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99
颗粒名称: 四、结语
分类号: TU998.1
页数: 2
页码: 242-2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延平地区古代消防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水铺、冷铺、潜火义社和火墙等措施。这些措施在宋代由胡舜举创立,明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民间自发的救火组织。这些措施为延平城的消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延平 城市 火灾 中国 居民

内容

虽然,由于史料的浩繁复杂,笔者一时之间还难于考证到延平城中设立防火、灭火机构和灭火组织的更详细记录,但匿藏在地方典籍中的一条条珍贵资料,却早已明确告诉我们: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延平在古代城市消防的举措创建中,不仅首开历史之先河,为百姓们设置了密集的消防点、严密的消防制度,而且还激发出了非常完备的民间组织和民间智慧。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一直伴随着普通百姓的生存发展,起到了出乎今人预料之外的良好效果。比如,它通过经验总结告诉后人:建房时,一要根据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建筑高高的隔火墙(也称封火墙),这样一旦发生火灾,只限于一栋,不致蔓延;二是厨房要另建,不能与住房连在一起,且用砖或土筑墙,不用或少用木材;三是在一些多户住房内,要经常性、自发性地检查用火情况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起到了有效的防火作用,而且还减少了火灾的发生。再加上山城一带民风淳朴,一旦哪家发生火灾,群众大都会自发鸣锣呼喊,全城(村)人无论亲疏远近,也都会放下自己的事情,拿起水桶水盆前往泼水灭灾。可以说,延平这些产生于宋代的、群防群治的防火、灭火措施,虽然只是来源于一个文职官员的勤政创造,但在没有救火军队或救火兵力不足的古代城市,却功用显著,已经完全接近了近代消防站(队)的雏形。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利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