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三溪汇流处创建以习俗文化为主体的旅游新景区,彰显中华习俗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318
颗粒名称: 一、在三溪汇流处创建以习俗文化为主体的旅游新景区,彰显中华习俗文化。
分类号: G127.57
页数: 2
页码: 289-2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瓯地区有着多元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其中杨时精神对客家精神的影响值得关注。区内建筑体现中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尽显中华文化风采。同时,可开发旅游景区,包括建造中华习俗文化苑、茶文化场景和小吃街等,以展示和传承当地文化和习俗。
关键词: 习俗 中华 中原 文化 茶文化

内容

崇阳溪、松溪、建溪三溪交汇处可开发旅游景区,区内建筑中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尽显中华文化风采。
  曾修撰《建安志》的宋代御史张叔椿说:“建备五方之俗”。意指建瓯的习俗风貌呈现出东西南北中五方融和的特点。盖因汉武帝元封初(前110)平定闽越之乱后,汉朝廷将大批闽越土著迁徙江淮,又将大批汉人陆续移入闽北。东晋“衣冠南渡”,又有多批中原士族从外省迁徙入闽。隋唐之后,自由迁徙入闽者渐多。五代战乱,江北士大夫、缙绅、商贾也多逃难来闽。清康熙年间实行“地丁合一”政策,外地人口流入闽地亦多。至道光九年(1829),建安县人口达227134人,殴宁县达3076940人,两县计534000余人,其中外来人居多。闽越土族与中原士族驳杂,古闽文化与河洛文化交汇,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决定了建瓯习俗的丰富多彩,除接受中原传统习俗外,地域习俗犹存,五方之俗名副其实。应尽最大可能建设一中华习俗文化苑,彰显中华习俗文化。
  此外,还可在区内建造东风凤凰山原御茶园北苑石碑为中心的茶文化场景,如陆游《建安雪》、周绛《补茶经》及“对拳”、“茗战”等,凸显北苑贡茶文化。设立御茶馆、茶艺表演场所和茶艺人才培训中心,以利输出茶艺人才。同时,在苑内建设小吃街,凸显建瓯小吃文化。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肖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