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239
颗粒名称: 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
其他题名: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编号:17ZDA013)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96-2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是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实现了先秦以来儒学思想的新发展等详细介绍。
关键词: 理学 宋朝 明朝

内容

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实现了先秦以来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早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界就有宋明“新儒学”(Neo-Confucianism)之称,宋明新儒学之所以为“新”,一言以蔽之,这是因为宋明时代的儒学相对于秦汉隋唐的儒学形态而言,在理论上发生了创新性的重要转化;此“转化”并不是对传统儒学的一种本质转向,而是对传统儒学的一种调适上遂的发展——即儒学的复兴与重建。在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对近年来的宋明理学研究经验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和推进各项专题性的思想考察,以促进宋明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课题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为首席专家,以侯外庐等先生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上下两册为超越对象,之所以加上“新编”两字,原因不在于时隔三十余年之后重新编撰便自然为“新”,而在于我们发现从材料发掘、文本解读、经典诠释、观点主张、审视方法、问题意识、理论建构等各个方面都有必要而且有能力超越该著的固有成就,故而谓之“新”。课题研究之所以为“新编”,主要表现为:第一,有利于突破长期以来的唯以《道学传》的少数人物为正统的宋明理学史观;第二,有利于总结理学思想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以此作为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第三,有利于在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重建符合时代要求、回应时代问题的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第四,通过回顾宋明“新儒学”的传统,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并对传承弘扬传统儒学思想精神产生重要的助推作用;第五,本课题的选题价值主要体现为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具有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经学史等多重意义。
  五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由以下五个子课题组成:
  子课题一:《唐宋转型与宋代经学的复兴》
  在唐末宋初,中国社会—政治经历了一场重要的转型,历来有“唐宋变革”之说,作为“前近代”的近世中国的开端,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引发了“理学”思潮,相对于先秦儒学而言,理学思潮实质上是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对此后的儒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唐末宋初之际这场儒学思想的新运动何以发生,经典诠释的典范何以发生转变,理学思潮得以形成的内在机缘究竟何在等问题,将是本子课题需要集中探讨的主要问题。
  子课题二:《宋代理学的形成及其展开》
  宋代理学是中国儒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概而言之,可以程颢“天理两字是吾自家体贴出来的”的新天理观来概括理学的思想特质,其思想旨趣在于反拨佛道两教对儒学的“冲击”,并在汲取佛道思想智慧之同时,重新发扬儒学精神价值,打破轻义理而重知识的经学注疏旧格套,在理论思辨领域做出了重要建树,最终结出程朱理学的硕果。对于这场新儒学运动的宋代理学的形成过程、理论结构以及思想特色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将是本子课题的主要问题。
  子课题三:《朱子学与宋元的思想世界》
  朱子学无疑是本项目的重中之重。从宋明理学史的全局来看,朱子学理论形态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意义,不断引领后世的儒家学者对儒学中的哲学、政治、伦理、经学等问题进行思想探索,明代的阳明心学得以形成便是与朱子思想进行对话的结果,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朱子思想展开全面的重新探讨,做出具有理论创新性的学术研究,这是本子课题将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子课题四:《阳明学与明代的思想世界》
  阳明学是本子课题的主要问题。就整个明代思想发展而言,阳明学在与朱子学的思想对话过程中,形成了重要的理论紧张,显示出心学对理学的一种批判性反思;随着阳明心学横空出世,在中晚明时期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思想动力,史称“明代心学运动”。因此,本子课题的核心问题无疑是阳明学,同时,阳明学周围的思想世界也将是本子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具体而言,阳明本人的思想体系乃至阳明后学的思想发展与衍化,阳明后学诸子的思想争辩以及多元展开,将是本子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子课题五:《晚明思潮与明清思想转型》
  本子课题将要面对的是1580年至1720年为止的晚明清初时代的思想问题。从历史上看,阳明心学发展到晚明,不论是来自阳明后学内部还是来自心学外部的批评都显示出纷繁复杂、日益激烈的态势,人们开始担忧良知,自知自觉的良知自救运动是否可能导致人心的过度膨胀;另一方面,理学家对晚明心学末流的思想批判也预示着晚明清初将要发生的思想转向,出现了两股思潮:经世致用之学以及回向原典的经史之学;随着明朝的灭亡,儒家士人对晚明思潮进行了反省,得出王学应为明亡承担罪责的结论,对此需要我们做出重新的思考。我们将对晚明心学、清初理学乃至整个晚明清初的思想学术关注点的转变、经史之学、实学思潮的出现等问题做出全局性的考察。
  本课题所要处理的研究对象本身具有整体性特征。分而言之,从时间上说,纵贯宋明两个时代,跨越大约八百年的历史时间;从内涵上看,横贯唐宋—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其中内含各色各样的经学、理学、心学、气学、事功学派等思想系统,其中涉及理气、道器、心性、心物、知行等各种哲学问题;合而言之,从唐宋至明清之际的理学思潮之实质就是儒学复兴运动,在此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为:经典系统如何重建、天道与人性如何绾合、天理与良知如何证成、本体与工夫如何并重、价值与知识如何贯通、格物与诚意孰先孰后、德性与问学孰轻孰重等都是贯串整个宋明理学史的大问题。因此,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仔细梳理和全盘考察,可以从整体上探明宋明理学史相对完整的理论形态以及思想展开的历史形态。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年鉴.2017》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仁者人也”新解》《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天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