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辑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082
颗粒名称: 资料辑要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1
页码: 294-3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各个人物的朱子学论文、朱子学研究资料和日本朱子学研究资料、韩国朱子学研究资料等。
关键词: 朱子学 思想 资料

内容

2013年部分朱子学新书目录
  陈良中:《朱子〈尚书〉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
  东英寿:《歐陽脩新発見書簡九十六篇:歐陽脩全集の研究》,日本东京研文出版,2013年。
  方彦寿:《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傅佩荣:《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东方出版社,2013年。
  〔明〕胡居仁撰,冯会明点校:《胡居仁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胡秀娟:《〈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黄珅、曹姗姗注评:《朱子语类》,凤凰出版社,2013年。
  李士金:《朱熹文学思想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黎昕:《朱熹与闽学思想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
  林震:《朱熹南行传奇》,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
  刘湘如:《朱熹别传》,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
  史甄陶:《家学、经学和朱子学——以元代徽州学者胡一桂、胡炳文和陈栎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宋克夫:《宋明理学与明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尉利工:《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吴冬梅:《朱子心论——“心与理一”与“超凡入圣”之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
  吴志翔:《天地与我默契——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
  徐时仪:《〈朱子语类〉词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张立文主编:《朱熹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周茶仙、胡荣明:《宋元明江西朱子后学群体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朱熹:《戊申封事》,法译本,戴鹤白(RogerDarrobers)译,巴黎美文出版社(LesBellesLettres),2013年。
  朱子学会编:《朱子学年鉴》(2011—2012),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
  2013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艾涛:《朱熹与辛弃疾在上饶的友谊》,《春秋》2013年第1期。
  蔡铭泽:《更约九垓游——论蔡元定对朱熹理学之贡献》,《湖湘论坛》2013年第6期。
  曹润青:《朱子〈论语集注〉“天”、“命”范畴发微》,《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曹姗姗:《李贽对朱熹的厌恶》,《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3期。
  陈才:《凤凰本朱熹〈诗集传〉校点商榷》,《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2期。
  陈桂蓉:《朱熹的“慎独”境界及价值之我见》,《朱子文化》2013年第6期。
  陈国平:《朱熹辞官原因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陈慧丽、高筠、刘伯山:《朱子〈家礼〉在祁门黄龙口的实践——祭礼篇》,《江淮文史》2013年第4期。
  陈慧丽、王倩:《朱子〈家礼〉在祁门黄龙口的实践——婚礼篇》,《江淮文史》2013年第2期。
  陈来:《“一破千古之惑”——朱子对〈洪范〉皇极说的解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陈利华:《论李侗在朱子理学创立中的作用与影响》,《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陈利华:《让以朱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陈林、乐爱国:《民国时期汤用彤〈理学谵言〉对朱子学的阐释与推崇——兼论汤用彤早期的文化观》,《江汉学术》2013年第5期。
  陈美容:《从〈大学章句〉“格物致知”看朱子的注经与解经》,《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陈双珠:《李侗的为师之道和为师之德》,《朱子文化》2013年第4期。
  陈双珠:《杨时研究述要》,《朱子文化》2013年第2期。
  陈苏珍:《朱熹善恶观的德育内涵及现代价值》,《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年第6期。
  陈苏珍:《朱熹善恶观的德育内涵及现代价值》,《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陈文苑、马蕾:《朱熹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陈雪明:《从“大传统”到“小传统”——以〈茗洲吴氏家典〉对朱子〈家礼〉的诠释与实践为例》,《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陈瑶瑶:《探究朱熹“贯专而不贵博”的治学精神价值》,《品牌》(下半月)2013年第10期。
  程利田:《日本朱子学在明治时代的复兴与变化》,《朱子文化》2013年第4期。
  程利田:《朱子学在西班牙的传播和影响》,《朱子文化》2013年第3期。
  崔丽萍:《朱熹的中庸与中和关系探讨》,《华夏文化》2013年第3期。
  代云:《朱熹人心道心论的辟佛意旨》,《中州学刊》2013年第11期。
  邓维明:《朱熹审美品评旨趣管窥》,《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丁为祥:《道德与自然之间——朱子与陈亮的争论及其分歧的再反思》,《哲学分析》2013年第3期。
  董卫国:《朱子对儒家忠恕之道的创造性诠释》,《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窦道阳:《“不付忧时一片心”:朱熹爱国精神探析》,《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房瑞丽:《朱熹的三家(诗)学探略》,《孔子研究》2013年第5期。
  方旭东:《李侗的穷理思想》,《朱子文化》2013年第2期。
  方旭东:《朱子之路与格物之旅》,《朱子文化》2013年第5期。
  方彦寿:《对陈宓创建延平书院的再认识》,《朱子文化》2013年第4期。
  方彦寿:《〈游云谷诗卷〉的前世今生——对古今几种有关朱熹伪帖的辨析》,《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1期。
  方彦寿:《〈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后记》,《朱子文化》2013年第5期。
  方彦寿:《朱熹与漳州官私刻书》,《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方彦寿:《朱子理学的形成与历史地位》,《政协天地》2013年第7期。
  冯兵:《“理”“礼”会通,承扬道统——朱熹仁学思想探究》,《东南学术》2013年第1期。
  冯兵:《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朱熹的鬼神观辨析》,《学术研究》2013年第2期。
  冯兵:《〈周礼〉对朱熹礼治思想的影响》,《朱子文化》2013年第6期。
  冯会明:《胡居仁对朱熹读书方法的传衍》,《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冯丽:《仁义、友爱与和谐——论〈朱子家训〉对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意义》,《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高建立:《陈荣捷与20世纪美国的朱子学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高令印:《“新儒家”“新儒学”名称考——读刘述先教授〈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朱子文化》2013年第3期。
  耿振东:《朱熹〈管子〉研究的历史考察》,《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郭晓东:《“气质”与“气质之性”——陈淳对朱子的绍述及其与朱子之异趣》,《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贺恒:《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及其教育思想探索》,《兰台世界》2013年第15期。
