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部分朱子学新书目录
陈来、朱汉民主编:《传承与开拓:朱子学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陈晓浒译评:《向<朱子读书法>学读书》,凤凰出版社,2014年4月。
陈支平、叶明义主编:《朱熹陈淳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方朝晖:《为“三纲”正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冯青:《<朱子语类>词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
〔日〕沟口雄三著,龚颖、赵士林等译:《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4月。
顾宏义:《宋代<四书>文献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4月。
郭齐勇主编:《中国哲学史经典精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
郝永:《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
黄进兴:《从理学到伦理学:清末民初道德意识的转化》,中华书局,2014年10月。
〔宋〕黄士毅编,徐时仪、杨艳汇校:《朱子语类汇校》(全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
贾丰臻:《中国理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1月。
乐爱国:《走进大自然的宋代大儒:朱熹的自然研究》,海天出版社,2014年4月。
李宁宁编著:《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注疏》,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
李丕洋:《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
刘玉敏:《理性的高扬:理学的形成、发展与式微》,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
吕思勉编:《理学纲要》,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英〕卜道成著,张晓霞、张洪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朱熹》,东方出版社,2014年11月。
钱穆:《朱子学提纲》(三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月。
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上下增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唐文治著,乐爱国点校:《紫阳学术发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田世民:《詩興礼立——中井竹山『詩経』学礼学思想の研究》,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4月。
王立新:《从胡文定到王船山:理学在湖南地区的奠立与开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
吴长庚:《延陵堂文学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吴洋:《朱熹<诗经>学思想探源及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夏君虞:《宋学概要》(复制版),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3月。
〔日〕小岛毅著,何晓毅译:《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徐公喜主编:《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
尹协理:《宋明理学》,漓江出版社,2014年4月。
袁晓宏:《朱熹庐山史迹考》,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
翟江月、马晓艳今译,王晓农英译:《朱子语类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张立文:《朱熹与退溪思想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
张毅:《苏轼与朱熹》,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
郑晓江、杨柱才:《宋明时期江西儒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
〔宋〕朱熹、吕祖谦撰,王广注:《近思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2月。
〔宋〕朱熹撰,姜燕点校:《宋刊周易本义》,学苑出版社,2014年1月。
〔宋〕朱熹撰:《孝经刊误 阴符经考异 周易参同契考异》,中国书店,2014年2月。
〔宋〕朱熹撰:《原本韩文考异》(二册),中国书店,2014年2月。
〔宋〕朱熹撰:《原本周易本义》,中国书店,2014年2月。
〔宋〕朱熹著:《中庸章句》,团结出版社,2014年5月。
〔宋〕朱熹著,朱杰人编:《朱子家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宋〕朱熹著,朱杰人主编:《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28种240册30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朱子学会编:《朱子学年鉴》(2013),商务印书馆,2014年10月。
2014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柏家文:《朱熹理学思想述论》,《理论月刊》2014年第4期。
板东洋介:《近世日本对“敬”的受容与展开——以中江藤树、山崎暗斋为中心》,《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卞京海:《朱熹的刑罚观及其影响探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6期。
蔡慧清:《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蔡思杨:《<朱子语类辑略>中“X上”结构的用法考察》,《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曹炳辉:《朱家村:朱熹手植古杉群》,《森林与人类》2014年第12期。
曹歌鸿:《简论朱熹的理学思想》,《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21期。
曹海东、钟虹:《朱熹经典解释理论中的“自得”说》,《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10期。
曹建墩:《论朱子礼学对(五礼通考)的影响》,《江海学刊》2014年第5期。
曾昭聪:《<《朱子语类》词汇研究>读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查金萍:《方东树与晚清程朱理学的复兴》,《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柴文华、杨辉:《任继愈的朱子学研究》,《中州学刊》2014年第4期。
陈壁生:《理教与经教之间——朱子政治哲学中的帝王、士大夫与庶民》,《现代哲学》2014年第6期。
陈壁生:《朱熹的<四书>与“五经”》,《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陈才:《朱子治<诗>理念简论》,《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陈聪发:《朱熹对诗教的接受》,《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陈德明:《论程朱易学之异同及其明代和会》,《船山学刊》2014年第4期。
陈佳:《论朱熹音乐美学思想的秩序原则》,《黄河之声》2014年第20期。
陈林:《“性善”与“性本善”:孟子朱熹人性论的两条理路》,《理论月刊》2014年第2期。
陈林:《近年来朱熹“四书”学研究综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陈士桂:《朱熹审美思想的本质精神——读<朱熹文学思想研究>感言》,《美与时代》(下)2014年第9期。
陈晓杰:《真德秀的君主论》,《学海》2014年第4期。
陈友山:《朱熹也有成都情结——朱熹<跋十七帖>读后》,《文史杂志》2014年第5期。
陈云:《蔡元培对朱子学的研究及其重要影响》,《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陈允吉:《流风余韵,不绝如缕——简评<朱熹文学思想研究>》,《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成中英:《朱熹与张栻的论学:性体情用心统与性体心用导向心之九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程荣:《才子风流与儒者气象——柳永与朱熹文化人格比较》,《武夷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程小青、郭丹:《吕祖谦与朱熹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崔广洲:《关于朱熹<论语集注>的几处思考》,《大众文艺》2014年第13期。
戴昀:《朱熹生态伦理思想探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邓晨媛:《陈淳与朱子学的新探索——第二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综述》,《闽台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
邓国元:《“新民”与“亲民”——从宋明理学到现代社会》,《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丁俊苗:《论<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价值》,《巢湖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丁为祥:《宋明理学形上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董萍:《宋明理学对中国哲学的启示》,《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董奇峰:《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教起——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探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杜保瑞:《对方东美朱熹诠释的反思》,《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杜保瑞:《对唐君毅谈朱陆异同源流之反思》,《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杜保瑞:《论唐君毅对朱陆工夫论异同之疏解及其误识》,《周易研究》2014年第3期。
杜仲:《<周易参同契>研究的开新之作——<周易参同契研究>评介》,《东岳论丛》2014年第7期。
范立舟:《朱熹与“吃菜事魔”》,《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3期。
方克立、宁新昌:《守自己的庄稼 流自己的汗——读丁为祥<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人文杂志》2014年第2期。
方旭东:《章句之学不可忽——朱子<论语集注>“可与共学”章的章句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方旭东:《朱子太极思想发微》,《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房小莎:《漫谈朱陆理论之异》,《赤子》(上中旬)2014年第19期。
冯兵:《朱熹的礼治思想》,《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冯兵:《朱子的礼乐著述概况》,《朱子文化》2014年第3期。
冯兵:《简论朱子礼学思想的历史影响》,《朱子文化》2014年第5期。
冯青:《<朱子语类>的方言成分及其地域分析》,《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冯青:《<朱子语类>与(二程语录)词汇的南北差异》,《琼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冯青:《朱熹语录中的民俗文化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付春明:《朱熹咏梅诗的思想意蕴》,《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傅小凡:《朱熹为重建家族制度进行的合理性辩护》,《东南学术》2014年第1期。
高令印:《朱子学是“内圣学”》,《朱子文化》2014年第2期。
高令印:《“海滨邹鲁”考》,《朱子文化》2014年第5期。
高晓梦:《浅议二程朱子阳明对“格物致知”的不同理解》,《学理论》2014年第3期。
高晓颖、陈为科:《从“经学”到“理学”——宋明理学道德教化体系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年第1期。
耿芳朝:《近三十年朱熹诠释学研究述评》,《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郭井生:《多元史观视野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以高中历史必修(宋明理学)一课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郭齐:《释义周延开卷了然——张立文教授主编<朱熹大辞典>读后》,《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5期。
郭晓东:《宋儒<中庸>学之滥觞——从经学史与道学史的视角看胡瑗的<中庸>诠释》,《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郝永:《朱熹<诗经>解释学“淫诗”说新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何俊:《天理、持敬、格物——宋明理学的核心精神诉求》,《杭州》(周刊)2014年第9期。
洪永稳:《“人文化成”——朱熹审美教育的目的论》,《巢湖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洪永稳:《论朱熹审美教育的功能》,《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洪永稳:《朱熹的审美体验论》,《宿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洪永稳:《朱熹审美阅读的“自得”说》,《宿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洪永稳:《朱熹审美阅读的主体论:“涤肠宽胸”说》,《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侯飞:《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河南农业》2014年第12期。
侯美欣:《丽末鲜初时期朱子学的传播和发展》,《华夏文化》2014年第3期。
侯帅:《略论王阳明对朱熹“格物致知”思想的批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侯小红:《冯友兰与朱熹理学之探讨》,《南方论刊》2014年第7期。
胡栋材:《黄宗羲对宋明儒仁学传统的调适与转进》,《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胡绍文:《<汉语大词典>失收词条补——以<朱子语类>语料为中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胡藤:《陈淳与<北溪字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第2期。
黄昊:《朱熹的科学素养》,《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13期。
黄昊:《朱熹对<梦溪笔谈>中自然科学部分的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黄开国:《王阳明与<大学>的“亲民”——兼论与程朱的“新民”之争》,《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黄晓宁:《据江海之大我独取一瓢之精华——徐时仪先生<《朱子语类》词汇研究>述评》,《理论界》2014年第4期。
嵇道鑫:《“建构式生态课堂”下历史概念分层教学重心的选择——以<宋明理学>一课教学为例》,《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第26期。
贾璐:《浅析朱熹训诂著作的指导思想》,《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贾璐:《朱熹训释词语的创获与不足》,《汉字文化》2014年第5期。
江昊杰:《从程朱理学看开放与封闭双氛围下的翻译主体间性——林纾译<黑奴吁天录>翻译现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姜波、刘艳:《朱熹礼、理关系研究》,《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姜波:《朱熹仁、礼关系研究》,《黄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蒋武林:《朱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传统的再诠释》,《中外企业家》2014年第18期。
金春峰:《朱熹<孟子集注>所反映的哲学思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金文明:《编辑严谨把关之负责精神——谈<朱熹文学思想研究>的原著版本引用》,《编辑学刊》2014年第4期。
阚迪、吴哲:《文末不可轻——从朱熹看中国传统礼学思想》,《兰台世界》2014年第6期。
康宇:《论儒家诠释学中的两个基本向度——以郑玄、朱熹对经典的解读为中心》,《哲学研究》2014年第9期。
赖尚清:《朱子与张栻“<仁说>之辩”书信序次详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赖尚清:《朱子早期仁论思想研究——以<延平答问>为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兰宗荣:《论李侗的“洒落气象”及其对朱熹的影响》,《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乐爱国:《“诚”是朱熹学术体系的最高境界——以<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为中心的讨论》,《江淮论坛》2014年第6期。
