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用对待而不相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355
颗粒名称: 三、体用对待而不相离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熹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区分的重视,他认为具体的东西是形而下的,而抽象的原理、本质、规律是形而上的。他进一步阐述了体用的概念,将其应用于区分本原和派生、实体和作用等方面。朱熹强调体用是二而一的关系,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两个不同方面。他还提出体用是有层次的,每一方面都可以进一步自身区分中体用。最后,文章指出朱熹的思想对于后世的理学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朱熹 形而上 形而下

内容

和二程一样,朱熹也是重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的。在他看来,凡是具体的东西总是形而下的,抽象的原理、本质、规律才是形而上的。朱熹说:“形以上底虚,浑是道理。形以下底实,便是器。”[13]虚表示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感性的具体存在。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曾提出“两种实体”的理论,认为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一般性的东西是第二实体。在朱熹哲学中则认为前者是形下之器,后者是形上之理,他还认为,在两者之间有体用之分,不能认为形上形下都是体或本体。如他说:“至于形而上下,却有分别,须分得此是体,彼是用,方说得一源。分得此是象,彼是理,方说得无间。”[14]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体用的范畴有多种意义。朱熹也说:“见在底便是体,后来生底便是用。此身是体,动作处便是用。天是体,‘万物资始’处便是用。地是体,‘万物资生’处便是用。就阳言,则阳是体,阴是用;就阴言,则阴是体,阳是用。”[15]就是说,体用可以用来区分本原的和派生的,实体和作用。体用作为用以把握世界的范畴,也有相对性。然而,和其他理学家一样,朱熹哲学中的“体”主要指事物内隐不可见的形而之理,“用”则是指见诸事物的、理的各种表现。
  关于“体用”的规定朱熹进一步提出了一些补充前人的原则,这主要是:
  “体一而用殊”[16],体既然是事物深微的本质、原理,它就是一般的、普遍的,而用作为理的外在表现则然是个别的、万殊的、具体的。
  “体用”无先后,朱熹说:“有体则有用,有用则有体,不可分先后说。”[17]体用有则同有,无则皆无,两者没有发生学上的关系,没有时间上的先后,朱熹曾举例说,好像耳和听,两者没有先后。
  “体用”二而一,朱熹常说,体用是二,是两物,这是说体与用不是一个对象有两个名称,体和用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两个不同方面。“体用自殊,安得不为二”。[18]体用如果本来是同一的,也就谈不上“一源”和“无间”了。另一方面,体用又是统一的,“体用亦非判然各为一事”[19],在这个意义上,体用又是一物,是一物的不同方面。
  体用不相离,朱熹指出:“体用之所以名,政以其对待而不相离也。”[20]体用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互为存在的前提,互为存在的条件,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的体和用是不可想象的,也就不成其为体或用了。
  朱熹极为推崇程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名言。他进一发挥说:“体用一原,显微无间,盖自理而言,则即体而用在其中,所谓一原也。自象而言,则即显而微不能外,所谓无间也。”[21]这是用体中有用、用中有体来发展程颐的思想,虽然朱熹的思想是从其理本论出发,但体现出他对体用的一些辩证的理解。
  此外,朱熹还主张体用是有层次的,他说:“大抵体用无尽时,只管恁地移将去。如自南而视北,则北为北,南为南。移向北立,则北中又自有南北。体用无定,这处体用在这里,那处体用在那里,这道理尽无穷。……分明一层了又一层。”[22]这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体或用,每一方面都可以进一步自身区分中体用,这几乎是一个无穷的一分为二的层次体系。
  以上这些思想,充分表现出朱子在宇宙观、方法论上的辩证思维,这些思想既是对北宋道学辩证思维的继承和发展,也对后世理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朱子学年鉴-2011-2012》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2011-2012年朱子学年鉴。内容包括本刊特稿2篇、朱子学研究新视野7篇、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6篇、朱子学研究新著38篇、朱子学书评3篇、朱子学研究优秀硕博士论文82篇、朱子学研究论文荟萃54篇、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4篇、朱子学国内外学术动态6篇、朱子学研究机构介绍3篇、朱子学研究学者介绍13篇、2011-2012年朱子学新书索引、2011-2012年朱子学论文索引556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来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