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教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080
颗粒名称: “经典与教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90-2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经典与教化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讨论,重点围绕“四书”展开。对于《论语》中的章节,专家们提出了新解释,例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体现了反对暴政的思想,主张导民由乎自己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政治理念;而“亲亲互隐”章则不应简单地将儒家伦理归结为血缘亲情伦理,而应将其视为追求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适中调和的道德“中庸”主义。此外,专家们还对《大学》、《孟子》等宋明理学重点诠释的篇章做出阐释,认为《大学》体现了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结合,而孟子的人性内容与“生之谓性”原则是相一致的。
关键词: 朱子学 研究 2013 韩国

内容

由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上饶师范学院朱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经典与教化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26日至28日在南昌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多所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出版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经典与教化”这一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讨论。
  与会专家对儒家经典的重要论题、当下热点做出了新的诠释,尤以“四书”为中心,《论语》又是其中的重点。有学者就《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提出新解,指出旧注的“王教”论域更接近于问题的本真,体现了推崇“德教”、反对暴政的思想,主张将人先天固有之道“还”给人自身,导民由乎自己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政治理念,显示出一种高远的政治理想和切实的人道精神。《论语》“亲亲互隐”章为近来学界反复论辩之话题,学者对此提出了新解,指出必须“回到”孔子与叶公对话的情景与状态之中去理解该话题,不能把儒家伦理归结为所谓“血缘亲情伦理”,不能简单地将之西方道德理性主义化,孔子的伦理原则,乃是一种追求与讲究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适中调和的道德“中庸”主义。《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的注解,历来解释不一,近来更是多有新解,有学者从朱熹的注解出发,提出朱子认为学的内容“本无定指”,以明善复性为其宗旨,朋自远来之乐非切磋取益之乐而是教化同道之乐,朱子本章之解奠定了其“四书”诠释的整体基调。学者同样就宋明理学重点诠释的《大学》、《孟子》做出阐释,认为《大学》体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层次性模式,是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结合。学者一方面重新审察了孟子对“生之谓性”的批评,认为孟子反对的是告子对“生之谓性”的抽象理解,而非从原则上反对“生之谓性”,“生之谓性”原则与“仁义内在”的人性内容实相一致;一方面考察了近人梁启超的《孟子》诠释,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思想。
  学者还围绕经典文本,就儒学经典命题展开了广泛讨论,涉及先秦天命观,儒家“困境智慧”,元代尊孔和程颢、张载、张栻、王阳明等理学大家的思想。学者提出儒家天命观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儒家哲学思想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理论特质。儒家同样有着丰富的“困境智慧”,它和忧患意识一道成为我们精神传统的宝贵资源。儒家思想历来受到尊崇,在少数民族入主时代亦不例外,通过重订曲阜孔庙元代加封孔子碑即可考察元代尊孔的情况。理学思想是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本次会议对此亦多有讨论。学者提出明道“敬”论多是围绕《易传》、《孟子》、《中庸》、《论语》与《西铭》等相关命题的综合解读展开,作为程颢学术同道的张载理学虽不以“心”标宗,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心学思想,其内容主要由心论与知论两部分构成。作为周程思想的间接传人,张栻对周敦颐《太极图说》进行了详尽阐发,体现了张栻自身的太极体性论思想。王阳明作为心学的代表,《传习录》提出的“知行合一”说备受关注,学者对此提出新解,倡导从本体与工夫一致视角来谈论知行合一,强调知行合一说再现了本体与工夫的一致性,与心即理、良知、致良知相互贯通。清代理学承明代而来,理学大家陆陇其的政治伦理思想即显示了清代理学的特色。
