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思与气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366
颗粒名称: 三、意思与气象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0-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将五常(仁、义、礼、智、信)与天之四德(乾、坤、艮、巽)相对应,强调信作为实证仁义礼智的存在。他认为信如五行之土,是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先秦两汉的思想有所不同。朱子还解释了仁义礼智的意思和气象,指出仁对应慈爱、义对应刚果。他将仁义礼智与宇宙属性连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此外,朱子强调仁是生生不已的思想,与宇宙流行趋向相通,而且指出德性主要是心之德性,常存温厚的意思。
关键词: 朱子语类 仁义礼智信 道德概念

内容

朱子讲五常,因为要与乾之四德对应,往往仅举仁义礼智,而不及信。这不仅是要把人之四德与天之四德相对,也与朱子对信的定位及五常与五行对应的思想有关。朱子认为信如五行之土,信只是证实仁义礼智的实有,这个说法与先秦两汉的思想是不同的。
  下面来看朱子论仁义礼智的意思与气象,“意思”在这里具有字义解释的意义,但不是定义式的解释,而是一种价值含义的解释。
  吉甫问:“仁义礼智,立名还有意义否?”曰:“说仁,便有慈爱底意思;说义,便有刚果底意思。声音气象,自然如此。”直卿云:“六经中专言仁者,包四端也;言仁义而不言礼智者,仁包礼,义包智。”方子。节同。佐同。[16]
  仁义作为价值概念,其本身带有价值的意味,意思、气象都是指价值概念含蕴和发显的价值气息。可见,人道四德的“意思”,是指德目的价值蕴涵,是属于道德哲学的讨论。仁的“意思”是慈爱温和,义的“意思”是刚毅果断,如此等等。
  朱子又说:“生底意思是仁,杀底意思是义,发见会通是礼,深藏不测是智。节。”[17]这里所谓生的意思是指宇宙间生命、生生的意思,本属宇宙论,但在朱子这里,宇宙论的意思和道德论的意思可以互通互换,如说仁的意思是生,也可以说生的意思是仁,仁和生成为相互说明的概念;又如义是杀的意思,也可以说杀的意思是义,等等。生与仁的连接是道学的一大发明,到朱子则将此种连接扩大,把仁义礼智通通和自然世界的属性连接起来,使仁义礼智更加普遍化,即具有宇宙论的普遍意义。这可以说是一种天人合一思维的体现。
  蜚卿问:“仁恐是生生不已之意。人唯为私意所汩,故生意不得流行。克去己私,则全体大用,无时不流行矣。”曰:“此是众人公共说底,毕竟紧要处不知如何。今要见‘仁’字意思,须将仁义礼智四者共看,便见‘仁’字分明。如何是义,如何是礼,如何是智,如何是仁,便‘仁’字自分明。若只看‘仁’字,越看越不出。”曰:“‘仁’字恐只是生意,故其发而为恻隐,为羞恶,为辞逊,为是非。”曰:“且只得就‘恻隐’字上看。”道夫问:“先生尝说‘仁’字就初处看,只是乍见孺子入井,而怵惕恻隐之心盖有不期然而然,便是初处否?”曰:“恁地靠着他不得。大抵人之德性上,自有此四者意思:仁,便是个温和底意思;义,便是惨烈刚断底意思;礼,便是宣著发挥底意思;智,便是个收敛无痕迹底意思。性中有此四者,圣门却只以求仁为急者,缘仁却是四者之先。若常存得温厚底意思在这里,到宣著发挥时,便自然会宣著发挥;到刚断时,便自然会刚断;到收敛时,便自然会收敛。若将别个做主,便都对副不着了。此仁之所以包四者也。”问:“仁即性,则‘性’字可以言仁否?”曰:“性是统言。性如人身,仁是左手,礼是右手,义是左脚,智是右脚。”道夫。[18]
  仁是生生不已的思想,从北宋道学如明道强调以来,把仁和宇宙流行的趋向打通,扩大了仁学的范围,加深了对仁的理解。朱子在此基础上强调,仁的理解也要结合义礼智一起来看。但朱子也指出,以仁为生意,是通向宇宙论的说法,不是价值论的说法,不是德性论的说法。朱子指出,仁义礼智是人之德性,这里所用的“德性”应当与朱子一般所用的“性”有所不同,而接近心,即心之德。所以朱子主张“常存得温厚底意思在这里”,这里的“存得”、“在这里”,应当不仅指性,而且指心之德性,即心中常存温厚的意思。
  至于四德的意思,照这里所说,仁是温和的意思,义是惨烈刚断的意思,礼是宣著发挥的意思,智是收敛的意思。以礼的意思为“宣著发挥”,与前面一条所说“发见会通”是一致的;以智的意思为“收敛”,与前面所说的“深藏不测”也是一致的。这种“意思”的说法,与单纯的“理”或“性理”的说法,还是有差别的。
  总之,意思说是朱子四德论的一个特色,值得进一步讨论。当然,朱子不仅讨论仁义礼智四德,也讨论元亨利贞四德。朱子曾说:“元亨利贞本非四德,但为大亨而利于正之占耳,《乾》卦之《彖传》、《文言》乃借为四德,在他卦,尤不当以德论也。”[19]朱子认为《周易》本文的元亨利贞只是占辞,没有道德意义,但《彖传》和《文言》把元亨利贞发挥为四德,这已不是《周易》的《乾》卦经文的本义了。但《彖传》和《文言》发挥的四德,在后来的哲学讨论中越来越有意义,成为易学哲学史在宇宙论方面的重要讨论,为后世的宇宙论提供了基本的模式。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