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729
颗粒名称: 学术专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5
页码: 232-246
摘要: 本文收录了朱子学学术专著,其中包括了朱子学提纲(三版)、朱熹与退溪思想比较研究、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朱子家训、朱子语类汇校、传承与开拓:朱子学新论、朱熹陈淳研究等。
关键词: 朱子学 学术专著

内容

朱子学提纲(三版)
  钱穆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月,250页
  钱穆先生于1969年撰成百万言巨著《朱子新学案》,“因念牵扯太广,篇幅过巨,于1970年初夏特撰《提纲》一篇,撮述中要旨,并推广及于全部中国学术史。上自孔子,下迄清末,二千五百年中之儒学流变,旁及百家中说之杂出,以见朱子学术承先启后之意义价值所在”。该书从全部中国学术思想之演变来阐述朱子学,主要内容包括孔子与朱子,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三国两晋至唐五代的儒学流变,朱子理气论,朱子心性论,朱子论宇宙之仁、敬、静,朱子的已发未发以及涵养省察、克己、立志、格物、象山、禅学、为学、读书,朱子之经学、“四书”学、史学、文学、杂学,研究朱子学之方法等内容。全书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实为了解和研究朱子学之入门。
  朱熹与退溪思想比较研究
  张立文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327页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朱熹思想研究,下篇为朱子与退溪思想之比较。该书运用作者独创的逻辑结构方法论,不仅把朱熹与退溪哲学思想主旨归约为“理—气—物”“理—气—五行”的范畴衍生关系,使二者纷繁复杂的思想体系得以澄明;而且在此基础上,分别阐释了朱熹的哲学思想、易学思想、美学思想、史学思想、体用范畴及退溪的哲学逻辑结构、认知范畴系统、理数思维等,并对二者的理动静论、道心人心论、价值观和易学思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析比较。作者指出,退溪不仅对朱子思想进行了全盘吸纳和消化,同时也在朱子学民族化的过程中,对朱子思想进行了重大创新和修改,这是异质文化本土化过程中必然的选择。全书理路清晰,内容丰腴,资料翔实,观点新颖,不仅对推动宋明理学研究、朝鲜理学研究以及理学在东亚的发展脉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当前的文化建设、推动中韩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
  〔宋〕朱熹著,朱杰人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19014页
  《集成》选工择料,以优宣、线装的传统形式手工精制,荟萃朱子著述元明刻本最善版本28种,为研究朱子思想及著作编纂流传历史的珍贵典籍。各本俱为稀世之珍,仿旧如旧,字大悦目,行格疏朗;又因其为后世诸本之源,文献、校勘、艺术价值并重。《集成》遵循以下择选原则:一、以详尽调查、反复论证为基础,网罗元明刊刻朱子著述中最富学术或文献价值的版本,以仿真影印方式呈现古籍原本面貌。二、所选版本以内容完整、校刻精善为原则,残本暂不收录。三、以重要、稀见为遴选目标,后人注释、纂辑、重编之本符合条件者亦酌情收录。四、若宋本亡佚而元本成为存世最早版本者,尽可能收录;明刻则选择其中保存古本文献或编辑理念独特者,择优采入。五、元刻本版印漫漶、残损且无法配补者,次递选择同系统之明刻本。全套共28种240册30函。
  朱子家训
  〔宋〕朱熹著,朱杰人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273页
  《朱子家训》原为朱熹对自己家庭成员的训诫之词,但由于其文本的普世价值,公布后迅速被社会大众所认同、接受、传播,被称作华人的人生法典。该书汇集《朱子家训》今注今译,介绍、评述文章,歌谱和英、法、德、俄、日、韩、西班牙、葡萄牙、阿拉伯、马来十种译文,并附录其他代表性家训(朱用纯治家格言、司马光温公家范、吕祖谦吕氏家范(节选)、袁采袁氏世范、李世民帝范等),是了解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因子的重要参考读物。
  朱子语类汇校
  〔宋〕黄士毅编,徐时仪杨艳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2346页
  全书共七册,为朝鲜古写本徽州本《朱子语类》的首次整理出版。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藏有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共9函42册140卷。徽州本保留了许多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所没有的内容。