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373
颗粒名称: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44-47
摘要: 该文讨论了儒学思想家对于仁义与阴阳、刚柔的关系的理解,以及朱子将仁和礼归为阳、义和智归为阴的观点。他将仁义礼智与春夏秋冬相对应,认为仁为阳刚,义为阴柔。此外,文中还提到了阴阳和刚柔在中国哲学中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仁义礼智 阴阳 刚柔

内容

《周易·说卦》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18]此后,儒学思想家常常依此思路,努力把仁义与阴阳、刚柔对应起来,以建立宇宙论的统一性说明。
  问仁义礼智体用之别。曰:“自阴阳上看下来,仁礼属阳,义智属阴;仁礼是用,义智是体。春夏是阳,秋冬是阴。只将仁义说,则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若将仁义礼智说,则春,仁也;夏,礼也;秋,义也;冬,智也。仁礼是敷施出来底,义是肃杀果断底,智便是收藏底。如人肚脏有许多事,如何见得!其智愈大,其藏愈深。正如《易》中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解者多以仁为柔,以义为刚,非也。却是以仁为刚,义为柔。盖仁是个发出来了,便硬而强;义便是收敛向里底,外面见之便是柔。”僴。[19]
  理学倾向于把“阴阳”作为普遍的哲学分析方法。按照这种分析,如果把仁义礼智四者归为阴阳两类,那么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何者为阳,何者为阴?朱子的主张是,仁和礼属于阳,义和智属于阴。在他看来,以流行的次序而言,是仁、礼、义、智,也就是仁相当于春,礼相当于夏,义相当于秋,智相当于冬。因此若要把四德分为阴阳的话,仁、礼为阳,义、智为阴;正如要把一年四季分为阴阳的话,以春夏为阳,以秋冬为阴。反过来说,如果把四季分为仁义二者,则以春夏为仁,以秋冬为义。这种思维是汉代以来阴阳气论的影响下形成的。
  不过,这样一来,仁、礼、义、智的次序便和习惯所用的仁、义、礼、智的顺序有所不同了,朱子回答学生的疑问:
  问:“孟子说仁义礼智,义在第二;《太极图》以义配利,则在第三。”曰:“礼是阳,故曰亨。仁义礼智,犹言东西南北;元亨利贞,犹言东南西北。一个是对说,一个是从一边说起。”夔孙。[20]
  按朱子的理解,如同一个圆圈,顺着圆圈的次序是流行的次序,即仁、礼、义、智的排序。以流行言,仁对应元,礼对应亨,义对应利,智对应贞。如果不顺着圆圈,而以南北相对,东西相对,这样的次序就不是流行的次序,而是对待的次序,这就是仁、义、礼、智的排序。
  问:“‘元亨利贞’,《乾》之四德;仁义礼智,人之四德。然亨却是礼,次序却不同,何也?”曰:“此仁礼义智,犹言春夏秋冬也;仁义礼智,犹言春秋夏冬也。”铢。[21]
  这也是说明四德有两种排序。仁、礼、义、智的顺序是合乎元气流行的自然次序,这样的元亨利贞、仁义礼智都是被用气的流行来刻划的东西了,也就成为他所说的“流行之统体”了。
  中国哲学中与“阴阳”分析相配合的是“刚柔”的分析。按上面的说法,仁属于阳,义属于阴,那么仁义与刚柔又如何对应呢?在一般人看来,仁有柔软的意思,应当属柔,不应当属刚,而朱子却认为仁应当属刚,不属于柔。如其晚年《答董叔重》书论此最明:
  (董问)阴阳以气言,刚柔则有形质可见矣。至仁与义,则又合气与形而理具焉。然仁为阳刚,义为阴柔,仁主发生,义主收敛,故其分属如此。或谓杨子云“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盖取其相济而相为用之意。
  (朱答)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22]
  汉代的扬雄以仁为柔,以义为刚,这是讲得通的。而朱子与之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来自朱子从宇宙生化论讲四德,主张以发生论仁,以收敛论义,由于是以收敛为阴柔,所以便以发生为阳刚了。仁是发生原则,故仁属阳刚。值得注意的是,董铢在这里提出“仁义”是“合气与形而理具焉”,按这个说法,仁、义似乎不仅仅是性理,而是实存的气形统一整体或总体,其中具有理。当然,也可以说理气合而后生人,而有仁义礼智之性。这个说法应该是顺就朱子的说法而来,故朱子没有加以评论。