乐爱国:《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对朱子学的阐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陈钟凡的朱子学研究及其创新——从宋代思想史的角度看》,《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程朱关系考察之辨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的朱熹教育思想研究》,《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2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不同观点——以胡适与冯友兰为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不同解读》,《学海》2014年第5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对朱子仁学的阐释》,《现代哲学》2014年第2期。
乐爱国:《民国学人对朱熹心性论的心理学分析》,《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乐爱国:《民国学人对朱熹与陆王的调解》,《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乐爱国:《民国学人对朱子学的推崇与研究》,《桂海论丛》2014年第5期。
乐爱国:《民国学人论朱熹“心学”》,《兰州学刊》2014年第4期。
乐爱国:《民国时期朱子学(1914—1949)研究学术编年(一)》,《朱子文化》2014年第4期。
乐爱国:《清末民国时期对朱熹科学思想的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乐爱国:《儒家对生态和谐的追求——以朱熹<中庸章句>的生态观为中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年第3期。
乐爱国:《王阳明对朱熹格物论的误读——兼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对朱熹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疏》,《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9期。
乐爱国:《再论朱熹对<中庸>“性”、“道”、“教”的诠释——兼评傅佩荣<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的相关观点》,《晋阳学刊》2014年第6期。
乐爱国:《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的“心学”内涵——兼与陆九渊的“心学”比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乐爱国:《朱熹<中庸章句>的“心学”内涵——兼与陆九渊的“心学”比较》,《东南学术》2014年第6期。
黎晓铃:《略论朱子对佛教的超越》,《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黎晓铃:《朱熹教育思想与佛学关系考辨》,《武夷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黎昕、周元侠:《阐发与研究:国内朱子学研究述论》,《哲学动态》2014年第10期。
黎永新:《论朱熹的理欲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李承贵:《朱熹思想与佛老关系研究述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李承焕:《朱熹未发概念之道德心理学含意探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李凤珠:《朱熹德育方法对医学生德育的启示》,《经营管理者》2014年第29期。
李凤珠:《朱熹教育思想在医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大学教育》2014年第17期。
李兰玉、苏艳霞:《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德育思想发微》,《兰台世界》2014年第6期。
李良虎:《浅谈南宋朱熹德育思想对近代德育教育的启示》,《兰台世界》2014年第12期。
李镕泰:《朱子学之理气论和人性论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李瑞雪:《辨析<论语古义>中对朱子学的解构》,《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9期。
李申、刘兴忠:《从<朱子语类>词语看<汉语大词典>之疏失》,《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李树春:《绎理与训义:论朱熹和高亨对<系辞>的阐释原则》,《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李树侠、王启才:《曾国藩对朱熹读书观的继承与发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李双华:《宋明理学与古代文学观念从工具到本体的演进》,《学术研究》2014年第11期。
李同乐:《朱熹在浙江的活动及其学术传播》,《兰台世界》2014年第3期。
李尾咕:《逸游与修身——柳永与朱熹旅游思想之比较》,《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李彦颉:《略论程朱理学与南宋教育的关系》,《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7期。
李焱、孟繁杰:《(朱子语类)中的后标记比较结构》,《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3期。
李永春、刘单单:《<朱子语类>中介词“与”用法管窥》,《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10期。
李永明:《“楚词平易”——朱熹的楚辞艺术风格论》,《兰台世界》2014年第12期。
李卓:《宋明理学的五系说——以高攀龙的划分为中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林建华:《朱熹诚信观及其当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
林振礼:《<艮泉铭>非朱熹所作辨》,《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林振礼:《朱熹千里往见大慧禅师的历史公案新解》,《东南学术》2014年第1期。
刘刚:《试论禹倬对朱子学在高丽传播的贡献》,《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年第4期。
刘杰:《中华书局本(朱子语类)校读札记》,《前沿》2014年第Z2期。
刘俊:《“观过知仁”说释义——兼论朱子与湖湘学派的论辩》,《江淮论坛》2014年第5期。
刘克兵、向春叶:《朱熹“生知”的提出及其内涵》,《文史博览》(理论)2014年第6期。
刘克兵:《破立结合:朱熹知识论的兼容与创新》,《文史博览》(理论)2014年第10期。
刘克兵:《朱熹知识论的伦理说教与理性之光》,《怀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
刘克兵、朱汉民:《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人文信仰》,《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刘佩芝:《朱熹旅游思想对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启示》,《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刘笑非:《朱子、象山和阳明哲学终极天理的实在性与内在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刘秀萍:《朱熹在武夷山史迹考》,《福建文博》2014年第2期。
刘艳:《比较哲学视阈下的“神”与“理”——以马勒伯朗士和朱熹为例》,《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刘源:《浅论朱熹与中医》,《人文杂志》2014年第1期。
刘增光:《为善何以难?——宋明理学中的“道德意志”问题及其他》,《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柳阳辉:《儒学大师朱熹的心理学思想述略》,《兰台世界》2014年第9期。
陆永胜:《<大学>工夫诠释图式重构——以朱熹、阳明的<大学>诠释为语境》,《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路善全:《明清时期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基础、阶段与路径》,《池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罗高强:《朱熹、王守仁欲望与心性的关系比较》,《湖湘论坛》2014年第4期。
罗娟:《朱子理学的书院教育和刻书传播研究》,《兰台世界》2014年第27期。
罗书华:《“文从道中流出”:朱熹对文道关系的新理解》,《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罗祥相:《朱子格物致知说辩正》,《科学经济社会》2014年第2期。
吕文科:《“稍”的词义演变及其在<朱子语类>中的组合功能》,《前沿》2014年第Z6期。
吕文科:《<朱子语类>中副词“稍”的用法考察》,《语文建设》2014年第3期。
吕友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评陈良中<朱子尚书学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马金亮、丁鼎:《朱熹与周必大交谊考论》,《孔子研究》2014年第6期。
马兰、薛勇民:《宋明理学“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意蕴——基于境界论视域》,《理论探索》2014年第4期。
潘富恩:《学有根底,融会贯通——读<朱熹文学思想研究>》,《编辑学刊》2014年第2期。
彭睿:《苏辙、朱熹<诗集传·关雎>观点比较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钱倩:《<孟子集注>注音探究》,《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2期。
郄丙亮:《试论叶适诗学思想的主导倾向——从叶适治统与朱熹道统的区别谈起》,《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青子衿:《程朱理学的伪善和(西厢记)的本真》,《文史杂志》2014年第4期。
任荟婵:《论朱熹心的思想》,《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10期。
任松峰、许红霞:《论宋明理学对传统体育发展的推动》,《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第8期。
任文香:《试论白鹿洞书院学规的文化内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石力波:《论钱穆对朱子学“乾道”学术品格的判定》,《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石立善:《朱子门人丛考》,《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宋兵超:《朱子<大学章句>建构体系的梳理与析出——志与功相统一的说理方法》,《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宋丽丽:《浅论朱子学在日本的实践性发展》,《才智》2014年第28期。
宋治国:《浅析<论语集注>中的训诂》,《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7期。
隋金波:《黄震对朱熹“理”论的修正及其“实理”论》,《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6期。
孙丙坤:《传统儒家知行观探析——以孔孟、朱熹、王阳明的哲学为例》,《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5期。
孙建华:《朱熹与张载的蒙学教育思想比较》,《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15期。
孙利:《魂魄、寤寐与心性——对朱熹精神观的几点思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孙伟民:《宋明理学成因的多维探析》,《贺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唐琳:《朱熹易学的创见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14年第11期。
唐文明:《朱子<孝经刊误>析论》,《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滕汉洋:《有限实证与无奈曲解——对朱熹关于韩愈交大颠一事考论的辨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田丹:《朱子美学视域下的闽北古民居审美文化研究——以武夷山古民居为例》,《武夷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汪泓、赵勇:《“文体”与“体格”——朱熹<诗经>文体论解读》,《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王彬:《从<白鹿洞书院揭示>看朱熹的学规理念》,《淄博师专学报》2014年第1期。
王嘉川:《朱熹真的没有见过<史通>吗?》,《史学史研究》2014年第3期。
王建红:《朱子<家礼>与儒家“治平”理想的家族式实践》,《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王洁:《从心、性、理三者的关系看朱陆心性思想的异同》,《宜宾学院学报》2014年第9期。
王金凤:《宋儒经典诠释中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思考》,《哲学动态》2014年第7期。
王丽娜、谷丛:《李翱<复性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兰台世界》2014年第8期。
王林伟:《天人回环视野下理学之统的重建——论船山对理学的批判式继承》,《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王培友:《论两宋理学“观天地生物气象”义蕴及其多向性展开》,《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王秋:《马克思主义史学进路的朱子学批判的差异性——从赵纪彬到任继愈》,《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王尚楠:《浅析非遗<朱子家礼>中的冠礼》,《大众文艺》2014年第11期。
王斯诗:《论孔子为学路径的发生——基于朱熹的<论语集注>视角》,《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5期。
王文娟:《朱熹论感应》,《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王文旭:《华严宗法界缘起观探微——兼论其对宋明理学之影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王晓璇:《“朱子读书法”的当代新解》,《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3期。
王雅克、孙斌:《论南宋的“经世致用”思想》,《兰台世界》2014年第21期。
王毓:《司马光理学思想特征及其意义探析》,《孔子研究》2014年第1期。
王志阳:《<仪礼经传通解>朱子按语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王治伟:《“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14年第8期。
王治伟:《论朱熹以“性即理”解释<孟子>的思想体现》,《克拉玛依学刊》2014年第1期。
王治伟:《朱熹<孟子>学的解释学考察》,《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王治伟:《朱熹解释经典的方法论反思》,《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王治伟:《朱熹论智》,《兰台世界》2014年第6期。
王治伟:《朱熹的“性即理”思想——以朱熹对<孟子>的诠释为中心的考察》,《朱子文化》2014年第3期。
王凯立:《黎立武<大学>思想浅析》,《朱子文化》2014年第4期。
魏敏、彭丹琴:《浅析朱熹的“三纲五常”思想》,《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6期。
魏义霞:《孟子心学与宋明理学》,《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魏义霞:《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宋明理学知行观的共同本质》,《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魏义霞:《朱熹、王夫之哲学比较——兼论王夫之对朱熹理学形上根基的颠覆》,《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魏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6期。
魏义霞:《朱熹价值哲学研究》,《朱子文化》2014年第4期。
魏义霞:《朱熹、王夫之知行观比较》,《朱子文化》2014年第5期。
吴凡明:《朱熹“性即理”思想的伦理意蕴》,《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吴吉民:《李侗:从“外王”通向“内圣”的引导者》,《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吴吉民:《朱子伦理价值观研究——以生态道德观为中心》,《朱子文化》2014年第6期。
吴节义、余桥:《浅析朱熹课程思想及其启示》,《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年第3期。
吴静:《民国时期李石岑的朱子学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吴励生:《许总的“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思想史视角建构及其文学源流辨析》,《天中学刊》2014年第6期。
吴默闻:《朱熹之“天”和“天理”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吴世海:《李燔与朱子门人交游研究》,《商》2014年第23期。
吴亚楠:《被“闲置”的“活理”——再辨朱子的“理气动静”问题》,《东岳论丛》2014年第2期。
吴震:《格物诚意不是两事——关于朱熹工夫论思想的若干问题》,《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肖发荣:《论朱熹对张载学术渊源的衡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肖发荣:《朱熹<西铭>研究的史料问题考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肖伟光:《朱子楚辞学研究方法的理学背景发微》,《云梦学刊》2014年第3期。
肖伟光:《朱子鬼神观管窥——以生死、义命和理气为中心》,《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2期。
谢君、余霞:《楚辞对朱熹诗赋创作的影响》,《职大学报》2014年第4期。
谢晓东:《朱熹<文集>与<语类>中几则重要材料年代新考》,《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1期。
