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侗与朱熹的师生情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315
颗粒名称: 李侗与朱熹的师生情结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280-28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宋代哲学家李侗与思想家朱熹之间的师生情结。李侗是朱熹的老师,也是他最重要的学术导师之一。他对朱熹的思想和学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侗与朱熹的相识和交往过程,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合作和互相启发。李侗的教诲和指导使得朱熹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儒家经典,并发展出独特的理学思想。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也成为后人敬仰和推崇的典范。
关键词: 师生情结 儒家经典 理学思想

内容

如果说滚滚闽江水是福建的母亲河;那么巍巍的武夷山就是福建的父亲山;在福建,特别是闽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诞生了一批震撼九州的雄才逸士。著名学者蔡尚思出诗赞云:“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把朱子与孔子相提并论,肯定了朱子在中华思想文化史上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又一大儒的历史地位。提及朱子的杰出成就,我们不能不提到“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彦、李侗),让我对他们做一简要的介绍。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县人;正是这位闽学鼻祖,把“二程”理学南传,并收授弟子罗从彦(1072—1135,南剑州剑浦县人),罗从彦又收李侗为徒,将理学精髓传给李侗(1093—1163,字愿中,又称延平先生)。正是李侗将二程理学真谛传授给朱熹,经朱子与其弟子们的数十年的共同努力,终于铸就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的形成、发展,从而集理学之大成,延平也因而荣获“理学名邦”之殊荣。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历史上誉称“延平四贤”。本文着重谈谈李侗与朱熹深厚的师生情缘。
  李侗于宋元祐八年(1093)出生在古代南宋南剑州剑浦县樟林乡(即今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下岚村樟岚自然村)一个官宦家庭。其曾祖父李幹,北宋天圣二年(1024)中甲子宋郊榜进士,授屯田郎中,为官清正廉洁,死后获得皇帝追赠金紫官禄大夫。李侗祖父李纁,北宋宝元元年(1038)中戊寅吕溱榜进士,官授朝散大夫,写一首好文章,死后追赠中秦大夫。李侗之父李涣,也是官封正六品的上文散官。李侗就是这样一位在三代为官的家庭环境下,接受正统儒化教育长大的。他在其父的引领下,多次走访藏春峡别业,并在那里结识了“二程”理学的二代传人罗从彦。后为考取功名,他进入南剑州州学学习,又结识了吴仪的侄孙吴方庆与他的父亲吴觏,他们在一起品茶饮酒,吟诗作句,求学问道,结下了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吴觏看中了李侗,并将爱女嫁给他。李侗敬慕和欣赏杨时与罗从彦所得的“二程”理学的真谛,于南宋政和六年(1116)前往南斋书院,拜先贤罗从彦为师。罗从彦是“二程”理学真传弟子杨时的学生。拜见时,罗从彦严厉抨击李侗引佛入门的错误做法;但对李侗刻苦钻研学术,品行端正的思想和行为还是给予充分肯定,喜于言表。这在他写给陈默堂的信中得以披露:“后生李愿中者,问道甚锐,曾以书求教,趋向大抵近正。”此后,李侗不仅在学术上完全接受了罗从彦的观点,而且在追求生活上也极力效仿罗从彦。罗从彦不愿从仕,李侗也不想当官。罗从彦严毅清苦,嗜好泊如;李侗也淡泊明志,穷经论道,默坐澄心,终于学成名就。李侗从罗从彦那里尽得其学,成为程颢和程颐的三传弟子。“两宋”时期他与杨时、罗从彦并称“南剑三先生”
  晚年,61岁的李侗收朱熹为学生,用其余生精力和知识耐心教授朱熹,使之成就朱熹集理学之大成;从而使朱熹成为“二程”理学的四传弟子。古人尊称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为延平四贤。李侗一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最大功绩莫过于培养和成就了朱熹,可以说李侗对朱子理学的创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正是由于李侗慧眼识英才,耐心说服、引导、教诲朱熹,朱熹才得以逐步接受了“理一分殊”观点,并将“太极”与“理一分殊”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理一分殊”的哲学思想。
