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中庸章句·第三十三章》“不显之德”的阐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567
颗粒名称: 朱熹《中庸章句·第三十三章》“不显之德”的阐释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24
摘要: 本文研究了朱熹对于《中庸》第三十三章中的“不显之德”的阐释。与其他注解不同,朱熹认为“不显”就是不显,而非“岂不显”。他认为虽然“不显之德”看似不显,但实际上它是“幽深玄远”的显现。朱熹还解释了《中庸》第三十三章引用的《诗经》八条与“不显之德”的关系,并将第三十三章与首章对应起来,认为前者表达了“慎独”和“戒慎恐惧”的意义,并要求逐步向内收敛,达到“反身以谨独”。
关键词: 朱熹 中庸 不显之德

内容

乐爱国 《儒教文化研究》(国际版)2012年8月
  对于《中庸》第二十六章所引《诗》云“于乎不显”与第三十三章所引《诗》曰“不显惟德”,朱熹作了不同的解释。与把第二十六章之“不显”释为“岂不显”不同,朱熹认为,第三十三章之“不显”就是不显。这一解释与郑玄、孔颖达《礼记正义·中庸》的注释截然相反。朱熹的解释意在于阐明第三十三章的“不显之德”,虽然看似不显,但“幽深玄远”,因而是“不显中之显”。与此同时,朱熹还把《中庸》第三十三章引《诗》八条看作是对“不显之德”的步步深入,是“不显之德”的成德之序;而且还通过将《中庸》第三十三章与《中庸》首章对应起来,认为《中庸》第三十三章讲“不显惟德”,蕴含着首章的“慎独”、“戒慎恐惧”之意,并要求通过一步步地向内“收敛”,达到“反身以谨独”。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乐爱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