谢雨池、冯小录:《受命与立言——宋明理学奠定的叙事基调与世界图像》,《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
辛源俸:《朱熹、毛奇龄和丁若镛的<周易>占筮观比较研究》,《周易研究》2014年第5期。
邢宽:《论朱子“得君行道”的政治理想与人生诉求》,《焦作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徐刚、王喆:《曹操与朱熹:人才管理思想的三个维度》,《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徐公喜、苏敏:《2013年海峡两岸四地“朱子学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1期。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徐公喜:《宋明理学法顺人情论》,《船山学刊》2014年第3期。
徐公喜:《宋明理学之官治思想》,《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6期。
徐国明:《述朱熹“心统性情说”之文字学依据》,《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徐涓、乐爱国:《民国时期的朱熹文学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徐涓、王国良:《朱熹格物致知与楚辞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9期。
徐涓:《朱熹(楚辞集注)篇目考察》,《江淮论坛》2014年第3期。
徐岚:《理学宗师杨时的“学习”之道》,《兰台世界》2014年第6期。
徐笑寒:《朱熹训谕文书对检验检疫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启示》,《商》2014年第1期。
许家星:《曾几<论语义>辑佚——兼论对朱子<论语集注>之影响》,《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
许家星:《复性之学与教化之乐——论朱子“学而”章解之诠释及其意义》,《江汉论坛》2014年第1期。
许家星:《再论饶鲁的<中庸>章句学及其对朱子的超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许家星:《“字义”与“经疑”的一体——论<四书通旨>对四书诠释体式的新探索》,《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4期。
许家星:《朱子早年的学术总结与“门户清理”——以辨张无垢<中庸解>为中心》,韩国《栗谷思想研究》2014年第29辑。
严佐之:《<近思录>后续著述及其思想学术史意义》,《文史哲》2014年第1期。
阳姣:《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当代道德哲学启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杨国宜:《朱熹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杨浩:《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句读与义理之关系》,《中外企业家》2014年第6期。
杨浩:《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体用的诠释框架》,《菏泽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杨立华:《天理的内涵:朱子天理观的再思考》,《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2期。
杨权:《从孟子升格看佛教对宋明理学的影响》,《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杨少涵:《朱子哲学之义理架构及其理论问题》,《中州学刊》2014年第8期。
杨万里:《朱熹文艺批评实践对主体人格的彰显》,《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9期。
杨万里:《朱子文艺的萧散淡然之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杨晓璐、张颖超、戚文雯:《朱熹法律思想浅议》,《知识经济》2014年第14期。
杨燕:《刘咸炘与朱熹道教观异同论》,《哲学动态》2014年第10期。
杨永亮:《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化的转向》,《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7期。
姚亚克:《从王阳明对朱熹的质疑看其“致良知”教育论》,《兰台世界》2014年第6期。
殷慧、张卓:《朱熹礼理沟通的经典诠释——以<大学章句>中“格物致知”为例》,《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尹波、张尚英:《<朱子世家>版本考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尹芳:《朱熹的义利观辨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1期。
尹晓宁:《格物致知新解:“以类相推”的方法论——兼论朱熹格物论的缺失》,《浙江学刊》2014年第6期。
岳天雷:《朱熹经权观研究简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张宝林:《论朱熹天命观的构成与时代认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张毫、冯文全:《朱熹的小学德育主张对当代小学德育发展的启示》,《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第11期。
张卉、蔡方鹿:《朱熹<中庸章句>的形成与完善过程考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8期。
张进林:《朱熹之师李侗的政治情结》,《兰台世界》2014年第21期。
张劲松:《张栻在宋代道学中的宗主地位及其影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张筠:《朱熹宗族伦理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广州市黄埔区横沙村朱氏宗族为例》,《大众文艺》2014年第8期。
张奎志:《“敬畏”“虚静”“入境”:朱熹的解释学路径》,《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张立文:《旧学新知——朱熹思想及其价值综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张立文:《论集权与分权——由朱熹的集权与分权说推致》,《哲学动态》2014年第8期。
张连伟:《程朱道统论与儒家经典认同》,《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张灵、余龙生:《尊理体道:朱熹教育心理思想的逻辑进路》,《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张茂泽:《曹南冥与李退溪》,《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张品端、张蕾:《李滉对朱熹书院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例》,《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张品端:《阳明对朱子心学的发展》,《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张品端:《朱熹理欲观之再认识》,《武夷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张寿:《对朱熹“理”的体验主义探析》,《东疆学刊》2014年第4期。
张斯珉:《略论理学心性论的发展》,《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张晚林、姜燕:《论理学家的“语录”与“尺牍”在人文教育中的哲学意蕴及其内涵——以二程、朱子、象山、阳明为中心》,《重庆高教研究》2014年第1期。
张万民:《从朱熹论“比”重新考察其赋比兴体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张鹰:《朱熹办案也犯错》,《文史博览》2014年第8期。
张允熠:《朱熹哲学教育价值三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赵玫:《罗整庵有疑于周、张、小程子:“理气为二物”》,《船山学刊》2014年第1期。
赵庆伟:《朱熹<孟子序说>文本溯源与义理发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赵润金、钟新果:《程朱理学与桐城派研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郑淑花:《<朱子语类>“把V”格式研究——兼论“把V”的演化与机制》,《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郑治文:《孔子之“道”与儒学重构——从朱熹、牟宗三的道统论说开去》,《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郑忠平、宁英烈:《先秦子学到宋明国学的诠释理路——朱熹<太极图说解>的理学述略》,《学术界》2014年第8期。
钟小明:《朱熹“知行”思想管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周桂峰:《体大思精继往开来——评李士金<朱熹文学思想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周海涛:《理学与心学“成圣论”的分歧及启示——以朱熹、陆王为中心》,《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周后燕:《朱熹对<大学>的改造》,《科学经济社会》2014年第2期。
周晓光、周慧珺:《<家礼>与明清徽州男子伦理生活定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周欣:《韩国<近思录附注>学术价值探究》,《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周永杰:《元代大儒许衡弘扬程朱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焦作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朱昌荣:《程朱理学官僚与清初社会重建——基于学术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的考察》,《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年第1期。
周元侠:《朱熹的蒙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朱子文化》2014年第6期。
朱汉民、洪银香:《朱熹人性论与儒家道德哲学》,《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2期。
朱杰人:《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中国出版》2014年第11期。
朱人求:《东亚朱子学研究的新方法》,《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朱人求:《东亚朱子学研究的新课题》,《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朱人求:《全球化视野中的朱子学》,《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朱人求:《格物致知:朱子学说的理论基石》,《朱子文化》2014年第1期。
朱人求:《诚意正心:朱子学说的行动纲领》,《朱子文化》2014年第2期。
朱天助:《朱子四书类著述二十一种版本述考》,《闽江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朱茂男:《朱子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朱子文化》2014年第3期。
朱茂男:《朱子与闽台文化》,《朱子文化》2014年第3期。
朱向:《让“走朱子之路”成为青年学生文化交流的品牌》,《政协天地》2014年第9期。
朱赟斌:《<诗集传>与朝鲜李朝时代权近<诗浅见录>诗经观的比较研究》,《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朱之润:《朱熹“咏理诗”解读》,《铜陵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宗廷虎:《从<朱熹文学思想研究>看朱子对修辞技巧之高度重视》,《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邹锦良:《杨时研究:四十年学术史回顾与展望》,《船山学刊》2014年第2期。
祖胤蛟:《读<宋明理学概述>札记》,《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7期。
《“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期。
《朱熹大辞典》,《学术界》2014年第8期。
《朱熹论知行》,《领导文萃》2014年第11期。
2014年台湾地区朱子学研究相关资料
郭雨颖
专书
[1]胡春依:《朱熹、袁甫与黎立武的四书诠释及其比较》,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
[2]李蕙如:《许衡对朱子学的传承与发展》,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
[3]佐野公治著,庄兵、张文朝译,林庆彰校订:《四书学史的研究》,台北:万卷楼,2014年。期刊论文(含中译)
[1]蔡家和:《书评:蔡龙九<《朱子晚年定论》与朱陆异同>》,《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5期(2014年),第109—114页。
[2]蔡家和:《朱子与阳明的孟学诠释差异之比较》,《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5期(2014年),第19—45页。
[3]蔡龙九:《朱熹与王阳明论“知行”之对比及其可融通处》,《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5期(2014年),第77—108页。
[4]蔡振丰:《丁茶山的政治论——与朱子学、徂徕学的比较观点》,《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11卷第2期(2014年),第183—207页。
[5]陈逢源:《从五贤信仰到道统系谱——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圣门传道脉络之历史考察》,《东华汉学》第19期(2014年),第121—155页。
[6]陈亦伶:《从“四书五经”到“四书三经”——对韩国经学研究的影响与展望》,《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24卷第1期(2014年),第55—72页。
[7]邓秀梅:《唐君毅“生之理”义之探析——唐先生综释二程学、朱子学方法之探源》,《鹅湖学志》第52期(2014年),第31—79页。
[8]冯兵:《情感性·宗教性·实践性——朱子礼学观的三重维度》,《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12期(2014年),第139—152页。
[9]傅锡洪:《“两样鬼神”何以“不是二事”探微——有关儒家天人合一之学之建构与解构的一项考察》,《宗教哲学》第68期(2014年),第171—188页。
[10]高在旭:《导论:人物性同异论争在韩国儒学史上的意义——人物性同异论之发生、展开及意义》,《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8期(2014年),第3—21页。
[11]胡元玲:《朱熹对宋王朝南渡变局的省思》,《书目季刊》第48卷第2期(2014年),第59—77页。
[12]黄俊杰:《中国历史写作中的史论:史学与哲学会通的平台》,《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11卷第2期(2014年),第25—51页。
[13]黄宽重:《师承与转益:以孙应时<烛湖集>中的陆门学友为中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5本第1分(2014年),第105—166页。
[14]黄丽娟:《<论语>:“志于道”的意义发微》,《当代儒学研究》第16期(2014年),第207—230页。
[15]黄信二:《从朱子与阳明论蒯聩与卫辄比较朱王之“礼”论》,《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5期(2014年),第47—76页。
[16]黄忠慎:《吕祖谦、严粲<诗经>学之比较研究》,《东吴中文学报》第27期(2014年),第73—100页。
[17]姜龙翔:《论朱子诠释<国风>怨刺诗之教化意涵》,《台中教育大学学报:人文艺术类》第28卷第1期(2014年),第1—22页。
[18]姜真硕:《栗谷哲学与人物性同异论之成立》,《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8期(2014年),第23—40页。
[19]姜智恩:《东亚学术史观的殖民扭曲与重塑——以韩国“朝鲜儒学创见模式”的经学论述为核心》,《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44期(2014年),第173—211页。
[20]金哲运:《农岩金昌协、三沟金昌翕“人性与物性同论”之研究》,《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8期(2014年),第41—61页。
[21]劳悦强:《<论语><先进>篇“屡空”辨》,《汉学研究》第32卷第2期(2014年),第265—291页。
[22]李演都:《湛轩洪大容的“人物均”论探究——朝鲜后期人物性同异论争的演变与其意义》,《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8期(2014年),第99—113页。
[23]廖美玉:《海外传衣钵——李穑<牧隐诗藁>的唐诗接受与物候感知》,《人文中国学报》第20期(2014年),第343—385页。
[24]林金源:《台湾社会应该仔细重读朱子家训》,《鹅湖月刊》第473期(2014年),第2页。
[25]林明熙:《韩元震哲学与人物性异论》,《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8期(2014年),第81—97页。
[26]林世荣:《读程颐<读论语孟子法>》,《鹅湖月刊》第474期(2014年),第4—16页。
[27]刘荣贤:《周濂溪学术与生命意象之原型》,《鹅湖》第471期(2014年),第1—13页。
[28]刘秀兰:《众星拱月的<程传>——论<程传>问世的效应与朱子(易)学以何独霸及对明清数学之影响》,《高雄师大国文学报》第20期(2014年),第137—177页。
[29]刘振维:《评介方彦寿<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止善》第16期(2014年),第165—178页。
[30]朴胜显:《巍岩李柬人物性同论与心性——致论之研究》,《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8期(2014年),第63—79页。
[31]施厚羽:《从<御纂朱子全书>看清代前期官方意识形态与士风的形塑》,《史绎》第38期(2014年),第19—58页。
[32]田浩著,张晓宇译:《郝经对(五经)、<中庸>和道统的反思》,《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24卷第1期(2014年),第73—94页。
