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儒学的三大差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565
颗粒名称: 佛教与儒学的三大差异
其他题名: 朱熹的分辨与判断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23
摘要: 本文探讨了佛教与儒学在“道体的特性”、“伦理的关怀”和“工夫的路径”三个方面的差异。在“道体的特性”方面,儒学强调“体用为一”,佛教将“体”和“用”分离。在伦理关怀方面,儒学注重有缘之慈,佛教重视无缘之慈。在“工夫的路径”方面,儒学强调无心以动静顺时,而佛教强调以栖心淡泊。文章指出,佛教与儒学不仅在末用上存在差异,而且在本体上也有区别。对于朱熹的观点,文章认为他在辨析佛教与儒学差异时存在一定的误读,值得关注。
关键词: 佛教 儒学 道体的特性

内容

李承贵 王金凤 《湖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儒佛差异体现在“道体的特性”、“伦理的关怀”和“工夫的路径”三个方面。在“道体的特性”方面,儒学是“体用为一”,佛教是“体用两分”。从表述道体范畴的关系看,儒学的“道”是一,佛教的“道”是二;由本体末用关系看,儒学的“道”是一,佛教的“道”是二;由内圣外王关系看,儒学的“道”是一,佛教的“道”是二;由下学上达关系言,儒学的“道”是一,佛教的“道”是二。儒学是“一”,佛教是“二”。在伦理的关怀方面,儒学是“有缘之慈”,佛教是“无缘之慈”。在道德规范上,儒学是有,佛教是无;在道德关怀上,儒学是深,佛教是浅;在道德实践上,儒学是存,佛教是弃。在“工夫的路径”方面,儒学是无心以动静顺时,佛教是刻意以栖心淡泊。由识道工夫看,儒学是品节灿然,佛教是混乱无序;由教学工夫看,儒学是循序渐进,佛教是邪遁诐淫;由修养工夫看,儒学,儒学是自然如此,佛教是刻意做作。佛教与儒学不仅存在末用之异,也存在本体之别。朱熹对佛教与儒学差异的辨析,是对北宋以来儒者辨佛教、儒学之异的总结,朱熹在辨析佛教、儒学之异实践中所表现的对佛教的误读也需要加以关注。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承贵
责任者
王金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