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论语集注》文学观简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999
颗粒名称: 朱熹《论语集注》文学观简论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贡献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然而,从《论语集注》中可以看出朱熹的文学思想体系的轮廓。首先,他将文学纳入道统思想,将文视为道的一种衍生,甚至将文的属性与道的某些属性进行相提并论,使二者得到统一,但仍暗含着重视道过于文的保守态度。其次,他倡导“文质彬彬”的文学创作观,强调文章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朱子 思想 文学

内容

李春强《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朱熹的文论家形象一直晦而不彰。实际上,朱子精通文学。从《论语集注》即可凸显出朱熹文学思想体系之轮廓:其一是“文道一贯”的文学本体观。朱熹承继流播已久的道统思想,将“文”纳入“道”之内,提出“文”是“道”的一种衍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文”的一些属性等同于“道”所具有的某些属性,使二者得到很好的统一,但依然隐含“道”重于“文”的保守成分。其二是“文质彬彬”的文学创作观。文即文华,质即质朴。从文学的角度讲,“文质彬彬”要求文章形式与文本内容的和谐统一。朱熹反对追求形式之美,宁可“质胜于文”,不取“文胜于质”。其三是“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观。“善”是指政治、道德的标准,“美”指艺术的标准。朱熹承继孔子的审美标准,认为文学艺术内容与形式应达到高度统一、“尽善尽美”。此外,将“善”与“德”并称,主张优秀的作品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品性之上,注重考察作者的德性修养。其四是“玩味”、“涵泳”的文学鉴赏观。朱熹是位有深厚文学修养的鉴赏家,提出了读作品要有“玩味”的文学解读理论及以“涵泳”为中心的文学接受理论。此显示了朱熹理学家身份光环下的文论家面目,并揭露出传统经学诠释路径从经学到文学转向的端倪。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朱子学年鉴2013》

本书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动态、资料辑要(介绍朱子学新书目录、期刊论文索引、全球朱子学研究资料目录等)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春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