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重于朱子学内部的思想与观念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458
颗粒名称: (一)着重于朱子学内部的思想与观念问题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振崑的论文《论朱子“心统性情”的“心”是“本心”还是“气心”?》从阳明批评朱熹“析心与理为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朱子学中“心统性情”这一重要概念的含义。他指出过去学者往往将朱熹与陆王对立,认为朱子学中的“心”存在二元对立的局限。陈振崑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诠释,认为朱子学中的“心”既是包含万理的先验道德主体,也是具有知觉和主宰功能的经验主体。他认为“心”是一个主体的两个层次,而不是两个分开的主体。
关键词: 朱子学 思想 观念

内容

这方面分别有陈振崑《论朱子“心统性情”的“心”是“本心”还是“气心”?》及胡元玲《朱子学中的乾道精神》两篇论文。
  陈振崑一文从阳明批评朱熹“析心与理为二”起始,讨论朱子学心性论中重要的概念“心统性情”,指出过去学者多以朱熹与陆王相对,对朱子学“心”的认识有二元对立的局限。通说,象山提出“心即理”,主一形而上的“本心”,朱熹则摄取张载“气质之性”观念,以“理气二分”,主“气心”。到牟宗三,更指出朱熹具有“心性情三分”的系统,“性”属于理的形上层面,“心”与“情”则属于气,为形下层面。陈文试图提出另一种诠释,指出朱子论“心”同时有两个层面,既是含具万理的先验道德主体,也是具有主宰与知觉功能的经验主体。这是一个主体的两个层次,而非分开的两个主体。从后者出发,“心”乃是意志自由的道德修养功夫主体,其分辨抉择,表现出趋近“道心”或“人心”的德性功夫之可能性。[2]
  胡元玲《朱子学中的乾道精神》一文则关注朱子学中的乾道精神,指出过去学者多重视宋代理学中沉静一面,认为北宋到南宋在思想气质上有一外向到内敛的变化,然而朱熹的思想中其实具有刚毅的一面,只是长期被忽略。胡文以朱熹《周易本义》开展,引证“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指出朱熹的修养功夫,要在成就刚健自强的精神。朱熹以为坤卦偏于持守,不若乾卦透彻、斩截刚果,在此,朱熹的易学与功夫论实为一贯。朱熹论颜渊与仲弓的修养,一奋发,一谦退,更推重前者,更可见到实践上朱熹的乾道精神,并且进一步行于他的为学、为道乃至政治理念中。这也正是钱穆先生所言,“朱子实亦有意为儒学创出一新局面,要人天旋地转雷动风行般去做,惜乎此后理学界,绝不能在此一方面深识朱子之用心。”[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易澄
责任者
张崑将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