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类编纂与“朱吕公案”:以《朱子语类》为中心的再考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153
颗粒名称: 语类编纂与“朱吕公案”:以《朱子语类》为中心的再考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51-252
摘要: 本论文以朱熹和吕祖谦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于《朱子语类》文本对南宋理学公案“朱子诋吕”的塑造和强化。通过对《朱子语类》及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的比较分析,揭示了黎靖德在书中的结构性调整和增删取舍,使淳熙年间理学群体融入朱子学道统谱系。研究结果呈现了朱熹对吕祖谦的批评对南宋思想史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朱熹 吕祖谦 南宋理学

内容

《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1期
  论文聚焦于从《朱子语类》文本演变的过程分析“朱子诋吕”这一南宋理学公案如何为朱子后学所塑造和强化。朱熹(1130~1200)和吕祖谦(1137~1181)皆为南宋理学大家,二人交游、论辩甚多,亦多被视为淳熙年间理学家共同体之代表人物。但自吕祖谦过世之后,朱熹对吕氏学问进行了深入批评,并最终造成了吕祖谦未能进入《宋史·道学门》。论文通过对这一公案最重要的文献,即朱熹过世后六十年由黎靖德编纂而成的《朱子语类》一书的结构性分析,并将之与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对比,描绘出黎靖德在此书尤其是第122卷《吕伯恭》中有意为之的增删取舍之处,从而呈现出黎靖德是如何将多元的淳熙年间理学群体纳入到朱子学道统谱系的视域之中。由此揭示出宋代理学中一以贯之的道统意识是如何经由朱子后学之手,更深入地渗透于朱熹过世后的南宋思想史之中。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年鉴.2017》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仁者人也”新解》《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汤元宋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吕祖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