  洪永稳:《论朱熹伦理美学的主要范畴:“文”和“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洪永稳:《朱熹关于美的本体论和生成论思想》,《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胡泉雨:《论朱熹与李侗的师生关系》,《黄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胡泉雨:《浅析朱熹论读书》,《黑河学刊》2013年第1期。
  胡绍文:《〈朱子语类〉同义词语考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胡孝忠:《“大学章句”新解及与朱熹注解的对比》,《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10期。
  季小燕:《浅析朱熹的知行关系与当代大学生活的链接》,《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第9期。
  金香花:《孟子“四端”说流衍考辨——以朱熹与韩儒为中心》,《东南学术》2013年第5期。
  兰宗荣:《论朱熹“幔亭之风”的美育特征与实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兰宗荣:《朱熹的旅游动机与旅游文化人格新探》,《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乐爱国:《胡适对朱熹格致说的诠释及影响》,《江淮论坛》2013年第2期。
  乐爱国:《胡适〈为朱熹辨诬〉》,《朱子文化》2013年第2期。
  乐爱国:《“理学而尚考据”——民国学人吴其昌的朱子学研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乐爱国:《论朱熹〈中庸章句〉的“人—物”平等思想》,《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白寿彝的朱子学研究——以史学考据为基础》,《朱子文化》2013年第3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白寿彝对〈朱子语类〉的研究——兼与胡适〈《朱子语类》的历史〉比较》,《齐鲁学刊》2013年第1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大公报〉纪念朱子诞生八百年》,《朱子文化》2013年第4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对朱熹理气论的不同解读》,《人文杂志》2013年第3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对朱熹政治思想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冯友兰的朱子学研究与创新》,《东南学术》2013年第5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胡适的朱子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嵇文甫对朱熹与程颢思想异同之辨析——兼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比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2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钱穆的朱子学研究及其创新——从朱子心学入手》,《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唐文治的朱子学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唐文治〈紫阳学术发微〉述评》,《朱子文化》2013年第6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谢无量的朱子学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周予同经学史视野下的朱子学研究》,《江汉论坛》2013年第7期。
  乐爱国:《民国学人李相显〈朱子哲学〉述论》,《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乐爱国:《晚清唐才常对朱熹科学思想的阐述》,《朱子文化》2013年第1期。
  乐爱国:《谢无量:民国时期朱子学研究的先驱》,《朱子文化》2013年第5期。
  乐爱国:《张岱年的朱子哲学研究及其创新——以〈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乐爱国:《朱熹论〈中庸〉之“诚”》,《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乐爱国:《〈朱熹《中庸》学研究〉导论》,《社科纵横》2013年第2期。
  乐爱国:《朱熹〈中庸章句〉对“性”“道”“教”的诠释及其蕴含的生态观》,《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2期。
  乐爱国:《朱熹〈中庸章句〉对“赞天地之化育”的诠释——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乐爱国:《朱熹自然科学思想概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李承贵:《对道德与知识的双重关切——朱熹“格物致知论”探微》,《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李承贵:《朱子学研究的新境际——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朱子思想研究述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9期。
  李春强:《朱熹〈论语集注〉文学观简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李惠娥:《朱熹的读书之道及其现代价值》,《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李劲松:《朱子兴复白鹿洞书院动机之辨析——兼及宋朝书院官学化的问题》,《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李敬峰、刘俊:《朱子的格物致知:一种可能的科技理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3期。
  李敬峰、刘俊:《朱子义命观:一种可能的道德生活》,《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8期。
  李秋莎:《毁誉、是非与善善从长——〈论语〉总章四〇二朱子注衍义》,《人文杂志》2013年第1期。
  李瑞全:《论朱子“知言疑义”与胡五峰〈知言〉之义理特色》,《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李士金:《朱熹在实际文学活动中流露的文学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李斯斯、赵法坤、周鹏:《朱熹籍贯中方言特色对〈诗集传〉叶音用韵影响浅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李思远:《论朱熹“中和之悟”的修养论转变》,《华夏文化》2013年第1期。
  李甦平:《朱子学在高丽时代的传播与发展》,《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李涛:《朱熹的理学自然观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李尾咕:《朱熹的养生思想与实践》,《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李欣洁:《浅谈朱熹棹歌中的仕与隐》,《朱子文化》2013年第3期。
  李学昌:《〈朱子治家格言〉对大学生良好道德养成的现实教育意义探索》,《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6期。
  李训昌:《诠释与建构:朱熹和王阳明知行观的比较研究》,《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李勇刚:《佛教对儒家道统观的影响——以韩愈和朱熹为中心》,《五台山研究》2013年第1期。
  梁嘉芸:《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生活》,《朱子文化》2013年第3期。
  廖信优:《朱子读书法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启示》,《文学教育(下)》2013年第4期。
  林静雅:《朱熹与王阳明蒙学之品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朱子文化》2013年第5期。
  林俊荣:《浅谈朱子的“敬”对台湾小学品德教育之应用》,《朱子文化》2013年第6期。
  林蕾:《严复对朱熹社会治理思想的吸收与继承》,《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
  刘伯山、陈慧丽:《朱子〈家礼〉在祁门黄龙口的实践——丧礼篇》,《江淮文史》2013年第3期。
  刘伯山、陈慧丽:《朱子〈家礼〉在祁门黄龙口的实践——通礼篇》,《江淮文史》2013年第1期。
  刘迪娜、张洪江:《朱熹:理学大师的人生境界》,《兰台世界》2013年第24期。
  刘鸫根:《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兰台世界》2013年第24期。
  刘凤玲:《诗心一片解朱子——评胡迎建〈朱熹诗词研究〉》,《朱子文化》2013年第5期。
