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369
颗粒名称: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8-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的《元亨利贞说》和《仁说》探讨了性与情的关系。他将元亨利贞视为天地之性,以生长收藏为情;将仁义礼智视为人之性,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为情。他认为性是心的本质,情是心的运用,而心则是性情的主宰。朱子强调性情之辨,将元亨利贞与生长收藏严格分离,将仁义礼智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相对应。此外,朱子将天地之心与人之心视为仁的根据,仁是天地生物之心和人爱人利物之心的德。他认为仁是性的总摄和贯通,是众善百行的源泉。
关键词: 朱子 元亨利贞说 仁说

内容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七有《元亨利贞说》,文云:
  元亨利贞,性也;生长收藏,情也。以元生、以亨长、以利收、以贞藏者,心也。仁义礼智,性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以仁爱、以义恶、以礼让、以智知者,心也。性者,心之理也;情者,心之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程子曰:“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正谓此也。又曰:“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言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天命”,又曰:“天地以生物为心”,亦谓此也。[2]
  《元亨利贞说》写于朱子四十二岁前后,属于其前期思想。朱子当时以元亨利贞四者为性,与生长收藏相对待;这和以仁义礼智为性、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为情,是相对应的也是一致的。元亨利贞是天地之性,天地之化以天地之性为根据,而实现生长收藏的过程。同理,仁义礼智是人之性,人心之动以人之性为根据,而发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的情感。这种分析体现了朱子当时对性情之辨的重视。在这种话语中,元亨利贞只是性,与生长收藏的现实过程被严格分别开来,生长收藏相当于情,也就是用。
  不久,朱子又有《仁说》之作,其中说:
  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已矣,请试详之。盖天地之心,其德有四,曰元亨利贞,而元无不统;其运行焉,则为春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气无所不通。故人之为心,其德亦有四,曰仁义礼智,而仁无不包;其发用焉,则为爱恭宜别之情,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故论天地之心者,则曰乾元坤元,则四德之体用不待悉数而足;论人心之妙者,则曰仁人心也,则四德之体用亦不待遍举而该。盖仁之为道,乃天地生物之心,即物而在,情之未发而此体已具,情之既发而其用不穷,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是,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于求仁也。……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则块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3]
  依朱子这里的看法,仁是“人心”之德,元亨利贞是“天地之心”之德,这是明确把仁和元、亨、利、贞都作为“德”。就心之德作为性而言,“元”包“亨利贞”,这是从体上来看的。朱子还认为,四季运行是天地之化的过程,是用,而天地之德则是运行过程的内在根据。从天地运行的大用着眼,春生之气贯通于春夏秋冬的有序连接,无所不通。如果从人的方面看,就心之徳言,“仁”包“义礼智”;就四德的发用言,恻隐贯通于爱恭宜别四种情感。在这种论述中,春生之气相当于恻隐,都属用的层面,在这个意义上,运行、流行是就“用”言,而仁义礼智或元亨利贞是“体”,是“性”,是无所谓流行的。既然性无所谓流行,这说明前期朱子思想在性情体用之辨的意识主导下,不采用“流行”一类的观念解释四德。我们在前文已说明,以“流行”的观念解释四德关系,见于朱子后期思想,而“运用流行”的哲学观念,本质上,是和气的哲学思维分不开的。从哲学上看,还应当注意的是,在性和情两者的分析之外,还有一种总体的了解,这就是所谓“以元生、以亨长、以利收、以贞藏者,心也”,心不是本性、体,也不是过程、用,而是包涵体用的、存在与活动的总体。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