  朱子曾与袁枢反复辨析阴阳刚柔之义,其《答袁机仲》书云:
  凡此崎岖反复,终不可通,不若直以阳刚为仁、阴柔为义之明白而简易也。盖如此,则发生为仁、肃杀为义,三家之说皆无所牾,肃杀虽似乎刚,然实天地收敛退藏之气,自不妨其为阴柔也。
  ……又读来书,以为不可以仁义礼智分四时,此亦似太草草矣。夫五行五常五方四时之相配,其为理甚明而为说甚久,非熹独于今日创为此论也。[23]
  这里朱子自己界定得很清楚,发生为刚,肃杀为柔,肃杀收敛退藏应属于阴柔,义为肃杀退藏,故当属于阴柔。故阳刚为仁,阴柔为义。
  而朱子的这一说法,遭到了不少质疑,引发了朱子与这些质疑的辩难。如其《答袁机仲别幅》云:
  ……来喻以东南之温厚为仁、西北之严凝为义,此《乡饮酒义》之言也。然本其言虽分仁义,而无阴阳柔刚之别,但于其后复有阳气发于东方之说,则固以仁为属乎阳,而义之当属乎阴,从可推矣。来谕乃不察此而必欲以仁为柔、以义为刚,此既失之,而又病夫柔之不可属乎阳、刚之不可属乎阴也,于是强以温厚为柔、严凝为刚。又移北之阴以就南,而使主乎仁之柔;移南之阳以就北,而使主乎义之刚,其于方位气候悉反易之,而其所以为说者,率皆参差乖迕而不可合。又使东北之为阳、西南之为阴,亦皆得其半而失其半。愚于图子已具见其失矣。盖尝论之:阳主进而阴主退,阳主息而阴主消,进而息者其气强,退而消者其气弱,此阴阳之所以为柔刚也。阳刚温厚居东南,主春夏,而以作长为事;阴柔严凝居西北,主秋冬,而以敛藏为事。作长为生,敛藏为杀,此刚柔之所以为仁义也。以此观之,则阴阳刚柔仁义之位岂不晓然?而彼杨子云之所谓“于仁也柔,于义也刚”者,乃自其用处之末流言之,盖亦所谓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固不妨自为一义,但不可以杂乎此而论之尔。[24]
  袁枢并不反对仁为阳,义为阴,但反对以仁为刚,以义为柔,而主张温厚为柔,严凝为刚,故仁为柔为阳,义为刚为阴。朱子坚持仁属于阳刚,义属于阴柔,阳刚主生长,阴柔主敛藏。他认为杨雄所说的“于仁也柔,于义也刚”,不是从本体上说的,而是从发用上说的,所以朱子主张“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认为这样就可以全面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朱子又说:
  前书所论仁义礼智分属五行四时,此是先儒旧说,未可轻诋。今者来书虽不及之,然此大义也,或恐前书有所未尽,不可不究其说。盖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阴分阳,便是两物,故阳为仁而阴为义。然阴阳又各分而为二,故阳之初为木为春为仁,阳之盛为火为夏为礼,阴之初为金为秋为义,阴之极为水为冬为智。盖仁之恻隐方自中出,而礼之恭敬则已尽发于外,义之羞恶方自外入,而智之是非则已全伏于中,故其象类如此,非是假合附会。若能默会于心,便自可见。“元亨利贞”,其理亦然。《文言》取类,尤为明白,非区区今日之臆说也。五行之中,四者既各有所属,而土居中宫,为四行之地、四时之主,在人则为信、为真实之义,而为四德之地、众善之主也。五声五色五臭五味五藏五虫,其分放此。盖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见得,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所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故此一义切于吾身,比前数段尤为要紧,非但小小节目而已也。[25]
  照此说法,天地一气,分阴分阳,阳为仁、阴为义;阳中又分为二,即春仁和夏礼;阴中亦分为二,即秋义和冬智。一气分为阴阳,并无先后,而阳再分为二,春仁在先,夏礼在后;阴之分二亦然,秋义在先,冬智在后,这是一气流行的次序。而人性的仁义礼智之间及其发作为情,并无先后。总之,论元亨利贞、仁义礼智都不能离开一气阴阳四时五行这些宇宙论要素,从而使得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也成为与一气阴阳纠缠在一起的流行实体了。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