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荒屯田 保疆卫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75
颗粒名称: 垦荒屯田 保疆卫国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184-18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杨荣提出的卫所兵制和垦荒屯田策略,以增强明朝的国防力量。他分析了征兵制与募兵制的利与弊,并指出卫所兵制能够做到足食足兵,将帅得人,军士安稳。按人口比例征兵,并实行耕战结合,以训练出一支既能农业生产又能保家卫国的军队。明成祖朱棣采纳和实施了杨荣的建议,成功增强了明朝的国防力量。
关键词: 杨荣 朱棣 军队 战争 士兵

内容

明成祖朱棣接连起兵漠北,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导致国库空虚,难以承受。于是在第二次北征途中,明成祖特意召见杨荣,与他探讨对策。朱棣首先请杨荣谈谈:如何做到兵强马壮,粮草丰厚?如何贯彻实施屯田戍边之策?如何重新编制和训练士兵,成为有战斗力的军队?杨荣从所研究的历代兵制中受到启发,认为征兵制的好处是战时才征兵,战争结束士兵又回归故里继续务农,这些来自农村的兵,能吃苦耐劳,平时军费开支少;短处是若战事漫长,士兵长期出征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并且临时征募的兵员缺少训练,又缺乏实战经验,战斗力相对弱。而募兵制好在士兵以当兵为职业,经常进行正规训练,武技较高,常年集中驻扎,不从事其它生产劳动;缺点是这些人大都是散户游勇、没有各方面的牵挂,有奶便是娘,急难险重时会逃跑,况且养着一大批军人,军费负担很重。杨荣审时度事,分析了征兵制与募兵制的利与弊,提出了一种卫所兵制,指出:“要做到足食足兵之道,宜择将帅,力屯田,将得人,则军士拂忧;军士安,则耕不违时,不患兵食不足。”杨荣的此番良策,把垦荒屯田,组建卫所兵制,增强边防的作用,分析得细致入微,令人折服,正中朱棣心怀。接着,杨荣又提出根据明朝边防地形特点和军务需要,设置卫戊所,从边防沿线县府百姓中按人口比例征兵,被征者入军籍,世代继袭,代代当兵。军籍由边防点上的都督掌管,不受地方官管束。军队耕战结合,平时既要农忙季节耕田种蜀,农忙过后,也要进行常备训练,以便战争爆发时,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确切地说是训练出一支武装军力和生产能力相辅相成的新型军队,这种军队给养基本能自给自足,朝廷只需付兵器、战马,任命将帅即可。这样既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又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一旦战争爆发,便可调用。
  明成祖朱棣采纳和实施了杨荣的建议,达到国家足食足兵的目的,大大增强了明王朝的国防力量。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思浩
责任者
杨荣
相关人物