徽州本上承《池录》,下启黎编,在语录到语类的形成过程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此次整理,以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宝祐二年(1254)再校徽州本《朱子语类》为底本进行点校,通校本为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以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修补“国家图书馆”藏成化九年(1473)陈炜覆刻本的影印本,参校本以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王星贤点校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朱子全书》所收郑明等点校本为主,酌情辅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抄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万历朱崇沐刻本、清康熙吕留良刻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应元书院刻本、光绪刘氏传经堂贺瑞麟校刻本、静嘉堂文库本和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等。全书将成化本无而底本有、底本有而成化本无,以及二本皆有而顺序不同者一一校出,供学界研究参考。
  传承与开拓:朱子学新论
  陈来 朱汉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594页
  全书汇集了2012年10月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办的“传承与开拓: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的数十篇学术论文,对朱子的经典诠释,以及朱子的政治、宗教、伦理等各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有不少是近年来国际朱子学研究领域中值得注意的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一破千古之惑”——朱子对《洪范》皇极说的解释,宋代政治思想史上的“皇极”解释——以朱熹《皇极辨》为中心,由“诚”而“中”、由“中”而“和”——理学视域中的《中庸》中和论,朱熹格物致知论的两种解读,仁心、觉心与本心——朱熹心论三议,朱熹儒佛差异论及其检讨,“惟天聪明,吾恐神不安其室”——有关朱熹鬼神观念中“天”的理解,“北宋五子”的伦理美学思想,宋明理学克己复礼到复理为仁的回归,朱子与伊藤仁斋对《论语》诗乐美学的诠释,退溪学和退溪学研究——朱子学在韩国等。
  朱熹陈淳研究
  陈支平 叶明义主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600页
  该书为2012年6月在福建漳州举行的第四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共56篇作品,其中中国大陆作品44篇,中国台湾作品19篇,新加坡作品2篇,日本作品1篇。内容主要包括朱熹陈淳之理气观及其现代价值,朱熹陈淳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朱子《家礼》对台湾婚礼习俗的影响,日本朱子学的政治性与宗教性,陈淳对朱子学创立的贡献,陈淳的生命哲学思想,陈淳对后世的影响,陈淳世系衍派初考,朱熹陈淳闽南遗迹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该论文集的正式出版,是海峡两岸第一次以研究漳州历史名人陈淳为中心,深入研究朱熹、陈淳学术思想的重要学术文献,对于加强海内外学者深入研究陈淳学术思想,促进两岸在“思源思根”文化以及各个领域的认同和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三纲”正名
  方朝晖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168页
  该书明确挑战认为“三纲”完全是封建糟粕的非历史主义分析,梳理了董仲舒和汉儒、朱熹和宋儒的“三纲”思想并为其“正名”,以拒斥现代价值观的虚幻普世意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指出,“三纲”思想是源于孔子的春秋学,是孔子在春秋时代针对社会失序所提出的匡正之说;通过董仲舒和汉儒,以及朱熹和宋儒等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历史上提倡“三纲”的学者从未主张无条件服从,或绝对的等级尊卑,经过现代分析而得到批判继承的“三纲”思想对当前的社会秩序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全新的角度回答了“三纲”与民主的关系,认为“三纲”的本义是指从大局出发,尽自己位分所要求的责任,其核心精神是“忠”,这种精神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成分。全书包括引子、“三纲”的罪状、被误解的“三纲”、“三纲”是谁提出的、董仲舒主张绝对服从、程朱理学惹的祸、古人心中的“三纲”、如何理解“三纲”等内容。
  朱熹《诗经》学思想探源及研究
  吴洋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284页
  该书对于朱熹和《诗经》学的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全书旁及朱熹《诗经》学的各个方面,重点解读了朱熹对于《诗经》在学术与文献上的特点,以及扩展的范畴。首先通过对《诗集传》成书过程的研究,勾勒出朱熹的《诗经》学思想从“遵《序》”到“废《序》”的发展轨迹;再通过对《诗集传》等相关文献的仔细讨论,归纳总结出朱熹《诗经》学思想的三大核心——“废《序》说”“淫诗说”与“六义说”的学术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其重要意义;最后,对朱熹在《诗经》章句划分上的意见以及《诗集传》的引用情况加以探讨,以为朱熹《诗经》学思想之补充。综观全书,文献考据颇为严谨,持论公允,表现出良好的治学功底与学风。全书的第一章,考论《诗集传》的成书更是显示出文献学上的功底,解决了多年来关于《诗集传》的成书年代问题,是一本有相当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走进大自然的宋代大儒:
  朱熹的自然研究
  乐爱国著,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年4月,224页
  该书为系统研究朱熹自然研究成果的学术专著。朱熹不仅是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大儒。同时,他重视自然研究,强调对自然界事物的研究,从而形成他的自然观,在科学上有许多创新,在传播自然知识和科学思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全书阐述了朱熹的理学与科学思想,特别就朱熹重视自然研究、深入科学探索、创新科学思想、传播自然知识以及朱熹理学的科学价值展开具体的论述,充分肯定朱熹科学思想对于后世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对今天的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全书共七章:自然研究的历程、格物致知与自然研究、自然研究的途径与方法、科学思想的创新、自然知识的传播、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现代对朱熹自然研究的探讨等。
  朱熹年谱长编
  (上下 增订版)
  束景南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834页
  该书不以历代旧谱为标准,而是从全面收集原始文献入手,直接就朱熹文集、语录等考察朱熹生平行事,纠正了旧谱之误,弥补了旧谱之缺。全书分为:序、新安朱朱氏世系、朱熹年谱卷上和卷下,以及朱熹著述考略、宋史朱熹传、紫阳年谱和跋等若干部分。该书是现已出版的各种朱熹年谱中材料最为详尽、考辨较为精深、规模最为宏大的一种,对关于朱熹的史实有颇多发现,为研究朱熹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朱熹
  〔英〕卜道成著,张晓霞张洪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年11月,275页
  该书不同于其他关于朱熹的传记,一是视角不同,卜道成是英国来华传教士,从外国人的角度描写朱熹生平及其理学成就;二是作者是著名的汉学家,倾尽毕生心血研读朱子理学,小有所成。书中详细叙述了朱熹的生平,对朱熹在仕途上的跌宕起伏、学术上的坚忍不拔多发感慨;理顺了北宋理学和南宋理学的关系,认为正因为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才有了朱熹理学的勃发;从宇宙论、人性论入手,剖析了朱子理学的深刻内涵,让人读起来意味深长,很受启迪。全书共四篇,分别为宋代理学五大家、朱熹的宇宙论、朱熹的人性论、朱熹哲学的有神论的意义等。
  朱熹《诗经》解释学研究
  郝永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444页
  朱熹是理学思想家,要相对客观真实地探究朱熹的《诗经》学,必须从其理学角度,运用哲学、文学、史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研究方法,该书即为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以朱熹的《诗经》学为研究对象,从解释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朱熹的《诗经》学旨归在于理学而非文学,其治学方法不仅是“我注六经”,更是“六经注我”。全书在结构上采用普遍性、特殊性、个体辩证运动的“三一体”逻辑路径展开论述,并附以衍生性的考虑。主要内容包括朱熹《诗经》学形成的背景,朱熹《诗经》学方法,朱熹《诗经》学发展历程,朱熹对汉唐旧《诗经》学的扬弃,朱熹对《诗经》学传统问题的新诠,二《南》正《风》诗学,《风》诗学,《雅》诗学,《颂》诗学,承前启后的朱熹《诗经》学,朱熹《诗经》学的王道思想,朱熹《诗经》学《魏》《唐》为晋风疑说,朱熹《诗经》学的影响,朱熹《诗经》学与其诗论、诗作,朱熹《诗经》学与其辞赋学等。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注疏
  李宁宁编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296页
  全书分为白鹿洞规的基本阐述、白鹿洞规的现代阐述和白鹿洞规的古代诠释三编,第一编对白鹿洞规的提出背景、主要内涵和特色、传播与影响及其对当代教育转型的意义进行深刻阐述;第二编是现当代人对白鹿洞规相关内涵(“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阐述的汇编;第三编是清人王澍收集的古代人对白鹿洞规有关内容的诠释。
  《朱子语类》词语研究
  冯青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355页
  《朱子语类》是南宋大儒朱熹讲学及师生问答之实录,因是语录体文献,口语性极强,故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面貌,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之一。《<朱子语类>词语研究》对《朱子语类》中500多个词语进行了分类并做了详细的考释,展示了宋代语录体文献的口语特色。除此而外,还从宏观的角度探索了专书语言研究的相关方法,用较多例证说明了语言本体研究在古籍整理、辞书编纂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朱子语类》的词语性质、文化词研究、方言词研究、口语词研究、词语研究的应用及《朱子语类》校勘商补、词语研究的相关问题等内容。