  刘刚:《试论李齐贤对朱子学在高丽传播和发展的贡献》,《大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刘娟:《百年来朱熹诗经学与诗经汉学比较研究述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刘娟:《百年来朱熹诗经学与宋代其他各家诗经学比较研究述评》,《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刘娟:《朱熹诗经学思想矛盾性探析》,《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刘克兵:《朱熹知识论的建构与儒学知识论的内在发展》,《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第9期。
  刘培军:《朱熹“主体育德”方法及其对个体修德的启示》,《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年第5期。
  刘文恭:《朱熹诗〈春日〉》,《秘书》2013年第1期。
  刘玉民:《吕祖谦与朱熹交游述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刘增光:《朱熹〈孝经〉学探微三题——从元明学者的理解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柳倩:《重温古典教育思想——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小说评论》2013年第S2期。
  龙晓添:《丧礼中的女性——以〈仪礼〉〈朱子家礼〉记述为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鲁涛:《点校整理本朱熹〈楚辞集注〉简介》,《云梦学刊》2013年第5期。
  吕宜倩:《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综述(2000—2012)》,《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马思清、熊莺:《本雅明的翻译理论与朱熹对〈离骚〉的解读》,《职大学报》2013年第1期。
  马晓莹、刘英:《朱熹道德教育思想浅探》,《兰台世界》2013年第18期。
  毛珠峰:《朱熹对“明明德”之诠释》,《南都学坛》2013年第2期。
  南方朔:《连朱熹也会犯错》,《南风窗》2013年第26期。
  彭钚铀、林江、罗明等:《成都朱熹宗祠朱子文化资源产业创意调研报告》,《朱子文化》2013年第1期。
  彭月肖:《朱子〈家礼〉的现代实践——以朱氏婚礼为例》,《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6期。
  祁志祥:《重“道”而兼顾“文”:朱熹美学的整体视阈》,《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任超、刘威:《论朱熹“格物致知”思想的两面性》,《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任文香:《朱熹与白鹿洞书院》,《兰台世界》2013年第19期。
  桑靖宇:《莱布尼茨、朱熹与有机论哲学——对李约瑟相关思想的分析与回应》,《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沈时凯:《形上之“理”与中国文化——理解朱熹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重要意义的一种视角》,《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石力波:《对朱子理气“一元”“二元”争论的看法》,《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石力波:《人心与天理的较量——〈论语〉朱熹注本与钱穆注本的比较》,《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石力波:《是“散”还是“尽”——试论朱熹气学思想的内在矛盾》,《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史少博:《论日本江户时期的朱子学》,《东方论坛》2013年第1期。
  宋兵超:《朱子〈大学章句〉建构体系的梳理与析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9期。
  宋秀清:《朱子“中和说”研究》,《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6期。
  宋志明:《艮斋对朱子心学的诠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孙慧玲:《朱熹诗歌三论》,《文艺评论》2013年第2期。
  孙玉娇:《(朱子语类)词语考释》,《学理论》2013年第23期。
  孙玉娇:《〈朱子语类〉史料价值研究综述》,《现代交际》2013年第6期。
  唐筱静:《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德育思想发微》,《才智》2013年第19期。
  田文军:《古典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种范型——读朱熹编纂的〈伊洛渊源录〉与〈近思录〉》,《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万书元:《朱熹与南宋书院的兴盛》,《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王灿:《儒家思想与当代大学生形象塑造——孔子、孟子、荀子和朱子的相关言论探析》,《教育文化论坛》2013年第1期。
  王飞:《朱熹、吕祖谦史学思想之比较》,《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王风:《朱子怎样读(周易)》,《国学》2013年第8期。
  王耕、马兰兰:《殊途同归——朱熹与老庄“中庸”之探究》,《兰台世界》2013年第21期。
  王进:《秩序的确立与毁灭——以朱子〈中庸章句〉为中心论“贤知之过”》,《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王立新、陈晨:《船山与朱子对王猛的评价》,《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王胜军:《王阳明书院理念与朱熹之比较——以〈教条示龙场诸生〉与〈白鹿洞书院揭示〉为例》,《教育文化论坛》2013年第3期。
  王向清、谢红:《颜元对朱子“明天理,灭人欲”命题的反思》,《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王莹、孙红梅:《论朱熹“心统性情”哲学思想统摄下的文学观》,《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汪玉明:《朱子〈家礼〉及其现代价值》,《朱子文化》2013年第1期。
  王玉强、陈景彦:《日本朱子学的官学化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7期。
  王振:《维新运动对朱子之学的影响浅析》,《船山学刊》2013年第4期。
  王振铎、甄娜:《朱熹:因中原文献之传而编辑宋儒理学之大成——兼论朱熹与吕祖谦的编辑架构思想》,《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王政燃、张伟:《论朱熹的理气观》,《河北学刊》2013年第2期。
  王志刚:《朱子“中和”思想发展过程辨析》,《武陵学刊》2013年第1期。
  王治伟:《朱熹公正思想论略》,《理论探索》2013年第6期。
  王治伟:《朱熹哲学的知识观》,《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王志跃:《推崇与抵制:明代不遵循〈朱子家礼〉现象之探研》,《求是学刊》2013年第5期。
  汪学群:《朱熹对命的思考》,《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汪业全:《朱熹部分叶音声母古音性质试拟之理据例释》,《语言科学》2013年第4期。
  尉利工:《论朱子的〈尚书〉学诠释思想》,《孔子研究》2013年第6期。
  魏伯河:《朱熹创立的社仓制度是成功的吗?》,《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魏涛:《朱熹道统理论与思想视界中的司马光》,《理论月刊》2013年第3期。
  魏涛:《朱熹缘何未将司马光纳入道学谱系》,《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魏义霞:《二程的德刑论及道德修养工夫论》,《朱子文化》2013年第4期。
  魏志远:《从“格物致知”看朱熹的理学地位——对牟宗三判朱熹为“别子为宗”的反思》,《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魏志远:《由“格物致知”看朱熹的理学地位——对朱熹心性论和工夫论的再认识》,《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吴吉民:《重评游酢在“道南”中的历史贡献和地位——以朱子理学构建过程的角度来审视》,《朱子文化》2013年第5期。
  吴吉民:《体验儒家精髓,传承朱子文化——台湾新竹朱子学堂系列讲座暨书院文化论坛综述》,《朱子文化》2013年第3期。
  吴吉民:《新儒学与东亚世界的变迁》,《朱子文化》2013年第1期。
  吴吉民:《秩序的内在力量:儒家诚说的演变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朱子文化》2013年第6期。
  吴励生:《新道统、新道学与人间秩序的终极关怀——读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并与魏敦友、孙国东二君谈辩新道论》,《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2期。
