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朱王”宋明理学会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258
颗粒名称: “会通朱王”宋明理学会讲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19-3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与儒家会讲传统在武夷山市举行,会讲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福建社科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朱子学会、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等理学单位共同主办,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承办等详细介绍。
关键词: 朱子学 朱熹 儒家

内容

2017年11月4日,“会通朱王”会讲在武夷山市举行。会讲由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福建社科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朱子学会、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等理学单位共同主办,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承办。
  武夷山是朱子讲学授徒、度过大半生之地,这次武夷山会讲以“会讲”为名,是对理学传统的直接继承。会讲收到论文30余篇。浙江大学董平先生阐明了宋明理学出现的思想史背景,特别是把它视为因应佛教而起的对中国文化本根的回归,却也因此程朱陆王无不糅入佛学元素。云南大学李煌明先生强调,朱子、王阳明是能够在“理一分殊”的框架里完成会通的——朱王之学,同构同源,此是理一;而分殊就是二者轻重不同,面貌各异。安徽大学解光宇先生说,在《朱子晚年定论》中,王阳明用朱子自己的话来证明王的学说没有乖离朱,已经开了会通朱、王的先河。浙江社科院张宏敏先生回顾了王阳明编辑《朱子晚年定论》的起因,这本书起于正德九年王阳明一门与宗朱的魏校一批人之间的朱陆之辩,王子编《朱子晚年定论》,原是为了表明自己与朱子一致,以此堵住宗朱派的嘴。
  除了《朱子晚年定论》,四书之一的《大学》也是朱王之辩的一大焦点。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张品端先生详细梳理了朱王对儒家经典《大学》的不同诠释,主要是三纲领中“亲民”与“新民”的不同,八条目中格致诚正解释的不同。浙江省社科院李旭先生从《大学》三纲八目的内在关联考察朱王对“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认为二贤各有得失,朱子的格物说没有紧扣格致与诚意的关系,而阳明的格物说不合《大学》语境中的“至善”本义。上海大学盛宁女士认为,朱王对《大学》诠释的差异,一以天理为归宗,一以良知为归宗;两种路向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统摄于下学上达这一儒学根本通路下的两种哲学诠释。武夷学院王志阳先生指出,朱子与阳明子即使在礼学方面也具有诸多共同点,二人均推崇礼学的作用,注重礼学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
  找到一种兼有朱学和心学色彩的思想样本,是肯定朱王能够会通的好方法。几位学者就因此注意了明初的吴与弼及其崇仁学派。江西社科院赖功欧先生认为,江西崇仁学派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理学的思想光谱上,都介于朱子理学与王子心学之间。吴与弼兼采朱陆之长,启发了娄谅,娄谅又启发了王阳明。邹建锋从吴与弼的经学入手考察他的哲学,提出吴与弼的心性哲学相对于孔孟程朱具有多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开启了明初朱子学向白沙与阳明心学的转化历程。
  其他学者们紧紧抓住理学这个主题,同样有不少精彩论述,其中朱子的天理概念、阳明的良知概念最是聚讼所在。一些学者谈陆象山、刘宗周、黄道周、马一浮等,让人看到理学传统的纷繁与博大,同时也显示,谈理学就绕不开朱王。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年鉴.2017》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仁者人也”新解》《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衷鑫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