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中和”说与理学内圣之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597
颗粒名称: 朱熹“中和”说与理学内圣之道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43-244
摘要: 本文从朱子哲学思想的全面性入手,着重论述了朱子的“中和”学说以及与之相关的成圣问题。通过分析心性学的源流,阐述了孔子和孟子在心性学上的贡献,并介绍了理学家二程和朱子对“中和”的理解和应用。文章还探讨了朱子对道德修养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并将成圣问题与实现“中和”联系起来,说明了朱熹如何使得心性修养成为可能。
关键词: 朱熹 中和 心性

内容

曾令巍(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指导教师:徐仪明教授)
  作为理学集大成者,朱子哲学思想系统宏大,统摄理气、中和、性情等哲学范畴,涵盖本体论、心性论和格物致知论等内容,条理缜密,意蕴丰富。该文以中国哲学中之心、性等重要哲学范畴及其关系为切入点,针对朱子“中和”学说以及与之有关的成圣问题展开详实论述,而此成圣问题又可化解为“致中和”问题。
  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诸子关乎心、性论述均有文献可查阅,但是最有影响的,能发出莫大声光的是由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发起端。然而中国心性之学有所忽略,其原因大可由“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与“罕言性命”数语获知。但是孔子所倡导的仁学就是要将以仁、礼、乐等为核心的周礼之外在约制形式内在化,即转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孔子之仁学思想欲开心性学之源的倾向。继而孟子沿此思路发展并详细阐述之,进而开出“尽心、知性、知天”的由内在性最终指向超越性的道德向路。
  儒家经典文献《中庸》中关于“中和”即“已发”、“未发”思想有明确的阐释,但是和如何做涵养心体的工夫关系不大。而在宋代,这个问题又被拓展为如何具体落实“已发未发”时工夫的问题,成为理学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其中最醒目的是以二程为代表的理学家。与二程有师承渊源的朱子对“中和”的体认先后经历了丙戌和己丑两次“中和”之悟,这两次“中和”表明了朱子摆脱道南学派的心理体验模式而在哲学上体验已发未发究竟何为,以及由此引发的心性情理论体系。为此厘清心、性、情三者关系对于解读朱子哲学思想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对“中和”思想的体认过程中,朱子也分别确立了以“居敬涵养”为特征的道德理路和以“格物致知”为特征的理性思路,从而从内在性和外在性两个维度为成圣成贤之可能奠定了基础。
  关于成圣的问题势必要对成圣何以可能的问题加以解释,即性善论假设可证之可能。成圣的问题亦可化解为“致中和”的问题,而前人关乎该问题的阐述大多就“中和”而论甚至滑向内心的神秘体验;然而自朱子始,不仅从理论上加以阐述,而且亦从操作层面上给出了明确的修养方法和工夫,从而使得由心性修养以至“致中和”成为可能。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曾令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