  吴秋雅:《赵岐〈孟子章句〉和朱熹〈孟子集注〉注释特点比较》,《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1期。
  吴莺莺:《朱熹文学意象和义理阐发及其当代价值》,《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吴震:《从政治文化角度看道学工夫论之特色——有关朱熹工夫论思想的一项新了解》,《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吴洲:《朱熹“天人之学”的生态背景》,《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肖永明、陈冠伟:《郭嵩焘〈校订朱子家礼〉的社会学考察》,《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谢红:《“克己复礼为仁”再诠释——兼论颜元对朱子的批判》,《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2期。
  许光:《朱熹叶适诗歌理论之比较》,《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
  许卉:《论黄道周对朱熹道统说的批判》,《河北学刊》2013年第2期。
  许家星:《真知格物,必成圣贤——朱子“格物”解发覆》,《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许家星:《朱子道统说新论——以孔颜“克复心法”说为中心》,《人文杂志》2013年第6期。
  许家星:《朱子四书学的羽翼与修正——以元代〈四书笺义〉为中心》,《北方论丛》2013年第5期。
  许家星:《朱子四书学形成新考》,《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1期。
  许家星:《朱子四书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2期。
  徐恋、李伟强:《〈朱子家礼〉中丧祭礼的嬗变——以湖南平江、浏阳两县徐氏家族为例》,《商》2013年第11期。
  许明珠:《李光地对朱子学的承接与调修》,《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徐泉海:《试论朱熹理欲观的现代意义》,《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期。
  徐时仪:《〈朱子语类〉猜测概念词语类聚考探》,《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徐时仪:《〈朱子语类〉词汇特点探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徐时仪:《〈朱子语类〉词汇研究与〈汉语大词典〉修订》,《陇东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徐时仪:《〈朱子语类〉词组层面的语块考探》,《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徐时仪:《〈朱子语类〉方俗口语词考》,《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1期。
  徐时仪:《〈朱子语类〉欺骗概念词语类聚考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徐时仪:《〈朱子语类〉愚昧、痴狂概念词语类聚考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徐晓蕾:《〈朱子语类〉“一向”补说》,《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薛芳芸、许馨:《论朱熹的医学情怀》,《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第10期。
  杨丽娟:《“尊德性”与“道问学”——朱熹和陆九渊教育观的碰撞》,《克拉玛依学刊》2013年第2期。
  杨瑞荣:《弘扬朱子文化促进两岸交流——第五届海峡论坛·两岸朱子文化交流活动在武夷山举行》,《统一论坛》2013年第5期。
  杨秀礼:《朱熹以地域文化解读“风诗”研究》,《兰州学刊》2013年第7期。
  杨艳:《朱子门人之浦城杨氏家族考》,《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杨柱才:《陈淳理气心性论——以〈北溪字义〉为中心》,《朱子文化》2013年第2期。
  杨宗建:《论朱熹的知行关系思想——兼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官德建设》,《宁夏党校学报》2013年第4期。
  姚进生、程利田、叶琪瑛:《朱熹“和”思想对构建新时期和谐统一战线的启示》,《武夷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姚进生:《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9期。
  姚进生:《朱熹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构建当代生态文明的启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叶茂樟:《朱熹在泉南的教育活动拾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殷慧:《传承与开拓: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1期。
  尹业初:《义理化倾向——朱熹与胡寅史论比较研究》,《船山学刊》2013年第1期。
  余晓慧、熊伟:《朱熹的养生体育思想》,《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第8期。
  于浴贤:《从〈楚辞集注〉看朱熹辞赋观》,《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袁岚:《浅析朱熹义利观及其现代启示》,《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期。
  岳天雷:《理学权说析论——以程颐、朱熹、高拱为中心》,《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
  曾纪鑫:《多面朱熹》,《书屋》2013年第5期。
  詹艳:《加强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的思考——以武夷朱熹旅游文化为例》,《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张安琪:《朱子〈诗〉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其本土化过程》,《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张荷群:《朱熹对疑孟的总结与回应》,《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张荷群:《朱熹对孟子“不尊周室”的辩护》,《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4期。
  张卉:《张栻对朱熹心性论的影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张辉:《朱熹〈诗集传序〉论说》,《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
  张剑:《范浚与秦桧、朱熹关系考论——兼从范浚看道学谱系的生成》,《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4期。
  张剑敏:《周敦颐与朱熹:理学开山与集大成者的神交》,《南方文物》2013年第3期。
  张静莉:《朱熹书院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启示》,《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张静莉:《朱熹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性》,《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张柯:《德文语境中的朱熹思想——对朱熹思想之德语接受史的考察与反思》,《孔子研究》2013年第3期。
  张磊、陈林:《朱子之路海峡两岸研究生朱子学论坛综述》,《朱子文化》2013年第4期。
  张曼丽、姚才刚:《略论陈献章的人生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朱子文化》2013年第2期。
  张品端:《朱熹教育哲学思想之探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9期。
  张品端:《朱熹与陆九渊哲学思想之比较》,《武夷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张品端:《朱子学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张巧霞、郑立柱:《朱熹的太极之理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医学与哲学(A)》2013年第6期。
  张清江:《“如在”与“临在”之间——论朱熹对“祭如在”的理解》,《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张天杰:《刘宗周与朱子学——兼谈许孚远的朱学倾向及其对刘宗周的影响》,《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张伟:《南宋大家朱熹的理学思想考辨》,《兰台世界》2013年第9期。
