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论经典诠释的切己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171
颗粒名称: 朱熹论经典诠释的切己性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58
摘要: 本文研究了朱熹在经典诠释中主张诠释主体应当通过切己性的理解或解释来理解经典的义理。朱熹认为,切己性体现在诠释主体通过自身的身心体验,真切地理解经典中的道德指示,并促进自身的修德行道。为了实现切己性的诠释,诠释主体需要运用体验和体察的方法,将经典中的言论与自身联系起来,以体认其中蕴含的义理,并达到对其的真知。
关键词: 经典诠释 修德行道 朱熹

内容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在经典诠释上,朱熹一向主张诠释主体对经典的义理作切己性的理解或解释。切己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对义理的理解或解释,是就己身心体验而来,着实而真切;能“理会自家身心合做底”,并得古代圣贤所指示的造道之门、入德之方;能实然促进诠释主体修德行道,“见得身分上有长进处”。在朱熹看来,欲使经典诠释具有切己性,诠释主体应当运用“体验”“体察”的方法。所谓“体验”“体察”,是指诠释主体将经典中圣贤之言反求于己,密切联系自己本心的固有之理和自己的身心实践来体认圣贤之言所蕴含的义理,令其有所证验,达到对它的真知。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年鉴.2017》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仁者人也”新解》《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曹海东
责任者
王爱华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