  宋明时期江西儒学研究
  郑晓江 杨柱才著,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377页
  该书为《宋明时期长江中游的儒学研究》丛书之一,书中全面考察了江西之学在宋代长江中游兴起的学脉渊源、主要学说、与洛学闽学浙江诸学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王学兴起的内在关联性,并延及对现代新儒学的探讨。全书包括宋代和明代两个部分。宋代部分对欧阳修、杨万里、李觏、王安石、陆九渊、陆九龄、陆九韶、文天祥的儒学思想做了较系统的研究,结合时代思潮及社会历史论述了宋代江西儒学家关于天道性命、心学创见、礼制行政、家族教育等思想文化主题,并阐发了其现代意义。明代部分有选择性地对明中前期理学家胡居仁、罗钦顺和明中后期阳明后学陈九川、罗汝芳的儒学思想做了较具体的研究,论述了理气关系、心性关系、居敬涵养等理学主题,及良知本体、心学工夫、心学境界等心学主题,力求客观呈现明代部分理学家和心学家的思想学说。全书的写作注重思想考古的方法,在全面研究有关典籍的基础上,对有关人物的出生地、活动的地区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广泛地运用方志、年谱、书院志、家谱等材料,把思想家还原于具体环境之中,在具体社会的、历史的、家族的背景下考察其思想的内涵,揭示其精神所在,并进而引申出其意义与价值。
  朱子语类选
  翟江月 马晓艳今译,王晓农英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752页
  该书是《朱子语类》迄今第一个现代汉语和英语选译本。今译所据原本主要是中华书局1986年版《朱子语类》,翻译章节基本反映朱子在哲学、政治、社会、军事、经济、教育以及治学方法等诸方面的思想,选译的部分共九卷,包括“太极天地上”“天地下”“读书法上”“自论为学工夫”“论治道”“论取士”“论兵论刑”“论民论财”和“论官”。今译译者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力图以较为严谨而易懂的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朱子思想的原貌;英译译者总体上采用了文献性翻译策略,辅之以艺术性翻译策略,建立了该书的英译注释系统(夹注和脚注),对有些较为重要的术语增加了综合性的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译文。译文注重保持原作的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理论形态、义理框架和表述方式;英译面向英语国家学术界读者,翻译时兼顾了艺术性和诗学功能。向《朱子读书法》学读书
  陈晓浒译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4月,185页
  该书选取《朱子语类》“读书法”两篇中的相关语段,共分为语义简短的132篇,每篇开始为朱子教育弟子如何读经典的“原文”,篇后附上白话文“译文”及译评作者结合朱子读书法介绍的学习方法,即“感悟”。“感悟”为书的主体部分,作者把朱子介绍的读书方法和原则,结合当前学校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力求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提高课堂学习和自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复习的方法,有效地阅读及使用课本和教辅书的方法,选择教辅书和课外辅导课程的方法,正确处理例题、练习题和错题的方法……基本可以涵盖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常见问题。此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基本涵盖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常见问题,结合儒家经典及现代教育实践,总结出实用的读书(学习)法;特点之二是对朱子原话中不再适用于现代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是一本适合于中学生及学生家长阅读的学习方法论的经典。
  朱子学年鉴2013
  朱子学会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10月,335页
  《朱子学年鉴》(2013)力求如实反映2013年朱子学界的研究现状,让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和把握当今朱子学研究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和主要趋向。主要内容有:“特稿”栏目选登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和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蔡家和教授的文章,前者探讨了朱熹思想及其历史影响,后者分析了朱熹《四书集注》中的教育思想。“朱子学研究新视野”栏目推介了陈来教授的《“一破千古之惑”——朱子对<洪范>皇极说的解释》、吴震教授的《从政治文化角度看道学工夫论之特色——有关朱熹工夫论思想的一项新了解》等。“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栏目比较详细地梳理了2013年中国、韩国、日本以及欧洲朱子学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全球朱子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动态”等栏目尽可能全面地展示2013年全球朱子学界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动态。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徐公喜主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334页
