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平古代城市发展与消防制度的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96
颗粒名称: 一、延平古代城市发展与消防制度的兴起
分类号: TU998.1
页数: 2
页码: 237-2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延平山城在两宋时期率先成立了中国古代城市消防自救组织,主要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宋代街巷制取代坊市制,导致人烟稠密、经济文化繁荣,同时伴生治安负面效应,火灾频度和烈度增加;延平在筑城时位于狭长地带,建筑依山面水,公共建筑及民用住宅大多顺应地势,交错而建,需要组织自救;宋代城市防火、灭火需求在东京、临安两大中心城市开始初兴并逐渐完善,后来面向中小城市辐射、扩散,胡舜举在延平创设了水铺制度,为山区城市提供了防灾、救灾的有效举措,为中国古代城市消防救灾提供了成功模式样本。
关键词: 延平 城市 火灾 中国 居民

内容

对两宋时期的延平山城来说,中国古代城市消防自救组织之所以会率先诞生于此时此地,这绝非只是突如其来的横空出世而已,其主要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第一,随着宋代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街巷制开始逐步取代坊市制,成为城市民居布局的主要模式。然而,这种便于社会交往、起居生活的人性化布局在造成人烟稠密、经济文化日趋繁荣的社会效应之时,也同时伴生了治安方面的负面效应——那就是一旦发生火灾,抛却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不说,单就屋宇密集、建材易燃而引发的火灾频度和烈度就要较之以往大大加剧。因此,组建一种专门应对火灾的专业救灾队伍,就成为当时朝野的共同呼声。
  第二,延平在东汉建安元年(196)首置“南平县”时,即选址在延平津畔依山面水的狭长地带筑城。宋端拱二年(989)十二月,延平开始大规模修筑城垣,周长九里一百八十步,城内以土木或全木结构为主的公共建筑及民用住宅大多顺应地势,鳞次栉比,交错而建,连通着四十八坊居民。旧版县志所称颂的“五步一塾,十步一庠”的文教盛况,完全依靠这些街巷的无规则分布而成,一旦发生火灾,势必对延平居民造成很大的人身和财产危害,所以需要有人专门出头组织自救。
  第三,宋代城市的防火、灭火需求是在东京、临安两大中心城市开始初兴并逐渐加以提升、完善的。后来,当它进一步面向中小城市辐射、扩散时,一个颇具消防意识的徽州府进士胡舜举,因为事先有了居留京都周边的生活经验,而后又有了就任延平府城的职责所在,于是便患于“延平依山为郡,民多楼居;瞰虚凭高,甍连栋接,民或不戒于火,扑灭良艰”的客观事实,率先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在延平创设了中国民间进行自救组织的“水铺”制度,既为地狭人稠、楼宇密集的山区城市提供了防灾、救灾的有效举措,同时也为中国古代城市消防救灾提供了成功的模式样本,真可谓功莫大焉。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利华
责任者
胡舜举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