[33]涂美云:《从“禁锢”到“一尊”——看朱学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东吴中文学报》第27期(2014年),第101—143页。
[34]王雪卿:《朱子工夫论中的静坐》,《鹅湖》第39卷第10期(2014年),第1—13页。
[35]吴伟明:《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李氏朝鲜之学术思想及其<易>学析论》,《中国学术年刊》第36期(2014年),第1—18页。
[36]吾妻重二著,傅锡洪译:《朱子学——巨大的知识体系》,《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讯》第9卷第3期(2014年),第15—22页。
[37]许朝阳:《挂搭与相衮:朱子的理气型态及其对“恶”的处理》,《东华汉学》第19期(2014年),第157—194页。
[38]杨祖汉:《从朱子思想看道德教育》,《揭谛》第26期(2014年),第1—25页。
[39]杨祖汉:《韩儒郑三峰的辟佛论》,《师大学报:语言与文学类》第59卷第1期(2014年),第43—62页。
[40]曾春海:《罗光对朱熹、王阳明心论之诠释》,《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5期(2014年),第3—17页。
[41]曾春海:《唐君毅论朱熹与王阳明互补之成德工夫》,《哲学与文化》第41卷第2期(2014年),第33—47页。
[42]张文朝:《渡边蒙庵<诗传恶石>对朱熹<诗集传>之批判——兼论其对古文辞学派<诗经>观之继承》,《汉学研究》第32卷第1期(2014年),第173—208页。
[43]周恩荣:《从哲学的解释到思想史与哲学相结合的解释——牟宗三与刘述先二先生关于朱子哲学研究之比较》,《鹅湖》第40卷第1期(2014年),第16—30页。
[44]朱杰人:《<朱子家训>的普世意义》,《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讯》第9卷第3期(2014年),第23—40页。专书论文
[1]黄俊杰:《儒家历史解释的理论基础:朱子对中国历史的解释》,收入氏著:《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第183—220页。
[2]黄俊杰:《儒家历史叙述的特质:朱子历史叙述中的圣王典范》,收入氏著:《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第159—181页。
[3]金永植:《界定并延伸儒学之界限——朱熹论科学与超自然主题》,收入氏著:《科学与东亚儒家传统》(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
[4]金永植:《朱熹“格物”与“致知”方法论中的“类推”》,收入氏著:《科学与东亚儒家传统》(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
[5]杨儒宾:《理学论述的“自然”概念》,收入氏编,赖锡三等著:《自然概念史论》(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第183—209页。
[6]张亨:《朱子的志业——建立道统意义之探讨》,收入氏著:《思文论集——儒道思想的现代诠释》(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第223—274页。
学位论文
(一)硕士学位论文
[1]蔡式媚:《王船山的人文观——以<读四书大全说>为核心的开展》,台中:东海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2]陈俊谕:《“朝鲜朱子”退溪李滉易学研究》,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3]郭哲骅:《陈天祥<四书辨疑>思想研究》,台北: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4]李进益:《黄震理学思想研究》,高雄: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5]李欣洁:《从武夷桌歌看朱熹外王之生命情怀》,新北:华梵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6]刘俊甫:《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的人性论》,新北:台北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7]刘欣韦:《治道合一的危机:吕留良<四书讲义>对清初儒学的冲击》,台北: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8]王槐平:《朱熹与陆九渊之书院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新北:华梵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9]翁菁苓:《从韩剧<家门的荣光>看朱子婚丧礼俗的生命礼仪》,新北:华梵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10]吴政龙:《马端临<文献通考>的历史编纂与历史思想》,新竹:“清华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11]许裕农:《钱穆先生理学思想之转变——由阳明转向朱子》,台中: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二)博士学位论文
[1]赖柯助:《朱子道德哲学重定位:如何回答“道德规范性”问题?》,桃园:“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2]魏中一:《明丘濬<大学衍义补>思想体系研究》,台南: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3]伍纯娴:《明代<诗经>专著与<诗传大全>关系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4]许玉敏:《朱熹及北山三子<大学>诠释研究》,桃园:“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会议论文
[1]安秉杰:《朝鲜时代道学的政治思想——赵光祖(A.D.1482—1519)的至治理念与其影响》,发表于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中心主办,“2014年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家伦常:政道与治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2014年9月26—27日。
[2]安载晧:《由郑道传批判佛教的观点论其理学思想》,发表于“2014年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家伦常:政道与治道”国际学术研讨会。
[3]蔡家和:《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心物关系》,发表于东海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哲学中的心与自然”国际学术研讨会,台中:东海大学哲学系,2014年4月25—26日。
[4]蔡家和:《朱子的孟子学之诠释特色》,发表于“中央大学”中文系、“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主办“宋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桃园:“中央大学”文学院,2014年10月30—31日。
[5]蔡家和:《朱子诠释(论语)的特色》,发表于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南:成功大学文学院,2014年11月21日。
[6]车行健:《论朱熹<诗集传>中的情境解经——以<王风>(扬之水)为例》,发表于“宋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
[7]沉娟:《再论朱陈之辩——从《中庸》“道不可须臾离也”的阐释出发》,发表于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台湾朱子研究协会、台湾中文学会、中华朱子学会主办,“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2014年3月14—15日。
[8]陈林:《“诚意最要”——朱熹晚年订定<大学>“诚意”章的心路历程及义理探析》,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9]陈文祥:《洞察与豁然贯通:郎尼根与朱熹论认知之心及其本性》,发表于“中国哲学中的心与自然”国际学术研讨会。
[10]陈晓杰:《“同民之好恶”与“化民成俗”——伊藤仁斋与朱子学的政治理念之比较》,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1]董灏智:《朱子学与伊藤仁斋的古学关联》,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2]杜保瑞:《对牟宗三谈朱熹理气论的方法论反思》,发表于“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13]方旭东:《朱子太极思想发微》,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4]方彦寿:《闽台书院刻书的传承和发展》,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5]傅锡洪:《“两样鬼神”何以“不是二事”探微——有关儒家天人合一之学之建构与解构的一项考察》,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6]高玮谦:《朱子思想体系的根本问题——从王阳明心学观点而来的批判与反省》,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7]郭芳如:《从卜筮论朱熹理神论疑义——以(周易本义)为中心》,发表于“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办,“‘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后、博士候选人暨访问学员研究成果发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4年6月9—10日。
[18]韩振华:《儒学与启蒙思想之关系再议——以朱熹哲学为中心》,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9]胡健财:《朱熹的山水诗及其悟道情怀》,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20]黄柏翰:《朱子理学工夫论研究的现代意义》,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21]黄崇修:《朱子人心道心说之身体诠释——以朱丹溪对<太极图>的思维重构谈起》,发表于“中国哲学中的心与自然”国际学术研讨会。
[22]黄俊杰:《石介与浅见綗斋的中国论述及其理论基础》,发表于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主办“2014东亚视域中的中国/中华意识研讨会”,台北: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2014年7月25—26日。
[23]江俊亿:《刘蕺山对朱子的理解——以<圣学宗要>为中心的考察》,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24]姜真硕:《韩国儒者李栗谷的政治思想》,发表于“2014年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家伦常:政道与治道”国际学术研讨会。
[25]赖柯助:《“心理为二”的现代诠释及朱子的回应:“先天道德之知”是“格致工夫”的起点》,发表于“宋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
[26]李秋莎:《朱子释“不诚无物”的天人之际》,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27]李唯嘉:《朱子“气强理弱”的问题与蕺山哲学的对治》,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28]林保全:《中井履轩<周易逢原>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批判与修正》,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29]林碧玲:《朱熹<大学章句>与孔颖达<大学正义>的诠释比较——以始教工夫为中心》,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30]林月惠:《太极与万物一体:利玛窦对宋明理学的诠释与批判》,发表于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东亚哲学的终极真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4年9月4日。
[31]齐婉先:《朱、陆对“仁”的诠释》,发表于“宋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
[32]史甄陶:《论朱熹(斋居感兴二十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33]史甄陶:《兴于<诗>——论朱熹读<诗经>之法》,发表于“宋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
[34]藤井伦明:《“正统”与“忠义”——暗斋学派大义名分论初探》,发表于“2014年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家伦常:政道与治道”国际学术研讨会。
[35]藤井伦明:《山崎暗斋学派的“中华意识”探析》,发表于“2014东亚视域中的中国/中华意识研讨会”。
[36]王雪卿:《读书如何成为一种工夫——朱子读书法的工夫论研究》,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37]王治伟:《朱熹对“养气”诠释的知识论意义——信念的视角》,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38]萧伟光:《理气与政——朱子理气学说新探》,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学术研讨会。
[39]谢晓东:《朱熹的<文集>与<语类>中几则重要材料年代新考》,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40]许玉敏:《从精气魂魄探讨朱子心的观念》,发表于“宋明清儒学的类型与流变”学术研讨会。
[41]姚彦泣:《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名家论赞析评——以卷二至卷十六为例》,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42]张捷:《四书与与中江藤树的士道论》,发表于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主办,“2014东亚视野中的日本武士道之转型与分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2014年11月13日。
[43]张琴:《论朱熹与张栻“格物致知”诠释思想的差异》,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44]张锦枝:《朱熹诚意论及其对明中晚期主意学者的影响》,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45]郑淑娟:《马一浮释“敬”新论——兼谈其对朱子“居敬”说之承袭与开展》,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46]朱人求:《东亚朱子学研究的新课题》,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47]祝平次:《意象塑造与传统继承:朱熹之死与道学的发展》,发表于“儒家思想与儒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演讲
[1]Stephen Angle:Nature(性)as GroundofEthics:ZongmiVersus Zhu Xi发表于东海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哲学中的心与自然”国际学术研讨会,台中:东海大学哲学系,2014年4月25—26日。
[2]黄勇:Zhu Xi's MetaphysicsofHumanNature:Explanatory,Not Foundational,发表于“中国哲学中的心与自然”国际学术研讨会。
[3]姜智恩:《东亚学术史观的殖民扭曲与重塑——以韩国“朝鲜儒学创见模式”的经学论述为核心》,发表于政治大学人文中心之“史学脉络下的中国史书写:以唐宋变革议题为中心”计划专题演讲,台北:政治大学人文中心,2014年11月15日。
[4]李威熊:《天伦、物伦与人伦——谈朱子的自然生态伦理》,发表于明道大学主办,“2014唐宋生态文学”学术研讨会,彰化:明道大学中国文学系、国学研究所,2014年5月30日。
[5]史甄陶:《论明代程资<朱程问答>的编纂与影响》,发表于“中央大学”历史所103学年度学术演讲,桃园:“中央大学”历史所,2014年6月4日。
[6]田浩(Hoyt Tillman):《略论朱子学研究》,发表于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102学年度专题演讲,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2014年3月10日。
[7]田浩:《美国人论孟子》,发表于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102学年度专题演讲,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2014年3月11日。
[8]田浩:《走向普世价值?朱子家训之个案研究》,发表于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等主办,“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2014年3月14—15日。
[9]童长义:《<正名论>与<正名篇>:日本近世两篇正名思想文献》,发表于政治大学人文中心之“史学脉络下的中国史书写:以唐宋变革议题为中心”计划103年第二次工作坊,台北:政治大学人文中心,2014年9月27日。
[10]吾妻重二:《朱子学——巨大的知识体系》,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1]杨儒宾:《原物理学》,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2]钟彩钧:《陆世仪的应用儒学》,发表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办,“名家讲座”,高雄:中山大学中文系,2014年4月9日。
[13]朱杰人:《<朱子家训>的普世意义》,发表于“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单位: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
2014年韩国朱子学研究资料汇编
〔韩〕姜真硕
一、韩国朱子学的论文资料
[1]정一은해,《주자의수양론의불교적해석》,《철학사상》52권,2014.
(ChengEn-Haez:《关于朱子修养论的佛教的解释》,《哲学思想》52卷,2014年。)
[2]이상돈,《주자공부론의主靜의위상》,《퇴계학보》126권,2014.