  该书为2013年“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汇集了参会学者对朱子文化与地域文化关系的新见解。其中有对朱子文化与各地地域交融的研究,如《新安理学特质论》《宋代鄱阳湖地区理学的传衍与创新》《早期闽中理学及其理论特征》等;有对朱子文化地域影响的研究,如《黄道周与宋明理学及朱子学》《朱子学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韩国九曲园林雏形阶段》等;有对朱子文化乃至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影响作用的研究,如《儒学在台湾与朱子之路的现代意义》《儒家伦理价值的现代观照》《古为今用,因时制宜——论朱熹重建家族制度的基本原则》《试论朱子理学世俗化之路及其当代启示》等。观点清晰,立意新颖,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阐述,以促进朱子文化乃至儒家文化进一步的学术研究,从而扩大其社会影响。
  紫阳学术发微
  唐文治著,乐爱国点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358页
  该书由民国著名教育家、学者唐文治编著,“紫阳”是南宋大思想家朱熹的别称。全书收录反映朱熹儒学思想体系的文章,包括朱熹本人的论文、后世学者的评述,并加有唐文治自己的按语,类似一部“朱子学案”,共“朱子为学次第发微”“朱子己丑悟道发微”“朱子心性学发微”“朱子论仁善国发微”“朱子经学发微”“朱子政治学发微”“朱子论道释二家学发微”“朱子辨金溪学发微”“朱子辨浙东学发微”“《朱子晚年定论》发微”“九贤朱学通论上”“九贤朱学通论下”十二卷,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朱子学研究专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宋代《四书》文献论考
  顾宏义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4月,643页
  该书专为考辨两宋时期“四书”著述与相关文献而作。分为上下编,上编论及“四书”文献兴盛的社会背景、出版传播及其与程朱理学的发展等,下编则具体对宋代学人有关“四书”的著述进行逐人逐书之考证,廓清了有关“四书”记载的讹误和缺失。
  延陵堂文学集
  吴长庚著,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347页
  《延陵堂文学集》是作者30年间所发表的古代文学研究的论文选集,其中包括朱子文学研究论文5篇:《近百年朱熹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八百年朱熹文学接受与传播导言》《朱熹的文学生涯》《朱熹文学研究之三大著述》《朱熹论文势与风格》。
  朱熹庐山史迹考
  袁晓宏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319页
  该书为《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系列之一。朱熹作为理学大师,曾在南康军即今星子、都昌、永修、安义等地担任最高行政官员,为时两年有余。全书即从朱熹任职期间的施政、兴学两个主要方面,考察了朱熹赈灾济民、德行并举、劝民力田和兴复白鹿洞书院等活动,并对这些活动及其影响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南康英风考、南康仁政考、南康德行考、庐山兴学考、南康建造考、庐山交游考、庐山芳躅考、庐山著论考、庐山情愫考等。
  苏轼与朱熹
  张毅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296页
  该书从苏轼与朱熹两位的心态、人格和生命价值出发,用特殊的视角、眼光、笔调刻画了苏轼这一文人与朱熹这一儒者的不同文化文格和精神风貌。从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宋代士人如何由复兴积极入世的儒学,走向出世的注重内心宁静解脱的佛老庄禅,走向无我、无念而自由潇洒的无差别境界;然后又如何入室操戈,由道、释思想返归儒学,在心性存养方面确立儒家道德主体的居敬自律法则,这样一种复杂的心路历程。此书丰富了历史文化,用清新脱俗的笔墨将两位圣人的心灵底蕴呈现在读者面前。
  罗汝芳哲学思想研究
  李丕洋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386页
  罗汝芳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理学思想家和教育家,以高卓的行谊、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一时。该书探讨了罗汝芳的生平及其治学、修为、人格等方面的特质,进而对罗汝芳格物致知、哲学主旨目标、工夫论、政治哲学和生命哲学等进行了解读,并与程朱及陆王思想做了比较,以此体现罗汝芳哲学的学术特点和学术贡献。全书史料翔实,立论公允,客观分析和评价了罗汝芳的哲学思想,是目前罗汝芳研究中较为全面、深入的学术著作。内容包括:罗汝芳的生平,格物新论——理解罗汝芳哲学的锁钥(朱子学与阳明学在格物论上的分歧、泰州学派王心斋的格物论、“盈天地间只是一个大生”——罗汝芳的格物新论),罗汝芳哲学体系的基本目标与思想主旨,罗汝芳心性哲学的工夫论,罗汝芳的政治哲学与治世观,罗汝芳的生命哲学与生死智慧,罗汝芳的独到学术见解综述,罗汝芳哲学的横向考察与历史意义等。
