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工夫论诠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553
颗粒名称: 仁的工夫论诠释
其他题名: 以朱子“克己复礼”章解为中心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20
摘要: 这篇文章讨论了《论语》中“克己复礼为仁”一章的诠释问题。学界对此常从仁的名义和仁与礼的关系进行解读,而朱子则基于工夫论的观点对该章进行了深入阐发。朱子对于“克”、“为”、“一日”、“归”等词的解读曲折复杂,导致后世有不同的讨论和争议。他强调工夫包含了心性和事为两个方面,通过“本心之全德”、“天理之节文”揭示了仁和礼的独特意义。朱子进一步揭示了克复工夫所需的切要特点,如亲切、健勇、精细、彻上彻下等,对于“理”与“礼”、“克己”与“复礼”、彻上与彻下等问题进行了反复的解释,引发了后世许多争议和误读。总之,朱子在本章的解读中展现了他广博而精微的学术特质,体现了他对经典诠释的工夫论目的和现实教化的使命意识,同时也反映出他思想从依赖程门到独立发展的过程。这同时也提示我们,理解朱子思想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他所说的“不用某底工夫,亦看某底不出”。
关键词: 朱子 克己复礼 工夫论

内容

许家星 《孔子研究》2012年第3期
  学界对《论语》“克己复礼为仁”章的解读多从仁之名义、仁礼关系入手,朱子则基于工夫论立场对本章作了前所未有的深度阐发。朱子的工夫论诠释首先体现于对“克”、“为”、“一日”、“归”等词数易其说的曲折解读,导致后世议论纷纭;其次为凸显工夫的心性和事为两面,以“本心之全德”、“天理之节文”对“仁、礼”作出了独特揭示。由此,朱子创造性揭示了克复工夫笃实、亲切、健勇、精细、彻上彻下的“切要”特点,尤其对“理”与“礼”、“克己”与“复礼”、彻上与彻下等问题反复其说,诱发了后世极多争议、误读。总之,朱子本章之解,体现了其致广大、尽精微的学术特质,显现了经典诠释的工夫论目的和现实教化的使命意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朱子思想由依傍程门到走向独立的过程。这同时也启示我们,朱子“不用某底工夫,亦看某底不出”之说,实为准确理解其思想之密钥。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家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