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延平四贤都勤俭朴素反对铺张浪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93
颗粒名称: 四、延平四贤都勤俭朴素反对铺张浪费
分类号: G127.57
页数: 2
页码: 231-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延平四贤是指中国南宋时期的四位学者和官员,包括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热爱自己的国家,反对侵略,赞扬优秀的将领,谴责奸臣。杨时在北宋末年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并提出抗金良策,赞美抗金良将李纲。罗从彦的爱国思想对李侗和朱熹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的政治智慧和爱国热情在北宋末年国家安全遭受威胁之时更具强烈的政治意义,能激发世人的爱国热情。在延平四贤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感召下,他们的门人弟子也多具民族气节,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关键词: 地方党 学士 主簿 杨时

内容

先贤杨时职位不低。他担任过地方的州官县令,特别是他还在京城担任过秘书郎、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均为五品以上的京官,报酬可谓不薄,但他却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同朝幕僚中众口皆碑。朝中人云:“视公一饭,虽蔬食脆甘若可于口,未尝有所择也;每次一衣,虽狐貉褞袍若皆于体,未尝有所择也;平生居处,虽敞庐优屋若皆可以托宿,未尝有所羡而求安也”。(见宋·吕聪《问书册》)由此可见杨时平时对自己的吃穿住简单到近乎苛刻地步!杨时去世时,“身后萧然,家徒壁立”。(见朱震《故龙图阁直学士左朝请大夫致杨公行实》)。并留下一句至理名言“俭以养德”告诫人们:只要照此为人处世,就一定会不贪不占。
  罗从彦一生更是一贫如洗。晚年授任惠州博罗县主簿。死在任上,享年六十有四。由于子敦叙早殁、无后代,由于清廉一生,身无分文,难到丧不得魂归故里。只有族人为惠州判官的罗友,出资遣人扶柩以归,至汀州,又遇草寇祸发,遂寄柩于郡之开元寺。又过数年后,才由其弟子李侗帮助护送其灵柩,归葬于南剑州罗源乡。从现今状况分析,罗从彦所任县主簿之职,相当于当今县级二把手,在地方也算不小的官,然而却两袖清风,清贫如洗,竟然连办自己后事的钱都没有,如此清廉,着实难得!
  李侗更不用说,他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教书匠,村野草民一个,平时就是过着节衣宿食的平民生活。
  朱子自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始至南宋庆元元年(1195)任提举南京鸿庆宫止,先后担任的官职不下十多个。无论他是在地方为吏为官,还是在京城任职,他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本色,从不奢侈浪费,也不讲究排场。
  厉行节约,艰苦朴素历来就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对党的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期望。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延平四贤勤俭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作风,意义重大。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延平四贤为榜样,加强党性修养。修为政之德,思贪腐之害,修炼一身正气,保持我党艰苦朴素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拉近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才能做一个如毛泽东主席所提倡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虽然延平四贤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很久了,但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文化宝藏——良好的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良好风范和尊师重教,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永传于世。鼓舞我们为早日建成和实现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思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