
  郑天熙,《〈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乐论研究》,《闽江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郑天熙,《〈朱子语类〉中音乐著述的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郑天熙,《朱熹〈论语〉释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钟治国,《朱子学与阳明学之关系考论——以钟芳与王阳明的思想交涉为例》,《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3期。
  钟治民,《宗密〈华严原人论〉对儒道的批判和会通及其对宋明理学的影响》,《人文天下》,2017年第15期。
  周茶仙,《竞合视域下的朱子学与陆学关系论析——以陆学核心区为中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9期。
  周超、郭文,《“理学易”向“心学易”的过渡桥梁——〈童溪易传〉以心解〈易〉探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周光庆,《范畴彰显出理论的系统性——读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范畴论要〉》,《朱子文化》,2017年第5期。
  周俊勇、孙伟平,《宋明理学价值观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周书俊,《朱子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局限性探析》,《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朱承,《论朱熹哲学中的公共性思想》,《哲学研究》,2017年第5期。
  朱光磊,《朱子与阳明〈大学〉首章诠释之比较》,《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
  朱杰人、Peng Fasheng,《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孔学堂》,2017年第4期。
  朱曦、蔡东京,《弘扬朱子文化正当时》,《两岸关系》,2017年第3期。
  朱向,《根植文化育后生》,《政协天地》,2017年第7期。
  朱耀斌,《湘军与晚清理学嬗变》,《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10期。
  朱英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圣像〉创作考记》,《美与时代》(中),2017年第5期。
  朱长良,《〈朱子家训〉诞生、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初析》,《朱子文化》,2017年第4期。
  朱长良,《朱子哲学本体之实质及其影响》,《朱子文化》,2017年第1期。
  朱子瑜、刘志强、邓夕也,《朱子瑜·说》,《城市设计》,2017年第2期。
  祝薇,《有间和无间——宋明时期理学和心学在“天人合一”观上的差异》,《兰州学刊》,2017年第2期。
  庄丹,《黄道周、朱熹史学思想异同论》,《丽水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庄丹,《朱熹春秋学思想与其〈资治通鉴纲目〉新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庄丹,《朱熹义理史学新论》,《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邹其昌,《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的文献学成就考述——〈朱熹礼学诠释学美学与构建当代和谐生活世界之意义研究〉系列之一》,《创意与设计》,2017年第1期。
  二、学位论文
  曹颖,《朱熹德育思想对当代德育文化根基构建的价值》,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陈丽娟,《朱熹“人本教育”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丁宁宁,《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辽宁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古欣欣,《元代婚俗对〈朱子家礼〉的吸收和运用》,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虎雪梅,《之于朱子的回归和完善——李栗谷理气心性论研究》,宁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蒋聚缘,《程朱理学恕思想研究》,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金成得,《奇正镇的性理学思想研究》,延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李琳,《杜范理学思想初探》,南昌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李少鹏,《〈仪礼经传通解〉研究》,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李胜飞,《〈朱子家训〉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李鑫,《朱熹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梁保生,《朱子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林春惠,《朱熹在福建武夷地区的诗歌创作研究》,南昌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林名垚,《朱子文化与闽北医学》,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刘兵,《真德秀〈西山读书记〉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刘柯言,《体验观念的诠释学研究——以朱熹易学为例》,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刘腾飞,《唐宋儒家道统论研究》,鲁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刘晓伟,《林至的〈易裨传〉思想研究》,南昌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罗蔓,《真德秀社会控制思想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彭雪愿,《朱子的中和新旧说问题研究》,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秦帅权,《〈大学章句〉修身思想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阮慧玲,《朱子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研究》,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田慧,《真德秀〈四书集编〉理学思想研究》,南昌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王佳,《罗钦顺与江户初期朱子学者的理学思想比较研究》,延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王嘉琪,《入祀孔庙与宋代政治学术》,武汉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王九洲,《道德规范:重检朱熹道德哲学定位的新视角》,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王玲强,《程朱理学“信”观念研究》,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魏少尉,《朱熹的诚与信及其当代价值》,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文光春,《尤庵宋时烈的义理思想研究》,延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吴佩,《赵顺孙〈四书纂疏〉初探》,南昌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姚双,《退溪和栗谷修养论之比较研究》,延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姚宇轩,《朱熹道德教化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殷漱玉,《朱熹(论语集注)文献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张晓文,《中和:朱熹美学、诗学范畴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郑令媛,《丁若镛〈诗经讲义〈与朱子(诗)说对比研究》,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年鉴.2017》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仁者人也”新解》《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