(LeeSang-don:《在朱子工夫论中的主静之定位》,《退溪学报》126卷,2014年。)
[3]강지은,《주자언론동이고(朱子言論同異,攵)를통해본17세기조선유학사의새로운이해(AewUnderstandingofthe17thCenturyJoseonConfucianismwith朱子言論同異玫)>,《퇴계학보》135권,2014.
(Kangji-Eun:《从朱子言论同异考看17世纪朝鲜儒学史》,《退溪学报》135卷,2014年。)
[4]김풍기,《고산구곡가(高山九曲歌)에나타난이상향(理想鄕)의의미(意味)-주자(朱子)의무이도가武夷權歌)와의비교를중심으로(TheSenseofUtopianisminGosangugok-ga)》,《율곡사상연구》29권,2014.
(KimPung-gi:《高山九曲歌所蕴含的理想乡之意义---与朱子的武夷權歌比较研究》,《栗谷思想研究》29卷,2014年。)
[5]김도일,《주자(朱子)의『대학(大學)』해석에있어서의실천의문제-왜지어지선(止於至善)은독립된강령인가?(WhydoesZhuxi(朱熹)regardzhiyuzhishan(止於至善)asthethirddoctrineintheGreatlearning(大學)?)》,《퇴계학보》136권,2014.
(KimDo-il:《在朱子对〈大学〉的解释中的实践问题——“止于至善”为何是独立的纲领?><《退溪学报》136卷,2014年。)
[6]홍성민,《주자(朱子)의윤리학에서차등적배려의정당성》,《중국학논총》43권,2014.
(HongSung-Min:《在朱子的伦理学中的差等的对待的正当性》,《中国学论丛》43卷,2014年。)
[7]이영호,《조선(朝鮮)의주자문집(朱子文集)주석서(註釋書)와그의미(ACommentaryBookontheZhuXi'sCollectedWorksinJoseonDynastyanditsMeaning)》,《대동문화연구》88권,2014.
(LeeYoung-Ho:《朝鲜的朱子文集的注释书及其意义》,《大同文化研究》88卷,2014年。)
[8]권오영,《조선주자학(朱子學)의이학적(理學的)담론과특성》,《조선시대사학보》69권,2014.
(KwonOh-young:《朝鲜朱子学的理学话语与其特色》,《朝鲜时代史学报》69卷,2014年。)
[9]김영수,《일본주자학도입기유학자의문제의식(1)-후지와라세이카(藤原惺窩)의사상을중심으로-(TheNewConfucian'sProblematicsandTimeSpiritinTokugawaEraofJapan)》,《인문연구》72권,2014.
(KimYoung-soo:《在日本朱子学引进时期中的儒者之问题意识——想为主》,《人文研究》72卷,2014年。)
[10]윤용남,《주자(朱子)경설(敬說)의체계적(體系的)이해(理解)》,《윤리교육연구》35권,2014.
(YunYong-Nan:《朱子敬说体系之理解》,《伦理教育研究》35卷,2014年。)
[11]임옥균,《주자(朱子),오규소라이(荻生徂彼),정약용(丁若鑼)의『논어(論語)J해석(解釋)의차이(差異)(1)-공야장(公冶長)을중심(中心)으로-(ZhuXi,Sorai,Dasan'sInterpretationsofTheAnalects(1))》,《동양철학연구》78권,2014.
(LimOk-kyun:《朱子、荻生徂徳、丁若镭在〈论语〉解释上的不同——〈公冶长〉为主》,《东洋哲学研究》78卷,2014年。)
[12]许家星,《朱子早年的學術總結與“門戶淸理”——〈中庸解〉爲中心(Zhuzi'sEarlyYearsAcademicSummaryanduSchoolClean-ConcentratedonZhangWu-gou'sDoctrineoftheMeanAnnotetion)》,《율곡사상연구》29권,2014.
(XuJia-Xmg:《朱子早年的学术总结与“门户清理”——〈中庸解〉为中心》,《栗谷思想研究》29卷,2014年。)
[13]전현희,《퇴계와율곡의인심도심설-주자심론의한국적전개)》,《한국철학논집》41권,2014.
(CheonHyun-hee:《退溪与栗谷的人心道心说——朱子心论在韩国的展开》,《韩国哲学论集》41卷,2014年。)
[14]김언종,《정다산(丁茶山)의주자(朱子)『논어집주(論語集注)』비판(批判」)(7)(Tasan(茶)'sargumentsagainstZhuXi'sCollectedAnnotationsontheAnalects(論語集注))》,《한자한문교육》33권,2014.
(KimEon-jong:《丁茶山对朱子〈论语集注〉的批判(第七)》,《汉字汉文教育》33卷,2014年。)
[15]부지훈,《장재(張載)의“대심(大心)”공부론과주자(朱子)의비판-격물치지(格物致知)와연관하여》,《동양철학연구》78권,2014.
(BooJi-boon:《张载的大心工夫论与朱子的批判----------《东洋哲学研究》78卷,2014年。)
[16]진예숙,《孔子의시경관(詩經觀)과그후대(後代)의반향(反響)-특히주자와그후학(後學)들을중심으로-(ConfuciusSigyungkwan(詩經觀)andthereflectionofnextgeneration-EspeciallyfocusingonZhuXi(朱子)andhisjuniorscholars(後學)-)》,《한문학논집》39권,2014.
(JinYe-suk:《孔子诗经观与其后学的反响一以朱子与其后学为主》,《汉文学论集》39卷,2014年。)
[17]성현창,《주희철학에있어서의公共의의미》,《철학논총》75권,2014.
(SungHyun-Chang:《朱熹哲学的公共意义》,《哲学论丛》75卷,2014年。)
[18]황금중,《주희(朱熹)와듀이(J.Dewey)의만남:한국교육철학의과거와"현재”의대화》,《한국교육사학》36(2)권,2014.
(HwangKeum-joong:《朱熹与J.Dewey的相逢:韩国教育哲学的过去与现在的对话》,《韩国教育史学》36卷,2014年。)
[19]송일기,《永藥內府刻本〈四書大全〉의朝鮮傳來와流布》,《한국문헌정보학회지》48권1호,2014.
(SongIl-Gi:《永乐内府刻本〈四书大全〉的朝鲜传来与流布》,《韩国文献情报学会志》48卷,2014年。)
[20]민형회,《『사서장구집주(四書章句集注)』와사대부사회의변화(SishuzhangjujizhuandtheTransfonnationoftheLiteratiSociety)》,《역사학연구》53권,2014.
(MinByoung-hee:《〈四书章句集注〉与士大夫社会的变化》,《历史学研究》53卷,2014年。)
[21]신춘호,《德治의목적과난점ー朱熹와陳亮의王覇論爭에관한고찰》,《한국도덕교육학회》연차학술대회,2014.
(ShmChun-Ho:《德治的目的和难点——关于朱熹与陈亮的王霸论争的考察》,《韩国道德教育学会》年次学术大会,2014年。)
二、韩国儒学、退溪学、茶山学的论文资料
[1]김종석,《금계(錦溪)황준량(黃俊良)의사상과퇴계학(退溪學)계승양상》,《퇴계학보》136권,2014.
(KimJong-seok:《锦溪黄俊良的思想与退溪学的传承》,《退溪学报》136卷,2014年。)
[2]김백희,《조선전기유학의윤리적주체성형성과변형-정도전과이황을亏심으로-(OnEthicalIdentityofNeo-ConfucianisminEarlyJoseonDynastyTwoCase:ChongDojeonandYiHwang)》,《동서철학연구》74권,2014.
(KimBaeg-hee!《朝鲜前期儒学的伦理主体性的形成与变换——为主》,《东西哲学研究》74卷,2014年。)
[3]이정환,《퇴계(退溪)「천명도설(天命圖說)」과천명도(天命圖)에대한철학적,도상적재검토(APhilosophicalandDiagrammaticalReexaminationofT*oegye,s
"ExplanationoftheDiagramofHeavenlyMandate'*andDiagramofHeavenlyMandate")》,《퇴계학보》135권,2014.
(LeeJung-hwan:《关于退溪的天命图说与天命图的哲学和图上的再检讨》,《退溪学报》135卷,2014年。)
[4]전병욱,《퇴계(退溪)와율곡(栗谷)의심통성정설(心統性情說)》,《율곡사상연구》29권,2014.
(ChunByung-Uk:《退溪与栗谷的心统性情说》,《栗谷思想研究》29卷,2014年。)
[5]정상봉,《다산의인간관과효(孝),저](弟),자(慈)의실천》,《한국철학논집》43권,2014.
(JeongSang-bong:《茶山的人们观与孝悌慈的实践》,《韩国哲学论集》43卷,2014年。)
[6]이상하,《퇴계(退溪)남명(南冥)의시와대조적인학문성향》,《영남학》26권,2014.
(LeeSang-ha:《退溪和南冥的诗与对立的学问倾向》,《领南学》26卷,2014年。)
[7]김우형,《김창협의지각론과퇴율절충론의관계에대한일고찰-지각(知覺)과지(智)의분리에따른도덕심리학적견해-(KoreanPhilosophy:AStudyofRelationshipbetweentheKimChanghyup'sTheoryofJigak(矢口覺)andHisCompromiseonYiHwangandYiI)>,《한국철학논집》40권,2014.
(KimWoo-hyung:《金昌协的知觉论与退栗折中论的研究一知觉与智的分离所产生的道德心理学的见解》,《韩国哲学论集》4()卷,2014年。)
[8]김언종,《정다산의주자〈논어집주〉비판(7)》,《한자한문교육》33권,2014.
(KimEn-zhong:《丁茶山对朱子〈论语集注〉的批判(七)》,《汉字汉文教育》33卷,2014年。)
(作者单位: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2013—2014年韩国栗谷学研究资料汇编
赵甜甜
一、学术专著
[1]이광호,《퇴계와율곡생각을다투다》,홍익출판사,2013.
(李光虎:《论争退溪与栗谷之观点》,弘益出版社,2013年。)
[2]정항교,《栗谷先生의詩文學》,이화문화,2014.
(郑亢教:《栗谷先生的诗文学》,梨花文化,2014年。)
[3]이동희,《유학이란무엇인가:공자맹자순자주자그리고퇴계율곡》,전통문화연구회출판부,2014.
(李东熙:《儒学是什么:孑い子ー、孟子、荀子和退溪、栗谷》,传统文化研究会出版部,2014年。)
[4]《율곡학과한국사상의심층연구:台巖黃義東敎授停年紀念論叢》,태암황의동교수정년기념논총간행위원회,책미래,2014.
(台岩黄义东教授退休纪念论丛:《栗谷学与韩国思想的深层研究:台岩黄义东教授退休纪念论丛》,书未来,2014年。)
[5]황의동,《栗谷에서島山으로》,충남대학교,2014.
(黄义东:《从栗谷到岛山》,忠南大学,2014年。)
[6]정항교,《율곡선생금강산답사기》,書藝文人畫,2014.
(郑亢教:《栗谷先生金刚山踏查记》,书艺文人画,2014年。)
[7]《선현들,사회복지를말하다:해월•다산•퇴계•율곡•원효•다석의사회복지사상》,이종일,이문,2014.
(李宗一:《圣贤们说社会福祉:海月、茶山、退溪、栗谷、元晓、多タ的社会福祉思想》,yimun,2014年。)
[8]강봉수,《동양도덕교육론》,제주대학교출판부,2014.
(姜奉秀:《东洋道德教育论》,济州大学出版部,2014年。)
[9]이이,《율구이이》,큰글,2013.
(李珥:《栗谷李珥》,kngl,2013年。)
[10]이이,역자김학주,《격몽요결:올바른공부의길잡이》,연암서가,2013.
