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与知识的双重关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021
颗粒名称: 对道德与知识的双重关切
其他题名: 朱熹“格物致知论”探微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对于"格物致知"这一命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他认为,在"格物"方面,我们应该从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致知"方面,我们应该将我们所知的知识应用到所有相关的事物上。
关键词: 朱子学 双重关切 研究

内容

李承贵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格物致知”这一命题在朱熹这里获得了全方位的诠释,朱熹赋予了“格物”与“致知”新的内涵,认为就“格物”言,接触事物应从深度、广度上把握事物之“理”;就“致知”言,推及知识应把自己所知推向所有应到之物之事。由此,“格物致知”是具有“理想性”的范畴,就是要求全面地“穷理”、全面地“普知”。朱熹观念中的“格物”与“致知”关系可以表述为:“格物”与“致知”的任务并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件事的两面,即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格物”是获得事物之“理”(知识)的过程,“致知”是将所获知识推演、应用的过程,“格物”是感性的、具体的、归纳的,“致知”是理性的、抽象的、演绎的、实践的,因而它们关系的最高境界当然是“一”。朱熹还揭示了“物”和“知”的内涵及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格致”方法(“因物而格”、“主动去格”、“由身去格”、“渐次以格”、“格其究竟”等)。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诠释,不仅超越了他的前辈,而且推动了“格物致知”这一命题在性质和旨趣上的转向,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朱子学年鉴2013》

本书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动态、资料辑要(介绍朱子学新书目录、期刊论文索引、全球朱子学研究资料目录等)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承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