  张文彪:《朱熹思想在当代台湾之主要学术评价》,《台湾研究集刊》2013年第1期。
  张晓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考究》,《兰台世界》2013年第18期。
  张芸:《道德的演进与重建》,《朱子文化》2013年第3期。
  张芸:《知性和德性的统一——朱熹人性学说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朱子文化》2013年第4期。
  赵辉、杨刚:《朱熹之好恶与宋四家的历史遭遇研究》,《文艺评论》2013年第6期。
  赵杰红:《以德育人下的朱熹家庭教育思想启示》,《兰台世界》2013年第6期。
  赵金刚:《〈大学章句序〉的历史哲学分析》,《朱子文化》2013年第5期。
  赵楠楠:《朱熹的“小学”之教与“成人”之道》,《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赵胤:《浅析朱熹“本体论—宇宙论”双层结构系统》,《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4期。
  赵忠祥:《求是明真剔伪证实——罗钦顺对朱子学的承接与改造》,《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郑晨寅:《朱熹知漳与漳州理学之进路》,《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
  郑瑞宽:《浅谈朱子经典与养成教育的有效融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8期。
  郑淑花:《〈朱子语类〉“多少”量性的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郑淑花:《〈朱子语类〉》助词“将”结构及功能研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钟斌:《书院会讲对当代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启示——朱熹阅读教学思想探究》,《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钟斌:《书院会讲教育理念的现代阐释——朱熹阅读教学思想管窥》,《语文建设》2013年第23期。
  钟小明:《朱熹(论语集注)对“吾道一以贯之”的阐释》,《东南学术》2013年第2期。
  钟小明:《朱熹哲学中的“仁包四德”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周炽成:《论朱熹与儒家的两轮哲学——兼与西方二元论作比较》,《学术研究》2013年第2期。
  周慧珺:《朱熹〈周礼〉学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周锦红、叶飞霞:《朱熹与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周旺东:《朱熹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解读》,《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周欣:《〈太极图说解〉的理学思想述略——兼论朱熹与周敦颐的思想渊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周秀光:《黑格尔“绝对理念”与朱熹“天理”》,《朱子文化》2013年第6期。
  周永健:《论朱熹的社会教化思想》,《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朱茂男:《朱子文化在民众生活的价值》,《朱子文化》2013年第4期。
  朱杰人:《理直气壮的文化自觉——读〈何谓普世?谁之价值?〉》,《朱子文化》2013年第2期。
  朱杰人:《朱氏与蜘蛛无涉论》,《朱子文化》2013年第6期。
  朱杰人:《〈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序》,《朱子文化》2013年第5期。
  朱萌萌:《朱熹“心统性情”论探微》,《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朱人求:《格物致知:朱子理学的理论基石》,《政协天地》2013年第8期。
  朱人求:《思想史研究的旁观者视角——以田浩(旁观朱子学)为中心》,《朱子文化》2013年第3期。
  朱人求:《下学而上达——朱子小学与大学的贯通》,《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朱叶楠:《(朱子语类)“思想火花说”新证——试论韩愈、李翱哲学思想的先后关系》,《船山学刊》2013年第1期。
  庄焕明:《朱熹的工夫论——以修身为中心》,《电影评介》2013年第1期。
  庄梅兰:《朱熹知行统一德育方法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2013年台湾地区朱子学研究相关资料
  ⊙郭雨颖蔡家和
  专书
  [1]林庆彰、姜广辉主编:《文革时期评朱熹(上、下)》,台北:万卷楼,2013年。
  [2]林莉娜、何炎泉、陈建志编:《故宫法书新编十七:宋朱熹墨迹》,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年。
  [3]陈逢源:《“镕铸”与“进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历史思维》,台北:政大出版社,2013年。
  期刊论文
  [1]王奕然:《探析朱子与门人对“理学字义”的论述——以〈性理字训〉、〈北溪字义〉为讨论文本》,《孔孟月刊》第51卷第6期(台北,2013),第43—50页。
  [2]王志玮:《论明初〈四书大全〉的纂修意义》,《东华汉学》第18期(花莲,2013),第275—303页。
  [3]田浩(HoytClevelandTillman)、田梅(MargaretMihTillman):RemodelingConfucianWeddingRitualstoAddressChina’sYouthCultureToday:ACaseofUsingthe
  ClassicstoRespondtoRecalcitrantProblems,《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10卷第2期(台北,2013),第221—245页。
  [4]田世民:《从媒体史的观点看近世日本知识人的(朱子家礼)实践》,《淡江日本论丛》第27辑(新北,2013),第143—159页。
  [5]伍振勋:《从“声训”到“字义”:东亚儒学发展中的“仁说”典范》,《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10卷第2期(台北,2013),第187—219页。
  [6]吕铭崴:《由朱子的读书法论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当代儒学研究》第14期(桃园,2013),第85、87—113页。
  [7]佐野公治著,张文朝译:《四书学之成立——朱子的经书学构造》,《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23卷第1期(台北,2013),第147—183页。
  [8]佐野公治著,张文朝译:《四书学史之研究——以宋元时代四书学为中心的政治思想状况》,《书目季刊》第47卷第1期(台北,2013),第19—55页。
  [9]杜保瑞:《对牟宗三以“觉悟说”诠释朱陆之争的方法论反思》,《国文学报》第53期(台北,2013),第149—174页。
  [10]沈享民:《朱熹批判“观过知仁”与“知觉为仁”之探讨——对比于程明道与谢上蔡的诠释进路》,《“国立台湾大学”哲学论评》第45期(台北,2013),第39—60页。
  [11]林保全:《南宋学者对北宋理学社群之建构——以朱熹〈伊洛渊源录〉为观察核心》,《东华人文学报》第23期(花莲,2013),第83—123页。
  [12]林维杰:《黎贵惇的朱子学及其仙佛思想》,《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10卷第2期(台北,2013),第161—186页。
  [13]吴展良:《朱子之鬼神论述义》,《汉学研究》第31卷第4期(台北,2013),第111—144页。
  [14]袁明嵘:《朱熹闽学的传承者——厦门大学哲学系高令印教授专访》,《国文天地》第29卷第2期(台北,2013),第87—92页。
  [15]康云山:《朱熹诗歌的山水审美体验之乐》,《人文与社会研究学报》第47卷第2期(台南,2013),第39—61页。
  [16]周欣婷:《朱子〈易〉学的动静观:从经学与理学的交涉谈起》,《“清华”中文学报》第10期(新竹,2013),第379—439页。
  [17]姜龙翔:《朱子〈五经〉阅读次序及其义理定位》,《东吴中文学报》第26期(台北,2013),第91—119页。
  [18]崔治忠:《革新他人与修己爱民——朱熹与王阳明〈大学〉“亲民”之辩》,《鹅湖》第38卷第9期(新北,2013),第46—55页。
  [19]许宗兴:《朱子义理研究之方法论刍议——以“晚年宗说”为探讨主轴》,《国文学报(高师大)》第18期(高雄,2013),第61—85页。
  [20]许宗兴、李光泰:《朱子“形上”义析论及其反省》,《华梵人文学报》第19期(新北,2013),第83—123页。
  [21]衷鑫恣:《朱熹与裹脚及“木头履”》,《鹅湖》第38卷第9期(新北,2013),第35—45页。
  [22]孙淑芳:《存心之学——〈心经附注〉的圣学论述》,《国文学报》第54期(台北,2013),第1—31页。
  [23]张晚林:《论理学家的“语录”与“尺牍”在人文教育中的哲学意蕴及其内涵——以二程、朱子、象山、阳明为中心》,《孔孟学报》第91期(台北,2013),第165—186页。
  [24]张文朝:《朱熹〈诗集传〉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的流传》,《汉学研究通讯》第32卷第1期(台北,2013),第9—22页。
  [25]张文朝:《四书学史之研究——以宋元时代四书学为中心的政治思想状况》,《书目季刊》第47卷第1期(台北,2013),第19—55页。