(李珥著,金鹤珠译:《击蒙要诀:正确学习的引路人》,燕岩书家,2013年。)
[11]이이,역자한문희,《어린이격몽요결》,연암서가,2014.
(李珥著,hanmunhee译:《儿童击蒙要诀》,燕岩书家,2014年。)
[12]한영우,《율곡李珥평전:조선중기최고의경세가이자위대한스승》,서울:민음사,2013.
(韩永愚:《栗谷李珥评传:朝鲜中期最伟大的经世家与老师》,首尔:mmumsa,2013年。)
[13]한국방송공사,《학자의고향:조선시대학자들의리더십과역사기행》,서교,2013.
(韩国广播公社:《学者的故乡:朝鲜时代学者的领导カ和历史记行》,书教,2013年。)
[14]문석윤,《동양적마음의탄생:마음(心)을둘러싼동아시아철학의논쟁들》,글항아리,2013.
(文锡胤:《东方式心的诞生:围绕心进行的东亚哲学论争》,geulhangari,2013年。)
[15]《(南人과西人間의兩大論爭)朝鮮後期文廟從祀와禮訟》,술이,2013.
(许捲洙:《.(南人和西시W!两大论龟)朝鲜后期文庙从祀与.치]公》、定而ー・.2013年。)
[16]이이,《답성호원》,책세상,2013.
(李珥:《答成浩源》,bookworld,2013年。)
[17]기장주식,《삼현수간:율곡우계구봉의산촌편지》,한국고전번역원,2013.
(Jangjusik:《三贤手简:栗谷牛溪龟峰的山村信》,韩国古典翻译院,2013年。)
[18]조남호,《이황&이이:조선의정신을세우다》,김영사,2013.
(JoNamho:《李滉和李珥:支撑起朝鲜的精神》,KimYeongsa,2013年。)
[19]이이지음,김태완옮김,《율곡집:성리학의이상향을꿈꾸다》,한국고전번역원,2013.
(李珥著,金泰完译:《栗谷集:展望性理学之理想》,韩国古典翻译院,2013年。)
[20]이동인,《이율곡의『격몽요결』읽기》,세창미디어,2013.
(李东仁:《读李栗谷的〈击蒙要诀〉》,世昌传媒,2013年。)
[21]이이저,정후수역,《격몽요결》,올재,2013.
(李珥著,郑后洙译:《击蒙要诀》,oljae,2013年。)
[22]이이저,정재훈역,《동호문답:조선의군주론,왕도정치를말하다》,아ヲト넷,2014.
(李珥著,Jungjaehoon译:《东湖问答:话说朝鲜的君主论,王道政治》,akanet,2014年。)
[23]MicheleBorba,남혜경역,《양육솔루션:당신과이이에게매일매일벌어지는101가지양육문제완벽해결책맑은숲》,물푸레,2014.
(MicheleBorba著,Namhyekyeong译:《育儿解决方案:完美解决您与李珥每天遇到的1이个育儿问题之方案》,molpure,2014年。)
[24]황의동,《이율곡읽기》,세창미디어,2013.
(黄义东:《读李栗谷》,世昌传媒,2013年。)
二、学术论文
[1]김낙진,《17세기퇴계학파의율곡(栗谷)이이(李珥)와율곡학(栗谷學)인식》,율곡사상연구,Vol.28No.-,[2014].
(金洛进:《17世纪退溪学派的栗谷李珥和栗谷学认识》,《栗谷思想研究》第28卷,2014年。)
[2]이향준,《리(理),사물,사건一이이(李珥)의경우》,율곡연구원,2014.
(LeeHyangjoon:《理、事物、事件——李珥的看法》,《栗谷研究院》,2014年。)
[3]손흥철,《율곡(栗谷)리통기국논(理通氣局論)의内包와外延》,율곡연구원,2014.
(孙兴彻:《栗谷的理通气局的内包与外延》,《栗谷研究院》,2014年。)
[4]전병욱,《퇴계(退溪)와율곡(栗谷)의심통성정설(心統性情說)》,율곡연구원,2014.
(田炳旭:《退溪与栗谷的心统性情说》,《栗谷研究院》,2014年。)
[5]방욱동,《无思有覺、골凡體別一朝鮮儒者李珥的“未發”說》,율곡연구원,2014.
(FangXuDong:《无思有觉、骨凡体別——朝鲜儒者李珥的“未发”说》,《栗谷研究院》,2014年。)
[6]이천승,《18세기호락논변에끼친율곡학의영향-"이통기국설(理通氣局說)”을중심으로》,율곡연구원,2014.
(LeeCheonSung:《栗谷学对18世纪湖洛论辩的影响——“理通气局说”为中心》,《栗谷研究院》,2014年。)
[7]김영우,《율곡사상에대한다산의이해와비판적계승》,율곡연구원,2014.
(KimYoungWoo:《茶山对栗谷思想的理解与批判继承》,《栗谷研究院》,2014年。)
[8]김근호,《19세기심론(心論)의주재(主宰)문제로본율곡학의양상-임헌회,송병선,이항로,기정진등을중심으로》,율곡연구원,2014.
(KimGounHo:《从19世纪心论的主宰问题看栗谷学的样像——宋秉踏、李恒老、奇正镇等为中心》,《栗谷研究院》,2014年。)
[9]김세정,《율곡학을통해본인간과자연의소통과공생의해법》,율곡연구원,2014.
(KimSeaJeong:《通过栗谷学看人类与自然的沟通与共生之法》,《栗谷研究院》,2014年。)
[10]팽요광,《격물치지(格物致知)와성현경계(聖賢境界)-률곡(栗谷)의격물치지론(格物致知論)을중심으로》,율곡연구원,2014年.
(PengYaoGuang:《格物致知与圣贤境界——,《栗谷研究院》,2014年。)
[11]이상익,《율곡학파(栗谷學派)의"이심사심(以心使心)”에대한해석》,율곡연구원,2014.
(LeeSangIk:《栗谷学派对于“以心使心”的解释》,《栗谷研究院》,2014年。)
[12]황의동,《율곡철학에있어서"도덕”과"경제”의相涵性》,사회사상과문화,2014,DBPIA.
(黄义东:《栗谷哲学中的“道德”与“经济”相涵性》,《社会思想与文化》,
2014年,DBPIA。)
[13]고명신,《율곡이이의시인식과시세계의특징》,데이터베이스:KoreanStudiesInformationServiceSystem(KISS),Vol.31,2013.
(KoMyeongShin:《栗谷李珥的诗认识和诗世界的特征》,《KISS》第31辑,2013年。)
[14]나민구,《힐링의수사학》,KoreanjoumalofRhetoric.2014.8.
(罗敏球:《治愈修辞学》,{KoreanJournalofRhetoric),2014年8月。)
[15]박광희,《한국사상(韓國思想)철학(哲學):율곡인간관의미학적고찰》,한국사상과문화,Vol.72No.-,2014.
(ParkKwangHee:《韩国思想哲学:栗谷人类观的美学考察》,《韩国思想与文化》第72辑,2014年。)
[16]李貞效,《『聖學輯要』간행에관한硏究》,서지학연구,Vol.58No.-,[2014].
(Lee,Junghyo:《对〈圣学辑要〉刊行的研究》,《书志学研究》第58辑,2014年。)
[17]김현수,《17세기전반율곡학파예학(栗谷學派禮學)의쟁점(爭點)과경향(傾向)연구-『의례문해(疑禮問解)」,『의례문해속(疑禮問解
續)』을중심으로-》,한국철학논집,Vol.41No.-,[2014].
(HyunsooKun:《对17世纪初栗谷学派礼学论争的焦点和倾向研究——〈疑礼问解〉〈疑礼问解续〉为中心》,《韩国哲学论集》第41辑,2014年。)
[18]김춘식,《율곡의인재등용론》,韓國行政史學誌,Vol.34No.-,[2014])[KCI등재].
(ChoonShikKim:《栗谷的人才登用论》,《韩国行政史学志》第34辑,2014年。)
[19]김익수,《한국사상(韓國思想)(철학(哲學)):율곡(栗谷)의인성교육론(人性敎育論)(1)-주로격몽요결(擊蒙要訣)을중심으로》,韓國思想과文化,Vol.73No.-,[2014].
(KimIkSoo!《栗谷的人性教育论(1)——〈击蒙要诀〉为中心》,《韩国思想与文化》第73辑,2014年。)
[20]유성선,《中國의栗谷學硏究現況및成果硏究》,한중인문학연구,Vol.42No.-,[2014].
(俞成善:《中国的栗谷学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韩中人文学研究》第42辑,2014年。)
[21]이동인,《『격몽요결』을통해본율곡의사상과생애》,사회사상과문화,
Vol.29No.-,[2014].
(YiDongin:《通过〈击蒙要诀〉看栗谷的思想与一生》,《韩国思想与文化》第29辑,2014年。)
[22]조성환,《“실천학”으로서의“실학”개념:율곡개혁론의철학적기초》,철학논집,V&33N。.-,[2013].
(曹成焕:《哲学意义的“实学”概念:栗谷改革论的哲学基础》,《哲学论集》第33辑,2013年。)
[23]김학재《『순언』에드러난율곡의『노자』해석의지평ー『대학』을통한『노자』이해ー『순언』에드러난율곡의『노자』해석의지평ー『대학』을통한『노자』이해ー》,철학연구,Vol.48No.-,[2013].
(KimHakZe:《对〈醇言〉中出现的栗谷〈老子〉解释的比评——通过〈大学〉对〈老子〉的理解》,《哲学研究》第48辑,2013年。)
[24]장숙필,《호락논쟁이전율곡학파의미발론과인물성동이론》,栗谷思想研究,pp.37-69,2013.
(JangSookPil:《湖洛论争以前栗谷学派的未发论与人物性同异论》,《栗谷思想研究》,第37—69页,2013年。)
[25]鄭然守(Jung,Yeon-Soo),《血氣와心氣에관한栗谷學派氣質變化論硏究》,유교사상문화연구,pp.415-440,2014.
(郑然守:《栗谷学派关于血气与心气的气质变化论研究》,《儒教思想文化研究》,第415—44。页,2014年。)
[26]강진석(JmSeokKang,)《Wf需者李W教!改治,麟》,中BW,PP-465-479,2014.
(KangJinSeok:《朝鲜儒者李栗谷的政治思想》,《中国学报》,第465—479页,2014年。)
[27]宣炳三,《退溪의四七論에대한栗谷의비판은정당한가?》,유교사상문화연구,pp.187-216,2014.
(宣炳三:《关于李栗谷对李退溪四端七情论评价的正当性研究》,《儒教思想文化研究》,第187—216页,2014年。)
[28]강정인(KANGJungIn),《율곡이이의정치人!상에나타난대동(大同)•소강(小康)•소강(少康):시론적개념》,한국정치학회보,PP-5-29,201〇.
(KANGJungIn:《栗谷李珥的政治思想中出现的大同、小康、少康:试论概念》,《韩国政治学会报》,第5—29页,2010年。)
[29]전성건,《17-18세기퇴계학파의율곡학파에대한대응의식과사상사적지평-성호와대산의사단칠정론을중심으로》,泰東古典硏究,Vol.33No.-,[2014].
(金圣健:《17—18世纪退溪学派对栗谷学派的对应意识与其思想史的比评——湖和大山的四端七情论为中心》,《泰东古典研究》第33辑,2014年。)
[30]做主,《匹端七情論爭으로부터心卽理로-사단칠정논쟁에대한耗・壷少•寒洲의결론》,퇴계학논집,Vol.15No.-,[2014].