  本次会议具有宽广的国际比较视野。学者就中韩思想家对儒家经典的不同诠释展开论述。分析了朱熹、丁若镛对《论语》“忠恕一贯”章诠释特色的异同,指出丁若镛反对朱熹的忠体恕用说,认为忠恕本是恕,朱熹的解释反映了严格的道德要求,而丁若镛的解释则是比较平实。讨论了朱子杰出后学真德秀《心经》与韩国心法学的关系,认为《心经》和《心经附注》已成为韩国心性之学阐释与建构的重要思想载体,对韩国心性之学影响至深。
  佛、道经典与儒家经典一样,对中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次会议有多篇论文对道家、佛家经典提出了新的阐释。学者提出,作为道家思想创始人的老子,他的“道”与“德”密不可分,道的基本含义是“自然”,“德”的基本含义是“无为”。道是德之本体,德是道之运用。法自然是为无为的哲学基础。作为老子思想继承人的庄子,其思想存在很大的诠释空间。有学者从当代西方关于动物权利论争的背景出发,重新考察了荀子批评“《庄子》蔽以天而不知人”的思想意义,扩大了古代哲学文本的诠释。庄子的思想影响深刻,明末杰出思想家方以智即通过对道家经典《庄子》的阐释、利用和改造,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特质,主张释、道、儒三教合一。《太极图》的儒道之争乃聚讼纷纭之公案。学者不畏艰难,对此问题做出了新的讨论,认为周敦颐虽然对“太极图”做过符合儒家价值理想的改造,但仍不能轻易否认陈抟、穆修、周敦颐对《太极图》的传承。但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指出据《太极图》与《周易参同契》“三五至精”思想关系之重新考察,《太极图》的第三部分对五行思想的表述有着一定的原创性。据此《太极图》很可能出自周敦颐本人之手,其与道教思想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佛教思想的探索离不开对佛教元典的认识,有学者就《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这一经典的基本内容及其佛学思想进行考察,指出该经的核心是“仁王”以“般若精神”治国理政,具有“仁王护教”的理念。佛教思想在晚明与儒学的互动是思想界所深切关注的,学者探讨了明代高僧蕅益智旭对儒家经典《周易》的佛学化诠释,指出其蕴含着晚明佛教在复兴中与儒家相接近的主动态度。
  历代学人在经典注释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注经特色和理论,值得今人予以审视和反思,学者就经典诠释的相关理论做出了探索。他们提出,从儒学的诠释形态出发,存在经学化的儒学和哲学化的儒学两种诠释形态,二者存在会通的可能性,经学的复兴只能是现代化的而非传统的。从中国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则应注意经、经学和经典之间的关系,经是思想系统内自然的选择和众人的公认,经典为具体知识系统中具有典范性、奠基性、原创性和权威性的文本著述,经学则是对经典的研读、诠释。若从观念史研究的角度出发,又应注意在经典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寻得其根据,应从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变迁中获得动力。反思以往的经典诠释成就是很有意义的。学者探究了宋儒经典诠释对价值与事实关系的处理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现代新儒家的经典阐释做出了总结,揭示了方东美和唐君毅的经典诠释思想,指出方东美对朱熹的诠释在方法论上存在问题,以唐君毅为代表的学者对儒学存在宗教化诠释的倾向。此外,学者还提出了自身对经典诠释的理解,指出中国传统哲学关于“存在”问题的思考方式具有中道、圆融、不二、双运的特色。
  教化思想的探讨是本次会议的另一主题,主要围绕着先秦经典文本的讨论展开。学者对教化理论有着概括性的分析,指出教化是主义、思想、学说一类的东西在社会上传播、推广之后所得到的信从或信仰,儒家教化存在上贯与下贯路线,具有与宗教教化不同的旨趣。具体而言,儒家教化具有榜样的形式,有着特定的组成部分及特点,儒家教化核心是礼乐,故学者探究了先秦儒家乐教传统的形成及其成人、成德的教化意义。教化的目的是成就君子人格,需要分析儒家的君子人格的特色及其在教化中的作用。儒家的教化必须依赖于经典展开,有学者讨论了《周易·象传》的教化思想,认为象传是对《周易》卦象和爻辞所做的解释,是一部圣人教化之书。古代思想家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教化思想。荀子即体现了道德理性主义进路的教化特色。明代理学家胡居仁的教化思想则以义利、举贤良思想为中心,江右王门后学刘邦采则以性命良知之学为其教化特色。
  总之,本次会议在经典论题、理论、方法及教化思想的阐发上多有创获,有助于推进经典诠释和教化思想的研究,提升江西学术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朱子学年鉴2013》

本书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动态、资料辑要(介绍朱子学新书目录、期刊论文索引、全球朱子学研究资料目录等)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家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