  [26]张晓芬:《寻求德性与理性的道德实践——试论朱熹“易学”中的修养工夫于当今易学思想的启发》,《孔孟学报》第91期(台北,2013),第209—242页。
  [27]张雅评:《李栗谷、成牛溪“四端七情”论辩》,《鹅湖月刊》第462期(新北,2013),第35—46页。
  [28]邹琴:《从朱子的生命伦理观讨论动物实验》,《应用伦理评论》第55期(桃园,2013),第85—97页。
  [29]黄文树:《孙奇逢的读经观》,《国文学报(高师大)》第17期(高雄,2013),第61—85页。
  [30]黄信二:《朱子释孟理论预设分析》,《哲学与文化》第40卷第8期(台北,2013),第115—142页。
  [31]陈荣灼:《程伊川与朱子之基本分歧——希腊哲学的视点》,《“中央大学”人文学报》第55卷(桃园,2013),第75—105页。
  [32]陈德和:《王廷相对朱子人性论之批判与局限》,《淡江中文学报》第28期(新北,2013),第65—101页。
  [33]陈逢源:《“其味深长,最宜潜玩”——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叮咛之分析》,《长庚科技学刊》第19期(桃园,2013),第93—113页。
  [34]陈佳铭:《朱子格物思想中“心与理”的属性与关系新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42期(台北,2013),第149—182页。
  [35]陈振崑:《朱子所论“理”的融贯性与殊别性》,《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23卷第3期(台北,2013),第29—47页。
  [36]蔡龙九:《“朱陆异同争论史”中的保守调和模式——李绂〈朱子晚年全论〉评析》,《东吴哲学学报》第27期(台北,2013),第1—31页。
  [37]颜铭俊:《唐、牟二先生对朱子理气心性说之诠释的考察》,《文与哲》第22卷(高雄,2013),第499—544页。
  [38]颜铭俊:《考察唐君毅与牟宗三先生对朱子理气心性说的诠释(上)》,《鹅湖》第38卷第8期(新北,2013),第27—38页。
  [39]颜铭俊:《考察唐君毅与牟宗三先生对朱子理气心性说的诠释(下)》,《鹅湖》第38卷第9期(新北,2013),第20—34页。
  [40]赖贵三:《韩国朝鲜李氏王朝(1392—1910)〈易〉学研究》,《东海中文学报》第25期(台中,2013),第1—25页。
  [41]藤井伦明:《神儒妙契——山崎暗斋垂加神道中的“心”概念》,《师大学报·语言与文学类》第58卷第2期(台北,2013),第1—23页。
  [42]藤井伦明:《从格物到觉知——德川日本崎门朱子学者三宅尚斋“格物致知”论探析》,《汉学研究》第31卷第4期(台北,2013),第169—192页。
  [43]黄崇修:《由“欲”至“郁”的内在结构:儒医朱丹溪〈格致余论〉之言说为核心》,《“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第30期(台北,2013),第101—153页。
  [44]田富美:《方东树儒学思想的一个侧面——辨陆王以归程朱》,《成大中文学报》第40期(台南,2013),第169—206页。
  会议论文
  [1]田浩:《走向普世价值——〈朱子家训〉之个案研究》,发表于“中央大学”主办,“第二届当代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儒学的全球化与在地化”,2013年9月24—26日。
  [2]林维杰:《越儒黎贵惇的中国想象》,发表于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主办,“2013东亚文化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9月27日。
  [3]车行健:《以朱反朱——朱熹〈诗经〉前后论说与明清学者反对朱子〈诗〉义观的方式》,发表于“中央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办,“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2013年10月24—25日。
  [4]蔡家和:《朱子与阳明的孟学诠释差异之比较》,发表于“中央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办,“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2013年10月24—25日。
  [5]蔡龙九:《朱熹与王阳明论“知行合一”之对比》,发表于“中央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办,“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2013年10月24—25日。
  [6]杨祖汉:《以伊川、朱子的思想形态论中国哲学的思辨性》,发表于“中央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办,“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2013年10月24—25日。
  [7]赖柯助:《朱子“心”之意涵新诠》,发表于“中央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
  办,“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2013年10月24—25日。
  [8]吴翠华:《吕坤与贝原益轩女子教育观之比较——以对班昭〈女诫〉的受容为线索》,发表于“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主办,“2013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12月5—6日。
  [9]黄信二:《论儒家“礼”之位阶:从朱子与阳明论蒯聩与卫辄观点谈起》,发表于“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主办,“2013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12月5—6日。
  [10]徐圣心:《三教语境下的晚明四书学》,发表于“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主办,“2013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12月5—6日。
  [11]锅岛亚朱华:《明代三教思想对日本江户初期儒学的影响——以藤原惺窝为主》,发表于“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主办,“2013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12月5—6日。
  [12]张立文:《〈四书〉的选择和价值》,发表于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儒学的理论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10月28—29日。
  [13]陈逢源:《从五贤信仰到道统系谱: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圣贤传道脉络之考察》,发表于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儒学的理论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10月28—29日。
  [14]祝平次:《书信与南宋道学的发展:以朱熹与张栻的通讯为例》,发表于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宋代通讯研究工作坊”,2013年12月20日。
  [15]吴国武:《关于朱子门人之间的学术联系——以黄榦书信为例》,发表于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宋代通讯研究工作坊”,2013年12月20日。
  [16]马恺之(KaiMarchal):《朱熹语陆九渊之间的论学书》,发表于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宋代通讯研究工作坊”,2013年12月20日。
  演讲
  [1]王文娟:“‘天理’与‘自然’:湛甘泉、陈白沙思想综论”,于“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3年3月11日。
  专书论文、论文集论文
  [1]JohnH.Berthrong:DaoXue’sSearchforHarmony:HeandWe,收入钟彩钧主编:《“中央研究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东亚视域中的儒学》(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第35—60页。
  [2]Kwong-loiShun(信广来):ThreeKindsofConfucianThought:ZhuXi,WangYangming,andDaiZhen,收入钟彩钧主编:《“中央研究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东亚视域中的儒学》(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第61—98页。
  [3]陈昭瑛:《朱子与退溪理气论中的形象思维》,收入钟彩钧主编:《“中央研究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东亚视域中的儒学》(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第99—118页。