(金基柱:《从四端七情论争到心即理——华西、芦沙、寒洲对四端七情论争的结论》,《退溪学论集》第15辑,2014年。)
[31]황병기,《여헌장현광의도맥道脈과퇴계학전승의문제연구》,국학연구,Vol.23No.-,[2013].
(黄晒起:《旅轩张显光的道脉和退溪学传承的问题研究》,《国学研究》第23辑,2013年。)
[32]김경호,《호락논변이후,율곡학파미발론의철학적문제의식-리기동실과심성일치를중심으로》,율곡사상연구,Vol.26No.-,[2013].
(KimKyungHo:《湖洛论争以后,栗谷学派对未发问题的哲学性认识——气同实和心性一致为中心》,《栗谷思想研究》第26辑,2013年。)
[33]김경호,《율곡학파의심시기와철학적문제의식》,율곡사상연구,vol.27No.-,[2013].
(KimKyungHo:《栗谷学派的心是气和其哲学性的问题意识》,《栗谷思想研究》第27辑,2013年。)
[34]윤연석,《율곡학의관점에서본호락논쟁의쟁점과낙론의성격-미발론과인물성론을중심으로》,율곡사상연구,Vol.26No.-,[2013].
(YooYonSeok:《从栗谷学的观点来看湖洛论争的焦点和洛论的性格---
未发论和人物性同异论为中心》,《栗谷思想研究》第26辑,2013年。)
[35]蔡家和,《田艮齋의朱子와栗谷理學에대한계승과발전》,간재학논총,Vol.15No.-,[2013].
(蔡家和:《田艮斋对朱子与栗谷理学的承继》,《艮斋学论丛》第!5辑,2013年。)
[36]김승영,《율곡학파의"리발”이해에나타난방법과특징-이이직계계열을중심으로》,동서철학연구,Vol.71No.-,[2014].
(KimSeungYoung:《ThemethodandfeaturesofunderstandingYulgokschool's"Libal(理發)”—withYulgokdirectline),《东西哲学研究》第기辑,2014年。)
[37]주광호,《주자학적구조에서본栗谷易學의특징》,동양철학,Vol.40No.-,[2014].
(朱光镐:《朱子学结构中看的栗谷易学的特色》,《东洋哲学》第40辑,2014年。)
[38]이선경,《『주역』의변통론과율곡의개혁사상》,사회사상과문화,Vol.29No.-,[2014].
(YiSuhnGyohng:《TheTheoryofContrivanceinI—ChingandYulgok'sthoughtsonReform),《社会思想和文化》第29辑,2014年。)
[39]이영スト,《명재윤증의율곡성리학의수용과변전(變轉)》,한국철학논집,Vol.42No.-,[2014].
(LeeYoungJa:《明斋尹拯对栗谷性理学的吸收和转变》,《韩国哲学论集》第42辑,2014年。)
[40]정원교,《환경문제에대한율곡철학의도덕론적접근》,한국철학논집,Vol.43No.-,[2014].
(WeonGyoJeong:《AMoralApproachofYulgokPhilosophyonEnvironmentalIssue),《韩国哲学论集》第43辑,2014年。)
[41]김태년《“正典”만들기의한사례,『栗谷別集』의편찬과그에대한비판들》民族文化,Vol.43No.-,[2014].
(Kim,Tae-neon:《ACaseofmaking"Canon—CompilationoftheSupplementaryWorkofYulgokanditsCriticsー》,《民族文化》第43辑,2014年〇)
[42]전현희,《퇴계와율곡의인심도심설-주자심론의한국적전개ー》,한국철학논집,Vol.41No.-,[2014].
(HyunheeCheon:《ToegyeandYulgok'sTheoryofHumanMind,MoralMind—TheKoreanDevelopmentofChutzu'sTheoryofMind),《韩国哲学论集》第41辑,2014年〇)
[43]유승무,박수호,신종화,이민정,《율곡의마음공부와합심주의문화》,사회사상과문화,Vol.29No.-,[2014].
(RYUSeung-Moo、PARKSu-Ho、SHINJong-Hwa、LEEMin-Jeong:《TheCultivativeStudyofHeartandtheCultureofConheartism:FocusedonYul—Gok'sOntheSecretofExpellingIgnorance(Gyeogmongyogeol)》,《社会思想和文化》第29辑,2014年。)
[44]김경호,《심학(心學)과실학(實學)의재검토:율곡학파의심학과실학-경계적사유와실천의갈림길에서ー》,한국실학연구,Vol.28No.-,[201가].
(KyungHoKim:《Yulgok'sstudyofmindandSilhak-Acrossroadbetweenboundarythoughtandpractice—),《韩国实学研究》第28辑,2014年。)
[45]이근호,《조선시대성리학학파의지역성과문화권:三南지역을중심으로》,한국학논총,Vol.41No.-,[2014].
(李根浩:《朝鲜时代性理学学派的区域性和文化圈:以三南地区为中心》,《韩国学论丛》第41辑,2014年。)
[46]김우형,《우계성혼의퇴율절충론의철학적함의-리기일발설(理氣ー•發說)의존재론적해석》,イ^け究,Vol.31No.-,[2014].
(WooHyungKiin:CPhilosophicalImplicationofSeongHon'sCompromisingThoughtbetweenToegyeandYulgok:AnOntologicalInterpretationoftheUnifiedManifestationTheoryofLiandChi》,《儒学研究》第31辑,2014年。)
[47]박종천,《일상의성화(聖化)를위한유교적의례화-율곡이이의예학적구상ー》,儒學硏究,Vol.31No[2014].
(JongChunPark:《YiisRiutualizationProjectforSanctificationofEverydayLife》,《儒学研究》第31辑,2014年。)
[48]李紅軍,《朱熹와의聯關속에서본栗谷修養論의特徵》,퇴계학논집,Vol.14No-,[2014].
(李红军:《TheCharacteristicsofYulgok*s(栗谷)TheoryofSelf-cultivation(<修养论)ResearchedinitsRelationshipwithZhuxi(朱熹)》,《退溪学论集》第14辑,2014年。)
[49]오항녕,《문치주의와대칭적경세론에서본《경연일기(經筵曰記)》,율곡사상연구,Vol.28No-,[2014].
(HangNyeongOh:《AStudyohtheDiaryofRoyalLecture-thePerspectiveofthe
LiteratiandtheSymmetryofGovernance-),《栗谷思想研究》第28辑,2014年。)
[50]최재목,《연구논문:“어둠(蒙)”에서“빛(光)”으로의기획-격몽요결(擊蒙要訣)』의「혁구습(革舊習)」장(章),「지신(持身)」장(章)을중심으로ー》儒學硏究,Vol.31No.-,[2014].
(JaeMokChoi:《ADesignof"FromtheDarknesstoTheLight"—FocusonTheChaptersHyukguseupandJisinofYulgokYiTsGyeokmongyogyeol-》,《儒学研究》第31辑,2014年。)
[51]이승종,《추측과논박주희,율곡,이상익교수》,大同哲學,Vol.66No.-,2014.
(Seung-ChongLEE:《ConjecturesandRefutations:ChuHsi,Yulgok,andProfessorLeeSangik》,《大同哲学》第66辑,2014年。)
[52]鄭然守,《血氣와心氣에관한栗谷學派氣質變化論硏究》유교사상문화연구,Vol.58No.-,[2014].
(Jung,Yeon-Soo:《AStudyofthe"ChangingGijilTheory(气质变化论)"Regardingto"Hyeolgi(血气)"and"Simgi(心气)"-ReferringtoYulgok(栗谷),〇eam(巍巖),Namdang(南塘)》,《儒家思想文化研究》第58辑,2014年。)
[53]박경호,《栗谷修養工夫의21C餘暇文化摸索》,한중인문학회국제학술대회,Vol.2014No.l,[2014].
(KyungHoPark:《栗谷的修养功夫在21世纪闲暇文化的探索》,《韩中人文学会国际学术大会》,2014年。)
[54]진윤수,《〈율곡전서〉에나타난유람에관한연구》,체육사학회ス],Vol.19No.2,2014.
(YoonSooJin:《AStudyonYulGok'sSightseeingDescribedinYulgokj—eonseo},《体育史学会志》第19辑,2014年。)
[55]전세영,《퇴계와율곡의인물평가비교연구》,한국정치학회보,Vol.48No.4,2014.
(jeonSaeyoung:《AComparativeStudyontheCharacterValuationsofToegyeandYulgog),《韩国政治学会报》第48辑,2014年。)
[56]이나향,《율곡의선명(善鳴)사상과문학교육내용구조화의한방향》,문학교육학,Vol.45N0.-,[2014].
(NaHyangLee:《"SeonmyeongthoughtofYulgokandADirectionoftheStructuralizationontheContentsofLiteraryEducation》,《文学教育学》第45辑,2014年。)
[57]정성필,정순자,이근수,《栗谷과JohnLocke의체육사상비교연구》,한국체육과학회ス],VoL23Nc.3,[2014].
(Chun,Sung-Pil、Jeong,Sun-JaLee,Keun-Su:《ComparativeStudyofthePhysicalDevelopmentalTheoriesofYulgokandJohnLocke},《体育史学会志》第23辑,2014年〇)
[58]정원교,《국가투명성제고를위한율곡철학의제언-인사(人事),기강(紀綱),공론(公論)을중심으로-》,溫知論叢,Vol.38N0.-,[2014].
(WonKyoJong:CGeneralEdition:AsuggestionofYulgokphilosophyforgreatertransparencyinthecountry—Centeringonhumanresources,discipline,andpublicopinion》,《温知论丛》第38辑,2014年。)
[59]梁勳植,《牛溪成渾交遊詩硏究:龜峰,栗谷,松江을중심으로》,語文硏究,Vol.42No.l,[2014].
(Yang,Hoon-shik:《AStudyonUgyeSeongHonGyoyusi(FriendshipPoem)—FocusedonGubong,YulgokandSonggang),《语文研究》第42辑,2()14年〇)
[60]林月惠,《艮齋의栗谷과牛溪性理說에대한詮釋》,간재학논총,Vol.15N0.-,[2013].
(林月惠:《艮斋对栗谷与牛溪性理说的诠释》,《艮斋学论丛》第15辑,2013年。)
[61]김용주,《제2부한국인의효사상:율곡의인성교육론(3)-『격몽요결』의몸가짐(지신)론을중심으로ー》,韓國의靑少年文化,Vol.22No-,[2013].
(YongJooKim:CTheoriesofPersonalityYulgok—centeredappearanceof"KyuckMongYoGyul”),《韩国的青少年文化》第22辑,2013年。)
[62]임영란,《『擊蒙要訣』초간본과현전본에관한서지적연구》,서지학연구,Vol.54No.-,[2013].
(Lim,Young-Ran:《ABibliographicStudyontheGyeokmongYogyeolFirstEditionandExtantEdition),《书志学研究》第54辑,2013年。)
[63]이종문,《율곡(栗谷)과유지(柳枝),「유지사(柳枝詞)」의전숭과정에관한고찰》,韓國漢文學硏究,Vol.51No.-,[2013].
(JongMoonLee:《RegardingwritingsthatYulgok(栗谷)gavetoGisaeng(妓生)Yugi(柳枝)》,《韩国汉文学研究》第51辑,2013年。)
[64]손흥철,《栗谷(율곡)의經世論(경세론)과疏通(소통)의精神(정신)》,율곡사상연구,Vol.27No.-,[2013].
(HeungChuiSon:《ReviewingtheYulgok'sadministrationtheoryandthemindofcommunication),《栗谷思想研究》第27辑,2013年。)
[65]金起賢,《栗谷의“七I、青包四端”명제가含意하는두가지》,유교사상문화연구,Vol.54No.-,[2013].
