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宋道学论四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364
颗粒名称: 一、北宋道学论四德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28-29
摘要: 本文阐述了“四德”和“五常”的概念及其在道学中的联系。文章首先介绍了“四德”本指乾之四德“元亨利贞”在《周易·文言传》中的出处,并指出其属于天道的范畴。随后,文章介绍了北宋以来将“四德”和“五常”加以联结的情况,并提到了周敦颐、程明道等人对“四德”和“五常”的不同解释。最后,文章提到“二程”将四德和五常联系起来讨论,并认为四德和五常都是具有类似结构的事物。
关键词: 四德 五常 道学

内容

“四德”本指乾之四德“元亨利贞”,“四德”统称源出《周易·文言传》,所谓“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本于孟子,汉儒始用“五常”的概念。北宋以来,道学的讨论中开始把二者加以联结,而在后来的宋明理学发展中仁义礼智也往往被称为四德。汉以来的思想中,元亨利贞属天道,仁义礼智属人道。天道的四德和人道的四德,二者的关系在道学中渐渐成为重要的论题。
  周敦颐在《通书》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1]元亨利贞在《周易》本指天道而言,周敦颐虽然还没有把元亨利贞与仁义礼智联系起来,但开始把元亨利贞与本属人道的“诚”联系起来,这也是有意义的。而且,他还表现出把元亨利贞看作一个流行的过程,并用“通”、“复”来把这一过程截分为两个阶段,元亨属于“通”的阶段,利贞属于“复”的阶段。按朱子的解释,元亨是万物资始,利贞是各正性命;前者是造化流行,后者是归藏为物。这种用类似“流行”的观念来解释易之四德的性质与联系,是有示范意义的。
  程明道则最重视四德中的“元”与五常中的“仁”的对应,言“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2]明确肯定“元”就是“仁”。这就把宇宙论的范畴和道德论的范畴连接起来,互为对应,从一个具体的方面把天和人贯通起来,使道德论获得了宇宙论的支持,也使宇宙论具有了贯通向道德的含义。“‘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也。天只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者,即是善也。善便有一个元底意思。‘元者善之长’,万物皆有春意,便是‘继之者善也’。”[3]善是继承了天道的生生之理而来的,所以善体现了元的意思,元即是善的根源。“‘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性情犹言资质体段。亭毒化育皆利也。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贞也。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者,贞也。”[4]于是,在道学中,德性概念不再是纯粹道德哲学的概念,同时也具有宇宙论的意谓或根源。
  二程已经把四德和五常联系起来讨论,如伊川《程氏易传》的《乾》卦卦辞注:“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5]又解释《乾》卦彖辞“大哉乾元”句说:“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6]又如伊川言:“读易须先识卦体。如乾有元亨利贞四德,缺却一个,便不是乾,须要认得。”[7]“自古元不曾有人解仁字之义,须于道中与他分别五常,若只是兼体,却只有四也。且譬一身:仁,头也;其他四端,手足也。至如易,虽言‘元者善之长’,然亦须通四德以言之。至如八卦,易之大义在乎此,亦无人曾解来。”[8]他认为元必须通四德而言,仁必须通五常而言,兼体是指元可以兼亨利贞,仁可以兼义礼智信。这些地方都是以四德和五常并提,把它们看成结构相同的事物。
  二程又说:“孟子将四端便为四体,仁便是一个木气象,恻隐之心便是一个生物春底气象,羞恶之心便是一个秋底气象,只有一个去就断割底气象,便是义也。推之四端皆然。此个事,又着个甚安排得也?此个道理,虽牛马血气之类亦然,都恁备具,只是流形不同,各随形气,后便昏了佗气”。[9]这里所说的“气象”,就是后来朱子所说的“意思”,即一个道德概念的精神、取向及一个价值概念在形象上的表达。这种讲法认为每一道德概念都有其“气象”、“意思”,即都有其蕴涵并洋溢的特定气息、态度,如说仁有春风和气的气象(意思),义有萧肃割杀的气象(意思),等。这个讲法很特别,讲一个道德德目的实践所发散的“气”,这种德气论的讲法得到了朱子四德论的继承和发展。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