  宋明理学
  尹协理著,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年4月,151页
  全书论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及其主要原因,并介绍了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与思想。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农奴制和自由租佃制两个发展阶段,宋明理学是适应新的农奴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而产生的新的意识形态。它在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前,对新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进步的作用。理学家的追求是要建立一个文明而和谐的社会。这个庞大理论体系的建立,使中国人的思维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为中国古代哲学和整个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内容包括宋明理学的形成,理学程朱派的基本理论(宇宙生成论、人性论、教育论、道德修养论、治国论),理学陆王派的不同观点(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理学的衰落(明中后期反理学思想的萌芽)等。从理学到伦理学:清末
  民初道德意识的转化
  黄进兴著,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10月,416页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共七章,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如《大学》、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的分析,勾勒出传统中国士人的道德观念,进而将其与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刘师培、蔡元培等的伦理学意识相对照,展现出转型期的中国在面临西方的挑战时重新建构一套道德新理论的尝试。“下篇”收入四篇延伸性论文,主要围绕孔庙文化,阐释儒教的宗教、俗世双重性格。第五篇读书心得则试图勾勒出西方思想史研究近百年的发展轨迹。
  中国理学史
  贾丰臻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1月,90页
  该书为近代学者贾丰臻的代表作,论述理学产生的文化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全书共分为四编,除绪言外,按上古、中古和近世的历史更替梳理中国理学的发展脉络,每编分为多章,每章列有数节,重点介绍了从三代到清代每个朝代理学代表人物的生平、思想、哲学观点和学术特色,以及他们在中国理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篇幅虽不长,但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有据,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理学的发展历史。
  从胡文定到王船山:理学在湖南地区的奠立与开展
  王立新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6月,644页
  该书讲述了南宋之初,著名理学家胡安国、胡宏父子为躲避战乱来到湖南,授徒讲学,传播孔孟思想,形成著名的湖湘学派,使湖南地区风气大变。胡氏父子使理学的内圣外王理想扎根于湖南,晚明时期的王船山先生继起衡阳,将理学精神发展到极致。全书共18章,主要论述胡安国及其春秋学思想、胡宏及其性本论思想、胡寅的史学见识和反佛教思想、张栻对理学的贡献、王船山的人性论思想和历史哲学思想,以及湖湘学派学者群体的情况、湖湘学派与其他理学学派之间的关系等。该书既是湖南儒学(包括湖湘学派及王船山)研究的深入与延展;同时又从宋明理学的整体视角中,寻求胡文定开创、胡五峰奠立之湖湘学派与船山学之间的相互关联,探讨五峰至船山一系之性本论之地位与价值,是宋明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理性的高扬:理学的形成、发展与式微
  刘玉敏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130页
  该书阐述了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学的产生、理学的繁荣与发展、理学的式微,讲述了“理”为义理之意,理学就是以阐述和发挥传统儒家典籍义理为主的学问,是相对汉唐的注疏之学而言的。理学的诞生经历了从唐代中期至北宋中期近三百年的理论铺垫和发酵。理学家们大都出入佛老多年而后返回六经,不可避免有佛道的烙印。全书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并穿插一些图片和小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理学纲要
