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观——对日本人而言,朱子学意味着什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949
颗粒名称: 一、概观——对日本人而言,朱子学意味着什么?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在东亚儒教文化圈中具有不同于他国的特征。在日本,朱子学对日本精神世界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包括培养武士的严格的“士人”式人格修养,在身份与职分中形成主体性人格,以及深深影响了诗歌与美术的“天人感应”感觉等。然而,在日本思想史中,朱子学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个难题。2013年的日本朱子学研究成果中,出现了一些见解新颖的论著,可能是因为以往将朱子学定位为近世的“封建教学”的结论受到质疑,需要重新审视该学问的性质与意义,同时也因为比较各国思想史并互相交流,达到了探究“东亚地区的朱子学”这一学术水准。
关键词: 朱子 经学思想 研究现状 日本

内容

朱子学与日本人的关系,在儒教文化圈中具有不同于他国的特征。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的各国,自19世纪后半期起,陆续开始了近代化(西欧化)进程。可以说,众多地域在此过程中,作为异于西欧近代的自身固有的思想传统而被意识、被回顾的核心思想正是朱子学(或源于宋学的新儒教)。无论是站在近代立场上抨击其落后性、压抑性,抑或相反在业已现代化的社会中,试图以某种形式来促使该传统复兴,都不出其外。然而在日本,并未将前近代思想史中形成的传统内涵与朱子学统一起来。至少近代的日本人在思考自己所依据的思想传统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不会是朱子学。如1900年,新渡户稻造(1862—1933)以“日本魂”(thesoulofJapan)为副标题写了《武士道》(Bushido),而铃木大拙(1870—1966)在1938年所著《禅与日本文化》(ZenandJapaneseCulture)中则从禅佛教中探究“日本文化”之本质,可见,熟谙西方思维方式与语言的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在向西方人述说日本人的独特性时,他们所意识到的该独特性之核心是武士道与禅佛教。时至今日,当专门研究领域外的普通日本人提到“我们的传统”时,同时意识到的内涵也不是朱子学。
  那么,朱子学是一种未对日本人的精神史传统施以本质性影响,仅涉其表层而掠过的外来思想吗?日本近世的国学者们的确如此认为。他们反复主张,他们周围的日本的朱子学者,以及朱子学式言说,只是被舶来的高迈的“理”搞得不知所措,其实与日本人的基层生活实感,与作为这些感觉之基础的日本自古以来的“道”(古道)格格不入。不过,即使是在那个时代,他们也属少数。朱子学对日本精神世界的影响其实是难以估量的,无论是用来培养武士的严格的“士人”式人格修养,还是在各自的身份与职分中形成的主体性人格、深深影响了诗歌与美术的“天人感应”感觉,直至近代也为自由民权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所继承的“志士仁人”意识等,无不如此。于是,一个问题呈现于我们面前:如果朱子学既不是“封建教学”,也不是未扎根于日本风土的外来思想,那么在日本思想史中,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设问看似简单,实则为一大难题。在2013年的日本朱子学研究成果中,仿佛回应这一难题似的,涌现出一些见解新颖的论著。究其原因,一来在日本学术界内,随着以往将朱子学定位为近世的“封建教学”的结论受到质疑,故有必要重新审视该学问之性质与意义;另一则是由于在曾将朱子学作为思想体验的各地区,分别开展的朱子学研究已经从比较各国思想史并互相交流,进步到了探究“东亚地区的朱子学”这一学术水准。下文将介绍本年度获得的研究成果。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3

《朱子学年鉴2013》

本书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动态、资料辑要(介绍朱子学新书目录、期刊论文索引、全球朱子学研究资料目录等)9个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