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书”学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073
颗粒名称: 中国“四书”学史
其他题名: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编号:13&ZD060)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78-2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四书’学史”是湖南大学承担的一项国家重大社科研究项目,首席专家为岳麓书院副院长肖永明教授。该项目旨在研究“四书”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学者对“四书”的注疏、训解、阐释、发挥之作,以及思想观念的演进等。研究“四书”学史具有学术史、思想史以及社会政治史、文化史、教育史等多重意义。通过研究,可以深入发掘“四书”中的思想内涵,揭示不同时代学者对“四书”的理解和发挥,把握中国儒家文明的演变和发展。
关键词: 朱子学 思想研究 ”四书“

内容

“中国‘四书’学史”是湖南大学目前承担的一项国家重大社科研究项目,首席专家为岳麓书院副院长肖永明教授。
  由于朱子学与“四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这一研究项目的展开,也将为朱子学研究的深入带来重要的成果。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是形成于中国古典儒家文明发展早期的重要经典,南宋时期,这四部典籍被辑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四书”。从以“五经”为经典体系的核心到以“四书”为经典体系的核心,是中国思想学术史上旋乾转坤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古典儒家文明的最终定型。不同时代,处于不同历史情境与学术脉络之中的学者,总是面对着自己时代的问题,根据自身的体验对“四书”进行注、疏、训、解,加以阐释、发挥,希望通过与经典对话的方式,发掘“四书”的深刻内涵。历代层出不穷、绵绵不绝的四书注疏、训解、阐释、发挥之作,构成了中国“四书”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中国“四书”学史,具有学术史、思想史以及社会政治史、文化史、教育史等方面的多重意义。其学术思想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四书”学考察学术形态的演变与学风的转移。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学者对“四书”的注、疏、训、解,是产生众多思想课题、引发学术突破的主要动力。当时的“四书”学成果最为集中地体现了儒家学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最为显著地反映了儒家学术演变的轨迹与趋势。其次,从“四书”学考察思想观念的演进。宋元明清时期层出不穷的“四书”学成果,承载了历代解经者的思想观念,体现了以儒学为主体的思想的演进。通过对“四书”文本的阐发,许多新的概念与范畴得以提出、思想理论的建构得以完成。从历代的“四书”学著作中,可以见到解经者对概念、范畴的辨析、探讨,不同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的传承、交锋、碰撞、融合,可以窥见不同时代思维方式的特点与理论思考重心的变化,把握不同时代理论思维的高度。
  同时,“四书”的辑合可以看作是中国古典儒家文明直面外来的佛教与本土的道教等思想的冲击,直面唐宋转型之后的诸多社会政治问题,而做出的创造性的理论建设,是儒家文明再次复兴的典范。研究“四书”学史,可以从经典诠释的角度,考察、探索儒学在不同时代得以传承与创新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儒学的认识,还有助于在当今时代更全面地思考儒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而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启迪。
  此外,“四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是古代中国人精神家园中最核心的部分,建设现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四书”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内涵与因素。不仅如此,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某些问题,也可以从“四书”思想资源中寻求解决之道。研究“四书”学史,有助于彰显“四书”中的价值理想,挖掘“四书”中的智慧与资源,推进当前的文化建设,造福当今世界。
  国内外学界从不同层面对历代“四书”学进行了颇为细致的考辨、研究,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四书”学史上重要论著的版本流传、渊源流变的考辨,对相关著作在训诂考订、义理阐发方面成就与特色的研究,对“四书”史上重要学者、学术流派、学术思潮的研究,等等。本课题旨在对中国“四书”学的历史进行贯通性研究,总体的研究框架是:首先,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讨论“四书”学的情况,厘清“四书”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为中国“四书”学史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研究《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在汉唐时期流传的情况。然后,大致以“四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为依据,重点研究宋代、辽、西夏、金、元代、明代、清代的“四书”学史。
  课题研究的成果,将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1)对历代各类“四书”学成果加以搜集、整理、分析、研究,通过对历代学者的“四书”注疏、训解、阐释、发挥之作的具体细致而又全面系统的研究,勾勒出中国“四书”学的发展演变历程,特别是呈现宋、元、明、清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四书”学的基本面貌、治学特点与学术成就。(2)对历代学者“四书”学成果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发掘,将不同学者在不同历史情境与学术脉络之中隐含的思想观念、价值预设、生命体验、社会政治理想和学术见解、理论立场加以揭示,从而对经典阐释与儒学发展、经典阐释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把握。
  课题研究还将在内容、方法和视野上实现创新。从总体上对中国“四书”学史进行贯通性研究,关注对象不是一朝一代“四书”学的发展,不是单独的某部“四书”学著作或者某个学者、某个学派的“四书”学成果,而是中国“四书”学的整体,其最终成果是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四书”学发展演变的通史。课题既注重继承传统的以文献学为基础的经学史研究方法,也注意借鉴现代诠释学的研究方法,对历代“四书”诠释中的思想内涵加以挖掘,把扎实的文献学基础与深入的思想内涵分析结合起来,使研究成果既有厚重感,又有理论深度。“四书”学的形成、演变、发展、传播,与时代与社会必然发生密切关联。如果仅仅局限于学术史的视野研究“四书”学,就很难全面呈现历代“四书”学的价值与意义。本课题试图在思想史、社会文化史、政治史、教育史、文化地理学等多重视野之中,对历代“四书”学成果加以审视,呈现“四书”学发展的多个面相。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朱子学年鉴2013》

本书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动态、资料辑要(介绍朱子学新书目录、期刊论文索引、全球朱子学研究资料目录等)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殷慧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