  吕思勉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220页
  全书共15篇,是1926年作者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所手编的讲义。作者综合理学家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简要的理学思想史。内容包括理学之原、理学源流派别、濂溪之学、康节之学、横渠之学、道伊川之学、晦庵之学、象山之学、浙学、宋儒卫数之学、阳明之学、王门诸子、有明话儒等。《理学纲要》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理学思想的极佳读本。
  宋学概要(复制版)
  夏君虞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3月,450页
  该书认为所谓宋学,又称理学、道学、新儒学。是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前导,由韩愈、李翱开启的将儒学思想由外转而向内,援佛道以证儒理,通过两宋理学家多方共同努力而创建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个思想体系以“理”作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被称为理学。全书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何谓宋学、宋元学案、宋学之起因、宋儒对于孟子之态度、宋学之以地名派者等。
  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
  〔日〕沟口雄三著,龚颖 赵士林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4月,347页
  该书为“沟口雄三著作集”之一,由《儒教史(宋—近代)》与《中国的思想》合为一册,是从宋代到近代为止的思想史通史。前者从“儒教”的角度梳理从北宋王安石经朱熹、王阳明到李贽、戴震,一直到20世纪的大同观的思想中,儒家观念的发展脉络(从天理向公理的转换)和在社会政治层面的曲折展开,其特点在于,它的写作区别于通行的以西欧等外来标准为基础的通史,按照中国内在的历史脉络叙述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样态。后者则是面向普通读者的普及性读物,主要通过与日本同类概念的比较,探讨了天、理、自然、公私等中国思想史中核心概念的特质,并对这些概念从宋代到近代怎样完成了质的展开,分别做了重点考察。其原作为日本放送大学教科书而写,除了把前者的要点收录其中之外,还收入了对于中国思想的关键词,例如天、理、自然、公私等等的解说。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日〕小岛毅著,何晓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384页
  该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宋朝”一卷,是侧重思想文化史的宋史读本,用全新的眼光,把宋史置于辽宋夏金乃至东亚的大背景之下,寻求更为通达的观照。全书渐次展开的十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开端的四章,依照历史的时序,概述了公元9世纪末到13世纪政治史的基本历程。继而进入最为核心的内容,以三章的篇幅,讨论这一时段中“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分别从思想和宗教的变迁、士大夫群体和社会精神、科学和技术革新等角度阐释了“奔流”的意涵。接下来的两章,介绍两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延伸性的观察,让人们体味到“思想与宗教”养育蕴蓄的氛围环境与承载体。第十章则是宋代历史的结束,也是全书概观式的收束。全书内容涉及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学术史、艺术史等纷纭丰富的议题,体现着日本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中坚力量对于宋代历史的“再认识”。
  詩に興り礼に立つ——中井竹山における『詩経』学と礼学思想の研究
  田世民著,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4月
  朱子学者中井竹山是近世日本大坂怀德堂的第四代学主,不仅奠定了怀德堂书院的地位,更与其胞弟中井履轩大大地提升了怀德堂的学术影响力,并且深化了与同时代人的文化交流,是日本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该书利用前人研究所未曾使用过的竹山的经学著作,特别是《诗断》《礼断》等稿本及相关著作,来探索他的《诗经》学及礼学思想。并且,比较了其与中井履轩思想的异同。更进一步,将竹山以对抗徂徕学及崎门学者为基础而建立一己之学的思想,置于怀德堂及其周围知识网络的脉络中来探讨其意义。这一探讨有助于怀德堂乃至日本朱子学的研究臻于更高水平。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4

《朱子学年鉴.2014》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书分为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等九个栏目,收录了《朱熹人性论与儒家道德哲学》、《对方东美朱熹诠释的反思》、《2014年韩国朱子学的研究概况》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