  [4]钟彩钧:《高景逸学思历程研究》,收入氏编:《“中央研究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东亚视域中的儒学》(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第119—150页。
  [5]林月惠:《韩国儒学史“主理、主气”解释框架之检讨:兼论东亚的宋明理学研究》,收入钟彩钧主编:《“中央研究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东亚视域中的儒学》(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第201—256页。
  [6]李明辉:《韩儒韩元震对王阳明思想的批评》,收入钟彩钧主编:《“中央研究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东亚视域中的儒学》(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第257—294页。
  [7]杨祖汉:《韩国朝鲜朝后期儒学的心论:以李华西为中心》,收入钟彩钧主编:《“中央研究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东亚视域中的儒学》(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第295—323页。
  [8]黄俊杰:《朱子〈仁说〉在德川日本的回响》,收入钟彩钧主编:《“中央研究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东亚视域中的儒学》(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第409—430页。
  学位论文
  [1]王家泠:《从玄学到理学——魏晋、唐宋之间(论语)诠释史研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论文,2013年。
  [2]王奕然:《朱熹门人考述及其思想研究——以黄榦、陈淳及蔡氏父子为论述
  核心》,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博士论文,2013年。
  [3]曾瀚仪:《理气之争?——朱熹与戴震对孟子重要观念解法之比较》,东海大学哲学系博士论文,2013年。
  [4]郭芳如:《从鬼神观论朱熹哲学及其宗教向度》,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13年。
  [5]赖妤宜:《探讨朱熹的思维模式——以〈朱熹的思维世界〉为蓝本》,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13年。
  [6]苏昊:《从朱熹的心性论论其“中和”理论》,辅仁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2013年。
  (作者单位: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硕士班;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
  2013年日本朱子学研究相关资料
  ⊙陈晓杰
  一、木下铁矢主要著作目录
  1.《朱熹再読:朱子学理解への一序説》(研文出版,1999年)
  第一章 镜·光·魂魄
  第二章 种种时间
  第三章 “与道为体”——世界存立的形而上学之依据
  第四章 “易”之理解
  第五章 从“治”到“理”——陆贽、王安石、朱熹
  2.《朱子学の位置》(知泉书馆,2007年)
  第一章 战斗在第一线的民政官员
  第二章 “母权”之现实
  第三章 驯致之理想与现实
  第四章 “中国”之现实
  终章
  3.《朱熹哲学の視軸——続朱熹再读》(研文出版,2009年)
  第一章 朱熹的思索、其面相与可能性
  第二章 关于程伊川的“主一”
  第三章 关于《论语》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予”
  第四章 读土田健次郎《道学之形成》第四章《程颐的思想与道学之登场》
  第五章 “命”与“令”——朱熹的“天命之谓性”解释
  第六章 “事”“物”“事事物物”——为了理解朱熹的“致知在格物”之解释
  第七章 “格物”之陷阱
  第八章 关于《朱子语类》中的“物事”
  第九章 朱熹“格物”理解之构造——以“有物有则”之解释为中心
  二、2013年日本朱子学研究论文目录
  [1] 小林义广:《宋代地方官と民衆——真徳秀を中心として》,《研究论集》第十集,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2012年12月。
  [2]木下铁矢:《「仁義礼智信」か「仁義礼智」か——現在の朱子学理解を問う》,收录在《吉田公平教授退休记念论集》,研文出版,2013年。
  [3]牛尾弘孝:《朱熹の鬼神論の構造——生者と死者をつなぐ領域》,收录在《吉田公平教授退休记念论集》,研文出版,2013年。
  [4]辻井义辉:《朱熹哲学における感応と理》,东洋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纪要第二十一号,2013年。
  [5] 辻井义辉:《朱熹の「おのづから」の哲学》,白山中国学第十九期,东洋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1月。
  [6]福谷彬:《孔孟一致論の展開と朱子の位置——性論を中心として》,日本中国学会报第六十五集,2013年。
  [7]福谷彬:《『資治通鑑綱目』と朱子の春秋学について——義例説と直書の筆法を中心として》,东方学第一百二十七辑,2014年
  (作者单位: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N迫A朱子学研究相关资料
  〔韩〕姜真硕
  一、朱子学
  [1]유영회(YoungHeeYu),《주자학의 철학 치료적 의미 —『주자어류』를중심으로——》,한국사상문화학회,〈한국사상과 문화〉68권 0호.2013 pp.279——302
  [2]황종원(Jongwon Huang),《주자 인 개념의 자연생명론적인 의미》 ,충남대학교 유학연구소,<유학연구〉 29권 0호.2013pp.351——377
  [3]김기현(Kihyeon Kim),《주자학의 즉물궁리(卽物窮理)관점에서 본 양명학의 사상마련 (事上磨鍊)》,한국공자학회,〈공자학〉24권 0호.2013 pp.5——34
  二、退溪学
  [1]손병욱(ByongukSon),《퇴계이황의거경궁리(居敬窮理)사상에서본정좌수련(靜坐修練)의위상》,사단법인퇴계학부산연구원,〈퇴계학논총〉22권 0
  호.2013pp.7——38
  [2]박정련(JeongRyen Park),《퇴계의 국악치유 방법에 관한 모델 연구——
  『 활인심방 (活人心方 )』의“거병연수륙자결(去病延壽六字訣 )“ 과 “장부 (臟腑) 운동법”을 중심으로》 , 충남대학교 유학연구소, 〈유학연구〉 28권 0호.2013
  pp.34-68
  [3]주광호 (Kuangho Chu) ,《퇴계 리발설 (理發說), 리의 능동성에서 도덕적감정의 일상성으로》, 고려대학교 철학연구소, 〈철학연구〉47권 0호. 2013 pp.1-35
  [4]정상봉 (SangBong Jeong) ,퇴계의 주자철학에 대한 이해와 그 특새 -리 (理) 의 동정 ( 動靜 ),발 (發 ),도 (到 ) 를 중심으로-》, 한국철학사연구회, 〈한국철학논집 〉 37권 0호. 2013 pp.47-70
  [5]최영성 (YoungSung Choi)《퇴계 (退溪) 사칠리기호발론 (Q9-[=理氣互發論 ) 의 연원 ( 淵源 ) 에 대한 일고찰 (一考察)——홍지 ( 洪志 ) 의 『심학장주대전 (心學章註大全) 』 과 관련하여-》, 한국철학사연구회, 〈한국철학논집 > 37권 0호.2013 pp.7-45
  [6]신창호 (ChangHo Shin)《퇴계교육철학과 전통교육 -- 『성학십도」 를중심으로》, 한국교육철학회, <교육철학〉 50권 0호. 2013 pp.1-29
  [7]박균섭 (KyoonSeop Park) ,《퇴계교육철학과 근대교육》 , 한국교육철학회, 〈교육철학〉 50권 0호. 2013 pp.31-60
  [8]서명석 (MyoungSeok Seo) ,《퇴계교육철학과 현대교육》 , 한국교육철학회, 〈교육철학〉 50권 0호. 2013 pp.61-87
  [9]박청미 (CheongMi Park) ,《퇴계교육철학과 미래교육- “교육“ 에서 “공부" 로》, 한국교육철학회, 〈교육철학〉 50권 0호. 2013 pp.89-108
  [10]김현수 (HyunSoo Kim) , K 16세기 중후반 퇴계 (退溪) 와 문인 ( 門人),학인 ( 學人) 간의 예학 쟁점과 경향 연구 - 『 퇴계상제례답문 (退溪喪祭禮答問 ) 』올 중심으로-》, 사단법인 퇴계학부산연구원, 〈 퇴계학논총〉 21권 0호. 2013
  [11]우시오히로타카 (Ushio Hirotaka)《주자의 경설과 퇴계》, 사단법인 퇴계학부산연구원, <퇴계학논총〉 21권 0호. 2013 pp.7-22
  [1]김형수 (HyeongSuKim) ,《이황서한 (李滉書翰) 을 통해본 명종대서원 (明宗代書院 ) 의 창설 ( 創設 ) 과 운영 ( 運營 ) 》, 경북대학교 퇴계연구소, <퇴계학과 유교문화> 53권 0호. 2013 pp.21-50
  [ 13]이상익 (Sanglk Lee)《성리학 (性理學 ) 의 재구성인가, 해쳬인가? -이승환의 『 횡설과 수설 』 에 대한 비판적 논의-》, 퇴계학연구원, 〈퇴계학보〉 133권 01. 2013 pp.293-330
  [14]이상돈 (SangDon Lee)《주자 미발론 (未發論) 의 혼연 (渾然) 과 찬연(粲然) 》, 퇴계학연구원, 〈퇴계학보〉 133권 0호. 2013 pp.259-292
  [15]이정란(JeongRanLee)이동건(DongGunLee)《퇴계의경(敬)사상이지닌체육철학적함의》,한국쳬육학회,〈한국쳬육학회지-인문사회과학〉 52권 5M. 2013 pp.57-65
