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认识论还是儒家工夫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551
颗粒名称: 西方认识论还是儒家工夫说
其他题名: 谁误读了“格物致知”?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19-220
摘要: 该文章讨论了现代学者用西方认识论方式解读朱熹的问题。指出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格物致知不能等同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或知识论,而是关于实现修己治人的工夫论的一部分。只有将格物致知纳入到朱熹的完整工夫论中去理解,才能符合历史实际和文化精神,避免将其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割裂开来。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不同,表现出修身工夫论的特征。其目的是实现“明明德”的伦理政治,内容则是与人伦日用相关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朱熹 格物致知 修己治人

内容

朱汉民 《光明日报》2012年3月6日
  现代学人用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逻辑体系是“误读”了朱熹。在朱熹思想体系中,格物致知论并不能等同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或知识论,而是关于如何实现和完成修己治人的工夫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格物致知纳入到朱熹思想中那个完整的修己治人的工夫论行程中去,才可能对格物致知作出合乎历史实际、文化精神的解读,而不致于将其从工夫论中剥离出来,片面地将其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作比附。所谓的工夫论体系,既包括“大学”的工夫论“规模”,也要注意朱熹关于“小学”工夫的补充,因为后者更进一步明确了“格物致知”的工夫论意义与内涵。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思想,无论是从其目的、内容、过程来看,均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不同,表现出一种修身工夫论的鲜明特征。“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明德”的伦理政治,主体内容是人伦日用,是一种为如何合乎“天道”、“天理”的主客合一的实践活动。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汉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