  但是,大儒朱子不是一开始就接受了“二程”理学观点,这其中经历了一个痛苦、曲折的思想转变过程。这就不能不提及其老师李侗充满智慧的教书育人才干。宋绍兴五年(1135),5岁的朱熹随其父朱松由尤溪前往政和途中,路过延平时,第一次认识了父亲朱松的学友李侗。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将赴同安县任主簿的朱熹第一次慕名到延平拜见李侗;这是一次非师生关系的会面。朱熹对李侗观点似乎有些不屑,李侗识透朱熹的心态,用平和的语气和循循善诱耐心劝导的方式委婉引导朱熹,绕着弯子劝说朱熹要熟读孔孟圣贤书,并加以认真思考。朱熹经过长时间的认真思索,特别是朱子在同安任职时,逐渐看出佛禅之说无法解决社会问题,于是他的思想才开始转向儒学轨道,加上本人反复研读李侗推荐的儒家圣贤书,终于接受了李侗的劝导。两人坦诚交流中,朱熹被李侗的博学多才和人格魅力所吸引,决定暂时把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禅学放一边,专心研读儒学和“二程“理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五月,朱熹给先贤李侗寄去的第一封研读心得“问学书”。同年十月,朱熹同安县任职届满返乡后,又从五夫徒步三百多里到南剑州剑浦县(今南平市延平区),专程前往延平拜李侗为师,讨教理学真谛。李侗教育和引导朱熹思想转变的过程,充分显露出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才干和素质。这种因人施教的教学方式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绍兴二十八年(1158)一月,朱熹独自徒步由五夫前往延平,与李侗交流学问一月有余。在延平期间,朱熹除了与李侗切磋学问外,特别静心体认天理,刻苦研读、虚心问道,从而初步确立了“理一分殊”的哲学思想基础。绍兴三十年(1160)十月,31岁的朱熹与李侗多次书信交流了“主静存养”与“洒然融释”的学习方式后,终于明白了“理一分殊”的深刻道理,这才决定到延平正式拜李侗为师。并借助在老师李侗家居所旁边的西林院达观轩,就近接受李侗老师的教授,长达两个多月。期间李侗不仅耐心为朱熹讲授儒学“仁字”和“二程”理学真谛,而且还阐述了孟子尽性,传授了自己存养、持守的经验与方法,使朱熹茅舍顿开,从而摒弃佛学,完成了“逃禅归儒”的重大转变,从而踏上了研究理学集大成之征途。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33岁的朱熹得知李侗到建安访友的消息,他立马由五夫前往建安拜见李侗,并陪同李侗返回延平。还在老师家不远的西林院住了两个多月,这是他第五次到延平求教李侗。隆兴元年(1163)六月,71岁的李侗由建安前往江西铅山,途经武夷山时与朱熹相会,并再次进行思想和学术交流。同年八月李侗返回延平时,再一次途经武夷山,师生又一次相聚。朱熹借机向李侗请教赴京应诏“所宜言”,即上疏皇帝的奏折内容。李侗希望朱熹向皇上表达朝廷必须任贤使能,立纲纪、正风俗,富国强兵,抵抗金兵的意向。
  朱熹通过这六次与李侗的历史性会见,不仅从李侗那里学到了居敬持志,涵养功夫,而且把儒家学说用于安邦治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子在师从李侗的十年间,校订了《谢上蔡语录》,撰写了《论语纂训序》,并将自己与恩师论学语录编写成《延平问答》,弥补了李侗著书甚少的缺陷。将李侗学问传承下来,其功可赞!在李侗先师的指导和自身努力下,朱子学问和儒学知识倍增。朱子在自学和悟道的征程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两首诗《春日》和《观书有感》。诗中喊出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清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诗中不言而喻这源头就是指儒家学说。朱子就是这样谨遵杨时、罗从彦、李侗先师的“二程”理学之门道,经自身践行努力,达到思想与理论的巅峰。朱子从李侗那里学得“二程”理学的真谛,特别是他在同安任职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儒理实,佛理虚,”禅学根本无法解决当前迫切的国际民生问题,从而从思想上开始转到儒学上来,这得缘于李侗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终于完成了“逃禅归儒”的重大转变;从此,朱熹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儒学,创建以理学为中心的闽学,从而集理学之大成,成为继孔孟之后的中国又一大儒。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思
责任者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