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理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81
颗粒名称: (一)新理念
分类号: B023.2
页数: 2
页码: 214-215
摘要: 本文讨论了新理念的概念和重要性。新理念指的是在某一领域或特定情境下出现的全新的思想观念或理论框架。新理念的出现通常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天下 朱熹 天理 气质

内容

朱熹直承孔孟,把孟子关于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宗旨,阐释说“尽得一世明睿之才,而以所乐乎己者教而养之,则斯道之传得之者众,而天下后世将无不被其泽矣。”一句话,教育的宗旨是使人向善,不仅是个体人格的完善,还要使社会性集体人格完善。《大学》开篇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儒家的“三纲领”。朱熹注释“亲民”解为“新民”,也就是要求社会精英们在自己拥有高尚德行后,还要引导全社会明德善行,不断追求至善境界,造就一代又一大新的社会有用人才。朱子规划了圣贤君子培养的“路线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儒家所谓的“八条目”。在这个发展链条中,“修身”是“内圣外王”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也是教育的全部价值所在。其哲学依据可从朱熹的理气论和人性论上进行说明。“理”是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他把仁义礼智等道德原则统一于天理,“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这样,他就在理一元论的前提下,构建了道德伦理的形而上学,使道德教育具有了本体论依据。由此推出“性即理”,人与物因其理各得其性。现实中的人性总是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统一,前者是天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普遍本质,后者则是人的特殊本质,是天理和人欲的综合体。但“性可复”,性发而情,“心统性情”,“只是这个心知觉从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觉从义理上去,便是道心。”道心是善,人心“可为善,可为不善”,只要主敬涵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变化气质,就能人心变道心,止于至善,成为圣贤君子,成就天下大业。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建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