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论视阈中的理学道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037
颗粒名称: 功夫论视阈中的理学道统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功夫论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天人关系层面的超越向度和心物关系层面的功夫方向维度两个视角来解释孔子所创造的"夫子之道"。他强调了人的内在心性和外在天命义理的和合统一,并开创了"孔颜之道"、“孔孟之道"和"孔荀之道”。
关键词: 诠释 朱子学 研究

内容

陆永胜《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
  从功夫论出发,从天人关系层面的超越向度和心物关系层面的功夫方向维度两个视角进行关照,孔子开创了一条“夫子之道”,强调人的内在心性和外在天命义理的和合统一,并开出了“孔颜之道”、“孔孟之道”和“孔荀之道”。“孔颜之道”意谓颜子从心性出发,其功夫进程预设“心”、“理”本为一,对天、人同时超越,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合一。“孔孟之道”意谓孟子走外向超越路径,希图以心与天(理)合一,其功夫进程预设“心”先于“理”,具有内向的特点。“孔荀之道”意谓荀子从外在义理入手,走内向超越之路,试图以天合人,其功夫内涵是格外物以明心,具有外向的特点,其理论预设“理”高于“心”。依此,我们可以阐释宋明理学中朱学、陆学和王学的道统学承之差异。朱熹传承了“孔荀之道”,走以天合人的内向超越之路,功夫方面却是以格物为主的向外做功夫,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与紧张;陆象山传承了“孔孟之道”,走以人合天的外向超越之路,而功夫是显发心,以明理,具有内向的特征;王阳明传承了“孔颜之道”,立足于内在良知,吾性自足,心即是理,发显良知便是即心即理的显现,在功夫维度上亦是向内。这种学承分疏为儒学史中关于朱陆王三家的诸多争辩提供了解答。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朱子学年鉴2013》

本书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动态、资料辑要(介绍朱子学新书目录、期刊论文索引、全球朱子学研究资料目录等)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陆永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