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理”的形上诠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592
颗粒名称: 朱子之“理”的形上诠释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40-241
摘要: 本文对朱晦庵的哲学中的“理”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文章探讨了现代思想家对于“理”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并对现有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文章从“无极而太极”命题出发,讨论了“理”通有无的特点,解释了“理”与一物不同的特点。文章还从“五伦”关系入手,探讨了“理”作为社会角色的所以然和所当然。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善”和“性”与“理”的关系,并探讨了“理一”和“分殊”的命题。
关键词: 朱晦庵 现代思想家

内容

袁君华(复旦大学2011年,指导教师:郭晓东副教授)
  该文对朱晦庵哲学中的“理”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样的几个方面:首先,对现代著名思想家对于晦庵之“理”的概念进行了检讨。在冯友兰先生和牟宗三先生那里,他们在根本上是把“理”当作一种“存在性”或者“有”来理解,而张君劢先生则把“理”分在了自然和人伦两个世界进行讨论。该文还对于现在一般的以“理气”作为研究进路的方法进行了反思,认为这可能是对于“理气”这对概念本身的一种“物”式的理解。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第二章中着重由“无极而太极”这个命题而讨论了“理”通有无的特点,即“理”既是无规定性,却又是“万化之根”,是“有”之所以生。以此来回应冯、牟二先生对于“理”的观点。同时,由“无极”的特点进一步说明“理”非同于一物的特点,并对此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在第三章中,主要从“五伦”关系入手,讨论了“理”作为社会角色的所以然和所当然。这里面涉及了“所以然”和“所当然”的统一、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的统一、“常”和“变”的统一对于“理”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在第四章中,主要讨论了“善”和“性”这两个概念的一系列问题。这两个概念都围绕“理”,表述“理”之“生”的特征,这一对范畴也牵涉到前一章所讨论的“所以然”和“所当然”之“常”和“变”的问题。“理”也是“善”和“性”的统一,正是这两个概念共同完成了对于“理”“生”之特征的表达。最后一章,回到关于“理”的最重要的一个命题——“理一分殊”来加以讨论。提出“理一”和“分殊”其实仍然是一对同一的概念。所谓的“理一”表达的是“理”在万事万物中的有差异的统一性。正在这个意义上,也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理”可以有“理一”和“分殊”的两面性。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看到“理”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尽管在文中看到了很多“理”不是什么,但是这不是什么也正引导着我们向“理”是什么而行进。虽然,我们最终也无法给出一个最终的结论说“理”究竟是什么,但是在这些紧张关系中看到了“理”之意涵的丰富性,这便是有价值的。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君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