  [16]한재훈 (Jaehun Han)《퇴계 (退溪) 의 서원향사례정초 (書院享卞B澧定礎) 에 대한 고찰 (考察 ) - 백운동서원향사례 ( 白雲洞書院享杷澧) 수정을 중심으로-》 ,경북대학교 퇴계연구소,〈퇴계학과 유교문화〉 53권 0호。2013 pp.1-20
  [1]기 이정환 (JungHwan Lee) ,《사칠논변 ( IN-tㅍ論辨 ) 에서의 혼륜 ( 渾淪) 과분개 ( 分開 ) -호굉 (胡宏 ) 의 “동쳬이이용 (同體而異用 ) 。동행이이정 (同行而異情 )”에 대한 주자 ( 朱子 ) 의 비판과의 대비를 중심으로--》 ,퇴계학연구원,〈퇴계학보〉 133권 0호。2013 pp.39-78
  三,栗谷孚
  [1]이주용 (JuYong Lee ),《율곡 ( 栗谷 ) 의 선비정신을 통한 공직자상 ( 公職者像) 에 관한 연구》,근역한문학회,〈한문학논집〉 37권 0호.2013 pp.249-283
  [2]이종문 (JongMoon Lee),《율곡 (栗谷) 과 유지 여卯枝) ,「유지사 (柳枝詞 ) 」 의 전승 과정에 관한 고찰》 ,한국한문학회,〈한국한문학연구〉 51권 0호. 2013pp.159-195
  [3]최병덕 (Byongduk Choi ) ,《율곡 이이의 ”기강 (紀堈 ) ”에 대한 인식과 정치개혁》 ,대한정치학회,〈대한정치학회보〉 21권 2호.2013 pp.155-177
  [4]김춘식 (Chusik Kim) ,《율곡의 인재등용론》 ,한국행정학회,〈 한국행정학회 하계학술발표논문집〉 2013권 0호. 2013 pp.92-111
  [5]김학재 (HakZe Kim) , ((『순언 』 에 드러난 율곡의 I노자』 해석의 지평- 『 대학』 을 통한 「 노자』 이해——》 ,고려대학교 철학연구소,〈철학연구〉 48권 0호. 2013 pp.1-34
  [6]김택 ( Taek Kim) ,정남채 (Namchae Jeong) ,하종필 (Chongpil Ha ) ,《율곡 이이의 "10만 양병론”에 관한 소고 ( 小考 )——천재지변과 당파 싸움으로 인한 국내변란 예방 차원의 국방전략에 대하여-》 ,한국행정학회,〈한국행정학회 하계학술발표논문집〉 2013권 0호. 2013 pp.112-129
  [7]장숙필(SookPil Jang) ,《호락논챙 이전 율곡학파의 미발론과 인물성동이론》 ,(사) 율곡연구원 (구 사단법인 율곡학회 ),〈율곡사상연구〉 26권 0호. 2013pp.37-69
  [8]권문봉 (MoonBong Kwon ) ,《율곡(栗谷) 과 다산 ( 茶山 ) 의 사생론어!대하여》 ,원광대학교 원불교사상연구원,〈원불교사상과 종교문화〉 58권 0호. 2013pp.269-313
  [9]고명신 (MyeongShin Ko) ,《율곡 이이의 시인식과 시세계의 특징》 ,한국고시가문학회,〈고시가연구〉 31권 0호. 2013 pp.5-33
  [10]조성환 (SungHwan Cho ) , 《“실천학”으로서의 “실학”개념 -율곡 개혁론의 철학적 기초--》, 서강대학교 철학연구소, 〈철학논집 ) 33권 0호. 2013 pp.87-121
  [11]김춘식 (ChoonShik Kim) ,《율곡의 인재등용론》, 한국행정사학회,〈한국행정사학지〉32권 0호. 2013 pp.79-99
  [12]이향준 (HyangJoon Lee) ,《한원진의 미발심쳬론》, (사) 율곡연구원(구 사단법인 율곡학회 ), 〈율곡사상연구〉26권 0호. 2013 pp.71-102
  [13]윤연석 (YonSeok Yoo) ,《율곡학의 관점에서 본 호락논쟁의 챙점과 낙론의 성격 -미발론과 인물성론을 중심으로-》, (사) 율곡연구원 (구 사단법인 율곡학회 ), 〈율곡사상연구> 26권 0호. 2013 pp.103-148
  [14]김경호 (KyungHo Kim) ,《호락논변 이후, 율곡학파 미발론의 철학적 문제의식 -리기동실과 심성일치를 중심으로》, ( 사) 율곡연구원 (구 사단법인 율곡학회 ), 〈율곡사상연구〉 26권 0호. 2013 pp.149-178
  四, ㅜ若鏞-茶山孚
  [1]金潤圭 (YunKyu Kim ) ,《장기 ( 長基) 유배기 다산 (茶山 ) 시의 성격 》,동방한문학회, 〈동방한문학〉 57권 0호. 2013 pp.253-283
  [2]서근식 (GeunSik Seo ) ,《다산 (茶山 ) 정약용 (丁若鏞 ) 은 상수역학자 (象數易學者 ) 인가?》,한국철학사연구회,〈한국철학논집 ) 36권 0호. 2013 pp.75-99
  [3]김원명 (WonMyoung Kim) ,《한자경의 「 한국철학의 맥』 어! 나타난 다산(茶山 ) 철학 이해에 대한 비판적 해석》, 한국동서철학회, 〈동서철학연구> 70권 0J. 2013 pp.101-120
  [4]정창록 (ChangRok Jeong) ,이일학 (Ill-iak Lee ) ,《다산 정약용의 『목민심서 (牧民心書 ) 』 에 나타난 자 (慈 ) 개념과 의료윤리》, 한국의료윤리학회, 〈한국의료윤리학회지〉 16권 3호。2013 pp.281-301
  [5]이종우 (JongWoo Yi ) ,《丁若鏞 ( 정약용) 의 上帝 ( 상제 ) 와 人心道心( 인심도심 ) 과 四立嗣ㅍt胄 ( 사단칠정 ) 의 관계에서 나타난 모순적 논리검토와 그 眞意 ( 진의 ) 연구》, 영산대학교 동양문화연구원, 〈동양문화연구> 14권 0호. 2013pp.101-1 18
  [6]임재규 (Jaekyu Im) ,《정약용 추이론 소고》, 한국종교학회,〈종교연구〉70권 0호. 2013 pp.293-308
  [7]이종우 (JongWoo Yi) ,《정약용의 상제 (上帝 ) 와 심 (心) 의 관계 -인간의 자주지권 ( 自主之權 ) 과 천 (天) 의 분노와 상선벌악 ( 賞善罰惡) 의 관계를 중심으로-》 , 한서대학교 동양고전연구소, 〈동방학〉 26권 0호. 2013 pp.131-158
  [8]박홍규 (HongKyu Park) ,〈홈홈신서 〉 다시 읽기 --정약용의 법문화론적 법인식과 그 한계-》 , 민주주의법학연구회, 〈민주법학〉 51권 0호. 2013 pp.263-291
  [9]하우봉 (WooBong Ha)《정약용丁若鏞과 다자이다이[太宰春희의 『논어論語』 해석 비교 연구》 , 다산학술문화재단, 〈다산학> 22권 0호. 2013 pp.61-105
  [10]심경호 (KyungHo Sim)《다산 정약용 산문의 저술 시기 고찰》 , 다산학술문화재단, 〈다산학〉 23권 0호. 2013 pp.41-84
  [ 11 ]이종우 (JongWoo Yi)《정약용 수기치인 ( 修己治人 ) 의 다문화 윤리교육적 의미고찰,영산대학교동양문화연구원》,〈동양문화연구〉 15권 0호. 2013pp.63-79
  [ 12]안대회 (DaeHoe Ahn)《다산 정약용의 죽란시사 (竹欄詩杜) 결성과 활동양상 -새로 찾은 죽란시사첩 (竹欄詩杜帖 ) 을 중심으로》 , 성균관대학교 대동문화연구원, 〈대동문화연구〉 83권 0호. 2013 pp.93-129
  [ 13]임재규 (JaeKyu Im) ,《정약용 효변론의 연원에 대한 시론적 고찰》 , 다산학술문화개단, 〈다산학〉 22권 0호. 2013 pp.331-365
  [ 14]신동원 (DongWon Shin ) ,《병과 의약생활로 본 정약용의 일생》 , 디산학술문화재단, 〈다산학〉 22권 0호. 2013 pp.259-328
  [ 15]김택, 《조선시대 형사정책 (刑事政策) 에 관한 연구: 다산 정약용의 형정사상 (刑政思想 ) 을 중심으로》 , 한국행정학회, 〈 한국행정학회 춘계학술발표논문집〉 2013권 0호. 2013 pp.1738-1765
  [16]임재규 (JaeKyu Im) ,《정약용 효변론의 대한 비판적 고찰 - 「춘추관점보주 ( 春秋官占補註 ) 」 의 효변설을 중심으로--》 , 서울대학교 종교문제연구소, 〈종교와 문화〉 24권 0호. 2013 pp.61-81
  [ 17]임재규 (JaeKyu Im)《정약용 (丁若鏞) 과 오징 (吳澄) 의 효변론 (爻變論) 에 내포된 상관관계와 원류 문제》 , 서울대학교 종교문제연구소, 〈종교와 문화〉 25권 0호. 2013 pp.89-109
  [18]김언종 (EonJ아ig Kim)안세현 枯eHyun Ahn)《다산 (茶山 ) 정약용 (丁若鏞 ) 의 『혼돈록 (혼돈錄)』 에 대하여》 , 한국실학학회, 〈한국실학연구> 26권 0호. 2013 pp.351-403
  [ 19]김문식 (MoonSik Kim)《다산 정약용의 f상서 (尙書) 』 주석서 계열고찰》 , 다산학술문화재단, 〈다산학〉 23권 0호. 2013 pp.85-132
  [20]정창록 (ChangRok Jeong)이일학 (IIHak Lee)《다산 정약용의 『목민심서 (牧民心書 ) 』 에 나타난 자 (慈 ) 개념과 의료윤리 》 ,한국의료윤리학회, 〈한국의료윤리학회지〉 16권 3호. 2013 pp.281-301
  [21]趙誠乙 (SeongEul Cho),《정약용 (丁若鏞 ) 과 교안 (敎案)》, 한국실학학회, 〈한국실학연구〉 25권 0호 2013 pp.367-415
  [22]김효건 (HyoGeon Kim) ,《정약용의 사회복지사상에 관한 연구: 목민심서를 중심으로》, 한국행정사학회,〈한국행정사학지〉33권 0호 2013 pp.133-15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朱子学年鉴2013》

本书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动态、资料辑要(介绍朱子学新书目录、期刊论文索引、全球朱子学研究资料目录等)9个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