(Kim,Kee-hyeon:《TwoPointsImpliedbyLeeYulgoksPropositionthattheSevenFeelingsincludetheFourBeginnings),《儒教思想文化研究》第54辑,2013年。)
[66]최병덕,《율곡이이의“기강(紀綱)”에대한인식과정치개혁》,大韓政治學會報,Vol.21No.2,[2013].
(崔炳德:《栗谷李珥对“纪纲”的认识和政治改革》,《大韩政治学会报》第21辑,2013年。)
[67]권영임,《율곡과다산의교육사상이현대아동교육에주는의미고찰》,敎育發展論叢,Vol.34No.2,[2013].
(YoungIhmKwon:《ContemplationoftheSignificanceofYulgokandDasan'sEducationalIdeas》,《教育发展论丛》第34辑,2013年。)
[68]이규대,《17세기초반江陵지방栗谷鄕約의성격》,율곡사상연구,Vol.27No.—,[2013].
(KyuDaeLee:《The사laracteristicsofYulgokHyangyakofGangneungdistrictintheearly17thcentury》,《栗谷思想研究》第27辑,2013年。)
[69]兪成善,任娟,《栗谷的疏通/改革與21世纪的適用可能性研究》한중인문학연구,Vol.38No.-,[2013].
(俞成善、任女昌:《AstudyonYulgok'scommunicationandreform,anditsapplicabilitytothe21stcentury》,《韩中人文学研究》第38辑,2013年。)
[70:이영자,《우계와율곡의“和而不同”의삶과수양론》,牛溪學報,Vol.31No.-,[2013].
(Leeyeongja:《牛溪和栗谷“和而不同”的生活及修养论》,《牛溪学报》第31辑,2013年。)
[71]김택,정남채,하종필,《율곡이이의“10만양병론”에관한소고(小考)-천재지변과당파싸움으로인한국내변란예방차원의국방전략에대하여-》,한국행정학회하계학술대회,Vol.2013No.-,[2013].
(KimTaek、郑南采、jongpilha:《对栗谷李珥“十万养兵法”的小考——为了预防由于天灾地变与党派之争所产生的国内兵乱所制定的国防战略》,《韩国行政学会夏季学术大会》,2013年。)
[72]민덕기,《임진왜란용이되어버린율곡의십만양병설》,역사와담론,Vol.65No.-,[2013].
(Min,Deak-kee:《YulgokYiIsProposaltoDraft100,000menintoArmedForcesUsedforImjinWar),《历史与话题》第65辑,2013年。)
[73]이주용,《栗谷(율곡)의선비정신을통한公職者像(공직자상)에관한연구》,漢文學論集,Vol.37No.-,[2013].
(JuYongLee:《从栗谷的士大夫精神来看公职者的形象》,《汉文学论集》第37辑,2013年。)
[74]김승영,《율곡학파의이단상계열이이해한"리”의의미》동양철학,Vol.39No.-,[2013].
(KimSeungYoung:《栗谷学派的李端相派系所理解的“理”的意义》,《东洋哲学》第39辑,2013年。)
[75]李東熙,《艮齋의朱子•退溪•栗谷의性理說에대한해석:〈雜著〉「晦・退•栗3선생의설에대한질의」를중심으로》,간재학논총,Vol.15No.-,[2013:.
(李东熙:《艮斋对朱子、退溪、栗谷性理说解释的研究:以〈杂著〉〈对晦、退、栗三先生之说的质疑〉为中心》,《艮斋学论丛》第15辑,2013年。)
[76]권문봉,《율곡(栗谷)과다산(茶山)의사생론에대하여》,원불교사상과종교문화,VoL58No.-,[2013].
(权文奉:《对栗谷和茶山生死论的研究》,《圆佛教思想和宗教文化》第58辑,
2013年。)
三、硕博士论文
[1]이주용,《16세기義理學派의公職者像에관한硏究:趙靜庵•李栗谷・趙重峰의歷史意識을중심으로》,공주대학교대학원,[2014][국내박사].
(JuYongLee:《对16世纪义理学派的公职者形象的研究:以赵静庵、李栗谷、赵重峰的历史意识为中心》,公州大学校大学院,2014年,国内博士。)
[2]김승영,《조선조성리학의“理發論辨”에관한연구》,忠南大學校大學院,[2013][국내박사].
(金昇泳:《对朝鲜朝性理学“理发论辨”的研究》,忠南大学大学院,2013年,国内博士。)
[3]서명자,《栗谷의孝思想硏究:『聖學輯要』「孝敬章」을中心으로》,성균관대학교,[2014][국내석사].
(徐明子:《栗谷孝思想的研究:以〈圣学辑要・孝敬章〉为中心》,成均馆大学,2014年,国内硕士。)
[4]정영호,《퇴계와율곡의성리학사상으로본공간조형개념비교연구》,국민대학교테크노디자인전문대학원,[2014][국내석사].
(ChungYungHo:《退溪和栗谷的性理学思想与空间造型概念的比较研究》,国民大学technodesign大学院,2014年,国内硕士。)
[5]박윤례,《성학집요에나타난개인과공동체의관계》,서울교육대학교교육전문대학원,[2014][국내석사].
(ParkYoonre:《TheRelationshipbetween타leIndividualandtheCommunityinSeonghakjibyo),首尔教育大学教育专门大学院,2014年,国内硕士。)
[6]한영희,《栗谷의예절교육론연구:『擊蒙要訣』과「學校模範」을중심으로》,성균관대학교,[2013][국내석사].
(Han.Young-Hee:《对栗谷礼节教育论的研究:以〈击蒙要诀〉和〈学校模范〉为中心》,成均馆大学,2013年,国内硕士。)
[7]조용태,《栗谷經世思想의立論體系》,忠南大學校大學院,[2013][국내석사].
(ChoYongTae:《栗谷经世思想的立论体系》,忠南大学大学院,2013年,国内硕士。)
[8]권진주,《栗谷의저술에나타난자녀교육관연구》,한국교원대학교대학원,[2013][국내석사].
(Gwonjinju:《StudyontheViewofChildEducationAppearedinYulgok'sWritings》,韩国教员大学大学院,2013年,国内硕士。)
[9]이종미,《栗谷性理學體系에있어“氣”의役割》,성균관대학교,2013.
(Leejongnu:《栗谷性理学体系中“气”的意义》,成均馆大学,2013年,国内硕士。)
[10]송박철,《『聖學輯要』의「矯氣質」에나타난교육적함의》,경상대학교교육대학원,[2013][국내석사].
(Songparkcheol:《〈圣学辑要〉中“矫气质”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庆尚大学教育大学院,2013年,国内硕士。)
[11]배복자,《격몽요결의유아교육적함의》,경상대학교교육대학원,
[2013][국내석사].
(Baebukja:《击蒙要诀的幼儿教育含义》,庆尚大学教育大学院,2013年,国内硕士。)
[12]송수진,《『성학집요』의공부론함의연구》,경북대학교교육대학원,[2013][국내석사].
(Songsujin:《AStudyontheEducationalImplicationsofSeonghakjibyo's
theoryofstudying},庆北大学教育大学院,2013年,国内硕士。)
(作者单位:韩国成均馆大学校)
2013—2014年美国朱子学研究书目
戚轩铭刘倩
一、中文书目
[1]田浩:《〈朱子家训〉之历史研究》,收入朱熹著,朱杰人编注:《朱子家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3—47页。
[2]田浩著,张晓宇译:《郝经对〈五经〉、〈中庸〉和道统的反思》,《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14年第24卷第1期,第73—94页。
[3]刘丽丹:《论中韩文化交流中白云洞书院对白鹿洞书院的接受》,亚洲研究学会美西研讨会,2014年10月。坦佩: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
[4]张晓宇:《转向内在的道:北宋晚期新学派“道学”ー词用法之考察》,亚洲研究学会美西研讨会,2014年10月。坦佩: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
[5]张BJ!《大儒之友道:对吕祖谦与朱熹交往的反思》,亚洲研究学会美西研讨会,2014年10月。坦佩: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
[6]殷慧、田浩(TillmanHoytC.):《从〈五经〉到〈四书〉——破与融合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2期,第103—108页。
[7]吴思远:《论朱熹对苏轼的一些看法》,亚洲研究学会美西研讨会,2014年10月。坦佩: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
[8]温佐廷:《为古道辩护:元好问对道学态度之考察》,亚洲研究学会美西研讨会,2014年10月。坦佩: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
二、英文书目
[[1]AdlerJosephA.uReconstructingtheConfucianDao:ZhuXisAppropriationofZhouDunyi".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2014.
[2]BackYoungsun.MHandlingFate:TheRuDiscourseonMing".Ph.D.diss.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2013.
[3]BerthrongJohn.uXunziandZhuxi".JournalofChinesePhilosophy4〇.3(2013):400一16.
[4]GardnerDanielK.uConfucianism:AVeryShortIntroduction".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14.
[5]Pang-White,AnnA.uZhuXionFamilyandWomen:ChallengesandPotentials".JournalofChinesePhilosophy4〇.3(2013):436-55.
[6]TillmanHoytC.andMargaretMihTillman.uRemodelingConfucianWeddingRitualstoAddressChina'sYouthCultureToday:ACaseofUsingtheClassicstoRespondtoRecalcitrantProblems".TaiwanJournalofEastAsianStudies10.2(2013):221-246.
[7]YangShao-yun.wReinventingtheBarbarian:RhetoricalandPhilosophicalUsesoftheYi-DiinMid-ImperialChina,600-130〇,,.Ph.D.diss.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2014.
(作者单位: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图书馆)
2014年日本学界朱子学研究书目
傅锡洪
一、著作
[1]種村和史:《嚴粲詩緝所引朱熹詩說考》,《慶應義塾大学日吉紀要中国研究》第7号,2014年,第1—51页。
[2]福谷彬:《『資治通鑑綱目』と朱子の春秋學について:義例說と直書の筆法を中心として》,《東方学》第127号,2014年1月,第66—82页。
[3]鶴成久章:《「四書纂疏』所引の朱子学文献について:『朱子語録』を中心に》,《中國中世文學研究》第63—64号《森野繁夫博士追悼特集》,2014年9月,第291—306页。
[4]新田元規:《程頤・朱熹の祖先祭祀案における身分的含意:元?明人の評価を手がかりに》,東京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会《中国哲学研究》第27号,2014年,第94—124页。
[5]吾妻重二:《東アジアの儒教と文化交渉:覚え書き》,《現代思想》第42卷第4号(特集いまなぜ儒教か)一(プロトコルとしての儒教),2014年3月,第98—113页。
[6]吾妻重二:《朱子学——(傅锡洪译,吾妻重二修改),台湾大学《朱子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3月,及《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讯》第32期,2014年9月,第15—22页;后以《朱子学的知识体系及其在东亚的普遍意义》为题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第11—16页。
[7]児玉憲明注解:《朱熹律呂新書序注解》,新潟大学東アジア学会《東アジア:歴史と文化》第23号,第64—74页,2014年3月。
[8]木津祐子:《不定指称としての“一箇”成立前史:(•朱子語類』の場合》,《中国語学》第261号(特集“指称”の範疇化と「存在」の問題をめぐる考察:歴史文法の観点から),2014年,第46—63页。
[9]中嶋諒:《陸九淵と陳亮:朱熹論敵の思想研究》,东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2014年10月。二、译著
[1]吾妻重二、井澤耕一、洲脇武志译注:《(・朱子語類』訳注巻84~86》,汲古書院,2014年。
[2]垣内景子编,训门人研究会译注:《「朱子語類』訳注巻117~118》,汲古書院,2014年。
[3]土田健次郎译注:《論語集注》(1-4),东京:平凡社,《東洋文庫》841、850、854、858,2013年10月—2015年2月。
[4]細谷恵志:《朱子家禮》,东京:明德出版社,2014年。
(作者单位:日本关西大学东亚文化研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