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710
颗粒名称: 二、专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32-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4年度的朱子学相关研究专书,包括李蕙如的《许衡对朱子学的传承与发展》、胡春依的《朱熹、袁甫与黎立武的四书诠释及其比较》和日本学者佐野公治著、庄兵和张文朝翻译、林庆彰校订的《四书学史的研究》。其中,李蕙如的书重点关注宋元鼎革之际许衡如何推动程朱理学官学化的历程。作者认为,许衡通过与政治力量合作,恢复儒治,并致力于朱子学的通俗化,使其在异族统治下得以实现理学官学化运动。该书共分为六章,包括许衡其人及其书、许衡对先秦儒道思想之评论、许衡推动朱学官学化的历程、许衡的影响及历史评价以及结论,并附有参考书目。
关键词: 台湾 朱子学 研究成果

内容

关于2014年度朱子学相关研究的专书,若算上翻译本,则可指出以下三本,分别是:李蕙如的《许衡对朱子学的传承与发展》、胡春依的《朱熹、袁甫与黎立武的四书诠释及其比较》,以及由日本学者佐野公治著,庄兵、张文朝翻译,并由林庆彰进行校订的《四书学史的研究》。限于篇幅,以下仅就李蕙如一书略做介绍。
  李蕙如《许衡对朱子学的传承与发展》一书,系由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许衡对朱子学的传承与发展》(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改写出版,全书共分六章,以及附录一篇,章节架构如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之方法与步骤
  第二章 许衡其人及其书
  第一节 许衡生平传略
  第二节 许衡著作介绍
  第三章 许衡对先秦儒道思想之评论
  第一节 对孔孟思想的评论
  第二节 对先秦道家思想的评论
  第四章 许衡推动朱学官学化的历程
  第一节 发轫期
  第二节 发展期
  第三节 完成期
  第五章 许衡的影响及历史评价
  第一节 许衡的影响
  第二节 历代对许衡的评价
  第六章 结论
  参考书目
  附录
  以全书的章节安排来说,作者将重点安排在第四章,即关注在宋元鼎革之际许衡(1209—1281)是如何在异族的统治下,致力于程朱理学之推动,后使其官学化的过程。作者指出,理学官学化运动,在早先的南宋时期即已产生,如真德秀(1178—1235)以及魏了翁(1178—1237)曾倡尊理学,但是,终宋之世,理学的官学化终究没有达成,即使理学在理宗朝时得到官方的认可,却始终未能将其制度化。作者认为,这种理学官学化运动,主要系出于许衡的擘画。[5]
  作者指出,许衡作为一个汉人儒者,他试图在一个异族统治的王朝体制下,通过与政治力量合作的方式,使国家步入正轨,而这首要工作便在于“恢复儒治”,即“行汉法”,如采取通过经筵讲学、以儒道治国,乃至推动教育、使国子监书院化等具体行为。此外,许衡更致力于朱子学的通俗化,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易简”的学术诉求上,如他在解释“道”字时说:“众人之所能行者,故道不远于人。”其认为“道”应该是一贴近众人之事,举凡日常生活所需之盐米物资、人伦日用之事,皆是属于广义而言的“道”之范畴。[6]
  许衡对朱子学的继承,较具有思想体系的脉络,这主要可从他的“四书”学上探知。作者指出,许衡论《大学》时,特重“修身”,故有“大学之教最紧要全在修身上”之语,又尤当许衡将此“修身”工夫明确地归于皇帝之时,借以强调君王本有的“絜矩之道”,据此,作者认为许衡之所以重视“修身”之教的原因,其关键在于“修身即是正心,身正即是心正,因此,一心正则家正、国正,心正是天下的体例”,许衡认为正心是“修身”的“根脚”,同时也是治国之根本。关于“修身”所应因循的路径,许衡则遵循朱子所言,认为应系于“敬”一字,但许衡认为此“敬”并非单纯讲求内在修养,而是必须内外兼具,是以他将其分疏为二:其一为“心术正乎内”,其二则为“威严正乎外”。[7]
  论及朱子学最核心的命题“格物致知”时,许衡则有其不同的见解。作者指出,许衡认为“正心”之前尚有“格物”“致知”“诚意”等工夫,但此三者皆必须在“心”上下功夫,据此,如许衡在解释“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以及“致知在格物”两句之时,皆重视“心”的意义及其作用,用作者的话来说,即“主张致吾心之知,穷吾心之理,把格物致知和尽心知性联系起来”。[8]如此,在“正心诚意”和“格物致知”的先后问题上,许衡即一反朱子之道,其所主张则是“分知行为二事、提倡真知力行,主张知行并进、先务躬行”,这同时也构成许衡学说当中的重要命题。[9]
  提到《论语》与《孟子》之时,作者指出,许衡主要把儒家的天道观念放在政治问题中进行讨论,故而当许衡论及天命,尤其是着眼于“命”的观念时,自然不会是术法家所言的宿命,更不会是释、道思想下的范畴,他所指摘的是“不可变易的自然秩序”,这一点,同时也体现在他对于封建社会的认识上,他将封建社会视为自然秩序。[10]至于许衡对《中庸》的理解,他师法程朱,将《中庸》之道视为“着实有用”之学问,并以此来批判佛老的虚无之教。此外,许衡虽同样接受程朱有关“理”的说法,但他更重视的是将“理”的作用与价值落实到具体的事物上,而非仅是作为万物的发生源。换言之,即许衡重视的是“物”与“理”两者之间的“不可相离”。[11]
  许衡对于朱子学的绍述、传衍,理解与批判,均可视为是他推行朱学的发展期。然而,元代程朱理学官学化的完成,主要落在元廷将朱注“四书”正式颁订为科举制度下的考试定本,是年为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意即,终许衡一生对于程朱理学的推行,但到其辞世之前,科举制度皆未能施行,不过,许衡在推动程朱理学官学化过程中的功绩,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科举制度颁行的同年,许衡也得以配祀于孔庙,官方更成立书院以提倡许衡之学。[12]职是之故,就以元代官方对于许衡功业如此重视的情形来看,可见他对朱学传承以及朱学官学化的贡献,在政治、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皆具其重要性。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4

《朱子学年鉴.2014》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书分为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等九个栏目,收录了《朱熹人性论与儒家道德哲学》、《对方东美朱熹诠释的反思》、《2014年韩国朱子学的研究概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郭雨颖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