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承弘扬杨时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306
颗粒名称: 二、传承弘扬杨时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分类号: B82
页数: 4
页码: 258-2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思想博大精深。通过传承和弘扬杨时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作风建设,营造氛围、提高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大国,同时也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杨时 文化 时代 情怀 国家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毫无疑问,内涵丰富、思想博大精深的杨时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和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杨时在哲学、政治、教育、道德、家庭等方面的思想建树,以及他在经国济世中彰显的爱国怀乡、刚正不阿、廉政恤民的情怀操守,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文化核心理念,与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传承弘扬杨时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1、传承弘扬杨时“社稷为重、敢于担当”的爱国情怀,有助于激发我们的热爱祖国和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传承弘扬杨时文化,就是传承弘扬杨时对国家、对家乡那份浓浓的深爱之情并乐于为之奉献的崇高情怀。国家危难时刻,杨时则以民族大义为重,完全不顾个人安危,反对割地求和的卖国行为,维护国家民族大义;处平凡处,杨时则潜心学问、敦亲睦邻,传播心中的理想,造福后世;远他乡,杨时则不忘桑梓,魂牵故园,只要力所能及开,都愿意造福家乡。
  今天,当我们奋勇迈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之时,更需要杨时的这种家国情怀,更需要聚合全国人民的磅礴之力,更需要凝聚全国人民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
  2、传承弘扬杨时“亲民爱民、清正廉洁”的为政之道,有助于我们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与作风建设。
  杨时自24岁登第进士步入仕途,历经7朝,任过30个官职,前后从政近50年,但他一生安贫乐道,清正廉洁。杨时无论是身居朝廷,还是地方为官,都能勤政爱民,“所到之处皆有惠政,百姓思之不忘”。浏阳的名宦祠,至今犹存;杨时开仓济民的事迹依旧在当地百姓间广为流传。在潇湘,浩渺的湘湖依旧碧波荡漾,滋养着当地的百姓与粮田,当地的人们依旧深深怀念他,敬仰他,为他塑像立碑。一代廉吏,千年不死。杨时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痛斥朝廷的“花石纲”,之所以敢面对面阻止当朝宰相蔡京侵占百姓良田,是因为他“身后萧然,家徒壁立”的清廉为政之道,是因为他嫉恶如仇的勇于担当精神,是因为他忠君爱民的赤诚之心。
  公生明,廉生威。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廉洁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必备修养。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奢靡之风的今天,杨时这种忠君爱民的为政之道、这种勇于担当的为民情怀、这种清正廉洁的赤诚之心,仍然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对照的标杆,警醒我们要筑牢道德防线,做到自警、自重、自省、自励。
  3、传承弘扬杨时“诚学穷理、尊师重教”的治学精神,有助于我们营造氛围、提高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大国。
  杨时7岁能诗,8岁能赋,15岁游学邵武,21岁“讲学于含云寺”,24岁中进士,42岁留下“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直到83岁逝世的前一天,仍在写《与忠定公李纲论性善之旨》,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他所创办的东林书院,是宋明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的理学传播中心,他前后在此讲学长达18年,培养了一大批理学人才,对我国文化重心从北方向南方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名副其实的闽学鼻祖。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用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型大国。”在当今时代,学习已经远远超出个人的范畴,而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杨时那样,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动,贯穿生命全过程,为社会的文明,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4、传承弘扬杨时“尚德睦邻、勤劳俭朴”的优良家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时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意思是说,美德培养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伴随产生。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师有师德、医有医德、商有商德、官有官德、家庭也有家庭的伦理道德。作为一家之长,杨时十分注重个人修养,注重家庭家风伦理教育。杨时曾亲自为自己的家族制定了十条家训:一训父慈,二训子孝,三训臣忠,四训夫义,五训妇从,六训友恭,七训敬长,八训择友,九训睦族,十训和邻。他告诫家人:“敝求千里北风寒,还忆箪瓢陋巷安。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缘三釜慰亲欢。”他告诫弟子:“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藏。贫贱岂吾羞,逐特乃自戕。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杨时良好的家风影响了后人,他的5个儿子全是进士,还有8个孙子也中了进士。明弘治《将乐县志》风俗篇记载:“至宋龟山载道南归,而乡邑重道,读书进取,间有魁元,砥砺名节,后先相望。”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家庭家风教育。早在2013年,习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就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有基础。”2016年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他又指出:“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杨时良好的家庭、家风、家训,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对于我们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天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